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袁莊鎮袁莊幼兒園 唐 靈
設計意圖:在本次活動中,我首先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出發,通過“玩相反”的游戲讓幼兒感知顛倒的含義;接著利用圖片、實物操作等讓幼兒觀察、發現兒歌中有趣的顛倒現象;最后請幼兒進行模仿創編。學習兒歌《說顛倒》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高質量的語言輸入,其新穎獨特的形式帶給幼兒耳目一新的體驗。兒歌內容包含了自然現象、生活常理、食物鏈法則等豐富的社會經驗,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提升了幼兒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引導下的多種形式的語言學習策略,保證了語言教育中的師幼互動質量,提升了幼兒語言學習的有效性。
活動目標:1.理解并學說兒歌,感受幽默風趣的歌詞。
2.通過觀察、實驗了解各種顛倒的現象并能用押韻的語言進行表達。
3.嘗試表演與創編,并在表演兒歌的過程中感受編創的樂趣,進而喜歡上編創兒歌。
活動準備:1.物質準備:PPT課件;與兒歌內容相關的圖片:石榴樹、紅桃、楊柳樹、辣椒;鼓、號;實驗操作材料:木塊、石塊、透明量杯、水;視頻:“老鷹抓小雞”“貓抓老鼠”;兒歌創編所需的圖片、紙和筆。
2.經驗準備:幼兒具備與兒歌內容相符的相關生活經驗,比如知道“石榴樹上結石榴”“號是用吹的方式演奏”“木頭能漂浮在水面上”等。
活動方案
[活動時長]20~30分鐘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理解“顛倒”
1.圖片導入,幫助幼兒理解“顛倒”就是“反過來”的意思。
Tips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導入活動,有利于激發其好奇心和探索欲,保持良好的活動狀態。
師:小朋友們快瞧!熊大和熊二去找光頭強玩兒,光頭強家住在一棟高樓里。熊大和熊二,爬樓梯的時候只顧著打鬧,忘記數樓層了,現在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層。熊大說:“走了這么久,肯定已經走過了,趕緊往下走。”可熊二卻說:“我們才走了一會兒,肯定還沒到,我們得繼續往上走。”他們誰說得對呢?
幼1:熊大!
幼2:熊二!
師:熊大和熊二爭吵了一會兒,誰也沒有說服誰。就這樣熊大往下走,熊二往上走,他們都能到達光頭強的家嗎?
Tips《說顛倒》中所描述的內容均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截然相反,滑稽幽默,讓人忍俊不禁,也正好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幼:不能,只有一個人能到。
師:沒錯!只有一個人能到光頭強家,因為熊大和熊二一個往上、一個往下,他們走的路是相反的,也就是“顛倒的”,你們明白了嗎?
2.小游戲:說相反,強化對顛倒的認知。
師:除了“上下”是顛倒的,還有很多東西也是顛倒的,比如熊大和熊二胖、光頭強瘦,胖和瘦也是顛倒的,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顛倒的呢?
幼兒自由表達,教師給予評價。
師:看來你們知道很多“顛倒”呢!那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我說一個詞,你們需要說出和它“顛倒”的詞。比如我說“上”,你們要說?(下)我說“胖”,你們要說?(瘦)我說“大”,你們要說?(小)我說“同意”,你們要說?(反對)沒錯,現在游戲開始,讓我看看哪個小朋友回答得又快又準確!
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幾輪游戲。
Tips通過對兒歌中顛倒內容的理解,更能激發幼兒對自然現象、科學原理的探索興趣。
二、現象感知,初識兒歌
1.出示石榴樹、楊柳、紅桃、辣椒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瞧!你們認識圖片上的東西嗎?說說是什么。
幼兒說出石榴、楊柳、紅桃、辣椒。
2.出示兒歌中的圖片(石榴樹上結紅桃,楊柳樹上結辣椒)
Tips兒歌的主體部分每一段都分為兩個小句,兩個小句相互對應、通俗易懂,能夠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師:小朋友們,請仔細看,這棵石榴樹上結出了什么?楊柳樹上又結出了什么呢?你們能用完整的話說出來嗎?
