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紅 閻瑞雪 孔江煥
摘要:城市公園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組成部分,在現代城市的發展中不再局限于傳統功能,而著眼于整體長遠規劃。城市公園具有重要作用,其發展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因此,城市公園的建設要與城市未來的發展趨勢緊密結合,并且融入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具體表現為城市公園建設與城市建設的一體化,要大力發掘城市的歷史文化,全方位塑造區域旅游文化形象,建立區域文化自信。城市公園不僅是城市居民休閑游憩的主要外部活動空間,還承載著一個城市歷史文化變遷的記憶,例如蘇州園林和頤和園就分別映射了當地的特色園林造景元素。文章分析地域文化與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關系,并結合國內外研究現狀,探究在公園景觀中表現地域文化的可行性與不足之處,同時分析唐文化及其載體,并結合現有的唐文化應用案例,提出唐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表現上的不足,最后總結出唐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思路,探討如何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更好地融入唐文化,豐富城市的精神內涵,增強城市的文化自信,從而更好地傳承唐文化。
關鍵詞:公園景觀;景觀設計;地域文化;唐文化;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TU98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3-0-03
0 引言
在開放式城市公園的初建和改造中,應該深入挖掘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滿足城市公園功能的基礎之上,讓城市公園與城市文化緊密相連,在城市中以一種大眾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延續下去[1]。在現代城市公園建設中,其景觀設計逐漸呈現出同質化問題,“千城一面”的現象屢見不鮮,未能充分彰顯地域文化特色,丟失了城市的文化底蘊與人文場所歸屬感[2]。城市公園景觀是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表達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徑,是城市居民認同感的集中體現,未來城市公園景觀建設需要融入地域文化,從而更好地融入城市整體環境。因此,如何使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中得到更好的表現,與景觀設計相融合,更好地升華城市精神,凝聚城市靈魂,是必須深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1 研究目的與意義
1.1 研究目的
本文分析國內外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發展狀況與地域文化的應用,以西安唐文化為切入點,分析現有的西安唐文化的優秀應用案例,指出問題,并從設計要點、表達方法、表達載體等方面提出相應的策略,總結西安唐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思路。
1.2 研究意義
本文探討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如何應用地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對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性,以國內外相關研究及西安唐文化應用案例為基礎,分析唐文化對西安城市文脈和場所精神的意義,提出設計思路,擴展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中實現傳承與創新的研究范圍,為西安唐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現代城市公園的發展歷史并不長,但我國有著豐富的古典造園經驗和深厚的文化底蘊[2]。西安的唐文化積淀深厚,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因此當地建設了許多唐文化公園,而如何將唐文化更好地融入現代景觀設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推陳出新,成為地域性景觀設計研究的重點。
2.2 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地域文化的應用研究是從建筑領域開始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及相關理論和設計實踐的積累,逐漸拓展至園林景觀領域。國外的公園建設追求景觀營造的自然性,將還原場地的原始性視為設計基礎。以日本為例,其大多基于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手法相結合的方式去探索空間和建筑之間的關系,并利用更多形式、新型的材料等營造景觀,表達精神層面的地域性,對此,可以看作是場所精神和文脈主義的融合。在現代景觀設計發展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逐漸凸顯,日本的地域性景觀營造手法值得國內地域性景觀設計相關人員借鑒[3]。
3 西安唐文化概述
西安是歷史名城,許多朝代在此定都,作為唐朝的都城,西安曾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當地保留有唐長安城遺址,并以此為中心逐漸往外拓展,形成了如今的西安城[4]。
西安唐文化的繁榮,一方面是因為治理得當,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另一方面是因為唐朝加強對外交流,不斷融合、吸收外來文化和思想。在雕塑和壁畫方面,以唐三彩和石窟壁畫為代表,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在繪畫方面,通過對前朝的繼承,吸收借鑒其精華,唐朝繪畫也呈現出題材多樣化的趨勢,由此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畫家。在書法方面,在前朝的基礎上,唐朝文字的書寫方式和材料都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褚遂良等名家。此外,唐朝的音樂、舞蹈、文學、園林等領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唐文化在整體上呈現出明顯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也正因如此,唐文化還具有多元性。唐朝在此前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并且積極學習外來文化發展自身,形成了繁榮和博大精深的唐文化。現代社會應該傳承我國的優秀文化,不斷與時俱進,使現代藝術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4 地域文化和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關系
地域文化是社會發展進程中區域性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的結合。它是一定區域內的人們共同形成的獨特文化,是地區發展的精神引領。而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是在原本的環境基礎上融合人為思想要素進行改造的一項活動,是地域精神價值的體現。一個城市的核心是其精神文化內核,城市公園景觀是城市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其能在滿足城市居民日常需求的基礎上,增強人們對城市的認同感。因此,將區域本身的地域文化與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相融合,完善區域的場所精神和歷史文脈,是推動區域創新發展的新趨勢。
5 西安唐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以西安大唐芙蓉園為例
