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縣級機關幼兒園 桑卉卉
夏姑娘帶著暖暖的微風、綿綿的細雨,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假期里,奶糖在小區的池塘里發現了幾個黑黑的身影,于是他把它們帶到了幼兒園和小伙伴們一起分享喜悅……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小蝌蚪的到來,讓孩子們興奮不已,他們紛紛表示自己也要去尋找蝌蚪。于是,孩子們利用周末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小蝌蚪、觀察小蝌蚪的生活環境。通過觀察,孩子們發現原來小蝌蚪生活在水塘、小水溝和農田里,同時它們也喜歡藏在泥巴或水草中。
自然角里的小蝌蚪成了孩子們討論的焦點,那孩子們眼中的小蝌蚪是什么樣子呢?帶著問題有計劃地去觀察——孩子們開始自主尋找答案,借助放大鏡,他們發現小蝌蚪有眼睛和嘴巴。在觀察和討論的基礎上,孩子們又通過閱讀繪本、觀看視頻等多種途徑了解了蝌蚪的外形特征。



周末回來后,苗苗第一個發現了問題,小蝌蚪在水里一動不動。“老師,你快來看呀!小蝌蚪怎么都漂浮在水面上了?”
我們的猜想——
奶糖:“小蝌蚪游累了,它們在休息呢!”
朵朵:“它可能睡著了吧!”
可是,不管孩子們怎么搖晃外面的盒子、怎么大聲呼喊小蝌蚪,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蝌蚪還是一動不動。最后,孩子們無奈地接受了現實——小蝌蚪真的死掉了……
過了很久孩子們才接受了小蝌蚪已經離開我們的現實。借助繪本《獾的禮物》,孩子們明白了死亡是或遲或早都會發生的事情,同時也萌發了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師追問:“那小蝌蚪為什么會死掉呢?”
我們的猜想——
奶糖:“水不干凈。”
沐沐:“水里黃色的小蟲子把小蝌蚪咬死了。”
桐桐:“它是老死了吧!”
寶寶:“小蝌蚪要打預防針,它生病了。”
朵朵:“最近天氣太熱,小蝌蚪被熱死了!”
溪溪:“我們放假了,小蝌蚪沒有食物了。”
想想:“小朋友一直在旁邊喊,把小蝌蚪嚇死了……”
媛媛:“是不是小蝌蚪不喜歡我們這里的水,喜歡池塘里的水?”
團團:“是不是小蝌蚪住的地方太小了,所以它們打架啦!”
教師追問:“那我們怎樣保護小蝌蚪呢?”
小小的紅水桶里裝了太多的小蝌蚪,它們一個擠一個,我們在觀察小蝌蚪的時候也容易撞到別的小朋友的腦袋。基于以上問題,孩子們開始在教室里為小蝌蚪物色新家。玻璃瓶、億童盒子、塑料盆、餅干托……通過投票,我們確定讓億童盒子作為小蝌蚪的新家,因為它足夠大,而且四周都是透明的,既方便小蝌蚪生活,又方便大家更好地觀察小蝌蚪的生活狀況。
給小蝌蚪成功安置了新房子后,小蝌蚪的食物又成了孩子們思考的新問題。
我們的猜想——
“小蝌蚪肯定和我一樣喜歡吃水果。”“小蝌蚪會不會也喜歡吃米飯和饅頭呢?”“我媽媽告訴我,小蝌蚪喜歡吃水草。”
小蝌蚪喜歡吃的東西和我們猜想的是一樣的嗎?我們親自來驗證一下吧!
在給小蝌蚪喂完充足的食物后,孩子們發現小蝌蚪的“新家”變得非常渾濁。
想想湊近小蝌蚪的時候,皺起了眉頭說:“好臭!”
“它們睡在這里會不會不舒服呀?”奶糖有些擔心地問。
“水已經臭了,我覺得得換一下。”芃芃說。
“小蝌蚪到底喜歡喝什么水呢?”寶寶問。
小朋友們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進行了調查——原來小蝌蚪并不能直接生活在自來水中,他們需要雨水或者是池塘、小河里的水。
天公作美,恰逢雨季。雨后,孩子們帶著水杯在幼兒園里四處為小蝌蚪收集雨水……雨水拿回來了,又出現了新問題:我們怎樣給小蝌蚪換水呢?怎樣把小蝌蚪從水里撈出來呢?大家都選擇了自己覺得最適合的工具。既然這樣,我們就來比比誰的辦法最好吧!通過實驗,我們發現使用小網換水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



班本劇“小蝌蚪找媽媽”在孩子們的期待中開演啦!故事里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鴨、小魚、烏龜、大白鵝等動物……
小蝌蚪也在孩子們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長大了……
“你們快來看呀!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后腿!”可樂的喊聲吸引了一群小伙伴。“我們的小蝌蚪快變成青蛙了。”梓旭對著一旁的沐沐說。“才不會呢!還得長出兩條前腿呢!”奶糖在一旁說道。小蝌蚪兩條后腿的出現,讓孩子們興奮不已。終于在孩子們的期盼中,小蝌蚪的兩條前腿也長出來了。
周一來園,小想第一時間拉著暖暖跑去看望小蝌蚪。“咦,小蝌蚪的尾巴怎么不見了,小蝌蚪的尾巴呢?它是不是要變成大青蛙了呀?”小想興奮地說。“我來給它們吹吹氣、加加油,很快它們就要變成大青蛙啦!”團團說完就開始給小蝌蚪吹氣。
“可是,小蝌蚪的尾巴到底去哪里了呢?”小寶發出疑問。是像小壁虎一樣斷掉了嗎?還是被別的小蝌蚪吃掉了?通過查閱資料我們得知,長出四條腿的蝌蚪沒辦法獲取食物,尾巴對于它們來說變成了多余的東西,所以小蝌蚪的尾巴就被它體內的溶酶體分解了。
馬上就要迎來暑假了,小蝌蚪們該去哪里呢?“我們把它們帶回家吧!暑假沒有人照顧它們。”“可是小蝌蚪會不會想它們的媽媽呢?”小想的一句話讓孩子們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中,他們想把小蝌蚪帶回家,又想讓小蝌蚪去尋找自己的媽媽。最后,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孩子們還是決定讓小蝌蚪去尋找自己的媽媽。為了能讓孩子們和小蝌蚪做最后的道別,我們決定將小蝌蚪分裝好,讓孩子們帶回家里親自放生。小蝌蚪們,再見!等你變成小青蛙的時候,我們再相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實的事物與現象是幼兒科學探究的生動內容。”本次關于蝌蚪的探究活動中,教師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需求,培養幼兒的愛心和責任心,讓幼兒感受蝌蚪的生命歷程。在飼養蝌蚪的過程中,幼兒不再只是從繪本上、電視上被動地了解這些知識,而是在平時的觀察中真真切切地發現了生命的變化,豐富了自身的經驗。幼兒在持續的觀察中進入了深度學習的狀態,培養了良好的科學探究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