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生 賈志軒 張夢滟

摘要: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經過多年培育發展,臺州黃巖外出瓜農產業已成長為當地一個典型的特色優勢產業,本文介紹了黃巖區委、區政府支持外出瓜農產業發展作法、成功經驗及啟示。
關鍵詞:現代農業 外出瓜農 經驗啟示
實施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是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臺州市黃巖區“七山一水二分田”,以山區和丘陵為主,從20世紀80年代起黃巖瓜農開始外出種植西瓜,并逐步將其培養成為重要產業,走出了一條依靠“特色產業創富”的新路子,實現了區內、區外群眾共同富裕,成為共同富裕的黃巖新樣本。據統計,截至目前,黃巖區外出瓜農近5萬人,種植面積近60萬余畝,東到上海、南抵海南、西至新疆、北達內蒙古,腳步不僅遍布全國23個省市區,還走出國門到緬甸、越南、尼日利亞等地種瓜。一年從全國各地帶回20多億元的凈收益,年銷售產值近100億元。該產業每年提供區外農民就業崗位5萬余個,年增加區外農民收入30多億元。黃巖外出瓜農產業是“地瓜經濟”的成功實踐,其發揮的“地瓜效應”值得借鑒。
(一)模式創新,匯聚多方,增強內部凝聚力
1.政府引導,黨建引領。一是政府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和協會組織,為外出瓜農提供了技術培訓、信息服務、金融支持、保險保障等多方面的幫助,并在土地流轉、環境保護等方面也給予必要的支持,并給予瓜農各種榮譽和表彰,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動力。二是為了加強組織建設,黃巖區委、區政府牽頭成立了“黃巖西瓜聯合會”,以供銷合作社為主體,以西瓜專業合作社為基礎,以西瓜種植大戶為骨干,以西瓜種植戶為成員,構建起一個覆蓋全國各地、涵蓋全產業鏈條、具有法人資格和自主權利的組織架構。該聯合會不僅能夠有效整合資源、協調利益、規范行為、提升影響力,還能夠有效保護會員權益、增強會員凝聚力、促進會員發展。同時,臺州市供銷合作社與黃巖區委、區政府聯合,會同農業農村部門建立數據倉庫,整合各類有用信息,構建可用能用有用的“種瓜數據”幫助農民更大程度地避免信息不對稱引起的損失。三是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以“黨建鏈”催生產業鏈,促進瓜農團結互助、文明守法、公益奉獻。黃巖區外出瓜農在各地成立了近百個黨支部和黨小組,并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和社會事務,在當地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和聲譽。
2.瓜農協會,組織得當。瓜農協會作為黃巖外出瓜農產業的重要組織和服務平臺,為瓜農提供了多方面的幫助和支持。首先是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瓜農的種植水平和種瓜效益。瓜農協會定期組織專家、技術人員到各地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經驗交流等活動,傳授種植技術、品種選擇、市場分析等知識,幫助瓜農提高西瓜的品質和產量。其次是推動政策性保險覆蓋,降低瓜農的經營風險和損失。瓜農協會積極與保險公司對接溝通,爭取政策性保險優惠條件,為瓜農提供跨省政策性農業保險服務。最后是加強法律服務和維權工作,維護瓜農的合法權益。針對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土地承包糾紛等維權問題,瓜農協會黨支部還專門聘請了專業律師,為瓜農提供法律咨詢、維權服務,每年開展法律知識培訓,指導幫助守法經營、依法維權。通過這些做法,瓜農協會為黃巖區外出瓜農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服務支撐。
3.銀行助力,資金保障。黃巖當地金融機構尤其是農村合作銀行作為外出瓜農產業的重要金融支持者,為瓜農提供了多方面的貸款和服務。首先是創新金融產品,滿足瓜農的資金需求。黃巖當地金融機構針對外出種瓜特點,推出了“瓜農貸”等專項貸款產品,根據種植周期、品種、市場等因素制定靈活的還款方式和利率優惠政策。其次是簡化審批流程,提高貸款效率和覆蓋面。黃巖當地金融機構采用“信用+擔?!钡哪J?,以瓜農協會或其他組織為擔保主體,實現集體申請、集體審批、集體放款、集體還款的模式。同時,利用互聯網、移動端等技術手段,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方式實現資金保障。最后是加強風險防控和監督管理,保障貸款安全和效益。黃巖當地金融機構建立了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和監督管理制度,通過與瓜農協會、政府部門、保險公司等多方合作,實現信息共享、風險分擔、責任落實。同時,通過定期跟蹤調查、數據分析評估、及時調整優化等手段,不斷提高貸款效果和水平。通過這些做法,黃巖當地金融機構為黃巖區外出瓜農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服務保障。
(二)技術創新,數字賦能,提高自身生產力
1.搭建數字化服務平臺,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品質。黃巖區利用數字化手段,開發了黃巖智慧果園一張圖信息服務平臺,為瓜農提供了從種子選購、土地流轉、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運輸等全流程的智能化服務。通過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監測、無人機噴灑等技術應用,實現了精準施肥、灌溉、采摘等環節的科學化管理。這些措施不僅有效提高了西瓜的單產和品質,還降低了生產成本和風險。
2.構建“瓜農天下”市場銷售服務,拓展市場渠道和銷售額。為打造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黃巖區構建了“瓜農天下”應用場景,為外出瓜農提供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市場銷售服務。通過電商平臺、社交媒體、直播帶貨等方式,實現了西瓜的品牌推廣、網絡營銷、訂單對接等功能。通過物流配送、追溯溯源、質量保障等方式,實現了西瓜的快速運輸、安全可靠、消費者滿意等目標。并更多地為外出瓜農提供法律、安全、農業保險等全方位服務,特別是加強與當地政府、異地商會的聯系與溝通,盡可能同等享受當地的優惠扶持政策。這些措施有效拓展了西瓜的銷售渠道和銷售額,增加了瓜農的收入和利潤。