西安是一座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城市,唐文化是西安城市文脈發展的重點方向,這與西安唐文化本身的特性有著一定的關聯。秦漢是中國封建王朝發展的起點,其文化蘊含著早期人類的粗獷和豪放,缺少市井文化的氣息,而唐文化具有開放包容的特性,表現力強,所以更容易融入現代城市的建設中。此外,在文化眾多的區域中集中發展一種文化,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5]。
西安在發展唐文化的過程中建設了許多項目,其中最早建設的便是大唐芙蓉園。大唐芙蓉園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屬于西安大唐不夜城區域內的重點文化主題公園項目,是在原本的唐代芙蓉園遺址附近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并融合現代設計手法建成的,也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大唐芙蓉園在整體的造園技巧、空間營造、唐代建筑、景觀小品上都能夠充分體現唐文化風貌,可以說實現了“意境”與“詩情”的完美交融。同時,大唐芙蓉園基于唐文化的特征,劃分出科舉文化、詩詞文化、女性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飲食文化、智樂文化、外交文化、民間文化、歌舞文化、建筑文化共12個主題,由此展現出唐文化多元的美[6]。
大唐芙蓉園提取和運用唐文化符號,既展現了地域文化,也實現了對唐文化的有效傳承與創新。它大膽利用現代材料建設唐代建筑,并利用現代技術對歷史場景、文物進行復原,將傳統唐文化轉化為大眾更容易接受的,且能夠為大眾提供一定服務、有參與性的現代活動。大唐芙蓉園的成功打造,對景觀設計中對地域性的研究與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6 西安唐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問題
目前,西安唐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存在一些問題,如在景觀的文化表達上,更注重文化載體在景觀中的應用,而忽略了它的生活性、開放性、城市延續性。又如,注重外部表現,而不注重文化內涵的體現。現代景觀設計在發展中逐步趨向大眾化,而唐文化本身是封建集權的產物,雖然它具有開放包容的特性,但仍舊帶有一定的疏離性。現存的一些唐文化主題公園雖然在文化表達上較為成功,但是缺少對城市生活價值的體現,如何更好地將其與城市空間相結合,是唐文化融入現代城市文脈的難點。
7 西安唐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創新與應用
7.1 設計要點
在唐文化主題公園景觀設計中,應注重唐文化在西安現代城市文脈中的重要作用,認同其歷史價值,思考如何利用現代設計手法表現唐文化的深刻內涵,深入挖掘唐文化核心,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尋找更加合適的設計表現手法。
在場景營造上,注重歷史故事的融入,通過故事線串聯整個場地,從而提升公園景觀設計的文化內涵,讓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產生文化認同感和場地歸屬感。在場地氛圍營造上,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對唐文化精華的提煉,保留其多元化的優質元素,去除其與大眾價值觀念差異較大的部分,讓唐文化走向大眾,與現代文化融為一體,為現代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上,在融入唐文化的同時,要注重城市公園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延續性和統一性,從而使其與城市共生,縮小唐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差異,并注重其功能性,使之更好地融入城市公共空間。
7.2 表達方法
7.2.1 保留
保留是城市公園營造地域文化氛圍的一種手法。對地域內的遺留資源承載著場所記憶,具深厚的歷史積淀,它的價值意義非凡,對遺留資源進行保留是場所地域文化的精神價值體現。
7.2.2 場景營造
場景營造是一種非常直觀的表達手法,它可以是虛擬的、體驗的、真實的,可以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文化,并使之具象化,增強人在空間中的感受,使其更有邏輯性。通過感受喚起人們對文化的認同,是場所精神的重要表達方式。
7.2.3 象征
象征是通過提煉和升華文化符號的方式進行景觀設計,以符號去調動人的思想,通過符號的串聯和提示來象征性地營造氛圍。
7.2.4 意境營造
意境營造是中國古代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它通過對自然的提煉、思想的升華,高度還原場景,寓情于景,并融入中國傳統哲學觀念,讓人流連忘返,產生聯想,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7.2.5 精神表達
現代景觀設計在精神表達方面比較欠缺,更多是關于元素提煉的淺層次表達。在精神層面對園林景觀意境營造進行地域性表達,能夠使空間更有辨識度,讓人獲得更深層次的審美體驗。在設計時,應找尋設計精神中心點,發掘場所記憶,實現個體對園林景觀地域性記憶的寄托,最終達到“形有盡而意無窮”的傳統園林意境[7]。
7.3 表達載體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要采用本土材料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方式,也要增強建筑和景觀的互通性,以營造相應的文化氛圍。在植物設計方面,要采用當地鄉土植物,展現地域性植物的特性,也要注重其延續性和自然性,將古典園林造園手法與唐文化相結合,營造符合大眾審美的地域性植物景觀。在具體元素的應用上,要提取合適的文化元素,按區域和歷史線進行劃分。唐文化元素眾多,須注重其分配的合理性和整體的串聯性,避免碎片化展示[8]。
8 結語
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應用西安唐文化,應深入挖掘其要點,不斷推陳出新,提升唐文化對西安城市建設的歷史價值,從而使現代城市公共空間得到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華東.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綠色科技,2022,24(13):44-47.
[2] 戶江月.歷史文脈元素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運用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3] 于志浩.城市景觀設計中歷史文化的表達與傳承:以西安大唐芙蓉園為例[J].城市建筑,2019,16(24):102-103.
[4] 王子驍.城市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應用研究[J].大觀,2023(2):33-35.
[5] 劉秋吟.詩意的回歸:地域文化視角下的園林景觀意境營造探析[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1):74-76.
[6] 牛紫萱,陶然.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標識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23,46(5):187-189,183,139.
[7] 王亞菲.地域文化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研究及其在神農泉公園中的應用[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8.
[8] 張千千.地域文化在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地質大學,2022.
作者簡介:孫曉紅(1971—),女,山東濟南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藝術設計與理論。
閻瑞雪(1999—),女,河南周口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藝術設計。
孔江煥(2000—),女,山東菏澤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