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2022年度山西省社會經濟統計科研專項課題:數字化轉型助力中小企業“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研究——以山西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例(項目編號:KY[2022]035)研究成果
摘 要:為助力山西中小企業改變當前發展較為落后的局勢,快速完成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要求,實現中小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本文采用抽樣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山西省193家中小企業開展了數字化轉型現狀的調查,了解到山西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問題主要在于企業轉型能力不足、數字化轉型的契合程度低以及缺乏數字化轉型必需保障,并從政府、市場和企業自身三個維度分別給出了一定的對策建議,旨在為山西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言獻策,促使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山西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一、引言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需要適應市場需求的瞬息萬變,快速反應、精準定位、完成數字化轉型并持續創新。尤其是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中小型企業,因為大型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可以開發和部署自己的數字平臺,它們配備了豐富的資源和能力,可以協調內部資源開發關鍵能力,使他們能夠克服組織慣性和抵制變化,但是大多數中小企業缺少開發和部署自己的數字化平臺的能力和資源,因此大多數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面臨著很大的困難。
山西地處內陸,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經濟發展較為緩慢。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發展,山西中小企業發展迅速,近年來也涌現了大批中小企業。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中小企業的發展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完成數字化轉型,發展緩慢的中小企業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本研究聚焦于山西省中小企業,采用抽樣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山西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問題進行了調研,針對性提出了促進山西中小企業轉型的策略,以期能夠幫助企業識別自身轉型困難,選取正確的轉型策略,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山西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的調查
1.數據來源
本研究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對山西省部分中小企業發起問卷調查,了解了當前山西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和困難,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首先根據文獻閱讀以及專家指導設計了“山西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調查問卷”,調查時間為2022年9月至10月,通過向省發改委、中小企業智庫等向山西中小企業管理者發放了193份調查問卷,共回收182份調查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后,最終保留有效問卷171份,有效率為93.96%。
2.樣本構成
通過問卷整理得到山西省被調查的171家中小型企業情況,樣本描述性統計如下。
3.調查結果
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情況調查中,171家中小企業中認為有必要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占62.83%,按照企業類型看,中型企業中有71.33%認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小型企業中有62.31%認為有必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微型企業中有54.10%認為有必要進行數字化轉型。調查結果表明,山西省中小企業對于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認可度較高,在所有規模的企業中均有超過半數的企業認可了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從中小企業的經營時間來看,經營時間越長的企業越重視數字化轉型。調查結果顯示,經營時間超過15年的企業中有75.32%認為有必要進行數字化轉型,但在經營時間低于5年的企業中,這一數字僅為56.37%。
盡管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表示了認可,但是實際上正在實施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數量不足半數(32.82%),準備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占22.78%,尚未準備開展的高達44.4%;中型企業中有40.31%尚未實施數字化轉型,小型企業中有50.39%,微型企業有68.23%,可見企業規模越小這一數字越高。按照企業所在行業來看,正在實施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主要是信息技術等科技型企業,其次是商超、餐飲、住宿、旅游等服務型企業,而準備實施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主要是物業管理、教育培訓等企業,尚未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大多是冶金工業、煤炭等能源加工運輸等傳統工業企業,這也是山西省主要的中小型企業類型。
三、數字化轉型助力山西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難點
