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進賢
摘要:班主任作為班級的實際管理者,擔負著監督學生學習及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與優秀道德品質的重任。“雙減”背景下,需要落實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班主任需要認識到“家校共育”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利用親子活動增進學生與家長以及教師的感情,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家長實時交流,時刻溝通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班主任應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雙減”;班主任;家校共育;理念
小學班主任所管理的內容較多,需要對學生方方面面負責。班主任在“雙減”背景下開展工作需要取得家長的支持,采取家校共育模式,學校與家長聯合起來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同時,班主任需要與家長溝通,使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清楚自身的行為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從而使家長能夠以身作則為學生帶來優秀示范,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1 ? 家校共育理念
家校共育是指班主任與家長保持有效溝通,通過交流使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與家長共同指導學生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在學校以及家庭中同步獲得良好的教育。家校共育與以往的教學完全不同,學生不僅在學校內進行一定的行為以及學習規范,同時在家庭中可以養成健康的道德品質,培養優秀的學習習慣。家校共育是目前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可以很好地發揮教學的作用,通過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聯合,使學生的綜合水平得到提高。在“雙減”政策下落實素質教育,采用家長與教師共同輔導的形式,引領學生的人格不斷完善,使學生時刻接受文化的熏陶。
2 ? 小學階段進行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當前的教育模式下,學校與學生家庭之間溝通較少,使得家長無法及時得知子女在學校中的情況,從而無法進行針對性培養。部分學生在學校時會遵守一定規則,而回到家中則放飛自我,在家中很少學習,大部分時間用在看電視或玩游戲上。因此,在小學階段進行家校共育是有必要的,可以讓家長充分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在家中的情況有所了解,從而對學生的行為舉止做出規范,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使其能夠在學校與家庭的雙重教育下健康成長。大部分家長對于子女的期望很高,把孩子托付給了學校,但教師可以在學校內對學生進行管束,而無法對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進行約束。因此,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重要,父母首先應在家庭中對子女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努力成為子女學習的榜樣。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只是需要教師的努力,同樣需要家長的合作和幫助。班主任與家長進行溝通時需要家長做出反饋,從而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達成統一的目標。家長對于子女的教育不應單純地讓其進行學習,應該更多地將目光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上,如道德教育。在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中,家長的作用很大,如果家長經常在學生面前講臟話或做出不文明的行為,則會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以致降低學生的道德品質。但目前部分家長與教師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從而導致家校共育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小學班主任需要對家校共育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從而向家長講述正確的家校共育觀,合理分配家庭教育時間,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與家庭中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終使學生的學習與身心健康同步成長。
3 ? “雙減”政策下小學班主任實施家校共育的工作重點
小學班主任應與家長攜手共同為學生的成長助力,首先需要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經常交流探討。小學班主任需要對家長保持足夠的尊重,尊重是雙方能夠有效交流的基礎,不應強制家長完成班主任布置的任務。此外,在家校共育工作開展中,班主任需要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應產生家長需要無條件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的想法。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時,需要班主任與家長積極合作,雙方共同為學生的成長而努力,從而保證家校共育的教學質量。同時,需要保障班主任與家長能夠高效溝通,在小學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與教育工作時,溝通的效果對班主任開展教育工作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需要班主任與家長在溝通時應保持目標一致,在溝通中逐漸提高相互之間的配合度。最后,班主任需要對家校共育的關系妥善處理。由于班主任的工作較多,面臨較大的壓力,給實施家校共育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班主任需要明確自身責任,從家校共育的效率出發,對自身教育工作隨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4 ? “雙減”政策下開展家校共育的策略
4.1組織活動,順暢溝通
