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昭靖 郭志超



摘 要:RCEP作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最新成果,其開放的合作機制將有效刺激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并為中日韓三國未來深化交流奠定良好基礎。本文以波特的“鉆石模型”為理論基礎,對比研究中日韓三國的服務貿易發展情況,并運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影響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cpi、互聯網普及率、對外直接投資額、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與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呈正向關系。為了提高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競爭力以及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地位,中日韓可以借助RCEP開放市場,聯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同時,三國政府應明確自身發展優勢,不斷完善政策法規,企業主體也應抓住市場機遇,逐步優化戰略結構。
關鍵詞:中日韓;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鉆石模型
一、引言
中日韓三國均是在世界市場上起主要作用的經濟體,三國之間彼此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在2020年,我國分別處于日韓兩國貿易伙伴榜首的位置,中日雙邊外貿總額為3175.38億美元,中韓雙邊外貿總額為2852.6億美元。雖然三國之間頻繁貿易,地理位置相近,但是中日韓三國始終沒有建成中日韓自貿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2020年RCEP正式啟航,中日韓作為簽署協議的成員國,首次實現了在國際自貿協定中的合作。
二、中日韓服務貿易現狀分析
2011—2020年,我國的總進出口規模均高于日韓兩國的水平。雖然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是我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以及優越的地理位置。相比之下,盡管日韓兩國經濟發達,服務貿易結構相對完善,但兩國的國土面積較小,要素稟賦和市場需求與我國相差較大。
如圖1所示,2013年日本的服務貿易總額增長率只有-5.07%,日本出現負增長可能與國際政治局勢不穩定有關。2014年中日韓三國貿易額迅速增長,我國的增速達到10年中的峰值17.54%。2015年,日韓服務貿易出現負增長。當年,日元的持續貶值是阻礙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造成進口價格暴跌,發生惡性通貨膨脹。韓國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暴發、游客銳減等,使得韓國經濟稍有停滯。2019年末新冠疫情暴發,我國受到影響最大,對外貿易緊急叫停,疫情的蔓延使世界各國大都受到沖擊,并持續影響了2020年的貿易情況。
三、中日韓服務貿易發展趨勢
1.推動自然人跨境流動
在RCEP貿易協定中,提供服務貿易的自然人臨時入境和辦理相關手續得到了簡化,這是為了方便成員國之間商務活動相關人員的流動。這些人員包括商務訪問者、公司內部人員及其家屬等。在遵守自然人臨時移動具體承諾并明確相關定義的基礎上,符合條件的自然人可以申請臨時入境或延長臨時停留。中日韓三國對商務訪問者臨時入境和臨時停留時間的限制期限均不超過90天,但允許公司內部流動員工的臨時停留期限延長。中國則特別對隨行家屬做出了臨時入境或停留期限不超過12個月的規定。
2.推動金融服務自由化
在金融服務方面,RCEP協定首次納入了新金融服務、信息轉移與信息處理等條款。根據該條款,成員國無須新增法律條款或修改現行法律,即可提供新金融服務,并享受同樣的優惠待遇。中國采用正面清單,在所有保險及相關服務中,除再保險、國際海運空運運輸保險以及相關經紀、大型商業經紀等內容外,其他部門均不限制。日本采用負面清單金融服務貿易限制措施,除現行不符合措施的部門或保留不符合措施的部門外,完全開放。韓國同樣采用負面清單形式,在保險業務中允許國外人壽保險業務,允許外國保險經紀公司以商業存在方式提供服務。中日韓三國在金融服務領域中均有所保留,但相比于GATS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
四、研究設計
波特“鉆石模型”綜合考量了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產業支持、企業戰略結構與競爭四個基本要素和政府、機遇兩個輔助要素,多角度、多層次闡明了國家競爭優勢的具體內容,四個基本因素和兩個輔助因素協同作用共同決定了國家競爭力水平。任何國家不可能只依靠資源稟賦的優勢進行國際分工,而只有通過競爭優勢的創造,才能提高競爭力。