山西省受到地理位置以及產業布局等因素的影響,其經濟長期以來以冶金和煤炭等作為主要經濟支柱型產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只能依賴大型企業。雖然國家一直致力于改變山西省的產業布局和經濟環境,但山西省的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不少困難。通過調查發現,山西中小企業總體轉型困難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轉型能力不足
目前,山西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普遍不足,企業規模較小,且近年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經營更是雪上加霜,中小型企業普遍缺乏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條件,難以獨立完成數字化轉型。首先,企業的數字化設備、產能落后,目前山西省累積建設了3800座5G基站,但僅有太原和晉城主城區實現了有效覆蓋,其余地級市僅實現了重要口碑場景與高價值區域的網絡覆蓋,可見山西信息系統更新程度以及數字化設備的應用還不夠完善。其次,數字化平臺的運營能力較弱。資金是中小企業發展的血液,然而山西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總體規模偏小,且資金的使用較為分散,支持的領域也非常有限,對于小企業的支持能力不足,部分已出臺的優惠政策措施難以落實。中小企業自身研發和運營數字化平臺的能力又很弱,很多的中小企業不得不選擇依附于大型企業開發的第三方數字化平臺。最后,山西省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對于數字化轉型不夠重視,雖然調查中有很多企業認可了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但實施的動力和執行力不足。很多中小企業尚未將數字化轉型納入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企業缺乏針對數字化轉型直接負責的職能部門,導致數字化轉型難以實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山西中小企業中有64.91%的企業存在轉型能力不足的問題,從規模上看,小型企業的轉型困難最為嚴重,有68.73%的小型企業表示數字化轉型困難,中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各占65.92%和60.08%。可見山西省中小企業絕大多數都存在著轉型能力不足的問題,以小型企業最為顯著。
2.契合程度不高
山西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面臨著“不會轉”的難題,主要在于中小企業目前的業務場景簡單、無法同數字化場景建立深層次聯系,二者間缺乏契合度。首先,當前山西中小企業中已經開始或準備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大多屬于信息技術企業,這些企業的數字化應用場景也局限于在客戶需求感應場景中,企業難以結合自身產業特色和產品優勢開發和擴展數字化應用場景。其次,山西中小企業線上業務與線下業務的發展相對割裂,數字化轉型的契合程度低。這就使大數據與云服務等無法將線下數據與線上數據合成流量,無法利用這些數據流來引導企業發展。問卷結果反映出山西省目前有76.28%的中小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表現出業務場景單一,與企業自身契合度低的問題。其中中型企業有77.32%存在這一問題,小型企業有76.24%,微型企業有75.29%,均高于70%,可見當前山西省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存在不懂得如何轉型的問題。
3.兜底保障欠缺
山西中小企業對于山西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顯著的貢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并沒有獲得銀行信貸的充分支持,數字化轉型的成本較高、過程復雜且持續時間長,缺乏暢通的融資渠道和穩定資金供給是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第一,山西中小企業落后的數字化發展機制使其難以獲取和利用數字形態的產權,大型信息、互聯網企業占據了數字化盈利的絕對優勢,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等方面都難以與之匹敵。第二,缺乏適宜的數字化生態環境,大數據、云計算等是互聯網時代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然而目前山西省數字化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引入各類應用企業較少,山西省數字化生態體系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第三,山西省中小企業相關業務同其生態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上的其他產業之間的聯系尚不夠密切,未建立起產業集群發展優勢,因此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缺乏穩定的系統兜底保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山西省中型企業中不敢轉型的占82.05%,小型企業中存在轉型困難的占80.30%,微型企業占77.23%,均高于70%,可見當前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完善的兜底保障政策,導致企業難以完成數字化轉型。
四、數字化轉型助力山西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1.政府維度
政府層面,應加速構建協同高效的數字化轉型機制,進一步完善山西現有的一些數字化轉型政策,使之更容易實施、更加惠及中小企業,提高政府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服務功能,為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的兜底保障。
第一,政府應設置專門的行政職能部門來負責山西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例如,由省發改委組成山西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領導組,構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果展示平臺,從機制建設、基礎建設、平臺建設、產業建設和生態系統建設一層層鞏固和完善山西省數字化轉型政策。
