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耀 黃梓根
[摘 要]從毛澤東提出“進京趕考”到今天習近平反復強調“趕考”遠未結束,中國共產黨70余年的接力“趕考”表明,“趕考”是貫穿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實踐的一種獨有精神品格,涵括了憂患意識、執政自信、進取意識、人民情懷、艱苦奮斗等豐富內涵,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新時代新征程,黨的“趕考”精神對于我們黨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加強自身建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時代價值。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就要把黨的“趕考”精神弘揚好、踐行好,繼續向歷史和人民交出優異“答卷”。
[關鍵詞]“趕考”精神;科學內涵;時代價值;實踐要求
[作者簡介]賈耀: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黃梓根: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傳統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
從文化本意來看,“進京趕考”一詞指科舉時代的讀書人為博取功名而前去京城參加考試。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機關從西柏坡遷往北平(今北京市)時,把我們黨即將在全國執政形象地比喻為“進京趕考”,并深刻作出“決不當李自成”毛澤東思想年編(1921—1975)[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647.的自我警醒。由此,“趕考”一詞成為一個政治術語,具有了一種政治隱喻意涵,喻指中國共產黨應對執政考驗、完成歷史使命的政治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復論及黨的“趕考”問題,強調“趕考”遠未結束、還在繼續,進一步拓展了“趕考”的時代內涵和思想意蘊。從新中國成立到新時代70余年的接力“趕考”歷程證明,“趕考”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一種實踐品格,同時也是貫穿我們黨治國理政實踐的一種獨有精神品格,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需要我們黨長期堅持與弘揚。
一 中國共產黨“趕考”精神的科學內涵
“趕考”精神源于中國共產黨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反思,發展于我們黨自覺強化執政意識、勇于應對執政考驗、不斷提高執政本領的長期實踐,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腳踏實地、著眼未來在精神層面的高度凝練,既內蘊著豐厚革命精神的基本底色,又體現著對現實問題的深刻思考,還充滿著防患于未然的憂患意識,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就其科學內涵而言,“趕考”精神主要包括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長期執政的堅定信心、奮發有為的進取意識、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懷、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等。
(一)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從發生學角度來看,中國共產黨“趕考”精神萌生于我們黨對“陳嘉庚之問”、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以及毛澤東與黃炎培“窯洞對話”的深刻思考,形成于我們黨對中心任務變化帶來執政考驗的現實考量。從毛澤東在樂觀向好的革命形勢下作出“決不當李自成”的自我警醒,到習近平反復強調黨的“趕考”遠未結束,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回顧黨的歷史,無論是在重大轉折關頭還是處于和平穩定發展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高度的憂患意識,做到戒驕戒躁、居安思危,時刻以“趕考”的姿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在延安整風運動期間,毛澤東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在各解放區發放單行本,要求全黨學習,并特別告誡同志們將李自成作為前車之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48.。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把奪取全國勝利形象地比喻為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提出了“兩個務必”重要思想,諄諄告誡全黨必須警惕糖衣炮彈的攻擊。1949年9月25日,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開始討論國歌相關事項,有同志認為《義勇軍進行曲》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已經不合時宜,但毛澤東卓有遠見地強調,“我們要爭取中國完全獨立、解放,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所以還是保持原有歌詞好”轉引自:《義勇軍進行曲》這樣成為國歌[N].新華日報,2019-10-10(16).。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但毛澤東依然告誡全黨:“即使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極其偉大的成績,也沒有任何值得驕傲自大的理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7.“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深刻指出,我們黨的一切工作都是“進京趕考”這場考試的繼續,“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17.,要以永遠在路上的“趕考”姿態不斷開辟治國理政新境界。
(二)長期執政的堅定信心
從實質來說,“趕考”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意識。進京“趕考”前夕,面對新的歷史任務,毛澤東發出“決不當李自成”的政治宣誓,不僅內蘊了我們黨面對執政考驗的政治清醒,更展現了我們黨對跳出歷史周期率、永葆執政地位的堅定信心與強大底氣。
