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地確權對農民工市民化的影響:經驗分析與實證檢驗

2023-07-07 22:48:17李麗張耀宇張安錄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23年2期

李麗 張耀宇 張安錄

摘要 中國農村轉移人口規模巨大,但轉移速度逐漸放緩,從農地確權的角度探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潛力是否消耗殆盡很有必要。基于農地確權的制度實踐,該論文旨在解構中國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的特殊性,將中國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視為包括四類主體(農民、農民工、新市民、市民)的三階段(農村割舍、城市進入、城市融入)進程,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實證檢驗農地確權影響勞動力轉移的階段效應和滯后效應,進一步討論其對勞動力家庭化遷移的影響。研究發現:①農地確權影響勞動力轉移的效應存在階段異質性,促進勞動力第二階段身份轉變而阻礙第一階段產業轉移和第三階段社保轉型。然而,農地確權在促進勞動力鄉城轉移上也有滯后性,確權時間滿2年的勞動力家庭參與非農就業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概率分別提高16. 9%和1. 9%。②農地確權在影響勞動力家庭化遷移上具有分位異質性,能夠顯著提高低分位勞動力家庭的舉家遷移比率而降低新生代農民工的遷移比率。基于此,政策設計重點在于:①分階段、分類型推進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一方面增強農地確權的農村推力,在轉移第一、第二階段不斷完善土地流轉、托管、退出機制以供給農民、農民工、新市民轉移動力;另一方面增強城市轉移拉力,在轉移第二、第三階段減小城市轉移阻力,為農民工和新市民創造“留得下”的城市務工與生活環境。②根據群體確權時間分類施策。優先解決低分位“兩棲型”勞動力家庭確權遺留問題,允許新一代農民工“帶土(權)進城”,依托農地確權成果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及市民化。

關鍵詞 農地確權;三階段和四主體;階段效應;滯后效應;家庭化遷移

中圖分類號 F301. 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23)02-0153-12 DOI:10. 12062/cpre. 20220618

農民工市民化以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為起點,勞動力鄉城轉移及其市民化給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帶來了長期紅利。然而,由于非農產業吸納轉移勞動力的速度逐漸超過勞動力供給增長的速度,象征勞動力短缺的劉易斯拐點以“民工荒”的形式于2004年首次出現[1]。鑒于此,挖掘能夠有效促進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并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的激勵因素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

在推拉理論建構的勞動力轉移經驗框架中,源自農村的阻力與源自城市的拉力都能刺激勞動力轉移,預期城鄉收入差距則是解釋農民工鄉城轉移的根本所在[2-3],這符合托達羅模型對兩部門工資差異引致勞動力鄉城轉移的研究假設。更重要的是,農民工脫胎于農民,根植于農地。土地制度決定了農村社會結構,在農村的社會、經濟及文化結構中具有核心地位[4],勞動力轉移及其市民化與其農村土地交織在一起,研究“人”的流動就要考慮土地的資源與資產功能在其中的“兜底”與“促融”作用[5-6]。需明確的是,能夠帶動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工市民化的并非土地本身而是其負載的收益分配權利,這意味著清晰的農地產權是勞動力轉移的前提,而中國農地產權的制度變遷即遵循“還權賦能”的演化進路,農地確權是強化勞動力產權的主要方式,從農地確權的維度考察其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影響即為題中之義。然而,農地確權究竟如何影響勞動力轉移尚無定論:Field[7]、Do等[8]和De等[9]認為當地的土地認證項目促進了秘魯、越南和埃塞俄比亞的勞動力鄉城轉移,這一結論與許慶等[10]、李江一[11]和陳江華等[12]對中國的研究一致。Galiani 等[13]則認為農地確權沒有對阿根廷的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產生顯著影響,中國的農地確__權會使勞動力流向農業部門而抑制其非農轉移[14]。并且,楊金陽等[15]和韓家彬等[16-17]指出農地確權在促進勞動力非農轉移上具有滯后性。為什么學界關于農地確權影響勞動力轉移的研究存在截然相反的結論?分析原因,中國的城鄉二元體制使得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呈現“非一步到位式”的漸進特征,對該問題的研究應該是一個可以劃分階段、區分主體的詳細剖開的過程,農地確權在各個階段對其主體效應可能具有差異性影響,而當前研究對群體轉移階段異質性的忽視正是導致研究結論不一致的原因。

鑒于此,有關農地確權與勞動力轉移的研究仍然存在明顯不足:一是既有研究將農村勞動力的非農轉移視為鄉城轉移的終結,沒有意識到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產業轉移、身份轉變、社保轉型)并區分為四類主體(農民、農民工、新市民、市民),尚未探究農地確權對農民工市民化的全過程影響,沒有按照勞動力轉移階段及其融入軌跡檢驗農地確權的真實效應。二是依據新勞動遷移經濟學,勞動力轉移是家庭成員在合意性契約下的聯合決策,舉家遷移是當前勞動力鄉城轉移的主要模式,而其家庭內部遷移結構也是人口經濟學的重點內容。既有文獻較少討論農地確權對勞動力轉移模式、轉移結構的影響,以上不足為文章提供了拓展空間。