第二,政府應拓寬對山西中小企業的資金供給政策,可設置專門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幫扶資金,對一些有發展前途但缺乏轉型能力的中小企業予以資金上的補貼。除了直接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撥款,政府還可通過間接渠道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對轉型發展前景好的中小企業,政府可酌情減免這些企業的稅費負擔;還可以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開展普惠金融服務,使中小企業享受到優惠便利的金融服務,暢通資金來源渠道,使企業有能力完成數字化轉型。
第三,深入推進數據共享服務。首先,暢通山西政府部門同中小企業之間的數據共享渠道,例如構建公共數據共享云平臺,讓一部分有積極轉型意愿的中小企業帶頭接入云平臺,政府機構的工商、征信等部門可同在這一平臺上共享數據,暢通中小企業獲得數據的渠道,確保了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實效性。當然平臺應做好數據加密工作,保護好政府部門的機密數據和企業內部的涉密數據,加強對數據安全的保護工作,構建信息共享的長效機制。其次,提高政府各職能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服務,經濟發展有關部門要做好產業鏈上各階段的數據收集和共享服務,促進各部門業務完成融合,降低企業辦事難度和成本,提高數字化轉型效率。
2.市場維度
市場層面,在政府做好中小企業數字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后,市場可以在政府創建的政府服務中,構建山西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生態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中對于資源的配置作用。
第一,提升山西省中小企業產業鏈的數字化場景應用。首先通過不斷在山西省重要的經濟產品中加強數字化應用,如山西省機械制造企業可構建數字化云工廠,客戶掃碼下單后能夠隨時獲取訂單狀態,為工廠和企業以及消費者帶來更加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生產管理模式。
第二,加強同類型或相連接產業鏈上各中小企業的產業園建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為突出山西中小企業的產業園區特色,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將現有的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集聚在一起,形成產業集聚發展優勢。鼓勵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企業孵化器,為企業長期發展打造完備的數字化轉型服務架構,可充分利用各中小企業產品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等,優化產業布局,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第三,鼓勵信息技術平臺與山西省中小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首先對于一些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可以結合企業發展需求,積極拓展各類數字化平臺和業務,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起到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先行者可以規范數字化平臺的發展,推動企業與產業鏈上其他企業不斷建立資源共享關系,構建數字經濟背景下的線上商業模式,為產業鏈上各個企業提供更便捷的信息交互平臺,獲得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經濟紅利。
3.企業自身維度
山西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需要解決外部影響因素造成的轉型困難問題,也需要充分識別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對于數字化轉型的影響。
第一,山西中小企業應當加強企業自身在數字化場景應用等高新技術上的研發和創新水平,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企業的發展和運行。針對人才和技術欠缺的問題,山西省中小企業應當加強同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構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發展校企合作育人功能,由高校與科研機構提供人才與科研團隊,企業提供研發資金與人才實訓基地,加快創新成果的轉化,提高企業產品價值,增強企業數字化盈利能力。
第二,山西省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需要對企業當前管理模式和組織模式進行轉型,設立專門負責管理數字化轉型的部門。企業應當將數字化轉型上升至戰略發展的高度,對業務和管理部門進行重塑,科學分配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源,協調企業各項資金、人才的使用,依據業務特點合理匹配人才與資金,有計劃地推動本企業的業務實現數字化轉型。
第三,山西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應當注重引入高素質高技能的數字化人才,以及注重對已有人才的數字化培養。山西省中小企業作為山西本地企業,應當充分利用政府發布的各項人才補貼政策,針對不同的人才需求完善企業自身的福利待遇,制定靈活的薪酬制度與培訓方案。針對現有員工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數字化培訓方案,幫助員工提高自身數字化水平,企業可以建立數字化培訓學習平臺,提高員工數字化應用與管理技能,真正讓企業適應數字時代發展,培養真正適應數字市場的高水平人才,大力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助力數字化轉型,捕獲新的市場機遇,在未來經濟市場中搶占先機。
參考文獻:
[1]孫國強,李騰,張寶建.企業網絡數字化轉型的演化特征與治理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1,38(7):85-94.
[2]張新,徐瑤玉,馬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影響因素的組態效應研究[J/OL].經濟與管理評論,2022(1):92-102.
[3]孫育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特征、本質及路徑探析[J/OL].企業經濟,2021(12):35-42.
[4]黃岱淵,包紅霞,車雅詩,等.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如何提升企業效率[J].商展經濟,2021(24):99-101.
作者簡介:陳曉麗(1986.05— ),女,漢族,山西呂梁人,碩士,山西工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小企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