“趕考”精神體現了我們黨對奪取全國政權、持續領導好新中國建設的執政自信,這種自信源自我們黨在“進京趕考”之前的28年充分“備考”。1949年3月,從西柏坡出發“進京趕考”時,毛澤東對周恩來說:“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金沖及.毛澤東傳(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954.毛澤東之所以精神這么好,是因為他在28年“備考”的基礎上準確客觀把握了革命形勢,即國民黨主力部隊已被消滅,中國共產黨執掌全國政權已成定局,并且“奪取這個勝利,已經是不要很久的時間和不要花費很大的氣力了”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這兩個“善于”,是毛澤東對我們黨執政自信的集中表達。一方面,“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生動詮釋了我們黨出色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的奮斗歷程。在破壞舊世界的革命實踐中,“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由于受到幾重敵人的壓迫,得到了鍛煉,具有了領導中國人民革命的資格。”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0.我們黨為歷史和人民所選擇,積聚了強大的執政自信。另一方面,“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展現了我們黨對“進京趕考”建設好新中國持有的革命樂觀主義態度。正如毛澤東所說:“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共和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2卷[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283-284.從“進京趕考”到踏上新時代新的“趕考”之路,中國共產黨人持續以“趕考”的心態向人民呈上高質量“答卷”,并日益增強了“不當李自成”、不會“退回來”的長期執政自信。
(三)奮發有為的進取意識
“趕考”之“趕”,意指“追趕”“從速”“接續推進”,一個“趕”字,既描繪了勇往直前、追求進步的姿態,也道出了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形成和發展于“趕考”征程中的“趕考”精神,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應考”過程中奮發有為的進取意識。
一方面,奮發有為的進取意識體現為中國共產黨在“趕考”實踐中始終保持不安于現狀、持續追求進步的進取姿態。西柏坡時期,在加緊努力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同時,毛澤東已經開始謀劃新中國的宏偉藍圖。他指出:“在革命勝利以后,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7.1949年3月23日,在做進駐北平(今北京市)的準備工作時,毛澤東對隨行人員說:“我們共產黨人進北平,是要繼續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直到實現共產主義。”金沖及.毛澤東傳(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954.在提出“進京趕考”命題的同時,毛澤東指出,我們不僅不要退回來,而且要“考個好成績”。從毛澤東提出“考個好成績”到今天習近平強調“一定要繼續考出好成績,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1.,70多年“趕考”的思想接力充分展現了我們黨不懈奮進的進取姿態。
另一方面,奮發有為的進取意識體現為中國共產黨在“趕考”實踐中始終保持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始終保持高度的緊迫感,是我們黨能夠在“趕考”征程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原因。回顧歷史,我們黨在“趕考”中取得的優異成績,的確是“趕”出來的。從“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9.到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我們僅用了幾十年時間;從中華民族“站起來”到消除絕對貧困,我們僅用了幾十年時間;從第一條高鐵通車到高鐵營運里程突破4萬公里,我們僅用了13年時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復告誡全黨要增強干事創業的緊迫感,“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8-01-06(1).,交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答卷”。
(四)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懷
中國共產黨人參加“趕考”,從不是為了實現自身的特殊利益,而是始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人民“趕考”、靠人民“趕考”,始終把人民滿不滿意作為“趕考”成績的評判標準,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懷。
1945年7月,黃炎培訪問延安時,在毛澤東居住的窯洞里發出感慨,希望中國共產黨能找到一條新路以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支配,從而避免“其亡也忽焉”的歷史現象。毛澤東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688.“民主”這條新路的確立,使中國共產黨“趕考”的價值立場從一開始就有了鮮明的人民性底色。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以“人民萬歲”向世界宣告了我們黨的根本執政立場,新中國的政府機關均以“人民”命名、為人民服務、受人民監督。在“建國大考”中,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制度基礎;在“富國大考”中,中國共產黨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改革開放成效的衡量標準之一,始終確保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造福人民作為一切奮斗的目標;在新時代“強國大考”中,習近平反復告誡全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9.,依靠人民創造歷史。中國共產黨70余年接力“趕考”讓我們看到,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懷既是我們黨“趕考”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也是我們黨在“趕考”進程中始終保持強大組織力、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情感基礎,更是我們黨不斷“考”出好成績、不斷交出優異“答卷”的根本原因。
(五)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無論是回望中國共產黨走過的“趕考”路,還是展望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路,都能發現,黨的“趕考”目標從來不是輕輕松松就可以實現的。可以說,一部中國共產黨“趕考”史,就是一部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歷史,充分展現了我們黨永不懈怠的艱苦奮斗傳統。