識別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特征是檢驗農地確權制度績效的前提,更是推進勞動力鄉城轉移及農民工市民化的關鍵。鑒于此,以中國勞動力三階段轉移理論為支撐,該論文理論解構并實證檢驗了農地確權在勞動力產業轉移、身份轉變與社保轉型中的作用,詳實解答農地確權能否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學理疑問。可能的邊際貢獻:一是研究設計更加合理。在新勞動力遷移經濟學的指導下,遵循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特征規律,檢驗農地確權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各個階段的作用,分析其對勞動力轉移模式、轉移結構的影響,豐富有關產權經濟學、人口經濟學的研究。二是研究結論政策含義豐富。在開展農地確權“回頭看”的背景下,相關部門可根據農地確權時間,按照勞動力轉移階段、轉移模式及其轉移結構分類施策,發揮農地確權對勞動力轉移的制度激勵作用,以期帶動勞動力鄉城轉移,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1 理論框架與機理探析

1. 1 分析框架

明晰農地確權與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概念,檢驗農地確權在勞動力轉移中的分階段作用,測度農地確權對勞動力轉移數量與轉移結構的影響,激發勞動力轉移潛力是促進農民工市民化的關鍵。基于此,該論文嘗試構建“概念解構—路徑剖析—政策設計”的研究框架(圖1)。首先,基于農地確權與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制度背景與現實問題,分析農地確權對地權穩定性的影響,劃分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階段并明確各階段轉移主體,這是分析的邏輯起點。其次,針對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第一、第二、第三階段,從理論和實證兩個維度分析農地確權對勞動力產業轉移、身份轉變與社保轉型的影響,量化確權的階段效應與滯后效應,進一步討論農地確權對勞動力家庭化遷移的影響。最后,以解決農地確權遺留為基礎,結合農村勞動力轉移階段與轉移模式,給出促進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的政策建議。

1. 2 概念內涵:農地確權與勞動力轉移

1. 2. 1 農地確權與地權穩定性

政策文本是對現實需求的理性回應,國家政策總是在社會需求的壓力下推陳出新。農地確權(文中僅指對農戶耕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頒證,不包括林業、漁業和牧業等其他農業產業)由國家強制推動,表現為從意識形態上不斷肯定認可農民承包權的“準所有”,程序上以登記申請、地籍調查、核屬審核為前提,通過登記注冊并頒發具有法律效力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來提高地權安全性[18]。實際上,學界對農地確權引致的地權穩定性變動存在兩種看法。一是農地確權強化了地權穩定性。“四至”明晰的排他規則塑造了農戶權利的空間邊界[19],降低了土地被行政性重新分配的概率[20],提高了農戶對地塊長期投資的回報預期,在減少農業生產效率損失上扮演了重要角色[21-22]。而Jacoby等[23]、劉遠風等[24]和曲頌等[25]持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為鄉土社會的有序運行更多依靠非正式制度的隱性調解[26],農地確權因打破了原有地權的穩定性而加劇了土地產權不安全,這種“把沉睡的孩子拍醒”的行為沒有發揮“定爭止紛”的作用,政府主導的確權也難以贏得農戶信任[27]。尼日爾的確權實踐就恰好證實了這一“確權悖論”,背后的原因是正規產權對投資和收入的約束小于傳統習俗,正式的地權登記反而加劇了地權沖突。誠然,正如丹寧格[28]所述,界定、實施及保障地權并非一定要采用登記注冊和賦予證書的制度方式,若習慣性地權、地塊邊界的自然標志及社區長者作證等非正規機制能在節約成本的前提下有效保障產權,則同樣適用。然而,成熟市場經濟的土地轉用、交易流轉及價值外溢導致土地訴訟仍時有發生,非正規機制已無法滿足保障產權安全的現勢需求,作為正式制度的農地確權能夠長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地權穩定性。

1. 2. 2 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農民工市民化

(1)勞動力轉移階段特性。農民工市民化是農村勞動力跨地區、跨行業、跨越所有制的人力資源的重新配置過程。不同于發達國家“農村人口城市化”或“農民市民化”一步到位式的轉移,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呈階段特征。劉傳江等[29]提出“中國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的兩步理論”(農民→農民工→市民),即勞動力先由農民轉變為農民工,再由農民工轉變為市民。該理論將農民工市民化拆解為“農民非農化”與“農民工市民化”兩個階段,認識到了城鄉雙軌體制造成的勞動力市場的割裂與拆分。冷向明等[30]又對該理論進行了拓展,提出“中國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的三步理論”,即勞動力先由農民轉變為農民工,再經農民工轉變為新市民,最后由新市民轉變為市民(農民→農民工→新市民→市民),認為“新市民”是農民工向市民過渡的關鍵節點,經此蛻變的勞動力能夠較快地突破物質供給匱乏和群體精神歧視的壓力障礙,要求與城市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上“平權”,且在權益保障、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上實現了鄉村性的終結和城市性的養成[31],成為理性意義而非符號表述上的發育健全的城市居民。該論文認為,中國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及農民工市民化更加適用三階段轉移理論,因為二階段轉移理論中的“農民工”轉變為“市民”僅僅意味著勞動力由戶籍標志上的農民工轉變為公共政策意義上的市民,農民工真正意義上的市民化還需跨越由以戶籍為首的顯性戶籍墻衍生出來的、將農民工排斥在城市資源配置體系之外的隱性戶籍墻,這也是中國促進農村勞動力永久性遷移并推進轉移群體市民化的意義所在。按照三階段轉移理論,勞動力主體包括農民、農民工、新市民與市民。其中,“農民”以農業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初始群體;“農民工”指戶籍在農村、工作在城鎮的非農產業勞動力,具有“離土不離鄉”和“進廠不進城”的鐘擺式遷移特點;“新市民”由農民工轉化而來,是指尚未養成完全理性的市民,而“市民”是在制度建構和自然演化上都已完全市民化的勞動力群體,他們的收入來源、自我身份認知等都與農民截然不同。需明確的是,上述四類主體衍生于勞動力鄉城轉移的三個階段,勞動力可以停留在轉移過程中的任一階段,存在“鄉—城轉移”與“城—鄉轉移”兩種流動趨勢,但這并不影響對具有歷史必然性的農民工市民化的探討。