3.強化組織服務,落實風險共擔。黃巖區以數字賦能外出農業為立足點,與浙江省公共數字平臺“浙里辦”對接,整合了該平臺上7個部門、21大類、67個細項的有用信息,并提供了生產服務、供銷服務、信用服務和組織服務等多元化功能。通過該平臺進行在線交流和學習,外出種瓜群眾可以及時獲取政策指導、技術培訓、市場行情等信息。同時,政府持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為外出瓜農提供專項金融產品和服務,緩解資金壓力,降低成本。通過設立外出瓜農專項發展資金和農業重特大災害救助基金等方式,著重在生產經營主體培育、品牌包裝推介方面給予資金支持,減輕外出瓜農因特大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實現了信息共享、風險分擔、責任落實,形成了數字“共富網絡”。
(三)思路創新,對外輸出,擴大品牌影響力
1.堅持“農業走出去”,破解西部農民發展困境。黃巖區外出瓜農產業不僅在本地發展壯大,還積極走向全國各地,實現“農業走出去”,通過與當地政府、合作社、農戶等多方合作,黃巖瓜農在西部地區建立了數百個種植基地,為當地提供了技術指導、種苗供應、市場銷售等服務。這樣既能夠保證黃巖瓜農的生產規模和效益,又能夠帶動域外群眾共同發展,有效地破解了西部農民發展困境。

2.創新“輸出模式”,帶動域外群眾共同發展。黃巖外出瓜農產業是一個具有強大輻射力和帶動力的產業,它不僅為黃巖區內農民提供了創富模式和技術支持,也為黃巖區外全國各地的農民提供了就業和增收的機會。一方面,通過租用當地閑置土地或荒山荒坡,增加當地土地利用率和收益。據估算,該產業每年租用全國各地土地近60萬余畝,每年支付土地租金近10億元。另一方面,通過向域外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就業崗位,提高其農民種植水平和收入水平。據估算,該產業每年提供區外農民就業崗位5萬余個,年增加區外農民收入30多億元。同時,通過與當地政府和企業合作開展特色種植項目,推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和品牌建設。據了解,該產業已經在全國各地開展了“黃巖西瓜”“黃巖葡萄”“黃巖蔬菜”等特色種植項目,并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
3.運用“品牌效應”,保證“紅耘”品牌的生命力。黃巖區外出瓜農產業注重質量管理和標準化生產,打造了“紅耘西瓜”品牌,通過嚴格控制種苗質量、加強標準化管理、實施統一包裝等措施,確保每一個“紅耘”西瓜都符合高品質標準,并在市場上形成良好口碑。同時,在文化傳播方面也不斷創新,推出了“跟著數據種西瓜”“十萬瓜農闖天下”等口號,在全國各地開展宣傳推廣活動,講好黃巖西瓜故事,打造黃巖西瓜文化。并且在電商平臺、線下展銷會等渠道拓展市場銷售網絡,提升了外出瓜農產業的影響力和美譽度,通過這些方式,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并喜愛“紅耘”西瓜。
(一)加強科技支撐,充分利用科技為農民創新創業賦能
黃巖區外出瓜農通過跨地域、跨季節的種植方式,實現了西瓜的全年供應和高效益。然而,這種模式面臨著諸多風險和挑戰,例如選址、病害、資金、銷售等,為了幫助瓜農解決這些問題,黃巖積極運用科技手段優化育種技術、構建“種瓜數據”促產促銷。先是利用遙感衛星、無人機等設備,對全國各地的種植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為瓜農提供選址指導和建議;其次采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對西瓜生長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光照、肥料等因素進行智能管理和調控,為瓜農提供育種指導和建議;同時建立“瓜農天下”應用場景提供信息發布等多元化服務,為瓜農提供銷售指導和建議,通過科技手段促成了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因此,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動力,黃巖區外出瓜農產業運用科技手段是一種新的實踐和探索,可以有效解決傳統農業模式中存在的難題,提升農民的幸福感,促進共同富裕。
(二)創立瓜農協會,組織建設持續加強并形成合作共贏機制
黃巖瓜農協會是2007年由4萬多名外出瓜農自愿組成的非營利社會組織,不僅為瓜農提供了技術指導、法律援助、融資對接等服務幫助瓜農跨越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而且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科研院所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推動特色農業產業走出去,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條。瓜農協會的存在使外出瓜農形成了內部團結互助、外部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提高了瓜農們的凝聚力和組織力,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三)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以強化資金保障
黃巖外出瓜農利用反季節、地域差異,走出了一條山區農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服務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先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外出瓜農的特點和需求設立了“瓜農貸”等信貸產品,為瓜農提供低息、快捷、便利的貸款服務,解決了資金周轉難題;其次是金融機構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了“瓜農險”等保險產品,為瓜農提供了種植、運輸、銷售等全程的風險覆蓋,降低了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另外,黃巖財政也積極推進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服務,為瓜農提供了強大的資金保障和風險管理。因此,在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中,要注重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在保障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實現高效益。
(作者單位: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財經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浙江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發展改革局)
責任編輯:宗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