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蓓 樊曦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全面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突出強調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科學闡明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把我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宣傳報道和解讀闡釋,新華社在以下四方面作出一系列探索和實踐。
直抵現場采訪,是新華社總書記報道的一個重要優勢。聚焦習近平總書記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時點,記者在現場捕捉細節、故事和亮點,通過側記稿件生動再現鮮活場景,寓宏大主題于動人瞬間,在央媒同題競爭中獨樹一幟。
《開啟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長征—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側記》《“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側記》《共赴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側記》等報道感染力、可讀性強,真正做到把現場報準、報實、報透,有效推動總書記報道入耳、入腦、入心,在傳統媒體和移動端口均形成正面強勢輿論。
重點融媒欄目“第一觀察”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充分發揮欄目視角巧妙獨到、論述言約理辨、表達清新雋永、海報大氣方正的優勢特點,做到立意高人一籌、觀點獨樹一幟,在關鍵之時持續發出關鍵聲音。
《第一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主席向世界這樣闡明》聚焦2022年1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的書面演講,圍繞國際社會所關心的問題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深入闡發。2023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兜谝挥^察|開局之年第一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第一觀察|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新”在哪兒》兩篇報道接續發力,對這堂面向新晉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的“開局之年第一課”進行深刻闡釋,彰顯大黨大國領袖宏闊的文明視野和寬廣的世界眼光。2023年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省湛江、茂名、廣州等地考察,殷切希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第一觀察|在廣東考察,總書記進一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聚焦“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關鍵詞,凸顯總書記廣東之行的重要主題。
這些稿件彰顯了新華社核心解讀報道兼具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新聞熱度和傳播廣度的特點,在中國式現代化核心報道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與此同時,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新華社提前謀劃、高質高效推出系列評論員文章和反響稿件,持續深化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傳播。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一論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重要講話》等六篇評論員文章緊扣總書記重要講話深刻闡釋、持續跟進,《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學員談認識》《奮力走好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學員談認識》等反響報道采訪扎實、覆蓋面廣,在各大央媒重要版面刊載,起到鎮版刷屏、引領輿論、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傳播效果。
重磅紀實、述評、通訊是新華社報道的傳統優勢。在社領導統一部署下,新華社提前策劃、精心準備,發揮調研優勢,深入基層采訪,結合事例故事充分報道,準確把握關鍵節點推出重磅稿件,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中國式現代化作生動注解,持續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宣傳闡釋。
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黨的二十大報告誕生記》深度揭示黨的二十大報告這一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的偉大歷史意義。《(二十大特別報道)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從黨的二十大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黨的二十大代表討論二十大報告綜述》等報道緊扣黨的二十大報告重要論述,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深入闡釋。
全國兩會期間,《鐘華論: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勇毅前行》《凝聚起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從黨的二十大到2023年全國兩會》《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勇毅前行——代表委員共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從十個維度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前景》等報道漸次推出,為中國式現代化宣傳報道掀起一個又一個高潮。
“以小見大”講好中國式現代化宏大敘事。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英文報道《中共全面謀劃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大計》,把握共同富裕等外媒更為關注也較為具象的點,以點及面,以小故事闡釋大主題。文章以黨的二十大代表、浙江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毛垟鄉的黨委書記雷曉華帶領百姓走向共同富裕的故事為切入點,展示總書記重要論述和各地生動實踐,生動全面實現“共同富?!边@一“中國式現代化”重要內容的對外敘事。報道被40余家英文媒體采用,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瀏覽量超過了60萬。
讓受眾信服是提升能見度的關鍵。新華社對外報道巧妙運用“借他人之嘴,講自己的話”,在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對參與翻譯黨的二十大報告的9名多語種外籍專家進行細致采訪,以“最早看到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報告的外國人”為由頭,撰寫稿件《中國新發展世界新機遇——外籍語言專家看中共二十大報告》。稿件里有眾多外籍專家生動的話語和他們在華工作生活的親身經歷,真切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格外引人關注”。
為了讓報道更具思想高度、理論深度、情感溫度,新華社推出“常·常”改文風活動,著力在話語創新上下功夫,努力錘煉新話風、深化新認識、運用新表達。同時,我們著力在媒體融合上求突破,充分運用海報、視頻、調查問卷等多種表達方式,有針對性用好各類社交平臺,力求讓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更加深入人心、實踐更加可感可行。
比如,在黨的二十大期間邀請網紅外籍改稿專家沙米姆·扎卡里亞主筆撰寫“外籍專家看二十大”系列專欄文章。其中,《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啟示》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和平發展的重大意義。該系列專欄文章在臉書、推特平臺獲得外媒記者、外籍學者的轉贊評,瀏覽量超過了80萬,產生良好的傳播效果。全國兩會期間,“國際網紅”工作室,《一“宇”道破|中國式現代化怎樣提供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選擇?》以政論片形式建構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對外新敘事,《國際縱橫談|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意味著什么》通過主動設置調查問卷和融媒表達,深入采訪多位海外專家學者,都取得了不錯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