(2)轉移模式。除可劃分轉移階段外,家庭化遷移已經取代個體遷移成為中國勞動力遷移的普遍模式[32-33],該論文從數量(舉家遷移)和結構(新生代遷移)兩方面識別勞動力轉移模式。其中,舉家遷移指農村勞動力及家人離開原居住地,到戶籍所在鄉鎮以外的區域居住。當前,中國約有7成流動人口正以部分或完整的家庭形式進行流動,由勞動力個人轉移演變成家庭成員結伴、分批、舉家遷移的家庭化遷移[34-35]。同時,新生代農民工指1980年及以后出生、擁有農村戶口、跨鄉鎮務工在6個月以上的勞動群體。當前,新生代農民工數量增長使得農民工群體結構發生轉變,新生代農民工逐漸成為轉移與市民化的中堅力量。

根據歷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36]分析2008—2020年舉家外出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數量及比重變化趨勢。據圖2a,2008—2020年舉家外出農民工數量總體緩慢上升,2008年舉家外出農民工為2 859萬人,占當年農民工總量的12. 68%,2014年舉家外出農民工為3 578萬人,占比為13. 06%,2020年占比增長為15. 8%,農民工舉家遷移趨勢性明顯。同時,2017年新生代農民工數量__達到14 469. 26萬人,占比首次超過農民工總量的50%,2020年占比達到53. 60%。該論文將在進一步討論中實證檢驗農地確權對勞動力轉移模式和轉移結構的影響。

1. 3 機理探析:農地確權影響勞動力三階段轉移的內在邏輯

該論文將農地確權視為貫穿勞動力轉移全過程的制度要點,以中國勞動力轉移的三階段理論為基礎,認為勞動力轉移受顯性戶籍墻與隱性戶籍墻的雙重影響,將轉移階段分為農村割舍、城市進入、城市融入三個環節,將轉移內容歸納為產業轉移(農民→農民工)、身份轉變(農民工→新市民)與社保轉型(新市民→市民)三項重點,以期量化農地確權在勞動力轉移各個階段的實在績效,作用路徑見圖3。

(1)農地確權與勞動力第一階段轉移(工資收入)。工資收入可反映家庭產業轉移程度,收入構成是區分農民與農民工的直接變量。農地確權通過兩種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家庭勞動力的就業配置。一方面,農業剩余提高效應使家庭勞動力更多地配置在農業部門。地權界清降低了農戶農業產出被征收隨機稅的可能[37],農戶在務農后獲得的稅后剩余自公共領域有所回歸和擴張,租值耗散程度因此減小,農戶農業投資意愿和農業收入的增加使家庭勞動力流向農業部門。另一方面,失地風險降低效應則蘊含推動勞動力非農轉移的趨勢。農地確權通過發放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產權憑證代替了地權不穩定時以勞動力“長期占用”為表現的地權排他,束縛在農地的勞動力得以解放,這是家庭以勞動力非農轉移對地權安全變化的響應[38]。可以看出,“地定”對“人動”影響的最終結果取決于農業剩余提高效應和失地風險降低效應的相對大小。據此提出假說1。

假說1:在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第一階段,當農業剩余提高效應大于失地風險降低效應,農戶家庭勞動力向農業部門流動而工資收入減少,反之向非農業部門流動而工資收入增加。

(2)農地確權與勞動力第二階段轉移(戶口性質)。戶籍是從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隔絕農民工與新市民的有形藩籬,家庭非農戶籍人口比重越高標志著家庭轉移程度越深。農地確權后,在國家“不以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作為城鎮落戶條件”的政策安排下,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進一步以法律憑證的形式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對勞動力來說,轉農業戶口為非農業戶口不僅不會失去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確股不確地”等多樣化確權樣態還為農民工創造了“帶土(權)進城”的條件,降低了勞動力戶口非農化的機會成本,來自土地的經營性、轉移性及財產性收入還能抵消家庭轉移人口的進城成本,從而促使勞動力主動轉為新市民。據此提出假說2。

