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西安航天城第一幼兒園 馬 寧 杜 蕊
通過對幼兒園日常體育游戲現狀的觀察,我們發現大部分教師對體育游戲尤其是器械(具)操控類游戲的價值了解不夠,所以對器械(具)操控類游戲的設計、組織與實施的經驗較少。
教師在開展器械(具)操控類游戲中,材料的選擇大多以球類為主,如兒童用皮球、籃球、足球等,可供幼兒選擇的其他材料較少。教師對游戲材料的挖掘和探究不夠深入,對日常生活中有價值的其他類別操控材料使用較少。
因器械(具)操控類游戲玩法單一,挑戰不足,幼兒常常感到沒意思,沒有什么好玩的;又因受游戲材料的影響,教師在游戲中對幼兒的管控較多,造成幼兒對器械(具)操控類游戲的興趣不高,游戲時常出現不遵守規則的情況,因此,教師也覺得這類游戲難組織。
每所幼兒園都有獨具特色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優勢,不同的器械(具)操控材料都有其獨到的價值特點,每個年齡段幼兒都有其動作發展的規律,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多方因素,才能設計出有趣、好玩、有挑戰、有價值的體育游戲。
幼兒園器械操(具)操控類材料可分為園所購置類和教師自制類,還有一些為自然類材料,教師要廣泛搜集各類材料,結合每種材料的特點及幼兒年齡特征,篩選適宜的材料設計豐富有趣的游戲。
例如,教師可利用購置類的足球、籃球、氣排球、皮球等器材,設計拍、投、拋、接、擲等各類體育游戲;利用滑板車、自行車、獨輪車、三輪車等器械,設計蹬、踏等動作游戲;利用大小不同的塑料呼啦圈、泡沫魚雷、泡沫拼版、泡沫盾牌等材料,設計頂、踩、擊等游戲。教師還可以使用各類填充材料制作沙包、布藝飛盤等投擲類材料,開展“炸碉堡”“拋飛碟”“打怪獸”等體育游戲;不同材質制作的紙球也是投擲類游戲非常好玩的一種材料;還可利用不同大小的廢舊塑料瓶,制作成紅、黃、藍、綠等五彩水瓶,開展滾、拋、接、踢等操控游戲;利用較大的廢舊純凈水桶,為幼兒設計蹬、踏等操控游戲。廢舊紗巾、氣球、橫幅、布條、報紙等也是非常好的投擲類游戲材料,在游戲的設計上非常靈活,開展形式也很多樣,此類材料還可進行頂、擊等游戲。
每所幼兒園戶外都會有不同材質的地面,也會有不同地形的游戲場地,結合不同場地特點設計游戲非常重要。如可以用比較狹長的磚地,在地面繪制地面交通標志,引導幼兒進行“馬路上的車”等騎行類游戲;利用比較平坦、有假草皮的寬闊場地,進行“我是運球小高手”各種球類游戲;利用塑膠地墊、懸浮地板等場地,進行沙包、飛盤、瓶子、袋子等小型器械(具)操控游戲。
結合園所戶外器械場地的存放位置,因地制宜設計游戲內容,能夠為游戲的順利開展提供較好的保障。例如,在存放輪胎的位置附近設計與輪胎相關的游戲,能夠方便幼兒收放器械,減少因取拿器械浪費的時間;在籃球架附近存放不同大小的沙包及球類投擲材料,最大限度利用籃球架,為幼兒預設投、拋、接、頂等動作類游戲。
不同年齡段幼兒器械(具)操控的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一般幼兒操控能力的發展順序是上肢在前,下肢在后;直接操控在前,間接操控在后;同側操控在前,異側操控在后;固定靶在前,移動靶在后。教師可根據以上規律進行游戲設計和組織。
例如,在開展球類操控游戲時,教師可先引導幼兒進行拍球游戲,雙手拍、單手拍、兩只手交替拍、行進拍、繞障礙拍等;進而引導幼兒進行滾球游戲,將皮球從肚臍處滾至頭部、腰部、腿部、腳部等,探索皮球還可以在身體的什么部位進行滾動;將皮球在班級的桌面、椅子面、椅子背上進行滾動,通過前進、后退等形式進行滾球游戲;還可玩曲棍球的游戲,讓幼兒熟練掌握對球的操控。
游戲情境的創設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參與運動的興趣。教師在游戲情境的設計中,要結合幼兒年齡特征、喜好和經驗,創設系統、連貫、有趣的情境,滿足幼兒參與游戲的需要。
例如,在開展大班滾球游戲中,教師以“我是勇敢的小兵”情境貫穿始終。開展,幼兒扮演的小兵需要獨自一人將彈藥(球)運往前線;在運輸的過程中,突然遇到敵人偷襲,為了不讓敵人發現,小兵決定蹲在地方做埋伏,隱蔽自己,完成運彈藥的任務;但在運輸的過程中,小兵又遇到的困難,這次運輸的彈藥特別重,而且路途比較狹窄,小兵只能站在原地,兩兩合作用手臂接力運輸。幼兒們在不斷變化的情境中,享受著游戲的挑戰和快樂。