變量選取:(1) 被解釋變量。本文主要研究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及影響因素,由于國際競爭力指數較難衡量,則用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來代替。(2) 解釋變量。人力資本生產能力指數用來表示“鉆石模型”中的要素條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用來表示模型中的需求條件;互聯網普及率用來表示相關產業支持;對外直接投資額能直接影響從事服務貿易的企業,所以以此表示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表示政府;貨幣增長率表示機遇。
五、實證分析
1.模型構建
借助Stata15.0對模型進行回歸和檢驗,為了保證模型設定的合理以及減少異方差的存在,對所有變量均做對數處理,記為lnexp、lnhr、lncpi、lnint、lnfdi、lnso、lnmon,本文構建的模型如下所示:
lnexpit=β0+β1lnhrit+β2lncpiit+β3lnintit+β4lnfdiit+β5lnsoit+β6lnmonit+εit
其中,β0為常數項,β1、β2、β3、β4、β5、β6為各影響因素的系數值,εit為隨機誤差項,i表示不同的國家,t表示不同的年份。
2.回歸結果分析
基于Stata15.0的F檢驗、LM檢驗和豪斯曼檢驗,分別對中日韓三國的面板數據進行了模型類別的篩選檢驗,結果表明隨機效應模型為最佳,表2給出了逐步回歸的估計結果,可決系數R2為0.969,說明模型的擬合效果良好。
各個變量對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均呈顯著影響,但影響程度和方向有所差異,具體分析如下:
(1) 人力資本生產能力指數與服務貿易競爭力呈負相關關系,且影響程度最明顯,其他條件不變時,人力資本生產能力指數每增加1%,服務貿易出口額會下降3.204%。中日韓三國雖然在不斷加大對人才的培養鍛煉、研究支出等的投入,但是最終的成果可能與預期相左,出現將理論知識投入到實際運用中時理論轉化不理想的情況,并且短期內人才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素質不會顯著提高。
(2) 影響程度次明顯的是cpi,cpi對服務貿易競爭力呈正向作用,cpi每增加1%,服務貿易出口額增長1.984%。cpi是一個滯后性的數據,市場經濟活動會根據cpi的變化進行調整,cpi的正常波動范圍是0%~3%。在此范圍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反映經濟態勢向好,能夠減少市場中的經濟制約,刺激市場需求,從而更好地發展服務貿易。
(3) 互聯網普及率對服務貿易競爭力呈正向影響,互聯網普及率每增加1%,服務貿易出口額增長0.747%。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地更新換代,大多數服務貿易以互聯網為基本的載體進行交易,支持服務貿易迅速發展。
(4) 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與服務貿易競爭力呈正相關關系,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每增加1%,服務貿易出口額增長0.199%。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代表政府的態度,提高服務貿易水平、擴大服務貿易市場是加強中日韓三國之間貿易的有效措施。
(5) 貨幣增長率對服務貿易競爭力呈負向作用,貨幣增長率每增加1%,服務貿易出口額減少0.149%。貨幣增速的沖擊對貿易的短期負面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貨幣增長會引起通貨膨脹,帶來經濟風險、金融風險等。
(6) 對外直接投資額對服務貿易競爭力呈正向影響,對外直接投資額每增加1%,服務貿易出口額增長0.133%。對外直接投資額能體現企業戰略結構的情況,企業可以在投資過程中根據市場運行和需求狀況,適時調整內部組織結構以及國際經營戰略。
六、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根據上述我們可以得出:一方面,在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中,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明顯高于日韓兩國,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只是2019、2020年有所下降;日本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排名次之,除2020年外,服務貿易總額穩步提高,2013年以后服務貿易總額增速反超韓國;韓國服務貿易總額同樣保持平穩發展,增速緩慢。另一方面,自然人移動限制的放寬,能夠促進各國人員流動,中日韓在金融服務領域中雖然均有所保留,但該領域的開放程度均比以往的協議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根據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因素的實證分析,發現隨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互聯網普及率、對外直接投資額以及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的提高,服務貿易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人力資本生產能力以及貨幣增長率波動帶來的貿易風險,均會給服務貿易帶來負面影響。