一方面,艱苦奮斗是我們黨在“趕考”征程中始終保持的精神狀態。“進京趕考”前夕,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著名的“兩個務必”思想,告誡全黨要在勝利面前保持頭腦清醒,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并未因為奪取了政權而精神懈怠,依然提倡艱苦奮斗。1950年3月,毛澤東在東北視察時,發現浪費現象嚴重,于是作出深刻警示:“你們要做劉宗敏,我可不想當李自成啊!”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1卷[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97.1956年,毛澤東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指出:“但根本的是我們要提倡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2.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復告誡全黨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告誡年輕干部自覺接過艱苦奮斗的“接力棒”,在新時代“趕考”路上為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奮斗。
另一方面,艱苦奮斗是我們黨持續“考”出優異成績的關鍵所在。在70余年“趕考”征程中,中國共產黨能在引領中華民族不斷走向偉大復興的同時,也把自身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關鍵就在于始終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如果沒有“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很難想象我們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如果沒有“就是要老老實實地創業,就是要吃點苦”的精神,很難想象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能夠飛速發展,也很難想象我們黨能夠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黨的十八大以來,如果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丟”的高度自覺,很難想象我們黨能夠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二 中國共產黨“趕考”精神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2).統攬“四個偉大”既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經驗總結,也是走好新的“趕考”路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們黨推進“四個偉大”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局勢和嚴峻考驗,格外需要強大精神力量的支撐。如前所述,黨的“趕考”精神內涵豐富,其蘊含的憂患意識、執政自信、進取意識、人民情懷、艱苦奮斗等精神特質不僅與“四個偉大”的基本要求相契合,更能為我們黨繼續推進“四個偉大”、向時代和人民交出更加滿意的“答卷”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一)弘揚“趕考”精神是進行新的偉大斗爭的必然要求
中國共產黨的“趕考”始終伴隨著偉大斗爭,在斗爭不斷的“趕考”征途上,我們黨不僅取得了偉大斗爭的接連勝利,也日益提高了“應考”能力、鞏固了“趕考”資格。這一現象表明,我們黨必然有其長勝之道,其中一條就是我們黨始終堅持和弘揚“趕考”精神。如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新的“趕考”路上必然要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為取得偉大斗爭的繼續勝利,必須繼續堅持和弘揚“趕考”精神。
黨的“趕考”精神與新時代偉大斗爭是緊密契合并有機統一的。一方面,黨的“趕考”精神與新時代偉大斗爭是歷史的統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備考”階段,我們黨進行了以“進京”執政為代表的偉大斗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趕考”精神貫穿了以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為現代化建設奠定基礎為代表的偉大斗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趕考”精神貫穿了以改革開放為代表的偉大斗爭;進入新時代,黨的“趕考”精神必將貫穿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為代表的偉大斗爭。另一方面,黨的“趕考”精神與新時代偉大斗爭是邏輯的統一。縱觀中國共產黨的“趕考”史,我們可以看到,黨的“趕考”精神在偉大斗爭中得到繼承與弘揚,“趕考”精神則為偉大斗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新時代的偉大斗爭同樣符合這一邏輯。
弘揚黨的“趕考”精神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偉大斗爭的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習近平多次強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發展面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國防、黨建等方方面面的重大斗爭,而且會越來越復雜。如何應對國際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嚴峻復雜的斗爭,如何應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的交織疊加的斗爭,如何應對黨的自身建設領域日益隱蔽化的斗爭,都是我們黨面臨的重大“考題”。在此背景下,弘揚“趕考”精神有助于我們黨堅定斗爭意志、強化政治擔當,激勵我們黨正視斗爭、敢于斗爭;有助于我們黨把握斗爭方向、認清斗爭對象,確保新時代偉大斗爭的社會主義方向和人民立場;有助于我們黨掌握斗爭方法、提高斗爭本領,完成不同領域嚴峻復雜的斗爭任務,繼續在新的偉大斗爭中交出優異的“答卷”。
(二)弘揚“趕考”精神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內在需要
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并弘揚“趕考”精神,不僅在“建國大考”“富國大考”和“強國大考”中“考個好成績”,也在“強黨大考”中交出了優異“答卷”,把自身鍛造成為久經考驗而又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面向未來,為了繼續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考”出好成績,不斷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我們仍需要大力弘揚黨的“趕考”精神。