結合幼兒器械(具)操控能力的發展規律,可分為前控制水平、控制水平和運用水平。小班幼兒大多處于前控水平,大班幼兒處于運用水平,中班幼兒處于兩者之間的控制水平。教師需要結合幼兒動作發展特點,循序漸進的進行游戲難度的升級。
例如,在進行中班投擲游戲“炸碉堡”中,教師需要先了解幼兒對投擲動作的掌握情況,如果幼兒投擲的動作要領還沒有很好的掌握,那幼兒對此動作的發展水平就屬于前控制水平,需要進行動作的示范和練習,可以使用沙包、紙球、自制手榴彈進行練習。教師可為幼兒準備范圍較大的碉堡,引導幼兒進行投擲的游戲;在幼兒熟練掌握投擲動作的基礎上,教師可將碉堡的范圍縮小,引導幼兒擲遠和擲準的固定靶投擲游戲;在此基礎上,如果幼兒能夠較好完成投擲任務,還可將固定碉堡變成移動碉堡,進行移動靶的游戲。
在器械(具)操控類游戲的組織中,教師應根據游戲的內容、目標、場地、幼兒經驗水平等,通過集體、個體、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靈活組織,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大班操控游戲“好玩的長布條”的活動中,游戲第一個環節是幼兒每人一塊長布條,有的幼兒將長布條變成一條小飛龍,上下抖動玩,有的幼兒左右抖動玩,有的幼兒拋高玩;第二個環節,教師請幼兒兩兩合作進行游戲,小朋友將布條變成了粽葉,進行單人、雙人包粽子的游戲;第三個環節,教師請幼兒8人一組,拿出舞龍游戲的龍珠,幼兒自由結合,進行了舞龍舞獅的游戲。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自主性和創造性,生成了很多好玩的操控游戲方法,通過同伴互相交流的方式進行的共享。
體育游戲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途徑,幼兒面對游戲中的挑戰,不怕困難、勇敢堅強、積極思考、大膽嘗試等,都是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內容。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游戲的過程中,要給予幼兒充分探究的機會、試錯的機會,讓幼兒在嘗試失敗和挫折的過程中,樹立敢于面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所以,教師設置的游戲要有一定的挑戰性,發展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在中大班幼兒的游戲中,還要注重幼兒合作及團隊意識的培養。
幼兒受年齡、性別、遺傳、身體發育、運動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在動作發展方面是存在個體差異性的。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考量幼兒的動作發展水平,可設計不同難度的游戲。例如,在開展“小小籃球運動員”游戲中,教師可設置高、中、低三個不同高度的投籃,幼兒在自由探究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水平進行選擇,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不斷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成人眼里再重要的事情,如果幼兒覺得沒有意思,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那活動的效果一定是事陪功半。教師要注意保護好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在活動中做好觀察,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材料、感興趣的游戲內容,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權,將動作練習以趣味化的形式分享給幼兒,幫助幼兒體驗運動成果的喜悅和成就感。
健康是學前兒童成長的重要基礎,協調的動作是兒童健康教育的重要的內容,對學前兒童運動核心經驗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夠幫助老師們在設計和組織實施體育游戲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