□ 吳學清
非公有制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是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最具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在繁榮經濟、穩定就業、促進創新、方便群眾生活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
在媒體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平頂山日報用好調查研究方法,緊盯新生代民營企業家這一特定群體,推出“實施‘青藍接力’ 助推經濟發展”系列報道,以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從父輩手中接棒為切入點,說民營經濟工作亮點、解民營經濟思想疑點、疏民營經濟前行堵點,組織刊發了近20篇有關民營經濟發展方面的報道,規模成就深度,為包括眾多民營企業家在內的受眾提供了有益的內容產品,進一步激發了民營經濟的潛力、活力和創造力,較好地體現了黨報推動實際工作、推動實踐發展的價值。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平頂山日報在新聞報道中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工作,要求一線記者俯下身、沉下心,通過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了解情況、弄清事實、增長見識、汲取營養。
平頂山是一座資源型城市。作為新中國自行勘探設計的第一個特大型煤炭基地,平頂山在新中國的工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我國全部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平頂山就擁有39個,很多國有企業都是“巨無霸”,原煤、錦綸簾子布、超高壓斷路器、特寬厚鋼板、水泥、焦炭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而平頂山的民營經濟總量,卻較之周邊的鄭州、洛陽和許昌有著不小的差距。
另外,還有一個影響平頂山民營經濟發展的因素不容忽視。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平頂山市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規上民營企業中“創一代”年齡在55周歲以上的共93家,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基本上到了退休的年齡,新舊更替、新老交接的時代已經到來。培養和解決好民企接班人問題,不僅僅是企業的“家事”,也是整個社會的一件大事,直接影響到平頂山市經濟的健康發展。
如何幫助新生代民營企業家走出一條實現自身價值和創新發展的新路,對平頂山發展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平頂山市在扎實做好民營企業服務的同時,大力引導老一輩企業家培養新人、培育新人、做好傳幫帶,加強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培育培訓,實現新老企業家順利交接,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備、善于經營、充滿活力、形象優異的優秀企業家隊伍。
為在社會上營造關注、支持民營經濟的濃郁氛圍,為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提供更優環境,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家干事創業精神,更好地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平頂山市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平頂山市委統戰部的主要領導向平頂山日報提出建議:“挖掘全市民營企業家‘青藍接力’的經驗和做法”。
平頂山日報對平頂山民營經濟的關注已有時日,也正在尋找恰當的報道時機。平頂山日報精心制定方案,明確由經濟新聞部負責人帶領精干人員組織實施,市委統戰部非公有制經濟工作科負責聯系協調、政策把關,共同推動報道出新出彩。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帶著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一線去,聽到了很多民營企業家的心聲、看到了很多民營企業“迎著挑戰上”的探索。《接過來的是企業 扛起來的是責任——河南潔石實業集團交班交出新氣象》《不僅產品要做好,管理更要現代化 鐵福來新“掌門人”給企業注入新活力》等一大批“帶露珠”“冒熱氣”、鮮活生動的稿件先后見諸報端,將平頂山市一批比較優秀的新生代民營企業家推到了臺前,在全市民營企業新老交接中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創二代”企業家接棒的成果,也讓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感受到了讓新生代盡快接班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使“早接要比晚接好”成為共識。全市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創二代”成功接棒,實現了新老企業家順利交接和平穩過渡;責任上有擔當、經營上有本事,也成為眾多新生代民營企業家的自覺追求,為全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據統計,截至目前平頂山市93家“創一代”年齡在55周歲以上的規上民營企業中,已經接班(任總經理以上職務)的有30家,正在培養(任總經理以下職務)的有52家。全市民營企業整體呈現出年輕企業家隊伍日益壯大、企業經營管理更加規范等良好態勢。一批年輕企業家先后榮獲“河南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河南省十大優秀青年企業家”“河南省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河南省民營經濟出彩河南人標兵”等榮譽稱號。
做好內容是媒體的主責主業。但優質的內容從哪里來?無疑,調查研究是重要途徑之一。