人無精神則不立,黨無精神則不興。“趕考”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精神財富,對黨的自身建設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首先,弘揚“趕考”精神有助于我們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特質,先進性和純潔性集中體現于黨的執政理念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通常趨向于“弱壓力”狀態,跳出“舒適圈”則需要較大動力。對一個政黨來說,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好比一個人時刻處于高度的自律、自省、自警狀態,久之難免產生倦怠,這正是當前黨內仍存在一些不純潔、不先進因素的原因之一。這些負面因素直接反映了部分黨員干部在黨性修養和理想信念的“考試”中不合格。因此,發揚黨的“趕考”精神,對于我們黨長期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深刻意義。其次,弘揚“趕考”精神有助于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將“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確立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目標之一,旨在使黨把準時代脈搏、趕上并引領時代潮流,以高度的歷史主動精神確保黨開展的全部工作始終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保證黨始終具有旺盛活力和前進動力。顯然,“趕考”精神中蘊含的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奮發有為的進取意識等精神因素對這一目標的實現意義重大。最后,弘揚“趕考”精神有助于我們黨提升長期執政能力。歷史證明,永葆“趕考”精神是我們黨應對風險挑戰、把握執政規律、跳出歷史周期率的一條重要經驗。既然是“趕考”,要想“考”出好成績,就需要發揚“趕考”精神,從而做好“備考”、把握“考題”、掌握“應考”方法和技巧,以優異的“答卷”回應民族期盼和人民重托,不斷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
(三)弘揚“趕考”精神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注入強大動力
能否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對中國共產黨“趕考”能力的直接考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它承載著中國的崛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體現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能力,但也意味著在前進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會面臨許多挑戰和阻力。在這一過程中,“趕考”精神為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強勁的精神動力,充分激發了中國共產黨人全面推進偉大事業的信心、決心與恒心。
第一,“趕考”精神增強我們黨推進偉大事業的信心。從“進京趕考”至今,我們黨始終保持著“考個好成績”的堅定自信,并且這一自信隨著我們黨不斷交出優異答卷而日益強化。正如習近平所說:“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2).今天,黨的“趕考”精神所蘊含的長期執政自信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實踐基礎,必將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凝聚起強大底氣。第二,“趕考”精神堅定了我們黨推進偉大事業的決心。黨的“趕考”精神蘊含的人民情懷和進取意識,使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實踐明顯區別于其他政黨,體現出強烈的使命感。正是由于具有這種義無反顧的使命感,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決心才無比堅定。第三,“趕考”精神強化我們黨推進偉大事業的恒心。偉大事業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其理想的遠大性及價值追求的崇高性,還因為事業本身的艱巨性和長期性,這也是我們黨的“‘趕考永遠在路上”的緣由。隨著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黨需要做好“啃硬骨頭”和打持久戰的準備。“趕考”精神所蘊含的憂患意識、進取意識和艱苦奮斗傳統,可以有效激勵我們黨始終保持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長期奮斗的恒心。
(四)弘揚“趕考”精神為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提供精神支撐
習近平指出:“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7.“趕考”精神始終彰顯著我們黨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自覺,為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接力“趕考”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成功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然而,偉大夢想的實現不會輕輕松松、一帆風順,新的“趕考”路上必然存在更大的挑戰和考驗,需要我們黨繼續堅持和弘揚“趕考”精神。
第一,“趕考”精神強化了中國共產黨“筑夢”的初心。不忘初心方能行穩致遠,一部“趕考”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的踐行初心史。“趕考”精神的豐富內涵同樣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初心使命的積極踐行,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接續奮斗、不斷前進的原初動力。第二,“趕考”精神指引中國共產黨“逐夢”的態度。偉大夢想的實現絕非一日之功,必然要經過長期不懈奮斗。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的歷史階段,越要時刻保持“趕考”的姿態。這是因為,黨的“趕考”精神所蘊含的執政自信、憂患意識等精神特質,也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應當持有的態度。第三,“趕考”精神凝聚了中國共產黨“圓夢”的力量。習近平多次強調,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70余年“趕考”征程中不斷“考”出好成績,是因為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黨的“趕考”精神所彰顯的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懷,不僅能推動我們黨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能有效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磅礴力量。
