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萌

2023年6月13日,韓國濟州島民眾舉行抗議集會,反對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
據日本媒體6月12日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于當天開始試運行核污染水排海相關設備。試運行預計持續兩周。東電公司表示,7月初,日本核監管局將對排海設備進行再次檢測,一旦通過這項檢測,排海程序便可隨時啟動。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并引發特大海嘯。受此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毀,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導致嚴重核事故發生。為冷卻堆芯溫度,東電公司向核反應堆持續注入海水,因此產生了大量高輻射濃度的核污水。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核污水過濾并稀釋后排入大海。盡管日本漁業團體、部分地方官員強烈反對這一處理方案,中國、韓國、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和太平洋島國也表示嚴重關切和強烈不滿,日本政府依然無視反對聲音,繼續推進核污水排海計劃。目前只有美國對日本這一計劃持公開支持的態度。
此前日本政府曾提出五種處置福島核污水的方案,其中排海方案成本最低,對其自身的污染風險最小。在核污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是關鍵。過去兩年多時間里,日本政府反復將經過ALPS處理的核污水稱為“處理水”,強調“處理水”已達標可排。不過這一結論遭到國際社會質疑,因為ALPS處理后的核污水中仍有多種放射性核素含量超標。據預測,要處理完福島核電站內存放的約130萬噸核污水,大約需要30年時間,而ALPS系統長期高負荷運行的性能與效率令人存疑。相關分析指出,日本排放核污水將極有可能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威脅全球環境和人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