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偉 張迎春 蘆大帥



當代中華兒女既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祖輩留下的寶貴遺產,也應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和傳承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因此,當代中華兒女既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祖輩留下的寶貴遺產,也應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為深入探索和弘揚黃河文化,鄭州市第八十五中學充分發揮地域和文化優勢,探索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和美出彩少年”德育品牌,從校園環境建設、教學目標建設、校本課程建設、保障措施建設等多個方面創新德育工作路徑,力求將黃河文化融入學校教育,讓黃河文化成為每一個“八五學子”的文化標簽。
一、優化校園環境:傳承創新,文化潤德
文化自覺、文化立根、文化育人已成為當代社會和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和神圣使命。為營造一個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無事不含的濃厚文化環境和氛圍,學校創新打造“黃河文化長廊”,并按照“一路兩廊兩苑兩翼”整體布局,突出黃河文化特色,豐富學校文化底蘊,優化并提升整體育人環境,為師生打造輕松愉悅、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一路”即升旗廣場到教學大廳的道路。作為學校師生重要的交通通道,廣場兩側是活靈活現的黃河吉祥物代表“寧小陶”和“天小龍”雕塑。仰韶彩陶娃“寧小陶”代表“勤勞”,質樸厚重、樸實無華;少年應龍“天小龍”代表“勇敢”,敢于斗爭、英勇不屈。吉祥物與文化標語欄“團結務實(真)、開拓創新(善)、拼搏奉獻(美)”完美呼應,體現了“八五”校園精神,象征學校致力于培養新時代“龍的傳人”。
“兩廊”即南北教學樓文化廊墻。一至五層分別呈現了黃河基本概況、黃河歷史沿革、黃河物質文化遺產、黃河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流域文化名人等內容,大廳文化欄呈現“大美黃河·壯美中原”的前言和概覽,每層樓都設有專門的“黃河文化小小講解員”。
“兩苑”即文學苑和科學苑。學校參照黃河地形地貌,規劃并建設“兩苑”,文學苑呈現河南文化名人風采,如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杜甫、白居易、李賀、韓愈、李商隱等;科學苑展示河南歷史名人,如張衡、張仲景、石申、杜詩、韓暨、賈憲、庾曼倩、庾季才、張遂等。
“兩翼”即校內、校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校不斷推進校內黃河文化校本課程和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大河行”的落實,有效拓展學校教育教學的寬度和廣度。
二、確立培養目標:聚焦素養,立身樹德
在“人皆英才,人人出彩”的校訓引導下,學校立足“大美黃河·壯美中原”的育人文化,明確了 “和美出彩少年”的德育教學目標,致力于培養仁、藝、禮、智、健全面具備的“和美少年”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出彩少年”。
學校積極探索黃河文化中的德育元素,將黃河賦予“色彩文化”與“水文化”兩種含義。七、八、九年級的學生分別被賦予綠色、藍色和紅色,作為“色彩文化”與校徽顏色相呼應。七年級學生學會崇真,體現水的液態常態階段,學校開展“校園科技節”、設立“誠信考場”、開展“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打卡月校園吉尼斯活動等,培養學生的求真精神與務實作風。八年級學生學會向善,體現水的固態凝固階段,學校舉辦班級“小組建設”和“師徒結對”的活動,營造善合作、勇創新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創新精神。九年級學生學會拼搏與奉獻,最終實現“尚美”,體現水的氣態升華階段,學校開展“我在母校的最美瞬間”留影活動與征文活動,在畢業典禮上為學生拍攝“夢想實現之美”視頻,展現學生的行為美、心靈美和夢想美,激勵學生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不斷出彩。
三、明確實施路徑:構建課程,修心養德
根據“和美出彩少年”的德育目標,學校全面建構以“黃河文化”為背景的“和美”課程群,將學科課程作為基礎課程,將“黃河文化”校本勞動教育課程作為拓展課程,將黃河小中隊課程、“大河行”研學課程、節氣與節日課程、黃河少年儀式教育課程、黃河主題教育課程和黃河文化節六大課程作為實踐課程,實踐將黃河文化課程化、學科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系列化、系列課程綜合化的教學路徑,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審美素養、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放飛自我、綻放生命。
(一)學科育人:“和美”基礎課程
學校將基礎課程按照仁、藝、禮、智、健五大要素進行統整(見圖1),呈現立體式、多維度、全方位的教學特色。學校帶領教師學習《河南省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指導綱要》,幫助教師找到各學科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如數學學科中蘊含的嚴謹思維、理性精神、數學審美等,又如語文學科中蘊含的家國情懷、理想信念、中華傳統美德、審美鑒賞與創造力等,引導教師針對教材內容,實施德育滲透,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拓思修身:“和美”拓展課程
學校將黃河文化與學科課程有機結合,研發勞動教育拓展課程,共設置五大類、十八項內容,以學校勞動試驗田為基地,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選修內容(見圖2)。勞動課程被安排在每周二下午,通過系列實踐活動,學生增強了動手能力,養成了勤奮向上、自信自強的良好品質。此外,學校重視國學經典與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開設校本課程“大美黃河,壯麗中原”,并利用晨讀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經典誦讀,培養學生成為講文明、懂禮儀、修養高的人。
(三)正心勵行:“和美”實踐課程
