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恩慧
農村對外報道是一個廣義概念,涉及“三農”問題中的農業科技、糧食安全、農民增收、鄉村治理、生態保護等議題。本文根據國際社會對中國農村的關切點和誤讀,結合我國農村對外報道的現狀和問題,以新華社與外媒報道為例,從拓展選題來源、增強新聞“四力”和有效引導輿論方面,針對如何優化報道方法提出對策建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當日,新華社及時準確滾動播發了英文消息,并根據權威官員對文件的解讀編發英文稿件《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強調農村振興任務》[1];次日又播發英文新華全媒頭條《中央一號文件釋放中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信號》[2],以融媒體形式深入解讀文件,結合高端訪談和基層故事,闡明中國農村未來振興方向。
其實,像中央一號文件這樣的重大政策發布或某些重大科技突破的新聞事件,在“三農”領域的對外報道中可遇而不可求。與其他領域相比,農村對外報道由于時效性較弱、專業性較強、新聞熱度較低、涉外事件較少等原因,長期以來受關注度不夠高、在對外報道中比重也不算大,與其重要地位難以匹配。
同時,我國農村對外報道題材目前仍集中于圍繞春耕秋收等農耕時令節氣、脫貧致富相關故事。其實,隨著農業科技進步、農村社會發展和農民觀念更新,尤其是在“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之后,農村對外報道選題的天地變得更加廣闊。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海外受眾慣常關心的話題,如人權、環保等,以及與他們具有貼近性的國際話題,在“三農”領域尋找選題。如曾被評為新華社優秀新聞作品的對外報道《中國1.4億農民工的選舉權之爭》[3]關注到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群體,圍繞“如何保障這個龐大群體順利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在內的各項平等權力”進行了探討。農民工的選舉權是中國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選題自然引發海外輿論高度關注。路透社(Reuters)稿件《中國農村老人照顧更老的老人》[4]則聚焦全球老齡化問題,以中國河北前屯村探索新型養老模式的故事為主線,反映了中國農村的空心化和老齡化現象,也向世界介紹了中國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一種方案。
其次,農業對外報道具有較強的交叉性,既要了解農業層面的問題,也要洞察經濟領域的新動向,還與政治、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都有著密切聯系。若將“三農”與不同領域進行“嫁接”,選題就會呈現井噴之勢,報道往往也會更具新聞性和趣味性。
新華社一直在拓寬農村對外報道視角方面進行探索,涌現過許多優秀作品。如《9億農民的中國缺乏“農村作家”引起憂慮》[5]一文從“寫農村題材的作家越來越少”的角度,反映了中國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文化問題,把農業報道和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進行了很好的結合,達到以點寫面的效果。英文稿件《中國農村媒婆正淡出歷史》[6]和《中國農村的“廁所革命”》[7]則關注到農村中看似不起眼的兩個話題——婚戀和廁所。前者通過講述山東鄉村媒婆張克蘭(音)半世紀為百余對夫妻牽線搭橋,但因現代通信手段的發展生意轉淡的故事,于今昔對比中折射了中國農村社會的發展變遷。后者以中國廁所革命最富成效的東部省份江蘇為例,記述了當地政府為說服農民翻新或建造廁所付出的努力,展現衛生改善對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村莊面貌和村民風貌帶來的顯著變化,凸顯了中國致力于建設美麗鄉村的決心。
而對于純粹中國特色的選題,海外受眾也絕非完全不關心,相反也許饒有興致。比如關于農村里的傳統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能夠反映中華民族特質和風貌的元素,也能成為我們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選題來源。但由于普通海外受眾對中國了解不多,對中國農村更是知之甚少,需要我們做好背景解釋。
過去相當長時間里,中國在對外宣傳發展成就時,一般只展示結果,往往忽略了過程,缺乏對成就如何產生的解釋。近年來,無論是官方還是媒體,在向世界闡釋中國發展路徑和中國模式優勢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大部分一線采編人員已樹立起要在報道中“講故事”的傳播理念,但在“講好故事”方面仍有較大提升潛力。
一個可提升的方面就是對于過程中細節的展現。而細節來自深度的調研和細致的觀察,即新聞“四力”中的腳力和眼力。具體到農村對外報道領域,就是要求我們深入基層,帶著“一身汗、兩腳泥”調研“三農”問題,用過硬的筆力書寫出“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
外媒的他山之石值得借鑒。英國《觀察家報》(The Observer)曾刊文《從窩棚到理想住宅:一個小村莊在中國向未來邁進過程中的飛躍》[8],講述了中國云南山區小村莊帕當上寨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實現脫貧的故事。稿件在開篇對農民肖爾察(音)的舊居進行了細節描寫,如“在豬圈旁搖搖欲墜的棚屋”“幾根竹竿支撐著棚屋千瘡百孔的房頂,竹竿上掛著破舊蚊帳,貓和雞在泥土地面上跑來跑去”。這樣破敗的場景與下文所述村民們異地搬遷之后“添置了轉角沙發和純平電視”、有了“水泥地”的兩層樓新家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該村在中國脫貧攻堅戰中的巨大轉變。美聯社(AP)也報道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雖然其稿件《中國在扶貧斗爭中易地安置少數民族村莊》[9]中的一些觀點值得商榷,但在文末描述年長村民對當下生活水平提升很滿意時,捕捉到了83歲老太王德英(音)的直接引語——“現在想吃啥就吃啥,甚至連豬都吃大米了”,這樣的細節大大增強了文章的現場感和可讀性,成為整篇報道的點睛之筆。