三 弘揚“趕考”精神,走好新時代“趕考”路
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的治國理政新實踐中大力弘揚“趕考”精神,高舉馬克思主義大旗,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過程中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習近平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8).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疊加期,我們黨仍然面臨著“考題”數量更多、“解題”難度更大的時代“考卷”,必須繼續堅持和弘揚“趕考”精神,走好新時代“趕考”路,向人民、向歷史交出更優異的“答卷”。
(一)永葆“趕考”的清醒、堅定和謹慎
中國共產黨“趕考”目標的遠大性、“趕考”使命的崇高性決定了“趕考”過程的漫長性和“趕考”任務的艱巨性。為此,習近平強調:“我們黨是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始終贏得人民衷心擁護,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2-07-28(1).同時,“面對新征程上的新挑戰新考驗,我們必須高度警省,永遠保持趕考的清醒和謹慎,馳而不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使百年大黨在自我革命中不斷煥發蓬勃生機,始終成為中國人民最可靠、最堅強的主心骨。”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J].求是,2022(22):7.清醒、堅定和謹慎,是中國共產黨應當持續保持的“趕考”的精神狀態。
1.以堅定理想信念保持“趕考”的清醒
習近平反復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和強大精神支柱。面對新的“趕考”路上各式各樣的“考點”和層出不窮的“考題”,唯有堅定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信念,才能確保黨的“趕考”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一是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習近平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6.馬克思主義是立黨之本、興國之要、強國之基,在新的“趕考”實踐中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尤其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二是要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心。歷史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在新的“趕考”征程上,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動搖,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增強走好社會主義道路的戰略定力。三是要堅定對共產主義的信念。中國共產黨“趕考”的遠大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一理想的實現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新的“趕考”路上,中國共產黨人要繼續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接力“趕考”。
2.以增強歷史自信保持“趕考”的堅定
習近平指出:“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關鍵在于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強調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 增加歷史自信增進團結統一增強斗爭精神[N].人民日報,2021-12-29(1).70余年來,中國共產黨“趕考”成績的優異性不斷強化了我們黨的歷史自信,黨的歷史自信則反過來為黨的“趕考”實踐提供了巨大精神動力。面向未來,我們黨必須以更強的歷史自信不斷開辟“趕考”新境界。第一,要樹立正確的黨史觀。要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看待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認知,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歷史邏輯,這是我們增強歷史自信的前提,也是我們保持“趕考”的堅定的基礎。第二,要把握歷史規律。唯物史觀認為,歷史的發展有其內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只有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才能在新的“趕考”中從容不迫。第三,要增強歷史主動。歷史主動是把握歷史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有機統一,并側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增強歷史主動要求我們黨在遵循歷史規律的前提下主動作為、積極進取,主動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走向。
3.以強化憂患意識保持“趕考”的謹慎
中國共產黨生于憂患并成長、壯大于憂患,始終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是我們黨接連“考”出好成績又能不驕不躁、持續奮進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中國共產黨正處于國際國內環境日益復雜多變的新“考場”,面臨著難度更大的“考題”,因而必須保持高度的憂患意識和謹慎態度。第一,要永葆應對世界之變的憂患意識。當前,國際格局和全球治理體系正發生深刻復雜的變革,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這為黨的“趕考”帶來了空前的嚴峻考驗。為此,必須保持憂患意識,化壓力為動力,變危機為機遇,在變局中開新局。第二,要永葆應對國情之變的憂患意識。在一個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史無前例的偉大壯舉,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黨只有完成這些艱巨任務,才能向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第三,對我們黨面臨的考驗和危險,要永葆憂患意識。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突出成果,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有效加強。但是,我們黨仍面臨長期執政、市場經濟、改革開放、外部環境等方面的考驗,黨內仍面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等危險,仍存在享樂主義、躺平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錯誤傾向。為此,我們黨必須始終銘記“決不當李自成”的深刻警示,“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以高度的憂患意識應對考驗、化解危險,確保黨永葆“趕考”資格。
