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張橋幼兒園 華玉芬
繪本是一種幼兒喜聞樂見的閱讀材料,與普通閱讀材料相比,繪本中形象的畫面、生動的情節、真實的情景、細膩的情感都能帶給幼兒更多的閱讀感悟和快樂體驗,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社會生活能力。而挖掘優質繪本的教育價值、恰當預設目標、給予差異性支持、構建閱讀游戲場則能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語言方面的核心經驗,發展他們的社會生活能力。
大班幼兒在閱讀活動中表現出了積極的參與性、自主的探究欲。這一時期的幼兒能夠主動學習,在語境、情境中理解故事,感悟繪本的內涵,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力”教育理論也比較適用于該年齡段幼兒的教育教學活動。接下來作者將以繪本為載體,挖掘其多元教育價值,在繪本集體閱讀、區域閱讀、故事游戲場三種不同形式的活動中擬定適宜目標、巧妙處理素材、提供有效支持,以期能夠促進幼兒社會生活能力核心經驗的持續提升。
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力”即“生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在《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中指出:“要造就有生活力的學生,使得整個個人的生活力更加潤澤、豐富、強健,更能抵御病痛,勝過困難,解決問題,擔當責任。”此外,他還列舉了70種生活力,并將其歸納為健康生活、勞動生活、科學生活、藝術生活、社會改造生活五大類,即核心生活力“五要素”。在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我們積極倡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為培養幼兒的社會生活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選擇優質繪本,需要教師甄別、研讀、刪選,巧妙處理閱讀素材,從中提煉適宜獲取的核心經驗,為幼兒提供學習與發展的機會,在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同時使其形成初步的社會生活能力。
1.分析繪本的教育價值
故事繪本《小瓢蟲騎車記》講述的是小瓢蟲騎著自行車和很多朋友穿梭于森林中的故事。蜥蜴麥克、蟾蜍小綠、螞蟻滾木團……當朋友們問它:“我們要去哪兒呀?”小瓢蟲答道:“暫時保密!肯定會是個驚喜!”于是朋友們匆匆跟著,蟾蜍脫掉拖鞋,帶上了咸魚干……大家都想知道小瓢蟲要去哪兒?可小瓢蟲什么也不肯說,長長的隊伍在森林里穿行……“我們終于到啦!歡迎大家來到我的生日派對!”原來小瓢蟲是想邀請大家來參加它的生日派對,大家好高興啊!這里有生日蛋糕、蹦床城堡,還有奏樂合唱……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小瓢蟲也非常開心。
這是一個關于友情、分享、信任的故事,畫風精致細膩,故事疑問緊追情節發展,毫無拖沓、松散之感,也沒有“說教式”噱頭。它之所以能牢牢吸引幼兒的眼球,在于繪本故事情節簡單連貫、構思巧妙——“受朋友邀請,大家一路穿行,當到達目的地時真的收獲了驚喜?!被顒又杏變杭毿牡匕l現小瓢蟲的打扮格外喜慶——戴著紅頭盔、穿著紅外套、頂著一對紅色觸須眼睛睜得大大的,車子閃亮閃亮的……這是參加盛會嗎?這是要舉辦重大活動?還是……反正一定會是很重要的事情!幼兒根據繪本畫面了解了很多信息,初步判斷出活動重點。幼兒逐頁閱讀之后,發現了更多的生活化信息——出門前要備好行李以及吃的、用的;出門時要整理好家務……結合生活經驗提煉畫面信息,不但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提煉了關于社會生活能力方面的知識,因此該繪本是培養幼兒社會生活能力的極好素材。

活動中,當故事進行到“一路穿行”“到達生日派對現場”時,幼兒就開始表演、體驗故事情節引發活動高潮;“有序排隊、安全穿行、彼此謙讓、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會分享”等,在一定程度上,該繪本又成了一個踐行社會生活能力的平臺。
2.提煉適宜的核心經驗
在閱讀和分析繪本之后,我們總結了該繪本的特點——貼近生活、幽默精致以及繪本中的多元教育價值和豐富的語言、詞匯等。我們該如何引導幼兒從繪本閱讀中獲得語言表達能力、社會生活能力核心經驗的提升?閱讀活動中要重點突出哪些經驗?以何種方式呈現?