在以往的家校共育中,應用最多的模式是召開家長會,班主任可以通過家長會向家長講述學生的在校情況,使家長能夠更加了解子女,從而制訂家庭教育計劃。家長同樣可以在家長會上向班主任提出問題,請其為如何在家中教育學生提供建議,從而掌握更加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在當前“雙減”背景下,班主任應該進行創新,采取多種渠道增加學生與家長的溝通,能夠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到快樂,同時能夠與家長更好地進行交流。選擇深受學生歡迎的活動能夠提升活動效果,使學生通過活動提升綜合能力,同時可以增進學生與家長以及班主任之間的感情。班主任應結合學生的年齡、興趣等進行綜合考量,選擇適合學生的親子互動小游戲,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提高道德品質。班主任與家長會覺得親子互動只有在幼兒園階段會進行,認為小學階段的學生主要目標是學習,因此只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在當前“雙減”背景下,開展家校共育,舉辦親子活動是促進學生與家長交流的有效途徑。因此,班主任需要進行親子游戲活動的設計,使學生與家長能夠共同參與其中,從而通過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增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感情。
4.2利用網絡,實時交流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小學班主任在“雙減”背景下開展家校共育時,應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利用現代信息軟件與家長實時交流,提高與家長的溝通頻率,向家長及時反饋學生在校的表現,讓家長能夠了解學生的情況。同時,家長在教育方面有什么問題可以與班主任及時交流,而班主任對于家長的問題應該盡快解答,加強兩者間的溝通。班主任可以與家長共同建立家長群,讓家長除與教師溝通之外,家長間也能夠互相交流溝通教育心得,互相借鑒他人的優秀教育方法,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圍。班主任應鼓勵家長在群里發表相對正能量的話題,如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或將學生的學習行為拍照傳到群里,以此激勵群里的其他家長,從而構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促進學生的進步。
4.3接受反饋,精準幫扶
在小學階段開展家校共育,可以使家長更好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行為狀態,從而對于子女有進一步的了解。與此同時,就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家長應及時與班主任溝通,向班主任學習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從而制訂更加科學的家庭教育計劃。班主任可以組織家長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應顯示其民主性。班主任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充分征求家長的意見,并尊重家長的想法。同時,班主任可以不定期組織會議,在召開會議時邀請家長參會,使家長能夠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以及子女的在校情況。家長在參與過程中可以暢所欲言,盡情溝通,與其他家長就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交流,從而學習優秀教育方式。班主任需要對學習相對困難的學生實施精準幫扶,使該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身心素質得到綜合提高。家庭教育理念隨時改變,班主任的教學理念同樣需要隨著學生的變化而變化,在不同階段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通過班主任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使學校與家庭教育充分融合,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4.4家校合作,共創環境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學校時有教師督促學習,身處充滿學習氛圍的環境中,會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因此,對于學生影響較大的是家庭環境,部分家長可能會做出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行為,如部分家長一味關注學生的物質需求而忽略其精神需求,從而使學生的性格變得沉悶,不利于其發展。而部分家長會經常在家中吵架,這樣的家庭氛圍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因此,家長要對家庭環境的重要性足夠重視,了解環境對子女的影響,從而努力為子女構建相對和諧的家庭環境,使子女能夠在溫馨的環境中成長,為子女營造適合學習的氛圍。此外,家長應加強與子女間的交流,詢問子女在學習與生活中是否遇到困難,如果有,應及時幫助其解決,幫助子女掃清成長道路上的障礙。通過交流,使子女內心的壓力得到釋放,從而保證其健康成長。教育子女應從小開始,在小學階段培養子女健康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將對其一生有所幫助。因此,班主任與家長都要重視環境的作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總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成長,在“雙減”背景下,小學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應采用家校共育的形式,積極與家長溝通,了解家長的想法,獲得家長的支持,雙方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家校共育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班主任和家長應共同為學生建立適合其學習的環境,從而使得家校共育模式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小燕.“雙減”下高效的家校共育策略探究[J].好日子,2022(34):82-84.
[2]王娟涓,何毅梅.“雙減”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問題及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21 (34):77-80.
[3]王友傳.用心激勵與引領贏得共育花常開:“雙減”背景下指導家庭互動共育的策略性分析[J].情感讀本,2021(21):93-94.
[4]楊秀娟.隨風潛入校 潤生細無痕:“雙減”背景下開展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15):3.
基金項目:
本文為白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規劃課題:“《“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為BY[2022]G151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