另一個可提升的方面則在于稿件所能抵達的深度和高度,而這考驗的是新聞工作者的腦力。盡管來自農村基層的報道不少,卻存在同質化和碎片化問題。農村對外報道如果只是單純講述一個又一個脫貧故事,很容易陷入一個村或某個區域的“井底”,熱鬧有余而分量不足,因此需要挖掘出農村新聞的全國意義甚至世界意義,挖掘代表性和典型性,從而使外國讀者產生興趣。
當下,中國農民靠直播帶貨脫貧致富的對外新聞已經屢見不鮮。法新社(AFP)稿件《中國農民借助視頻分享軟件營銷農產品致富》[10]講述了一個并不新奇的脫貧故事——31歲的養蜂人馬公佐(音)通過在抖音發布其在農村養蜂的短視頻,靠著網絡高人氣獲得大量蜂蜜等農產品銷售訂單,從而踏上買車、買房、開民宿的致富路。但報道并沒有止步于此,文中還穿插了若干具有更廣闊視野的背景,如“政府數據顯示,中國農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數量大幅減少,從1978年的7億人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人”“在中國,約有8.47億人通過智能手機上網”“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視頻直播市場”等,并且文末稱直播帶貨這些“新農活”吸引更多“新農人”回鄉創業,借此探討了農村勞動力回流問題,將主題引向更深的維度,也使報道從同類題材中脫穎而出。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后,新華社策劃編發了一批稿件,以較高的站位向世界闡明了中國向農業強國邁進的決心和舉措。如英文稿件《智慧、綠色春耕展現中國鄉村振興圖景》[11]講述了今年春耕時節我國安徽省一農場和黑龍江省一農業合作社分別靠發展智慧農業和綠色農業實現提質增效的田間故事。同時,文章在故事間自然穿插介紹了一號文件對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和工作重點。
講好中國故事的目的在于讓世界了解中國進而理解中國,只有將中國的立場和政策說清、講透,才能真正實現這一目標。因此,新聞工作者應多學習國家不同時期的“三農”政策和工作側重點,吃透中央精神,順藤摸瓜,找到國家戰略在農村落地的典型案例,在講述接“地氣”好故事的同時,也解讀好“天氣”,將看似復雜、枯燥的政策、數據化繁為簡,從而實現較好的對外傳播效果。
長期以來,美西方抹黑中國的領域主要集中在制度、人權、民族等議題方面,但這并不意味著“三農”領域能免于中傷。我國農村對外報道除了常態化的信息傳播活動,也應在特定議題上進行輿論斗爭。
易地搬遷作為中國的一項重要扶貧政策,一直是外媒關注的焦點。《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曾針對寧夏西海固移民安置刊發長篇報道《重新安置中國的“生態移民”》[12],將政府為移民高標準建造的安置小區污蔑為“難民營”。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也曾通過四川“懸崖村”搬遷報道,質疑我國扶貧政策。
面對外媒此類歪曲報道和美西方慣有的“傲慢與偏見”,在當下國際輿論場中,我們不能再寄希望于謠言不攻自破,而是應該有理有力地予以積極回應。新華社因此策劃了一系列向海外受眾展現中國政府通過開發式扶貧使農村移民徹底擺脫貧困的對外報道,既客觀承認脫貧是一個逐步過程,又針對外媒攻擊點進行逐一駁斥。
英文稿件《中國農民為了更好的生活重新安置》[13]回顧了2000多年來寧夏的移民史,解釋了移民搬遷的歷史和生態成因,通過古今對照,既不回避新移民要面對的諸多難題,更展現了移民重新安置后充滿希望的新生活,粉碎有關“難民營”的謠言。英文稿件《易地搬遷村民將貧困留在“懸崖村”》[14]則從“搬遷是否出于自愿”“是否加重經濟負擔”“脫貧目標能否如期實現”三方面,對外媒不實報道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批駁,被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內的數十家外媒轉載,取得很好的傳播效果。
在今年春耕備播期,有外媒攻擊我國農村經濟嚴重受挫,借此唱衰中國經濟。新華社及時策劃采寫了英文稿件《從農村一線看中國經濟活力》[15],從當下我國農村春耕情況、招工情況和農村本土產業發展情況三方面展示中國經濟韌性和活力,有力回應外媒質疑,被近80家外媒采用。
當然,比起被動應戰,農村對外報道更要學會主動出擊、先發制人,平時注意搜集外媒對我國“三農”政策的看法和意見,預判輿情,圍繞海外論調,主動設置議題,從而有效引導輿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努力確保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然而,西方世界仍不時質疑中國糧食供給情況。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的第二天,新華社從糧食安全切入,同時播發對外中英文稿件《中國是否會吃窮世界?》[16]對文件進行深度解讀,通過專家評論和數據對比,對“中國是否會大幅增加糧食進口”“政府是否會插手控制糧食進口規模”“一些西方人鼓吹的‘中國在全球搶糧、將吃窮世界’的預言是否會應驗”等一系列外界質疑進行及時回應,展現了中國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的巨大貢獻,也解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布朗之問,取得了較好的輿論引導效果。
【注釋】