(二)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趕考”立場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既是中國共產黨“趕考”的最大底氣,也是中國共產黨“趕考”的唯一評判人。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必須堅持為人民而“趕考”、依靠人民“考”出好成績,始終把人民當作“主考官”。
1.不忘為人民“趕考”的初心使命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性質的“試金石”。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自覺把自己作為“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自覺地把實現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從踏上“趕考”路,我們黨的“趕考”實踐始終是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來進行和推進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世情、國情和黨情不斷發生新變化,我們黨不斷面對一些前所未見的新“考題”,但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趕考”的基本邏輯沒有變。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黨只有始終秉持為人民根本利益而“趕考”的價值導向,才能始終保持“趕考”的最大底氣。
2.凝聚靠人民“趕考”的歷史合力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根本性力量。縱觀黨的歷史,我們黨在“趕考”中能不斷取得優異成績離不開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可。當前,黨的“趕考”實踐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面臨新的任務和新的挑戰,我們黨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凝聚推動事業發展的最強動力。一方面,要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緊密結合新時代黨在“趕考”征程中的新任務,著力建立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在密切聯系群眾的同時推動黨的“趕考”實踐不斷向前發展。另一方面,要矢志不渝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善于傾聽群眾呼聲,積極引導人民群眾認識自身的歷史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把群眾組織起來,最大限度地凝聚起黨在新時代“趕考”的歷史合力。
3.堅持由人民“閱卷”的政績觀
對于執政黨的執政實踐來說,最鐵面無私的監考官和最權威的評判人只有一個——人民群眾。“人民是閱卷人”這一理念,既從根本上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趕考”實踐的人民性,也為黨的“趕考”目標和“趕考”方法提供了正確指向。因此,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黨必須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作為唯一的“閱卷人”,把“老百姓是哭還是笑”作為“考試”成績優劣的唯一評判標準,不斷提高“交卷”意識,“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在實現中國夢征途上昂揚奮進——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紀實[N].人民日報,2014-01-10(1).。
(三)在新征程上錘煉“趕考”本領
能否持續“考”出好成績,關鍵在黨。新時代新征程,只有不斷錘煉和提高“應考”本領,中國共產黨才能在新的“趕考”征程中臨場不亂、“應答”自如。
1.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斷“考”出好成績的應然要求和政治保障。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必須堅持和強化黨的全面領導。一是要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當前,中國共產黨“趕考”的實質是世界最大政黨在一個超大型國家的治黨治國實踐,如果沒有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無法想象何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因此,必須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努力做到“兩個維護”,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確保全黨服從中央,確保黨“趕考”的方向正確、力量強大。二是要建立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為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建設確立了目標定位。無論是制度設計還是制度執行,都應以此為基本遵循,從而切實提升黨的領導制度的有效性,確保黨“趕考”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三是要持續加強黨的領導力建設,為新的“趕考”實踐提供更為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