假說2:在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第二階段,農地確權能夠以權利分配的方式穩定農戶家庭的地權預期,抵消家庭轉移人口的進城成本,促使勞動力轉為非農業戶口。

(3)農地確權與勞動力第三階段轉移(社會保障)。養老依附可反映新市民與農村社會的舍離程度,家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越多意味著成員社會保障的城市化轉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賦予土地特殊重要的生存意義。理論上,由農民工轉變而來的“新市民”可同時享有分配農地收益(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7條第2款與第3款)與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據《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國辦發〔2009〕66號)第2條)的權利。農地確權首先通過稟賦效應[39]進一步強化了新市民“自己老了之后要回鄉種地”的惜地心理,并且相較于繳納年限較長、繳納金額較高的城鎮養老保險,依托承包地養老的經濟負擔較小,此時新市民逆轉為農民的可能性較高。同時,農地確權所帶來的農業經營性、財產性、轉移性收入的提高也會輻射到新市民群體,為其置業安居、教育培訓、康養醫療等城市深層融入提供經濟支持,這意味著農村土地更多的是新市民融入城市的分擔過渡而非養老選擇,農地確權對家庭轉移人口參保的影響效果表現為現期激勵。據此提出假說3。

假說3:在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第三階段,農地確權一方面因稟賦效應減少家庭轉移人口城鎮養老保險參保概率,另一方面也從成本分擔的角度激勵轉移人口參加城鎮養老保險。

2 數據與模型

2. 1 數據來源

中國大陸勞動力動態調查(簡稱,CLDS)通過追蹤調查系統地監測村/居社區的社會結構和勞動力及其家庭的變化與相互影響,建立了勞動力、家庭和社區這3個層面變動趨勢的追蹤資料數據庫。調查樣本為年齡在15~64歲的勞動力,詢問了勞動力個人及其家庭工資收入、戶籍變遷、社會保險、農地確權等情況,能夠滿足研究所需的樣本要求。根據勞動力轉移階段,該論文基準問卷共計13 191份,剔除計量過程中關鍵變量缺失的樣本,三階段轉移所使用樣本分別為4 928、5 113和5 113份,樣本分布見圖4。

2. 2 變量選取與統計

根據推拉理論,勞動力轉移受到流出地與流入地因素的共同影響。根據新勞動力遷移經濟學,勞動力轉移決策是由家庭成員依據風險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聯合作出的,轉移的成本和收益按照轉移者和非轉移者之間隱含的契約所規定的分配規則在二者之間被共擔和共享[40]。考慮到中國農地產權結構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本單元,農地確權是發生在家庭層面的地權強化活動,因此該論文將勞動力家庭置于遷移決策的中心。

2. 2. 1 自變量

產權證書是法律賦予的具有對抗善意第三人效力的正式憑證,證書取得與否關系勞動力農地產權的強弱。因此,該論文以“是否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來衡量地權強度,當勞動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時地權強(是=1),當勞動力未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時地權弱(否=0)。

2. 2. 2 因變量

根據勞動力轉移三階段理論,勞動力由農民轉變為農民工的直接結果是由農業部門流入二三產業,勞動力家庭的收入結構隨之改變,因此選擇“工資性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重”表征勞動力第一階段轉移。其次,農民工實際上處于一種“自邊緣化”的不穩定狀態,如何定位農民工身份是轉移第二階段的主要內容,勞動力的戶籍性質是當前最具說服力的象征,因此,選擇“非農戶籍人口占家庭總人口比重”表征勞動力第二階段轉移。最后,新市民完成了產業和身份由農村向城市的轉變,第三階段轉移則表現為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的分享和與城市居民社會保障制度的平權,因此,選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口占家庭總人口比重”表征勞動力第三階段轉移。見表1,勞動力轉移三個階段的代表因變量在確權組與未確權組之間均有顯著差異。

2. 2. 3 控制變量

流出地層面的控制變量包括是否有土地棄耕拋荒、是否有公交車站、是否有衛生室,流入地層面的控制變量包括社區安全感、城市住房來源。家庭層面的控制變量包括是否有土地調整、農地經營面積、是否有大型農機具、家庭撫養比、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等。

2. 3 模型設定

2. 3. 1 普通最小二乘(OLS)

研究農地確權對勞動力轉移三個階段因變量的影響,具體函數表達式為:

其中:Y 分別表示家庭非農工資收入比重、家庭非農戶籍人數比重以及家庭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比重;entitle 表示核心自變量,即農地是否確權;control 表示地區虛擬變量和其他控制變量。β0 為常數項,β1 為農地確權在勞動力三階段轉移中的具體效應,β2為控制變量系數,ε0 表示隨機誤差項。

2. 3. 2 工具變量法(IV)

