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韓華
黨的二十大科學謀劃了未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并將教育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進行系統擘畫,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開設專欄,就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行闡釋解讀,為全面準確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其中關于教育特別是德育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助力。
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強調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依據知識邏輯,構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內容體系;針對學生成長階段,完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方法;遵循教育規律,設置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論述,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的規律性認識,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供了思想引領和行動指南。
關鍵詞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一體化建設
作者簡介 李晴,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韓華,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建設,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會議上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就如何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要求。黨的二十大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高度對加強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做出重要戰略安排,并提出“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命題。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加強對不同學段思政課的整體設計和系統規劃,推動新發展階段學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頂層設計,
健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工作機制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整體性的系統工程,涉及諸多要素的相互配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推進,強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分工。
(一)堅持政治統領,完善工作機制
黨的領導是思政課建設的根本保證,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根本政治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各級黨委要把思政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2]堅持政治統領,完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機制,突出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同向性和同質性,是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系統提升新時代思政教育科學化水平的政治要求和有力支撐。近年來,黨和國家聚焦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目標導向、教育內容、資源開發、組織保障等方面,完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機制,出臺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教育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組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為“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3]提供了工作方案、組織保證和條件保障,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朝著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精準化的趨勢發展。
(二)聚焦課程建設,推進課程改革
聚焦課程建設,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改革具有全面性和根本性的特點,是統一和協調各學段教育過程和教育活動的重要遵循,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了課程建設的基本要素,強調要“抓好教學目標設計、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改革、教師培養、考核評價等環節” [4],統籌制定和修訂總體課程指標及各學段課程標準,在教材編寫和修訂方面要“確保教材的政治性、科學性、時代性、可讀性”,并“鼓勵各地高校積極開展與中小學思政課共建,共同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5],全面把握思政課課程建設各個要素,強化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課程體系改革的整體性、統一性和協調性,構建層層遞進、有效銜接、環環相扣的課程育人體系,實現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課程建設的整體發展。
(三)堅持“同向同行”,發揮協同效應
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既要堅持思政課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的地位和功能,又要強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系統內各要素和主體間的相互配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單純一條線的工作,而應該是全方位的。”[6]他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7]。其一,強調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思政課的作用不可替代。一方面,要理直氣壯地開好思政課,充分發揮思政課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另一方面,要“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8],強調思政課與“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9],充分把握“各類課程橫向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原則”[10],豐富完善思政課在其他課程中的實踐形態,構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開放性格局。其二,強調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的雙向互動。“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11]要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統籌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實踐,“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貫通人才培養體系,發揮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立德樹人協同效應”[12],整合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資源,充分發揮社會多元協作及綜合育人優勢,形成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格局,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縱深發展。
(四)抓好關鍵力量,強化師資隊伍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13]教師是打破學段分割壁壘、打通學段聯系的關鍵力量。首先,要“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14],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師提出的“六大要求”,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師素養,共同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次,為不同學段思政課教師、同一學段思政課教師、同一學段思政課教師與其他課程教師提供教學交流及資源共享平臺,“解決好推動其他教職員工和思政課教師相輔相成的問題,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貫通人才培養體系,發揮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立德樹人協同效應”[15],樹立融合、開放、共享的大中小學師資隊伍一體化格局。
二、依據知識邏輯,
構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內容體系
整體規劃和設計大中小學思政課內容,構建大中小學各學段有機銜接的思政課內容體系,關系到思政課“培養什么人”的目標問題,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核心要素。
(一)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非常必要[16]