基于此,大班年級組開展了課程審議活動——我們以《小瓢蟲騎車記》繪本為幼兒設計了集體閱讀、閱讀區域游戲、故事游戲場三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分別著眼于促進幼兒不同核心經驗的發展:其一是集體閱讀活動,以設疑“肯定會是個驚喜”引導幼兒進行自主閱讀,從畫面細節、人物表現、活動背景等了解、掌握生活中的交往禮儀,如邀請、出行、參加聚會等;其二是閱讀區域游戲,重點以角色對話、情境表演等方式再現繪本內容——繪本故事來源于幼兒的實際生活,它映射著幼兒所處年齡段的典型特點,因此繪本更能激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在互動交流、情境表演中能生發出更多、更深的語言,進而幼兒能體會到更細膩、更純粹的表達體驗;其三是故事游戲場,我們將班內所設的6個游戲區都納入到繪本故事游戲,從“蜥蜴、蟾蜍的親親一家人”到“美食點心店”再到“冒險灣游樂場”……所有的區域、所有的角色都成為故事的一部分,大家一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信任、協作、互動、包容、分享的快樂之旅!
每一本繪本都具有多元的教育價值,每一位教師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處理方法,每一種活動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每一位幼兒都會在活動中獲得不同的核心經驗?!吧盍Α苯逃碚撝鲝埥處熌軌虼竽懛攀郑o予幼兒寬松愉悅的游戲化、生活化活動場景,以滿足幼兒對繪本故事的理解、演繹和感悟之需。因此,恰當預設目標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顯得尤為重要。
在研讀繪本故事之初,我們就將該繪本的社會生活能力核心經驗進行了分類梳理,并確定通過某個單次活動進行重點理解、提升、掌握。下面我以《小瓢蟲騎車記》的三個不同活動設計為例進行活動目標的比較。
1.大班閱讀活動的目標
第一,喜歡閱讀,自主觀察、大膽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第二,在互相傾聽、大膽表達、共同討論中深入了解“慶祝、邀請、出行、參加聚會”等社會生活能力的具體表現;第三,感受同伴間真誠友好、信任包容、分享快樂的積極情感。
2.大班閱讀區域游戲的目標
第一,主動參與繪本故事游戲,能夠與同伴進行情境表演、角色對話、模擬游戲,體驗閱讀游戲的樂趣;第二,嘗試以裝扮、動作、語言等來刻畫角色特點,深入理解故事內涵;第三,大膽運用操作材料、小道具等進行角色表演,在互動游戲中體驗與同伴交往、出行旅游、參加聚會的快樂情感。
3.大班故事游戲場的目標
第一,以多區域聯動的形式開展游戲互動,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和成功感;第二,在故事情景演繹中,感受彼此信任、協作、包容、分享的快樂;第三,大膽創編“邀請、準備禮物、做客、游戲”的故事情節,享受生活的美好。
以上三個活動目標是我們根據繪本內容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已有經驗進行設計、審議的。因為該繪本的故事內容源于幼兒的真實生活,所以該故事的開展效果非常好,特別是在故事游戲場,幼兒只為體驗繪本角色和情節,因此他們主動配合、互相謙讓、彼此包容,沒有擁擠、沒有吵鬧,一個個都向著“驚喜”出發。在“進入派對空間”后,幼兒能夠自主自控地選擇游戲的內容,進而協商、謙讓地進行游戲。
為了更好地凸顯活動效果,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我們對繪本《小瓢蟲騎車記》進行了適當處理——該繪本故事突出了“愛與分享”,有較強的代入感。幼兒在自主閱讀中能感悟到與人相處的秘訣——分享、包容、信任、合作等。單次活動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幼兒也不可能在一次活動中將所有的社會生活能力核心經驗掌握到位。為此,我們根據不同活動目標,對繪本素材進行了合理的選取和處理。
在運用繪本《小瓢蟲騎車記》開展集體閱讀活動時,我們重點引導幼兒進行畫面細節的觀察和解讀,知道“喜慶、慶祝”活動的必要準備,了解“會生活、會裝扮”的基本能力。在小瓢蟲邀請蜥蜴、蟾蜍時,我們引導幼兒發現“居家生活、外出旅行”的不同生活力表現,指導幼兒掌握“會管理、會整理”的生活技能。在集體閱讀活動時,我們從繪本本身出發,從畫面細節、情節處理、人物對話等方面深入挖掘,讓幼兒了解更多的社會生活能力的相關知識。
在“小瓢蟲騎車記”區域游戲中,由于閱讀區域場地限制,我們不能進行整個故事的演繹,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人物對話、交流互動的方式進行社會生活能力的直接體驗。
小瓢蟲:“準備出發嘍!蜥蜴蜥蜴,快來跟我一起走吧!”