為解決內生性,已經納入了勞動力家庭、流出地、流入地三個維度盡可能多地控制變量,排除了遺漏變量對實證結果的干擾。然而,雖然農地確權由國家強制推動,表面上不受勞動力意志的左右,但當經濟發展程度較高時勞動力享有的非農就業機會越多,其家庭工資收入比重、非農戶籍人數比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比重也較高。此時會對農地確權產生兩種影響,一是因農業收入在家庭中占比較低而減輕確權阻力;二是因農地潛在價值的顯化而增加確權談判成本。結果是,勞動力轉移三階段的因變量與農地確權間存在反向因果關系,有必要進行內生性檢驗。鑒于此,研究需要一個工具變量,要求其對家庭非農工資收入比重、家庭非農戶籍人數比重、家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比重發生影響的唯一渠道就是通過“農地確權”這一變量,除此以外別無其他渠道[41]。參照Kung[42]和Deininger等[43]等關于檢驗變量內生性的做法,該論文選取“村莊農地確權率”作為土地確權的工具變量。理論上,村莊農地確權率越大,勞動力家庭被確權的概率越高。最后,還要根據DWH的P 值判斷是選用OLS估計結果還是IV估計結果,若P 值顯著,說明IV結果更準確,否則OLS結果更準確。

3 實證與分析

3. 1 基準回歸結果

基準回歸結果見表2,在控制勞動力家庭與流出地、流入地差異的情況下,農地確權未表現出對轉移第一階段家庭非農工資收入比重的顯著影響,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正向激勵轉移第二階段家庭非農戶籍人口比重的增加,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負向抑制轉移第三階段家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增加。

3. 2 IV估計結果

表3為IV估計的實證結果,在以“村莊土地確權率”為工具變量時,勞動力轉移三階段的F 值分別為4 305. 16、4 463. 05與4 463. 05,表明村莊土地確權率不是弱工具變量,并且Hausman與DWH檢驗的結果表明,__該論文有使用工具變量進行實證估計的必要。

與模型(1)相比,模型(4)中農地確權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向影響勞動力轉移第一階段家庭工資收入的比重,表明OLS回歸低估了農業剩余提高效應對勞動力產業配置的吸納作用,農地確權在第一階段促進勞動力的城—鄉轉移,假說1的農業剩余提高效應大于農地風險降低效應。模型(5)中農地確權對家庭勞動力轉為非農戶口產生效應增大的激勵作用,農地確權每增加1個單位,家庭勞動力轉為非農戶口的概率較模型(2)增加0. 171,假說2成立。模型(6)表明農地確權仍顯著負向影響家庭轉移人口參與城鎮養老保險,影響程度由0. 006增大到0. 013,表明假說3中農地確權后稟賦效應的增強不利于勞動力在社會保障中融入城市。

3. 3 確權滯后性回歸結果

由于以往經國家強制推動的農地確權并未完全制止地方土地調整行為,農戶需要一些時間從感知層面接收和信任農地確權政策。并且,中國勞動力轉移本身就是一個三階段的復雜過程,農地確權在勞動力轉移各個階段何時發揮作用以及怎樣發揮作用都需要時間積淀。因此,該論文再次考察農地確權的滯后效應,利用CLDS?2014年數據重新組合樣本,篩選到2016年確權滿兩年的樣本,若至2016年確權滿兩年=1,不滿兩年=0,仍然使用OLS與IV方法分別估計農地確權對勞動力家庭非農工資收入比重、非農戶籍人數比重以及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比重的影響。

根據表4中Hausman檢驗與DWH檢驗的結果,勞動力轉移第一階段的Ⅳ估計更準確。模型(8)顯示,當勞動力農地確權滿2年的概率增加1%,家庭工資收入比重提高16. 9%,說明確權在促進勞動力家庭工資收入增長上具有滯后性。勞動力轉移第二階段的OLS 估計更準確,但模型(9)的估計結果不顯著,說明農地確權只在現期激勵家庭勞動力轉為非農業戶口,其對家庭非農戶籍人口比重的影響不存在滯后效應。勞動力轉移第三階段的IV估計更準確。對于確權時間滿2年的樣本,農地確權對提高家庭城鎮養老保險參保率具有滯后效應。模型(12)顯示,較確權時間不滿2年的樣本,確權滿2年家庭概率每增加1%,家庭成員參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概率增加1. 9%,表明考慮確權時間和勞動力轉移階段的政策設計是推進勞動力鄉城轉移及其市民化的有效途徑。__

