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牧琳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副研究員
6月7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在顯忠日演講中,宣布韓美同盟升級為“以核為基礎的同盟”。尹錫悅政府當日發布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也表示,韓美軍事同盟已升級為包含核武器的新概念軍事同盟。韓美延伸核威懾再次引發各界關注。
自2022年底起,韓國政府開始推動與美國強化延伸核威懾,先是執政黨議員呼吁美國在韓國濟州島部署核武器。2023年初,尹錫悅又拋出“自主擁核”論,稱“若(朝鮮核問題)進一步升級,韓國有可能部署戰術核武或自主擁核”。之后,尹錫悅在訪美期間與拜登發布《華盛頓宣言》,表示將強化美軍核力量在朝鮮半島的延伸威懾執行力。那么,與美國強化核威懾,到底對韓國意味著什么?
不過是美遏華布局的棋子 隨著中美戰略博弈的持續加劇,拜登政府糾集各種力量對中國進行全面圍堵打壓。美日韓三邊合作是美國在“印太”地區遏華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受上一任文在寅政府平衡戰略的影響,韓國一直是美國推進美日韓軍事一體化的薄弱環節。尹錫悅上臺后,一改前任的外交政策,踐行親美外交。他主動向美國靠攏,重點深化韓美同盟,恢復與美大規模聯合軍演,推動“薩德”基地運行正常化,積極謀求加入“四邊機制”和“五眼聯盟”合作體系,提出韓版“印太戰略”;修復韓日關系,重啟美日韓三方聯合軍演;對朝鮮采取主動進攻姿態,推動美國加快向朝鮮半島部署戰略武器步伐,傾心于依靠美國延伸威懾;踐行對華“政經分離”,公然發表涉華敏感言論。尹錫悅政府的系列做法,讓美國看到了將韓國綁上戰車的機會。
2022年以來,特別是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美國借助烏克蘭危機的外溢效應,以與韓國共同應對所謂朝核“威脅”為借口,不斷完善在東北亞軍事布局,恢復并擴大美日韓三邊聯合軍事演習規模和頻次,驗校“薩德”系統性能,派遣“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里根”號航母打擊群、“馬金島”號兩棲攻擊艦等輪番駐留韓國。然而,在美韓發布《華盛頓宣言》的首腦記者會上,美方卻強調,《華盛頓宣言》并不意味著韓方能夠干預美方的核武器使用決策,美國不會在韓國重新部署核武器,韓國也重申將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美韓原子能協定》。可見對于美國來說,《華盛頓宣言》更重要的是強化在中國周邊的核存在,提升對華威懾力。
只會激發半島南北更多矛盾 尹錫悅政府上臺以后,再次在《國防白皮書》中將朝鮮視為“敵人”,主張聯合美日,強硬應對所謂朝核“威脅”。在這一方針指導下,韓國不斷擴大與美國的聯合軍演頻次和規模,采取強化延伸威懾措施,特別是《華盛頓宣言》中所提到的美國動用包括核武在內的一切力量對韓國提供延伸威懾等。近日,朝中社連發多篇評論文章,表達對朝鮮半島和本國國家安全的關切。美韓對朝鮮這一系列強硬的做法,只會招致朝鮮對韓國更多的敵意和反制,甚至可能觸發半島新一輪危機,嚴重威脅東北亞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挑戰國際核不擴散體系 韓國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但是尹錫悅政府卻以所謂朝核“威脅”為借口,推動美國向半島部署核潛艇等戰略武器,強化美國對韓國提供“核保護傘”承諾,加強美國在朝鮮半島延伸核威懾,甚至謀求“自主擁核”。對此,韓國世宗研究所副所長金正燮認為,核武器雖然具有遏制全面戰爭的能力,但是卻無法解決敵對國家間的安全困境,很難達成良好的軍控環境,反而會引發新的安全挑戰。韓國《中央日報》還轉發了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合作研究所特聘教授羅伯特·卡琳教授的觀點,認為如果韓國謀求“自主擁核”,則需要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這意味著韓國將招致外交、經濟等一系列制裁。美韓公布《華盛頓宣言》后,俄羅斯外交部核不擴散和軍控司司長葉爾馬科夫認為,美韓的這一做法將導致朝鮮半島核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也表示,美韓在半島加強核威懾的做法是“美方為實現一己地緣私利,置地區安全于不顧,執意在半島問題上借題發揮、制造緊張”,是“挑動陣營對抗,破壞核不擴散體系,損害他國戰略利益,加劇半島緊張局勢,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