師幼一起說:石榴樹上結紅桃,楊柳樹上結辣椒。
3.出示鼓和號,請幼兒嘗試演奏并總結演奏方式。
師:小朋友們,老師在后面的桌子上給你們準備了好玩的樂器,大家一起去試一試,然后告訴老師你是怎么玩的。
幼兒自由操作并說出玩法:敲鼓,吹號。
Tips教師引導幼兒理解兒歌時,首先從真實的生活現象出發,喚醒幼兒的已有經驗,再由教師演示“顛倒”的內容,使其與幼兒的慣常思維形成鮮明對比,幫助幼兒強化對兒歌內容的理解。
4.教師表演兒歌“吹著鼓,打著號”,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請看,老師和你們玩的不一樣,你們能說出我是怎么玩的嗎?
師:原來老師是在玩“顛倒”的游戲呀!吹著鼓,打著號,你們也來學一學、說一說。
5.請幼兒分組操作,將木塊和石頭放到水里,觀察現象并說一說。
師:老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杯水、一些木塊和石頭,把木塊和石頭扔到水里,它們在水里的狀態一樣嗎?現在請你們試一試吧!
幼兒分組操作,音樂結束后回到座位。
師:木塊和石頭在水里的狀態分別是什么樣的?
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師:沒錯!木塊漂浮在水面上,石頭沉到了水底。
師:那你能把剛才發現的現象反過來告訴大家嗎?
幼:木頭沉到了水底,石頭漂在水面上。
師:哈哈,看來小朋友們也會說顛倒話了,讓我們一起說“木頭沉了底,石頭水上漂”!
6.觀看“老鷹抓小雞”“貓抓老鼠”的視頻,并總結視頻內容。
師:視頻里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在做什么?然后用顛倒的話說給大家聽。
幼:老鷹和小雞,小雞抓老鷹;貓和老鼠,老鼠吃掉貓。
師:用兒歌中的話說就是:小雞叼了禿老鷹,老鼠抓了大花貓。
師:小朋友,你們說好笑不好笑?
幼:好笑!
Tips通過圖譜、兒歌接龍等游戲化教學形式鞏固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三、趣說顛倒,熟識兒歌
1.運用圖譜,師幼完整表演《說顛倒》。
師:現在我們一起看圖譜完整地說一說這首有趣的兒歌吧!
2.小游戲:兒歌接龍,加深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⑴教師說前半句,幼兒說后半句,可交換。
⑵教師說前面的名詞或動作,幼兒接后面的句子,可交換。
3.通過拍手打節奏,再次熟練完整地表演《說顛倒》。
Tips創編兒歌是檢驗幼兒對兒歌內容掌握情況的有效方式。創編時可以先讓幼兒說一說正常的現象,再進行“顛倒”處理,以避免幼兒一下子轉不過彎來。
四、大膽想象,創編兒歌
1.提供創編圖片以及紙和筆,引導幼兒創編新的顛倒歌。
師:除了兒歌中的內容,還有哪些顛倒的現象呢?老師在你們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了一些圖片,大家試一試能不能將圖片中的內容用“說顛倒”的形式表現出來。當然,如果你們還有不一樣的想法,可以用桌子上的紙和筆畫出來喲!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從“圖片組”和“繪畫組”中分別請1~2名幼兒分享自己創編的兒歌。
[活動延伸]
Tips兒歌《說顛倒》以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主,但兒歌中的顛倒現象可以延伸到區域游戲中讓幼兒自主探究,嘗試讓顛倒的現象不顛倒!
師:《說顛倒》里說到“木頭沉到底,石頭水上漂”,會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們可以去科學區里試一試,如果成功了,一定要和大家分享哦!
反思:
《說顛倒》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童謠,其內容生動有趣、朗朗上口。導入環節,我運用幼兒非常熟悉的卡通形象和“說相反”的小游戲,在充分調動幼兒活動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其初步理解“顛倒”的含義。在活動主體部分,為了幫助幼兒更加深刻地理解兒歌內容,我基于“先行組織者”策略通過圖例和實踐操作等方式,讓幼兒感知事物的原本狀態,再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師示范等形式逐漸過渡,表現兒歌中“顛倒”的內容,讓幼兒的思維有一個緩沖的空間,使其循序漸進地加深對兒歌內容的記憶。創編環節,我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給予幼兒選擇的空間——對于能力稍差的幼兒,直接用“說顛倒”的方式表現教師給出的圖片上的內容;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則鼓勵其自主繪畫、創編。無論是哪一種形式,幼兒均樂在其中,小臉上始終洋溢著滿滿的自豪感。最后,考慮到《說顛倒》中的內容雖然有悖自然規律,但卻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將其中的部分內容真實再現,因此在活動延伸環節,我鼓勵幼兒去科學區進行嘗試,以促進不同領域之間的融合,保證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