4 農地確權對勞動力家庭化遷移的影響

在階段特性劃分的基礎上,前文討論了農地確權對中國農村勞動力產業轉移、身份轉變、社保轉型影響的現期效應和滯后效應,接下來將重點關注其對農村勞動力轉移模式(圖5)數量和結構的影響。需明確的是,相較于勞動力轉移三階段呈現出的流動型城市化,對勞動力轉移模式的考察更多地考慮其融入型城市化,轉移主體是不包括農民的農民工、新市民以及市民群體。然而,兩者并非割裂開來,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階段與轉移模式共同演化成一種整體融合的轉移機制,漸次推動勞動力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已有研究[44]表明,中國土地制度安排使農村家庭呈現分離遷居的趨勢,背后原因在于土地收益使得勞動力遷移預期過高、土地對勞動力進城失敗風險的抵御作用、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以及土地心理歸屬功能等。而政策型工具也顯著地促進了新生代農民工向市民轉化[45],其中就包括土地制度。也就是,農村土地制度安排不僅會在農村勞動力農村割舍、城市進入、城市融入三個環節中起作用,還會影響其家庭勞動力的轉移數量和轉移結構。相較于普通最小二乘法是在數據均值處進行回歸,分位數回歸能考慮到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變化范圍及其條件分布形狀的影響,回歸結果更加穩健。因此,利用分位數回歸檢驗農地確權對勞動力家庭轉移數量和轉移結構的影響。基于此,以勞動力“同住家庭成員占家庭總人口的比重”衡量其舉家遷移程度,比重越高說明舉家遷移越明顯,勞動力城市轉移傾向越強烈。同時,以“新生代農民工占家庭遷移人口比重”表征其家庭轉移結構,比重越大說明家庭新生代農民工轉移程度越高,新生代農民工成為家庭轉移的主體。為從數據分布上詳實分析農地確權對農民工轉移數量和轉移結構的影響,利用OLS回歸與分位數回歸兩種方法進行實證檢驗。

農地確權對勞動力家庭轉移數量的實證結果表明:OLS 估計中農地確權未對勞動力舉家遷移產生顯著影響,而表5分位數回歸結果則表明在第15分位點上,農地確權每提高1%,勞動力舉家遷移的概率增加0. 9%,之后農地確權對勞動力舉家遷移的影響程度波動下降,最小二乘法低估了農地確權對低分位勞動力家庭舉家遷移的影響。并且,農地確權對勞動力舉家遷移的影響存在分位異質性:低分位勞動力家庭農地確權效應為正且顯著,中分位和高分位勞動力家庭農地確權效應為正但不顯著,表明當勞動力舉家遷移達到一定程度時,勞動力家庭在地域上逐漸遠離農村、在經濟上逐漸脫離農業、在情感上逐漸舍離農地,農地確權對舉家遷移的正向效應就開始限縮。農地確權對勞動力家庭轉移結構的實證結果表明:OLS估計中農地確權對新生代農民工轉移具有負向影響,而分位數回歸表明這一負向作用在第35分位點上影響程度更深,農地確權每提高1%,新生代農民工轉移的概率降低2. 9%,這與劉洪銀[46]有關新生代農民工相較城鎮穩定居留更易返鄉歸田的研究結論一致。究其原因,這與新生代農民工的隨遷成員有關,農民工流動過程表現出一種家屬選擇性遷移的特征,帶動了其未成年子女的遷移而擠出了其父母的遷移[47]。當新生代農民工占比處于低分位時表明其隨遷子女數較多(可能為2個或以__上),這不僅增加了城市生活成本還使新生代農民工面臨著子女就學難的問題,而相關研究表明子女入學問題使農村移民實際返鄉概率提高11. 2個百分點,導致城市大約喪失1 270萬的勞動力[48]。這就使得,農地確權后農業剩余提高效應對勞動力的吸力相對增強,因為新生代農民工返鄉不僅可以取得既定農業收入,也可以解決適齡子女的入學問題,因而新生代農民工出于經濟理性作出返鄉務農的遷移選擇。

圖6描述和反映了農地確權對農民工舉家遷移、新生代遷移在15~85分位點上的邊際貢獻變化。其中,橫軸代表分位數,縱軸代表農地確權的分位數回歸系數,即農地確權對舉家遷移和新生代遷移的邊際貢獻率,虛線表示OLS回歸系數和置信帶(5%),實線為分位數回歸系數,陰影為置信帶(5%)。圖6(a)中,邊際貢獻曲線總體呈下降趨勢,農地確權對舉家遷移的邊際貢獻值隨著分位數增加先小幅上升再迅速下降,在保持一段時間的相對平穩后又再次降低。表明隨著勞動力家庭越來越多的成員遷移入城,農地確權的邊際作用逐漸減弱。農地確權對“一條腿邁入城市,一條腿留在農村”的低分位“兩棲型”家庭整體遷移的邊際貢獻更大。由此可知,中、高分位家庭化遷移比重的數據分布導致了均值回歸結果的不顯著,分位數回歸較為穩健地揭示了農地確權的真實績效。圖6(b)邊際貢獻曲線與圖6(a)波動趨勢大致相同,但波動幅度更小。隨著家庭轉移結構中新生代農民工占比的上升,農地確權不再對新生代農民工遷移產生顯著的制度抑制,表明農業剩余提高效應較非農收入對新生代農民工吸力減小。

5 結論與政策建議

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需要多方合力,農地確權是影響勞動力轉移進程的制度性因素。研究地權強度的變化究竟會對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產生何種影響具有重要意義,也能豐富當前有關農地確權績效維度的研究。該研究借助勞動力三階段轉移和新遷移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以農地確權為邏輯起點,首先將中國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拆解為農村舍離、城市進入、城市融入三個環節,提出農地確權在勞動力第一、第二、第三階段轉移過程中影響其產業轉移、身份轉變與社保轉型的工作假說。通過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利用OLS估計、IV估計、分位數回歸等方法實證檢驗農地確權對勞動力三階段轉移的現期效應與滯后效應,進一步討論了農地確權對勞動力舉家遷移及新生代遷移的分位異質作用。