2.堅持和深化黨的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找到的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是破解新時代“考題”的必由之路。中國共產黨的“趕考”,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參考,只能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因而難免會出現審錯題、答錯題的情況。但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之處不在于從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逃避錯誤、勇于自我革命。百余年來,我們黨在自我革命中得到淬煉,永葆了生機活力。作為新時代大考的“答卷人”,我們黨仍然需要一以貫之地繼承和發揚勇于自我革命的光榮傳統和顯著優勢。第一,要堅持發揚自我革命精神,以高度的內在自覺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確保黨始終做優秀的“答卷人”。第二,要不斷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推進自我革命的規范化、成熟化和長效化,進一步凸顯我們黨“趕考”的政治優勢。第三,要堅決開展好反腐敗斗爭這個“最徹底的自我革命”,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以零容忍的態度根除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確保“考生”機體健康。第四,要協同推進黨的自我革命與偉大社會革命,實現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社會革命推動自我革命的良性閉環,在二者的同步深化中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更高質量的“答卷”。
3.增長善于斗爭的政治智慧
新的“趕考”路上存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需要我們黨不僅要敢于斗爭,更要善于斗爭,不斷提高斗爭本領。第一,要認清斗爭的方向。習近平指出:“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 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頑強奮斗[N].人民日報,2019-09-04(1).具體來說,中國共產黨的一切斗爭,都應當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捍衛國家利益、維護人民利益、實現民族復興的要求與目標來開展,這也是我們黨“趕考”的基本遵循。第二,要修煉斗爭藝術。斗爭是一門藝術,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黨應以科學的方法和策略開展斗爭,把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優的形式取得斗爭的勝利,有效化解“趕考”的阻力。第三,要掌握斗爭規律。在新的“趕考”之路上,要科學認識斗爭的普遍性、長期性、復雜性,特別是要對某些領域、某些形式斗爭的隱蔽性有清醒的認知,能夠見一葉而知天下秋,“對潛在的風險有科學預判,知道風險在哪里,表現形式是什么,發展趨勢會怎樣”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6.,為回答好新的“考題”做好前瞻性的準備。
4.發揚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優良傳統
依靠學習“考”出好成績,是我們黨70余年接力“趕考”的重要經驗。當前,黨的“趕考”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黨的學習任務更加繁重,必須發揚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優良傳統,不斷增強學習能力。第一,要善于向歷史學習。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中國共產黨既要善于向古人學習,又要善于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自身的經驗,更好地把握歷史規律,從歷史中汲取破解新“考題”、難“考題”的智慧。第二,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在新時代“趕考”征程中,我們黨應當始終保持“甘當小學生”的自覺與勇氣,通過向人民學習,及時發現、總結、概括人民群眾的智慧和經驗,并將這些智慧和經驗轉化為我們黨“趕考”進程中的“應考”之方。第三,要善于借鑒“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對新時代數量更多、難度更大的“考題”,我們黨必須始終具有世界格局,積極學習借鑒世界范圍內一切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并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加以運用,創造性地回答時代“考題”。
Abstract: From the idea that “going on a journey to Beijing to take exams as a ruling party” was proposed by MAO Ze-dong to “the exam is far from over” is being repeatedly emphasized by XI Jin-ping, the CPC‘s more than 70 years of “taking exams” shows that “taking exams” is a uniqu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 that runs through the CPC‘s practice of governance. As a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PC, the spirit of “taking exams” has rich connotations, including awareness of unexpected risk, self-confidence in governance, a sense of enterprise, the idea of people first, the spirit of arduous struggle and so on. The spirit of “taking exams” has important epochal value for our Party to carry out a new great struggle, strengthen its own construction, persist and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f we want the road of “taking exams” ahead to be smooth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aking exams”, so as to hand over excellent answers to history and the people continuously.
Key words: the spirit of “taking exam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value of the times; practical requir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