認真梳理平頂山日報“實施‘青藍接力’ 助推經濟發展”這組收到較好反響的民營經濟報道,在調查研究方法的應用上主要體現出以下特點。

在“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既身入又心入的調查研究中,記者與民營企業家敞開心扉、深入交流,發現在民營經濟發展中明顯存在兩個信心不足。一個是受雜音所擾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不足;一個是本領恐慌導致的新生代民營企業家信心不足。這些“創二代”,雖然普遍有高等教育經歷,其中還不乏海外留學經歷,文憑高、精力旺、反應快,但書本知識不等于實際應用。有一個“創二代”就坦陳,在進入企業參與實際工作以后,明顯感到信心不足,用他的原話說“那真是‘一清二白’。一清:經營、管理清清如水,沒有這方面的實踐和積累;二白:企業現狀一張白紙、未來發展一張白紙,咋干心里沒數。如何把父輩手中的企業接過來、干得好、能發展,是我當初接班時考慮最多的問題”。
基于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的問題,在這組報道中平頂山日報堅定地為民營經濟站臺,將身邊的奮進故事講出來,促進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預期,鼓勵新生代民營企業家保持頭腦清醒,不為流言所動、不為蜚語所惑,堅定發展民營經濟的信心,在風險挑戰中不斷發展壯大自己,踏踏實實把民營企業辦得更好。
《不僅產品要做好,管理更要現代化 鐵福來新“掌門人”給企業注入新活力》講述了“90后”、鐵福來裝備制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掌門人”武澤銘,放棄在美國就業生活的機會,回國加入鐵福來開始他的職業生涯,帶領鐵福來一路闖關奪隘,快速成長為國內煤礦防突鉆探裝備研發、制造行業的翹楚,主導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90%,在全省同類企業中排名第一的故事。《接過來的是企業 扛起來的是責任——河南潔石實業集團交班交出新氣象》講述了“80后”青年企業家、河南潔石實業集團董事長王若飛,堅持從基本生產環節入手,通過蹲車間向老專家、老師傅、老工人請教學習,由剛接班時的一名“小白”成長為行家里手,利用5年時間帶領潔石實業走出一條創業、傳承、摸索、發展成長道路,總資產由5年前的40億元達到51億元,年綜合產值由5年前的50億元達到70億元,多次榮登河南民營企業100強榜單的故事。
……
一篇篇貼近性很強的報道,傳遞出了民營經濟發展向上向好的信心和力量,給眾多民營企業家帶來強大的精神激勵,也為新生代民營企業家認識新情況、了解新變化、發現新問題、把握新格局,提供了思想啟迪、借鑒價值和決策參考,進一步堅定了發展信心。河南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地處平頂山的一家民營企業,其董事長王朝陽先前曾在多個領域創業并收獲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隨后又進軍高新技術領域創設真實生物,生產出我國第一款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藥。曾追隨王朝陽多年的一名副總,在評價一些民營企業家和王朝陽時就說:“(一些民營企業家)手里有個十億幾十億后,紛紛選擇移民海外,先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弄出去”,而王朝陽不一樣,“他心中有追求、有信心”,堅持在國內、在家鄉發展。見賢思齊,平頂山有很多新生代民營企業家以報道中的榜樣為引領,通過學習增強了發展信心,主動在實干中摔打、在實戰中錘煉,工作越干越會干、越干越能干。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平頂山的一大批民營企業正處于代際傳承和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市場的激烈競爭、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需要新生代群體迅速找準定位,找到適合企業發展的新路徑。但是經驗尚淺的他們,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有很多問題缺少指導,需要啟發和點撥。
在“實施‘青藍接力’ 助推經濟發展”這組報道實施之前,平頂山日報充分聽取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主要領導和相關科室負責人的意見,并精心制定了調查研究方案。這樣做,一是有的放矢地提高效率;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調研的盲目性,以免流于形式;三是真正把情況摸清摸透,解決真問題。
其中,引導民營企業踐行新發展理念,就是方案中確定的要解決的調研課題之一。
新生代民營企業家,思想比較活躍,充滿激情和活力,接受新生事物快,參與意識強。在平頂山有關部門對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加強思想政治引導、開展政策宣傳解讀、搭建學習交流平臺進行解疑釋惑的基礎上,平頂山日報通過實地調研,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用典型說話、用身邊人說話,以更輕快、更活潑、更亮眼的新聞形式予以加持,引導民營企業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強自主創新,積極參與助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綠色轉型,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打造優勢、塑造品牌……
《接過發展責任 扛起非凡擔當 亞坤集團躋身全國碳化硅微粉新材料行業前三名》講述了從父輩手中接過重任、成為亞坤實業集團新“掌門人”的曹俊嶺,深刻體會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確立了“將集團創新研發能力作為集團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戰略,全方位開展產學研合作,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軍工、光伏、冶金、拋光研磨、工業陶瓷等領域,躋身全國碳化硅微粉新材料行業前3名的故事。《嘉北科技生產經營連上新臺階》講述了河南省嘉北科技有限公司將更多的資源用于技術研發和產品打造上,先后獲得河南省綠色環保引領企業、河南省綠色工廠、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河南省專精特新企業等殊榮。《巨龍生物打破國外工藝技術壁壘》講述了一個“80后”,帶領企業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打破微生物發酵法生產小品種氨基酸產品和核苷類產品國外工藝技術壁壘,促進我國發酵技術進步,推動小品種氨基酸和核苷類產品國產化進程,產品暢銷美國、加拿大、歐盟、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故事……