5. 1 主要結論

5. 1. 1 農地確權現期效應更多地表現為促進勞動力城—鄉轉移

農地確權顯著負向抑制勞動力第一階段的產業轉移與第三階段的社保轉型,顯著正向促進勞動力第二階段的身份轉變,說明農地確權在勞動力轉移的三階段上更多地增強了農村拉力,不利于農民工市民化。

5. 1. 2 農地確權在促進勞動力鄉—城轉移上具有滯后性

具體地,農地確權在促進勞動力家庭工資收入增長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長上具有滯后性,確權滿2年的樣本較不滿2年樣本的家庭工資收入和參保人數比重分別上升16. 9%和1. 9%,但確權滿2年后對促進勞動力轉為非農戶口的作用不再顯著。

5. 1. 3 農地確權在影響勞動力遷移數量與結構上具有分位異質性

在舉家遷移上,低分位勞動力家庭農地確權效應為正且顯著;在新生代遷移上,較低分位勞動力家庭表現出對農地確權的負向響應。在中、高分位點上農地確權對勞動力舉家遷移與新生代遷移的影響均不顯著。

5. 2 政策建議

5. 2. 1 重視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三個階段和四個身份定位

重視中國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存在的農村割舍、城市進入、城市融入三個階段特征,識別勞動力在轉移過程中存在的農民、農民工、新市民、市民四種身份定位。一方面增強農地確權的農村推力,在轉移第一、第二階段不斷完善土地流轉、托管、退出機制以供給農民、農民工、新市民轉移動力;另一方面增強城市轉移的拉力,在轉移第二、第三階段減小城市轉移阻力,為農民工和新市民創造“留得下”的城市務工和生活環境。

5. 2. 2 差別化推進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

根據勞動力農地確權時間及其轉移階段,政策設計重點在于分類施策,分階段、分類型推進農村勞動力鄉城轉移進程。對于處在農地確權初期的勞動力家庭,提高農民工人力資本水平并合理引導其落戶城市,破除顯性戶籍墻造成的城鄉勞動力市場的二元分割,使處于轉移第二階段的農民工群體在“一技之長”的幫助下轉變為新市民群體,保證其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對于農地確權滿2年的勞動力家庭,為農民創造更多的非農就業機會和良好的轉移就業環境,擴大財政支出對農民工參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分擔力度,完善農民工權益保障機制以分攤其市民化成本。

5. 2. 3 優先解決重點群體的確權遺留問題

依據農地確權對勞動力家庭轉移數量和轉移結構的影響,針對少部分人口轉移的“兩棲型”勞動力家庭,在確權“回頭看”工作中優先解決這部分群體的確權遺留問題,推動勞動力由低家庭化遷移轉向中高家庭化遷移。同時,相較于以往強調的允許老一代農民工“帶土進城”,也要依托農地確權成果推動新生代農民工“帶土進城”,以農村土地收益分配權抵消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成本,同時解決好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從農村土地收益供給與城市融入壓力減輕兩方面緩解新生代農民工的被迫返鄉。

參考文獻

[1] 蔡昉. 農業勞動力轉移潛力耗盡了嗎?[J]. 中國農村經濟,2018(9):2-13.

[2] TODARO M. A model for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__ 59:138-148.

[3] HARRIS J R,TODARO M. Migration,unemployment & development:a two?sector analysi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0,60:126-142.

[4] 陳會廣,劉忠原. 土地承包權益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影響:托達羅模型的修正與實證檢驗[J]. 中國農村經濟,2013(11):12-23.

[5] 陳會廣,劉忠原,石曉平. 土地權益在農民工城鄉遷移決策中的作用研究:以南京市1062份農民工問卷為分析對象[J]. 農業經濟問題,2012,33(7):70-77,111. .

[6] 寧靜,殷浩棟,汪三貴. 土地確權是否具有益貧性:基于貧困地區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18,39(9):118-127.

[7] FIELD E. Entitled to work:urban property rights and labor supplyin Peru[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122(4):1561-1602.

[8] DO Q T,IYER L. Land titling and rural transition in Vietnam[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8, 56(3) :531-579.

[9] DE JANVRY A,EMERICK K,GONZALEZ?NAVARRO M,et al.Delinking land rights from land use:certification and migration inMexico[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5,105(10):3125-3149.

[10] 許慶,劉進,錢有飛. 勞動力流動、農地確權與農地流轉[J]. 農業技術經濟,2017(5):4-16.

[11] 李江一. 農地確權對農民非農業勞動參與的影響[J]. 經濟科學,2020(1):113-126.

[12] 陳江華,羅明忠,洪煒杰. 農地確權、細碎化與農村勞動力非農轉移[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 20(2):88-96.

[13] GALIANI S,SCHARGRODSKY E. Property rights for the poor:effectsof land titling[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0,94(9-10):700-729.

[14] 羅明忠,劉愷,朱文玨. 產權界定中的農戶相機抉擇及其行為轉變:以農地確權為例[J]. 財貿研究,2018,29(5):43-53.