[1]China Focus: China issues No.1 central document for 2023,highlights rural vitalization tasks[EB/OL].新華社(2023-02-13).https://english.news.cn/20230214/6c1e4202f278466f830375ccc7a05b33/c.html.
[2]Xinhua Headlines: China sends fresh signals on advancing rural revitalization,building agricultural strength[EB/OL].新華社(2023-02-14).https://english.news.cn/20230214/c1b61805edac4e8f9447d537a08b0904/c.html.
[3]中國1.4 億農民工的選舉權之爭[E B/O L].新華社(2005-03-10).https://www.cctv.com/news/china/20050310/100601.shtml.
[4]Greying China taps rural elderly to care for those even older[EB/OL].路透社(2013-05-19).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china-ageing-idINDEE94I02220130519.
[5]9 億農民的中國缺乏“農村作家”引起憂慮[EB/OL].新華社(2006-07-05).http://news.cctv.com/society/20060705/101662.shtml.
[6]Across China: Rural matchmakers fade into history[EB/OL].新華社(2017-01-25).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7-01/25/c_136011200.htm.
[7]Across China: A "toilet revolution" in rural China[EB/OL].新華社(2015-07-14).http://www.china.org.cn/china/Off_the_Wire/2015-07/14/content_36059662.htm.
[8]From shacks to des res: one village’s great leap in China’s march to the future[EB/OL].英國《觀察家報》網站(2018-01-07).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8/jan/07/xi-jinping-eradicate-rural-poverty-china.
[9]China uproots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in anti-poverty fight[EB/OL].美聯社(2020-09-23).https://apnews.com/article/beijing-race-and-ethnicity-language-xi-jinping-china-60e7e16 c835c52e368d1668705271814.
[10]China's farmers reap rich harvest through video-sharing apps[EB/OL].法新社(2020-01-07).https://www.globaltimes.cn/content/1176135.shtml.
[11]Spring farming goes smart,green as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advances[EB/OL].新華社(2023-02-16).http://en.people.cn/n3/2023/0216/c90000-10208650.html.
[12]Resettling China’s “Ecological Migrants”[EB/OL].紐約時報(2016-10-25).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6/10/25/world/asia/china-climate-changeresettlement.html.
[13]Xinhua Insight: Chinese farmers resettle for a better life[EB/OL].新華社(2016-12-28).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6-12/28/c_135939562.htm.
[14]China Focus: Relocated villagers leave poverty on clifftop[EB/OL].新華社(2020-05-14).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20-05/14/c_139056868.htm.
[15]China Focus: Rural China gains renewed vitality as economy rebounds[EB/OL].新華社(2023-02-03).https://english.news.cn/20230203/801be64e62544870ae6dcfcab374916a/c.html.
[16]中國是否會吃窮世界?[EB/OL].新華社(2015-02-02).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9CaKrnJHo3Y;News Analysis: Feed China,starve the world?[EB/OL].新華社(2015-02-03).http://www.china.org.cn/china/Off_the_Wire/2015-02/03/content_34726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