構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內容體系,既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17]的遵循,又是解決制約當前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問題的具體舉措。當前,大中小學思政課在內容布局中存在“內容重復”問題,即針對同一內容或同一認識對象出現重復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螺旋上升”的目標要求,體現了教育對象認識的反復性以及內容呈現形式的進階性特征。在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法治意識、文化素養等重要內容經常會在不同學段重復出現,一方面是為了強化教育對象對知識的記憶,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隨著教育對象知識和思想體系的不斷提高,教育對象對同一對象的認識也會逐漸升級。如果僅僅停留在知識點內容的“低水平重復”,導致后一階段教育與前一階段教育在內容的呈現形式和理論深度上沒有拉開層次,就會使教育對象因感覺“似曾相識”而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大中小學思政課內容體系建設和改革過程中,既要“堅持大中小學縱向主線貫穿、循序漸進”[18],使教學內容與該學段教育對象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相匹配;又要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則,明確同一內容要點或同一認識對象在不同學段的呈現形式和理論深度,使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重復出現的重點內容呈現為理論和思想深度的不同形態,逐步實現教育對象對認識對象更高層次的認知。
(二)堅持大中小學縱向主線貫通[19]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大中小學思政課的核心內容,是貫穿大中小學思政課的主線。“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20]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內容一體化建設,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學段特點,循序漸進地拓展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優化設計不同學段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小學階段重在“知事”,開展啟蒙性學習,筑牢情感基礎;中學階段重在“明理”,開展體驗性和常識性學習,搭建知識框架;大學階段重在“求道”,開展理論性學習,構建理論體系,“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21]。
三、針對學生成長,
完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直接指向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科學地選擇和運用教育方法決定著思政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效果。因此,“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樣化探索,通過多種方式實現教學目標”[22],既要保證教學方法與課程內容的耦合性,又要針對學生成長階段,增強教學方法與課程目標的適配性。
(一)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23]
政治引導和價值引領是大中小學思政課的基本功能和顯著特征。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教育者難以跳脫教材內容的限制,“只有空洞的價值觀說教,沒有科學的知識作支撐”[24],教育方法固化僵硬,學生的實踐性、探究性和體驗性明顯不足,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思政課是政治性和學理性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既強調了思政課的理論性特征,要求思政課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25];同時,他還重視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方式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指出“教材給出的是教學的基本結論和簡要論述,要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愛聽愛學、聽懂學會,需要做很多創造性工作”[26],“要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遵循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規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講清楚、講透徹”[27],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和親和力。
(二)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樣化探索,通過多種方式實現教學目標[28]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29]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樣化探索,通過多種方式實現教學目標。” [30]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31]。在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實踐中,要針對學生成長階段,完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方法。小學階段利用具體直觀的表象,啟蒙道德情感;中學階段借助普遍抽象的概念,夯實思想基礎;大學階段形成系統全面的原理,深化理性認知。要體現不同學段教育方法的特殊性和學段差異性,避免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提升思政課建設的縱向銜接。
四、遵循教育規律,
設置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育活動的重要遵循,指導著各個學段教育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遵循教育規律,規劃設置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目標,對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思政課要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遵循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規律[32]
教育規律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體性規律,是不同學段教育層次劃分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的成長、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就跟人的生理發育一樣,所以要把這幾個階段都鋪陳好。”[33]當前,大中小學思政課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斷檔問題,表現為“在后來的高一階段的教育當中所涉及的基礎知識,在前一個教育階段中沒有給予鋪墊”[34],且相鄰學段之間銜接不暢,存在脫節現象。這既破壞了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割裂了知識結構體系中前后兩個階段的統一性和發展性,也制約著大中小學思政課目標的一體化建設。不同學段教育對象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的差異性和層次性決定了各學段教育目標的差別,教育目標的設定要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既不能揠苗助長、操之過急,又不能刻舟求劍、故步自封”[35]。一方面,要隨著教育對象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的發展而逐步提升,體現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和漸進性;另一方面,要把握知識增長和積累的連續性特征,加強相鄰學段相互支撐的內在關聯,使前一學段的學習為后一學段的學習提供支撐,加強相鄰學段的銜接性。
(二)根據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科學設置具體教學目標[36]
具體教學目標是教育過程和教學活動的基本遵循,是實現不同學段思政課內容和方法內在關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構建完整有序教育過程的重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根據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科學設置具體教學目標”。[37]《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了“將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學生認知發展規律作為一體化建設的前提依據”[38]。在大中小學思政課目標設置過程中,既要根據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難易程度的評估,理清知識點的先后“出場”順序,明確“不同學段學什么”,又要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對各學段思政課內容進行整體布局,使教育內容隨著學段的上升逐漸升級、循序漸進,增強相鄰學段教學內容的銜接性。小學階段重視情感化教育,啟蒙道德情感;中學階段加強知識化教育,打牢思想基礎,提升政治素養;大學階段圍繞思想化教育,增強使命擔當。這既從整體上規劃各學段教育目標,體現學段目標的層次性差異,同時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中相同、相似主題內容的具體教學目標的有機銜接,增強學段之間的銜接性和貫通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2][3][4][6][7][8][10][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5][26][27][28][29][30][32][33][35][36][37]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5][23][31]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9]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11]“‘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場觀察)[N].人民日報,2021-03-07(3).
[34]吳宏政,高丹.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目標論要[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130-136.
[38]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EB/OL].[2019-08-1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責任編輯︱劉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