學校不斷挖掘校內、校外的本土教育資源,將主題教育、儀式教育、常規教育、傳統節日、班隊教育、實踐活動等進行一體化設計(見圖3),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全方位,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活動全覆蓋的整體布局。
在校內,學校將主題教育、儀式教育、常規教育、傳統節日、班隊教育等作為德育實踐活動的載體,不斷創新,培養學生自主、自律的意志品質。同時,學校還自主研發了《和美出彩少年》德育校本教材,把對學生審美情趣、意志品質、人文素養等的培養融入其中,并結合時間節點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內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參與中獲得情感體驗,提升自身道德品質。
在校外,學校將黃河文化遺址、黃河博物館等作為實踐探究基地,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明確學校、家長、學生的責任和權利,使研學與學校課程、德育體驗、實踐活動有機融合,有針對性地開展自然、歷史、地理、科技等多種類型的研學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啟智育人:“和美”社團活動
學生在黃河文化氛圍濃厚的校園中學習、生活,通過每周四下午的社團活動賞黃河、畫黃河、贊黃河,在探討中得到情感的提升,在爭鳴中獲得創作的靈感。同時,學校為學生搭建起一個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引導學生畫、唱、寫、做、講,在活動中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一是“找”,即成立“黃河文化小小科學院”。學校帶領學生參加黃河觀鳥活動,使學生了解鳥兒的類別、習性、特點等;尋找并收集黃河植物,分清門類,并制作標本。二是“畫”,即成立“小小魚兒書畫院”。由美術老師擔任輔導員,引導學生書寫對黃河的贊美,帶領學生進行素描和野外寫生。三是“寫”,即成立“未來星創作室”,教師引導學生用筆描繪家鄉,用心感受家鄉的美麗,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四是“編”,即成立“黃河少年編輯社”。學校組織學生編輯《大河行》德育報,通過“大河行”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對黃河的了解、熱愛和贊美表達出來。五是“唱”,即成立“小小鳥合唱團”。音樂老師負責教唱贊美黃河的歌曲,在學唱的同時,鼓勵學生表達對黃河的熱愛之情。六是“講”,即成立“黃河講解達人團”。“達人團”由近二十位的“小小講解員”組成,每個講解員需熟練講解所負責樓層的黃河專題內容,與其他學生進行學習交流,將學校文化長廊涉及的黃河文化內容融會貫通、積極傳遞。
四、落實保障措施:家校協同,評價育德
學校“大美黃河,出彩少年”德育工作體系通過內生式創設、融合式建構、一體化實施,使得學生管理體系更加完善,讓學生青春飛揚、讓教師匠心永鑄、讓家校同心同行,促進了學校工作的整體發展,實現了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
一是在評價育人方面。學校編寫“八五‘和美出彩少年評價辦法”,明確了七年級“三真”(說真話、做真事、用真心)、八年級“三善”(善學習、善合作、善創新)、九年級“三美”(行為美、心靈美、夢想美)的評價標準,完善了“和美出彩少年”自評手冊、“每周德育之星”推選辦法等評價載體,明確了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評、教師評、社會評等多元化評價方式,采用達標晉級的形式,使學生在不斷升級達標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樹立信心、找到榜樣、挑戰自我、全面成長。
二是在家校共育方面。學校建立并實現班級——年級——學校“三級聯動”的教學模式,成立了班級家委會、年級家委會和校級家委會,確保家長是學校教育的知情者、學校發展的建設者、學校建設的協同者、學校各項活動的參與者、學校管理的監督者、家校共育的同盟者。學校每月召開一次線下會議,結合年級出現的問題及學生和家長反映的情況,一起研討解決方案,更好地服務師生,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學校每周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參加并陪餐,提升學校辦學的透明度。家長們參觀校園、觀看課間操、陪伴學生用餐、推門聽課,多維度、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了解學校的育人文化。此外,學校制訂了“百分父母成長計劃”,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結合家庭教育的實際問題,邀請專家學者為家長授課,使家長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和實踐性;開設智慧父母微課程、公益父母課堂、特色家長會等活動,為家長提供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讓家長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
三是在教學管理方面。學校建立“管理督辦、教學督導、家校協同”機制,注重細節與實踐過程,建立了行為規范、任務清晰、運轉協調、低耗高效的管理體制。一是學生方面,學校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學生會負責日常衛生和紀律監督,少先隊委員策劃和主持升旗儀式,廣播站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活動。二是教師方面,學校設計《發現孩子的精彩》每日一記,讓教師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進步和潛力,釋放教師愛的能力,激發教師工作活力。三是家長方面,學校成立了“家長‘和美志愿團”,負責組織學校大型活動;組建“家長講師團”,定期為學生開展講座。
未來,學校將堅持傳承并弘揚黃河文化,拓展“大美黃河,出彩少年”德育工作體系的寬度和廣度,創建主題化、融合性、互動式的“黃河文化特色學校”,引導學生和家長積極投入到教育實踐和社會實踐中,為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同時,學校也將繼續推進文化傳承和生態文明教育,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師生的綜合素養,最終實現“人皆英才,人人出彩”的育人目標。
【郭華偉,河南省鄭州市第八十五中學校長,高級教師;張迎春,河南省鄭州市第八十五中學德育副校長,高級教師;蘆大帥,河南省鄭州市第八十五中學德育主任,一級教師】
責任編輯︱趙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