[15] 楊金陽,周應恒,黃昊舒. 農地產權、勞動力轉移和城鄉收入差距[J]. 財貿研究,2016,27(6):41-53.

[16] 韓家彬,劉淑云. 土地確權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影響:來自CHARLS的證據[J]. 人口與經濟,2019(5):41-52.

[17] 韓家彬,劉淑云,張書鳳. 農地確權、土地流轉與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的視角[J]. 西北人口, 2019,40(3):11-22.

[18] 陳江龍,曲福田,陳會廣,石曉平. 土地登記與土地可持續利用:以農地為例[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13(5):46-51.

[19] 羅必良. 從產權界定到產權實施:中國農地經營制度變革的過去與未來[J]農業經濟問題,2019(1):17-31.

[20] 豐雷,蔣妍,葉劍平. 誘致性制度變遷還是強制性制度變遷:中國農村土地調整的制度演進及地區差異研究[J]. 經濟研究,2013,48(6):4-18,57.

[21] 姚洋. 農地制度與農業績效的實證研究[J]. 經濟研究參考,1999(5):35-36.

[22] 姚洋. 集體決策下的誘導性制度變遷:中國農村地權穩定性演化的實證分析[J]. 中國農村觀察,2000(2):11-19,80.

[23] JACOBY H G,MINTEN B. Is land titling in sub?Saharan Africacost?effective:evidence from Madagascar[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review,2007,21(3):461-485.

[24] 劉遠風,伍飄宇. 三權分置下“確權悖論”的制度破解[J]. 經濟學家,2018(5):89-97.

[25] 曲頌,郭君平,夏英. 確權和調整化解了農地糾紛嗎:基于7省村級層面數據的實證分析[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2):71-78.

[26] 費孝通. 鄉土中國[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3.

[27] GARC?A HOMBRADOS J, DEVISSCHER M, HERREROSMART?NEZ M. The impact of land titling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agricultural investments in Tanzania:a theory?based approac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2015,7(4):530-544.

[28] 丹寧格. 促進增長與緩減貧困的土地政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4.

[29] 劉傳江,董延芳. 農民工的代際分化、行為選擇與市民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10.

[30] 冷向明,趙德興. 中國農民工市民化的階段特性與政策轉型研究[J]. 政治學研究,2013(1):17-25.

[31] 冷向明,趙德興. 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鎮:政策困境及其變革研究:基于公民身份的視角[J]. 社會主義研究, 2013(2):98-102.

[32] 熊景維,鐘漲寶. 農民工家庭化遷移中的社會理性[J]. 中國農村觀察,2016(4):40-55,95-96.

[33] 扈新強,趙玉峰. 從離散到聚合:中國流動人口家庭化分析[J]. 人口研究,2021,45(4):69-84.

[34] 扈新強,趙玉峰. 流動人口家庭化特征、趨勢及影響因素研究[J]. 西北人口,2017,38(6):18-25.

[35] 盛亦男. 中國流動人口家庭化遷居[J]. 人口研究,2013,37(4):66-79.

[36] 國家統計局. 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EB/OL].[2022-01-28].http://www. stats. gov. cn.

[37] BESLEY T. Property rights and investment incentives:theory andevidence from Ghana[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5): 903-937.

[38] MA X L,HEERINK N,FENG S Y,et al. Farmland tenure in China:comparing legal,actual and perceived security[J]. Land usepolicy,2015,42:293-306.

[39] THALER R. Toward a positive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J]. Journal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1980,1(1):39-60.

[40] STARK O. The migration of labor[M], Massachusetts: BasilBlackwell, 1991: 3-388.

[41] 陳強. 高級計量經濟學及Stata應用[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35-138.

[42] KUNG J K. Egalitarianism,subsistence provision,and work incentivesin China s agricultural collectives[J]. World development,1994,22(2):175-187.

[43] DEININGER K,JIN S Q,XIA F. Moving off the farm:land institu?__tions to facilitat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growth in China[J]. World development,2014,59:505-520.

[44] 盛亦男. 中國的家庭化遷居模式[J]. 人口研究,2014,38(3):41-54.

[45] 俞林,印建兵,孫明貴. 政策需求、意愿驅動與新生代農民工市民轉化效應[J]. 農村經濟,2018(8):104-112.

[46] 劉洪銀. 新生代農民工留城還是返鄉:基于全國1 023個問卷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0(5):90-99.

[47] 苗海民,張順莉,朱俊峰. 農民工家屬選擇性遷移對土地流轉的影響:基于中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的經驗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21(8):24-42.

[48] 吳賈,張俊森. 隨遷子女入學限制、兒童留守與城市勞動力供給[J]. 經濟研究,2020,55(11):138-1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欧美在线伊人|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色婷婷在线影院|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乱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国产第八页|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娇喘视频|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在线亚洲天堂|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国产一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亚洲激情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 天天色天天综合|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2020极品精品国产 | 丁香婷婷久久|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欧美另类第一页|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国产一级α片| 国内a级毛片|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噜噜噜久久|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在线日本| 久久动漫精品|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播五月综合|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91黄色在线观看| 久热精品免费|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热99精品视频| 看看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老司机|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色综合成人| 五月天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99re经典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