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高 荀紹雄 李方志 晏波 潘基 馬萬圣 潘愛查


摘要:大河鎮是養殖業重鎮,養殖業是農民增收的支柱之一。非洲豬瘟是養豬業的頭號殺手,若生物安全防控落實不到位,對養殖業的損失就會極其慘重,到現在都研制不出合格的疫苗,從客觀上講,養殖業確實遇到了瓶頸。非洲豬瘟防控措施、方案,幾經修改,現已轉為常態化的防控,隱性傳染不容易發現,癥狀不明顯,臨床上呈現的多數為混合性感染,因此進行實驗室診斷就顯得很重要。
關鍵詞:非洲豬瘟;疑似;感染;實驗室診斷
0 引言
自2018年8月初我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狠抓落實,各項防控工作有序推進。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是我國重點防范的外來動物疫病之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和農業農村部《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云南省非洲豬瘟應急工作方案》、《曲靖市非洲豬瘟應急工作方案》、《富源縣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有關要求,縣局會議精神,切實做好全鎮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壓實責任、明確任務、細化措施,結合大河實際,開展了非洲豬瘟防控一系列的工作。制定印發了《大河鎮非洲豬瘟疫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大政發[2018]47號)文件,明確了目標任務和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同時印發了《大河鎮非洲豬瘟疫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大政發[2018]48號)文件,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
1 材料與方法
1.1 養殖基本情況排查
按照縣指揮的安排部署,認真組織人員對全鎮各村及25個規模養殖場進行排查1470次,排查場(戶)43000余頭,未發現異常情況。11月10日,進行全鎮大排查。散戶由村委會、村獸醫進行排查,規模戶由畜牧站組織進行排查。此次大排查,未發現非洲豬瘟,累計排查生豬67415頭,其中母豬9733頭,仔豬23277頭,肥豬33456頭。摸清底子,掌握了生豬存欄情況,為下一步開展工作提供了依據。又分別安排了村獸醫,根據各自轄區情況,進行走村串戶,隨機抽查,適時了解畜禽健康狀況,早發現,早診斷,確保將非洲豬瘟日排查工作落到實處。
1.2 對異常情況重點排查和處理
大河鎮轄區內大、中、小型養殖場共45個,經2021年3月12日排查發現,某養殖場生豬存欄450頭,其中能繁母豬32頭。經調取養殖生產檔案,查看免疫記錄,豬瘟、藍耳疫苗全部有免疫記錄,且在有效免疫期內。發病120頭,其中母豬14頭,肥豬106頭,經一星期死亡母豬6頭,肥豬64頭。臨床檢查:T值41.3℃,皮膚發紫,嘔吐。解剖:肝部腫大黃染,脾臟邊緣輕微梗死,無腫大,其他組織器官無異常。對病死豬70頭全部送大河鎮無害化處理中心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
1.3 病料送檢
按無菌操作及采樣要求,對剛死亡的病死豬進行肝、心、脾、肺、腎等實質器官的采集,委托云南農業大學牧醫樓進行了實驗室診斷。在無菌條件下,取新鮮組織或關節液、心包液等置于肉湯中培養,置于 37℃生化培養箱培養 12~15h 后,然后用接種環蘸取菌液且劃線于 3%血瓊脂培養基中,置于 5%CO2 培養箱 37℃培養 24±2h后,觀察菌落形態并挑取可疑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
2 實驗樣品采集與運輸原則
2.1 組織和實質器官的采集
在選擇樣品采集部位時,最好采集病變和健康交界部位的組織或臟器。病料的采集必須采用無菌操作。最好采取送檢發病期和瀕死期動物,如動物已死亡、冬天需在死亡2h以內、夏天需在死亡1h以內采樣,用手術剪無菌采集病變部位的肝、脾、肺等病料,放雙層自封袋或塑料袋內,標記清楚,結扎密封。
