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琛 宋揚
摘要:文章分析目前全球具有代表性的SAR設計公司D'strict、TeamLab、SILO Lab的相關案例,對空間增強現實(SAR)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的應用趨勢進行梳理。通過對上述公司31個相關案例中的SAR營造的氛圍狀態、SAR的基礎形態、SAR的表現內容以及SAR體驗方式的分析,得出SAR在商業空間中的應用趨勢,以供參考。
關鍵詞:空間增強現實(SAR);商業空間設計;應用趨勢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3-0-03
0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及數字經濟的發展,僅依托銷售功能的線下商業空間已無法實現有力的競爭,因此商業空間的設計重心逐漸轉向提供新體驗和價值觀。新的技術不斷介入空間設計,其中,增強現實(AR)通過提供真實感、沉浸式的體驗激發了消費者的參與性。而在增強現實中,空間增強現實(SAR)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它不需要使用單獨的顯示設備、移動設備或頭戴式設備[1],而是通過光學元件實現無須任何特殊工具便可自然體驗并與內容互動的效果,并且其展示效果突出、空間投入小,由此成為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熱點內容。
1 相關概述
1.1 增強現實
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和混合現實技術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體驗,并逐漸發展成為引領數字影像時代的核心技術。根據普華永道咨詢公司2019年的數據,到2030年,AR/VR市場將達到1.5萬億元。AR即增強現實,是一種將虛擬圖像或3D對象疊加在現實世界上的技術,能實現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混合和交互。VR主要將用戶置于虛擬環境中,使其與真實世界隔離開來,而AR則實現了對真實空間的重疊和合成,實現了真實空間的升級。
米爾格拉姆(Milgram)和科希諾(Koshino)在1994年將增強現實定義為介于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通過現實—虛擬連續結構的、增強性質的現實[2]。在這樣的環境中,用戶可以獲得更真實、更沉浸式的體驗[3]。AR是一項重要技術,其可以豐富用戶的環境體驗,正逐漸應用于各個行業并迅速發展。目前,增強現實的顯示方法包括頭戴顯示器、手持顯示器和空間顯示器三種。
1.2 空間增強現實(SAR)
空間增強現實(Spatial Augmented Reality,以下簡稱SAR)是作用于空間中的增強現實,它是增強現實的一種新范例,即將虛擬對象直接在物理空間內呈現出來,并且不需要借助頭戴顯示器和手持設備,SAR將高分辨率的圖像直接融入環境,并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另外,其圖像既可以通過平板顯示器以2D的形式顯示出來,也可以在平面上以3D浮動或以3D懸浮的方式顯示出來。
SAR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它能使人們在空間中獲得更直觀、更自然的體驗,因此在會展、教育、研究、藝術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4]。SAR可以通過光束投影儀將各種內容和信息投影到真實物體上或使其漂浮在空間當中來增強沉浸感,這樣的方法稱為投影映射。同時,可以通過計算機和設備輕松調整投影和圖像信息,以改變空間的表達,不需要進行另外的物理建設,這不僅是一種空間營銷方式,還是一種空間體驗方式。
目前,SAR的應用需要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配合才能完成。硬件包括用于投影的投影設備或顯示器、用于實現圖像控制的計算機設備等。軟件則包括圖像編輯工具和視頻編輯工具,如Photoshop、lllustrator、3DMax、Premiere等。為了實現其互動性,有時還會增加識別運動傳感器的設備,配合Madmaper、Processing等軟件。
2 SAR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2.1 商業空間中SAR的分析維度