一次次生動有效的傳播,使平頂山日報成了新生代民營企業家互相了解、交流信息的平臺,彼此通過平頂山日報的報道互學互鑒,更好地把握時代脈搏,以新型的經營思路和模式激發企業活力,實現共同成長。中原大易科技有限公司“創二代”李玄祺深受啟發,更加堅定了緊抓發展機遇、擁抱時代變化的信心,承建的天信工業互聯網平臺,跨界服務1萬家企業、連接48萬臺設備,成為河南省第一個躋身國家隊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后,于2022年11月2日入選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帶領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產品行銷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平頂山市明軒油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劉濤,既是這組報道中的新聞當事人,又是這組報道的忠實讀者,看了諸多報道后對新發展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堅持選用綠色原料、堅持采用綠色工藝,生產好的綠色產品,就是今后我們要走的道路”。
調查研究不僅要全面深入細致地了解實際情況,更要善于分析問題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調查研究要達到這一境界,必須做深做實,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在開放條件下推進的新一輪經濟轉型。富有競爭力的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民營經濟中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活力強,但存在市場競爭力弱、升級能力不足的現象。市場活力來自人,特別是來自企業家,來自企業家精神。如何讓新生代民營企業家更好地弘揚企業家精神,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爭做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報道伊始,平頂山日報就給記者立下了“規矩”:堅決摒棄靠層層要材料來掌握情況的方法。一定要去現場看,看來自基層的創新創造;一定要去現場聽,聽調查對象的真話、實話、心里話;一定要在現場思考,從親身見聞總結經驗、汲取智慧、理出思路。
通過調查發現,平頂山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干事創業有激情,但也常有工作中無抓手的苦惱。有一位“創二代”就說:“作為年輕人,有時候做決定難免會沖動浮躁,有時候遇到的問題多了、困難大了,也會焦慮緊張,甚至當擔子壓下來那種壓力會讓我有想放棄的念頭。”
平頂山日報這組報道緊緊抓住新生代民營企業家關注的現實問題這個關鍵,聚集非公有制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的難點,主動設置議題,既重當前又謀長遠,尋找務實管用的破解之策,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向挖掘深度、方案供給延伸。
《注入全新管理理念 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恒業宏達建設工程公司生產經營實現現代化》講述了“90后”、恒業宏達建設工程公司總經理周經倫,在經營理念方面,相對于父輩的嚴謹持守,更加果斷敢為,在自知缺乏行業歷練的情況下,選聘職業經理人并充分授權,推動企業經營業績進一步提升的“新鮮事”,令很多新生代民營企業家讀來不無啟發。《神鷹化工開創國內行業生產工藝新先河》講述了神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日舉,帶領企業致力于二(三氯甲基)碳酸酯生產及相關技術研發,最終在這個行業內開創了國內首套連續化生產工藝,為行業帶來了顛覆性變革的故事。《引進人才 開拓市場——永立桿塔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講述了從人手短缺到人才濟濟,永立桿塔股份公司邁入了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產品多次打入國家大型輸變電和南水北調等“國字號”工程的故事。《堅守實業 奉獻社會——東方碳素兩代接力跑出發展“加速度”》講述了平頂山東方碳素股份有限公司父子兩代接力,經過十幾年打拼,公司發展成為一家注冊資金8700萬元、年產1萬噸特種碳素制品、擁有自主品牌、多項專利的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即將掛牌上市的故事。
……
通過扎實的調查研究,平頂山日報的這組報道找準了新生代民營企業家思想認識的共鳴點、利益關系的交匯點和化解矛盾的切入點,聚焦準、質量高,有效提升了報道的影響力,收到了春風化雨、浸潤人心之效。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一大批優秀新生代民營企業家,透過報道中具體的事實和事例,認識不斷深化,積極轉方式、調結構,心無旁騖創新創造、踏踏實實辦好企業,對解決發展難題的認識和把握更加準確,做到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今年以來,在外部環境嚴峻復雜的情況下,平頂山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大幅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非公有制經濟貢獻拉動作用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