病毒學檢測病料可冷藏送檢,或可置于-20℃以下冰箱冷凍1晚上待病料凍結實后快遞送檢。細菌學及藥敏試驗檢測病料不需要冷凍,在保溫箱里放冰塊、4℃冷藏快遞送檢。每群豬或每棟雞不少于3頭或3只動物的病料組織。
2.2 血清采集
采集好的血液樣品傾斜放置,凝固后會自動析出血清,將血清吸出注入另一個新的滅菌離心管中;有條件的可用離心機分離出血清,將血清吸出放置新的滅菌離心管中,標記清楚,置于-20℃冰箱冷凍12h,將冰凍血清放入保溫箱內加冰袋快遞送檢。
2.3 飲用水采集
采集同棟畜舍水井、水箱、水線的水,無菌取300ml 水后放至滅菌玻璃瓶或剛開封的礦泉水瓶(倒掉礦泉水),迅速擰緊瓶蓋,標記清楚,6h內送至實驗室,如果6h送不到,請用保溫箱進行冷藏保存,即在保溫箱里放冰塊,且用報紙等包住。
3 檢測結果
圖1,圖2分別為1號、2號樣品菌液在血瓊脂平板上形成圓形、微凸、表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半透明的菌落,直徑約0.3~1mm,大多數菌株呈草綠色α溶血,部分菌株不產生溶血環。
圖3,圖4分別為1號、2號血瓊脂培養基產生溶血環的單個菌落革蘭氏染色鏡檢結果,發現單個及成對存在、形態均一的藍紫色陽性桿菌。
4 結果
經過實驗室診斷,該豬場患有豬鏈球菌病,導致了豬氣喘病等混合性感染致死。
5 小結與討論
該養殖場此次發病,自己要承受巨大的損失,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的。經過仔細的調查分析,存在的問題確實很多,從大的方面看,有以下幾點是值得討論的,也是值得沉思,養殖場應當盡量避免的,必須提前進行有效規避的。
5.1 選址
養殖場的選址按照《動物防疫合格證》申辦條件上的要求去做,盡量遠離村莊,河流。該養殖場位于河道邊上,且在下游,容易受上流水源的影響,直接與村莊相接,人、物、畜禽的密切接觸,防控難度非常大。
5.2 布局一定要科學合理
該養殖場占地面積1860m2,豬舍緊密相接,20世紀80年代半開放式,外留露天運動場2.3m2,中間孤形與豬睡覺的地方隔開,遇到極端天氣豬舍無法升溫保暖。豬舍緊密相連,是養殖場 的通病,中間缺乏緩沖地段,夏天不能有效散,尤其是肥豬舍,極易導致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遇到重大傳染病根本無法有效隔離和及時止損。人畜混居,飼養員、獸醫員、養殖場老板,兒童、學生全部住養殖場內,尤其是這幾年畜禽重大傳染病,人畜共患病,對人對豬都是非常不利的?,F在的養殖防控理念是“關口前移,人病獸防”,必將是一種趨勢。
5.3 保持環境衛生
養殖場對環境衛生的要求很高,按照正常的,也是最簡單的檢驗方法是人住進豬舍,只要自己覺得能適應,豬就肯定能適應。該養殖場飼料倉庫、獸藥、衣服全部共堆一間屋子,防鼠防霉措施全無。
5.4 注意消毒
消毒室設計不合理,與雜物間無異,消毒藥水沒有及時更換,進出的車輛不能有效消毒,細菌病毒入場極其便利。
6 結論
未來的養殖業,養殖生豬必須要把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防控放在首位,認真抓好豬的基礎免疫工作,提升生豬養殖水平,提高豬群的整體抵抗力,不相信神藥,認真落實非洲豬瘟防控措施,不走捷徑。
參考文獻
[1] 張鑫宇.非洲豬瘟病毒實驗室診斷技術研究及試劑儲備[D].揚州大學,2015.
[2] 劉霞.非洲豬瘟的流行病學及實驗室診斷技術[J].現代畜牧科技,2023(2):89-91.
[3] 金澤斌,李明光,駱曉峰,等.非洲豬瘟病毒的基因組學及診斷技術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上半月),2020(12):52-54.
[4] 孫泉云,朱九超.非洲豬瘟防控背景下規模豬場豬藍耳病感染的診斷[J].養豬,2021(5):104-105.
[5] 許吉秋.防控非洲豬瘟時期一例豬瘟與豬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治體會[J].湖南畜牧獸醫,2020(1):19-21.
[6] 李瑩.淺談非洲豬瘟的診斷和基層防控措施[J].農家科技(下旬刊),2020(8):105.
[7] 鄔旭龍.快速檢測非洲豬瘟病毒環介導等溫擴增方法的建立[D].四川農業大學,2014.
[8] 田璐,胡昱萱.非洲豬瘟病原學與實驗室診斷技術[J].今日畜牧獸醫,2019,35(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