從目前全球深具影響力的空間增強現實公司的實踐發展來看,大多數公司對于空間增強現實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藝術領域和藝術展演空間中,而后才開始將其拓展至其他性質的空間中,如商業空間。從實踐結果的受關注程度以及訪問量來看,增強現實在商業空間中的應用是積極的。由于商業空間在功能、結構、目的等層面與藝術館一類空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分析維度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商業空間一般分為外部結構、內部結構以及裝飾要素,其中外部結構包括Logo標識、建筑外部、正立面以及入口的形態/材質/色彩;內部結構包括墻面、地面、天花板、柱子的形態/材質/色彩,以及吧臺和結算臺的形態/材質/色彩等;裝飾要素包括家具、展示柜、其他裝飾物的形態/材質/色彩,以及照明的形態/材質/色溫等。除了要分析空間增強現實附著于商業空間的結構形式外,還要探討其本身所表達的內容、表現形式。因此,本研究組織8名專家,其中設計學博士4人,博士在讀4人,對空間增強現實的分析維度進行專家小組討論。
根據專家小組討論的結果,第一,要明確SAR在商業空間中各結構層面的表達,如外部結構的正立面,內部結構的墻面、地面等。第二,要明確SAR營造的氛圍狀態,包括沉浸式、游離式、數字與實體結合式。沉浸式分為墻位面圍合、墻地位面圍合、墻地天花位面圍合,游離式則分為單墻面表現、單墻面局部表現等。第三,要明確SAR的基礎形態,即屏幕形狀或投影承載物體形狀,分為二維形狀和三維體量。其中,二維形狀包括幾何平面(矩形、圓形、三角形等)和自由平面(有機形態),三維體量的衡量標準為具備長、寬、高三個維度的數據,因此三維體量包括幾何體(曲面、長方體、球體等)和有機形態(具象三位形態、抽象三位形態等)。第四,SAR的表現內容為自然主題、超現實主題、抽象主題、藝術主題等。第五,SAR在本質上是數字化體驗,因此其體驗的方式同樣是值得分析的內容。按體驗營銷策略的劃分方式,體驗包括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智力體驗、行為體驗。
2.2 SAR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的應用案例
目前,全球代表性的SAR設計公司主要有D'strict、TeamLab、SILO Lab以及Culture Spaces Digital。由于Culture Spaces Digital沒有涉及商業空間設計項目,因此本研究只對D'strict、TeamLab、SILO Lab的商業空間項目進行分析。
2.2.1 D'strict設計項目
截至2023年5月初,D'strict參與完成了商業項目共80余個,部分設計為廣告、單獨的立面,為滿足研究分析的要求,本研究選擇了包括Cafe Dior SeongSu(2022)、Lotte DongTan(2022)等在內的12個SAR項目進行分析。按商業空間內部結構與外部結構劃分的方式,梳理了各分析維度具體設計方式的頻度,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有3個項目在外部空間結構中使用了SAR技術,其中SAR氛圍狀態均表現為游離式,且均為單墻面局部表現。在SAR的基礎形態層面,三維體量(曲面)頻率為2,二維形狀(矩形)頻率為1;在SAR的表現內容層面,抽象主題頻率為1,自然主題和超現實主題頻率為2;在SAR體驗層面,感官體驗頻率為3,情感體驗頻率為1。
有10個項目在內部空間結構中使用了SAR技術。在SAR氛圍狀態層面,沉浸式頻率為5(墻位面圍合2、墻與地位面圍合2、墻與天花位面圍合1),游離式頻率為8(單墻面表現4、多墻面表現2、天花局部表現2、單墻面局部表現和單地面表現1),數字與實景結合式頻率為2;在SAR基礎形態層面,二維形態—幾何平面的頻率為8(矩形7、圓形1),三維體量的頻率為4(長方體2、曲面和抽象三維體量為1);在SAR表現內容層面,超現實主題頻率為7,自然主題頻率為6,抽象主題頻率為1;在SAR體驗層面,感官體驗頻率為10,行為體驗頻率為5,智力體驗頻率為3,情感體驗頻率為2。
2.2.2 TeamLab設計項目
在TeamLab的眾多項目中,本研究選擇了包括Reversible Rotation(2021)、Hopscotch For Geniuses(2020)等在內的9個SAR項目進行分析。由于TeamLab的項目主要集中在空間內部,并且上述項目均只出現商業空間的內部結構中,因此對其內部空間結構中SAR的應用分析如下。
