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5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45萬億元,同比增長0.5%。其中,出口1.95萬億元,下降0.8%;進口1.5萬億元,增長2.3%;貿易順差4523.3億元,收窄9.7%。
前五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6.77萬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出口9.62萬億元,增長8.1%;進口7.15萬億元,增長0.5%;貿易順差2.47萬億元,擴大38%。分區域看,前五個月中國對東盟、歐盟進出口增長,對美國、日本下降。東盟繼續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同比增長9.9%。歐盟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歐貿易總值同比增長3.6%。美國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美貿易總值同比下降5.5%,其中中國對美出口下降8.5%。同期,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5.78萬億元,增長13.2%。分產品看,前五個月中國汽車出口2667.8億元,同比增長124.1%。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同比下降18.1%,手機出口下降6.4%。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徐德順表示,5月出口增速之所以放緩,主要壓力來自于外需回落和價格因素。5月以來,全球商品價格保持低位,對進出口金額同比增速繼續呈現負面影響。同時,去年5月對比基數的明顯抬升,也拉低了出口增速。
6月2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菲律賓正式生效,標志著RCEP對東盟10國和澳大利亞、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等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RCEP的全面生效充分體現了15方支持開放、自由、公平、包容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決心和行動,將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強勁動力,全面提升東亞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助力地區和全球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6月14日,美聯儲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宣布維持5%至5.25%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不變。這是美聯儲2022年3月以來連續十次加息后首次暫停加息。美聯儲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為支持實現就業最大化和2%的長期通脹目標,美聯儲決定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不變。美聯儲暫停加息的決定符合此前市場預期。美聯儲自2022年3月起采取激進的措施收緊貨幣政策,累計加息幅度達500個基點。據美國媒體報道,在激進加息的影響下,美國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已超過7%,汽車貸款和信用卡等其他消費品的借貸成本也一路飆升。
與此同時,美聯儲官員對今年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測中值從3月的5.1%升至5.6%,暗示今年仍會再度加息。不少人認為,目前美聯儲加息的效果尚未完全顯現。但在利率上升的同時,經濟面臨被扼殺的危險。近幾個月來,美國經濟已出現放緩跡象,美聯儲此前預測今年晚些時候美國經濟將開始輕度衰退。

6月15日,歐洲中央銀行召開貨幣政策會議,決定將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均上調25個基點。歐洲央行當天發布公告說,自6月21日起,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分別上調至4%、4.25%、3.5%。公告指出,歐元區通脹率仍將在長時間內維持在過高的水平。2023年5月歐元區整體通脹率為6.1%。
自2022年7月開啟加息進程以來,歐洲央行已連續八次加息,共計加息400個基點。根據歐盟統計局6月8日公布的修正數據,歐元區經濟在今年初陷入技術性衰退,國內生產總值(GDP)連續兩個季度環比降幅均為0.1%。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6月1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沒有考慮暫停(加息)的計劃”,除非經濟數據發生實質性變化,否則“非常可能”在7月進一步加息。

德國媒體6月14日報道指出,德國汽車業有陷入“三明治陷阱”的危險。對德國這個工業強國來說,汽車業的衰敗無疑是致命的。
報道指出,德國的經濟增長和富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汽車業的興衰。汽車業及其分支配件產業,包括所有周邊服務和經濟活動,創造的產值占德國GDP的五分之一。但這些數字會讓人對德國經濟利益所在產生錯誤認識,因為德國經濟的命運主要取決于汽車行業的其他部分——許多中小型配件供應商和其他產業與汽車業的深度增值聯系。而目前,有些供應商正陷于嚴重的財務困境。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已經成為歷史,而且這種情況會愈演愈烈。
報道稱,德國汽車業無法建立超過亞洲競爭對手或行業先驅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與內燃機汽車不同,電動汽車沒有“高端技術特點”。電動汽車的奧妙在于電池和電池管理。德國汽車制造商目前幾乎沒有真正賣得動的電動車車型。“三明治陷阱”是指:在低端領域,由于缺乏廉價電動車型,德國汽車巨大的市場正在流失;在高端市場,因為競爭激烈,德國汽車業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車型。
海合會的六個國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爾、阿聯酋和阿曼擁有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石油儲量和全球約五分之一的天然氣儲量,同時還擁有豐富的太陽能和大量未利用的土地,這為生產藍色氫氣(從天然氣中生產,通過碳捕獲收集二氧化碳)和綠色氫氣(通過可再生能源生產)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沙特的氫能政策與2016年發布的“2030年愿景”密切相關,該愿景戰略目標要求顯著增加國內價值創造、非石油出口、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工業。NEOM新城是沙特“2030年愿景”框架內的未來新城。2021年10月,沙特宣布要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氫氣生產國。為此沙特成立了NEOM綠氫公司,準備在2026年開始全天候運營。2021年11月,阿聯酋發布了“氫領導力路線圖”,旨在成為低碳氫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目標是到2030年在低碳氫及其衍生物主要進口市場的份額達到25%。目前該國正在開展的項目超過七個,計劃每年提供50萬噸氫氣。阿曼“2040年遠景規劃”提出能源多樣化,出臺國家綠色氫戰略,制定推進綠色能源轉型的必要政策監管和法律框架等。
6月16日,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發布數據顯示,5月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同比下降14.7%,與4月相比,下降幅度繼續加大。由于電子和非電子業產品出口額均下滑,導致NODX連續八個月下降,整體表現不如市場預期。
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5月NODX環比下降14.6%,與4月增長2.6%形成明顯反差,電子產品和非電子產品也都出現環比下跌。與2022年同期相比,5月電子業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27.2%,較4月23.3%的降幅進一步加深。非電子業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10.7%,較4月5.8%的降幅加快,其中專業機械產品的降幅最大,達23.4%。
經濟分析師認為,造成5月NODX表現不如預期有多種原因,主要是全球消費需求持續疲弱,電子業仍處于下行周期等。新加坡制造業疲弱已增加了經濟在今年上半年可能陷入技術性衰退的風險。
國際能源署6月14日發布的《2023年石油中期市場報告》稱,隨著能源危機促使多國向清潔能源經濟的轉變加速,未來五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長將放緩至近乎停滯,全球石油需求將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報告預測,受石化和航空部門強勁需求的支持,全球石油需求在2022年至2028年間將增長6%,達到1.057億桶/日。到2028年,年均需求增長預計將萎縮至40萬桶/日,遠低于今年的240萬桶/日。
國際能源署預計,未來幾個月全球石油市場可能會大幅收緊。雖然需求有所放緩,但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采和生產的投資“有望達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23年預計將增長15%至528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