蜥蜴:“好的,小瓢蟲,今天你看起來好精神啊,有什么高興的事情嗎?”
小瓢蟲:“暫時保密!肯定會是個驚喜!”
蜥蜴:“那好吧,神神秘秘的,一定有驚喜?!?/p>
蜥蜴:“你等一會兒,出門前,我還需要整理一下我的房子。好了,我們出發吧!”
小瓢蟲:“OK,一起出發嘍!”
《小瓢蟲騎車記》故事游戲場腳本更是刪減得當、精彩多多。為了實現整個班級游戲區的大聯動,我們重點以各區有序排隊、安全穿行為主線,引導幼兒體驗合作、信任、包容、分享的快樂體驗。
教師巧用繪本資源開展生動、有趣的繪本閱讀活動,讓幼兒擁有更多的言語互動、更豐富的情感交流,獲得社會生活的最佳體驗。
繪本閱讀活動能促進幼兒社會生活能力核心經驗的有效發展,但教師在閱讀活動中所運用的活動策略卻各有不同——應結合活動特點、幼兒已有經驗,運用適宜的活動策略做有效支持,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兒的社會生活能力。
1.共情教育:繪本閱讀塑造幼兒的精神底色
“共情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幼兒對他人的理解和照顧。在人際交往中,幼兒應學會正確理解他人的意思,并做出正常的回應,同時對他人經歷的事有感同身受的體驗,從而成長為一個有愛、能包容、懂感恩、辨是非的人。繪本故事《小瓢蟲騎車記》以第三人稱的口吻進行故事敘述,旨在告訴讀者——作為好朋友要學會分享,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可能收獲更多的快樂。在集體閱讀活動中,我們放手讓幼兒觀察發現、交流討論、總結提煉;在閱讀區域活動時,我們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進行語言交流,不斷提升交往技能;在閱讀游戲場里,幼兒大膽進行區域聯動,游戲不分彼此,重在合作與分享。開展不同形式的閱讀活動,實現幼兒與同伴、與空間、與各種材料的交流互動,由此幼兒的合作、信任、包容、分享能力在繪本閱讀實踐活動中得以提升。
2.能者教育:繪本閱讀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
“能者多勞”即能干的人做事多、成就亦多。大班幼兒處于探究欲望高漲、探究能力急劇發展的時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自主的思考力、豐富的創造力,他們渴望通過積極探索驗證內心所思所想,滿足求知欲。大班幼兒對于喜歡、感興趣的東西,能夠自主沉浸其中且大膽探究,并會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愛說、樂說、敢說,這些年齡特點在閱讀活動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通讀繪本后,我們發現小瓢蟲作為生日派對的主角,對計劃的制定、路線的安排、活動的落實、派對的準備等都有周密考量。從閱讀中來,回到閱讀中去,幼兒經過觀察、交流、討論、表演等活動,以繪本閱讀為基礎,鍛煉社會生活能力,引導大家都來做“能干的人”。
3.分享教育:繪本閱讀建立幼兒的和諧互動
不管是小瓢蟲一路呼朋喚友去探尋“驚喜”,還是蟾蜍準備好的咸魚干行李包,都體現了故事中人物“樂于分享”的積極情感。因此,在組織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充分表達的機會,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的“分享細節”,以提高幼兒的社會生活能力核心經驗水平。
在自主閱讀環節中,幼兒通過畫面細節找到了“會飛的小紅鳥和吵吵鬧鬧的奶牛大聯盟直奔生日蛋糕而去”“蝴蝶飛飛和蹦蹦跳跳的蟾蜍小綠一起分享了五碗糖果,還奏樂合唱了一支歌”……通過情節了解故事內容,以畫面細節感悟分享樂趣,幼兒多次獲得語言表達的機會,也獲得了體驗分享的快樂。
實踐證明,巧妙運用優質繪本能夠促使幼兒獲取多種社會生活能力的核心經驗,只是不同的繪本蘊含不同的教育價值,因此,教師在借助繪本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時,應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結合活動目標、活動形式、活動策略的修訂以及課程游戲化的要求做出科學合理的課程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