在SAR氛圍狀態層面,沉浸式頻率為7(墻&地&天花位面圍合3、墻地面位面圍合3、地面與天花位面圍合1),游離式頻率為2(地面局部表現1、地面&墻面多個局部表現1),數字與實景結合式的頻率為2;在SAR基礎形態層面,二維形態—幾何平面的頻率為8(矩形7、圓形1),三維體量—幾何體的頻率為1(長方體1);在SAR的表現內容層面,自然主題的頻率為6,藝術化主題的頻率為5,超現實主題的頻率為4,抽象主題的頻率為2;在SAR體驗層面,感官體驗的頻率為9,行為體驗的頻率為5,情感體驗的頻率為1,智力體驗的頻率為1。
2.2.3 SILO Lab設計項目
在SILO Lab的眾多項目中,本研究選擇了包括Daelim Dreamhouse Gallery(2021)、Sweet Delivery,The Hyundai(2020)等在內的10個SAR項目進行分析。
其中,2個項目在外部空間結構中使用了SAR技術。在SAR氛圍狀態層面,游離式頻率為2(多墻面局部表現1、單地面表現1、單墻面局部表現1),數字與實景結合頻率為1;在SAR基礎形態層面,二維形態頻率為1(幾何平面—矩形1、自由平面—有機形態1),三維體量頻率為1(有機形態—抽象三維形態1);在SAR的表現內容層面,超現實主題的頻率為2,抽象主題的頻率為1;在SAR體驗層面,感官體驗的頻率為2,行為體驗的頻率為1。
有9個項目在內部空間結構中使用了SAR技術,在SAR氛圍狀態層面,游離式頻率為9(單墻面表現6、單地面表現2、多墻面與地面局部表現1、地面局部表現1、多墻面局部表現1、單墻面局部表現1),沉浸式頻率為2(墻位面圍合2、墻地位面圍合1),數字與實景結合式的頻率為2;在SAR基礎形態層面,二維形態—幾何平面的頻率為7(矩形7、圓形1),三維體量—抽象三維形態的頻率為2,幾何體的頻率為1(長方體1);在SAR的表現內容層面,超現實主題的頻率為8,抽象主題的頻率為6,自然主題的頻率為2;在SAR體驗層面,感官體驗的頻率為10,行為體驗的頻率為4,智力體驗的頻率為3,情感體驗的頻率為1。
2.3 SAR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的應用趨勢
首先,從分析的結果來看,SAR技術在內部空間的使用頻率及靈活程度更高;二維矩形和三體長方體是最為常見的SAR基礎形態;SAR的表現內容通常采用自然主題與超現實主題結合的方式;感官體驗式為SAR應用的基本特征,除了要滿足視覺體驗和聽覺體驗外,觸覺體驗也要逐漸成為必不可少的內容。
其次,外部空間的SAR氛圍雖然通常是游離式的,并且受商業空間功能和外部形式的影響,很少塑造出沉浸式氛圍,但是可以考慮采用數字與實景結合的方式塑造更豐富的氛圍效果;在基礎形態方面,三維體量更容易配合表現內容,塑造出更具視覺沖擊力的效果;還可以在外部空間增強SAR體驗中的行為體驗和智力體驗內容。
最后,目前內部空間SAR應用的整體表現趨于成熟,不論是SAR的氛圍狀態、SAR的基礎形態、SAR的表現內容,還是SAR的體驗策略,都有很豐富的表達。同時,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形式和內容還能更加豐富。總之,SAR會逐漸成為商業空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設計元素。
3 結語
本研究只從項目實踐的角度對SAR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的應用趨勢進行分析和梳理,按照其表象的氛圍、形態、內容及體驗策略進行一定的描述,內容受主觀知識結構的限制,不能解釋為SAR的總體發展趨勢和技術發展趨勢,SAR的總體趨勢依賴于更多數據分析的結果及技術發展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林景銀.結合增強現實拓展多模態藝術表現與欣賞方式[J].藝術與設計教育國際刊,2022(4):562-576.
[2] 波什內 A.,瓦斯奎茲-帕拉加 A.Z.增強現實對零售客戶體驗、滿意度和購買意愿的不可忽視的影響[J].零售與消費者服務期刊,2017(1):229-234.
[3] 金瑞允,樸英雅.增強現實體驗、在場感與訪問意向的結構關系研究:以訪問體驗的調節作用為中心[J].市場研究期刊,2019(4):49-64.
[4] 樸智元. VR空間中非現實體驗的流動創造過程研究:幻想和存在的中介效應[D].首爾:漢陽大學,2020.
作者簡介:王少琛(1990—),男,河北石家莊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室內設計、品牌商業空間。
宋揚(1991—),女,黑龍江密山人,博士,講師,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工業設計、產品系統設計、設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