2.建議
(1) 健全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綜合水平
數字技術的發展將會創造一系列新型的服務行業,特別是在全球后疫情時代,電子商務將是數字新型服務貿易發展的方向。各國可以在數字服務等新型服務貿易領域中,健全人才激勵制度,制定高水平的人才優惠政策,吸引各國高素質人才。雖然我國公民受教育水平逐年在提高,但是高素質人才仍然存在嚴重的缺口。我國政府可以借助互聯網搭建“RCEP+人才”互聯互通信息平臺,制定人才培養、培訓、實踐等一體化相關實訓機制,著重培養專業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
(2) 促進技術創新,推動服務貿易進步
RCEP的相關條款承認了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以及在線合同和電子支付的合法性,這是科學技術結合現代化交易的巨大進步。中日韓要繼續推進服務貿易交易實現無紙化、便利化作業和交易安全預警提示,加強交易過程中對信息保護的技術支持,共同維護服務貿易安全便利的交易環境。我國企業要加強與跨國企業的技術合作,注重科技的研發和實踐,同時我國政府也可以設置研發資金,加大支持力度。
(3) 助力RCEP平臺,全面開放市場
RCEP為中日韓市場共享和市場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后三國的經貿交流合作將會日益頻繁。中日韓可共同建立三國國際國內聯動、科學打造地方產業的經濟合作平臺,鼓勵打造貿易發展示范平臺,深化中日韓三國在數字貿易、醫療服務等行業的交流合作;我國企業國際合作中始終保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態度,從自身發展潛力和發展優勢出發,抓住RCEP市場機遇,聯手共同推進跨境電商相關項目,推動國內外企業在服務貿易領域的深化合作。
(4) 穩定貨幣供給,完善政府政策
一國貨幣是對外貿易市場中關鍵的影響因素,貨幣的波動會帶來國際市場的風險。為了削弱貨幣波動帶來的風險,減少在國際貿易市場中的交易成本,中日韓三國可以削減各國貨幣在跨境流通時的障礙,完善對外貿易中的貨幣結算機制,同時,創造性研究跨境電子貨幣的法律法規。我國政府可以構建貨幣政策調控體系,建立服務貿易和貨幣供給動態協調機制,充分發揮我國貨幣政策在國內外的調控作用,防范化解貨幣風險。
(5) 優化投資產業結構,提升企業戰略地位
RCEP為亞太區域內的貿易網格提供了系統性、制度性的自由貿易安排,建立了不斷強化的供應鏈和產業鏈,為發展服務貿易創造了優良條件。企業作為從事服務貿易的主要載體,在面對多樣化的全球市場時,制定相適宜的跨國營銷和發展策略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中日韓三國可以聯手共建企業投資交流共享平臺,共同攜手突破行業投資、服務貿易發展的難題,促進勞動密集型貿易產業向知識、技術密集型貿易產業轉化。
參考文獻:
[1]羅芳,王麗琪.中日韓服務貿易潛力研究[J].東北亞經濟研究,2019(3):53-62.
[2]呂紅軍.RCEP生效實施助推中日韓合作升級[J].對外經貿實務,2022(4):4-8.
[3]趙春江,付兆剛.RCEP與深化中日韓貿易合作的機遇與挑戰[J].東北亞論壇,2021(6):46-58,125.
[4]馬靜,逯宇鐸.對外貿易結構與中日韓服務貿易比較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2(17):137-140.
[5]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6]Rostow.Information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 Substitutability and Productivity[J].Information Society,1996(3) :185-186.
[7]AHN H,LEE S.Service Industries in the North-east Asian Countries:Strengthening the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Competition and Opening[J].Global Economic Review,2007(1):1-15.
[8]Drysdale P,Armstrong S.RCEP:a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multilateralism[J].China Economic Journal,2021(2):12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