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軍
我一直認為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故事就像一個大花園,我選擇摘取七色花中的一片叫做“喜樂”的花瓣,一起分享其芬芳和馨香。分享幾個教學中的小片段。
種子之一——愛國種子。每周一上午第一節課升國旗,按照學校的儀式流程,其中一項有齊唱國歌的環節,從他們會唱國歌,在這個環節上,在那個時間點都會聽到稚嫩的國歌聲在從班里傳出。目光轉向班內,一個個學生的目光始終盯著黑板上方正中間的那面國旗。那個時間,空氣里都彌漫著莊嚴肅穆。除了學校的升國旗儀式環節,剩下的時間就是我的專場了,除了總結一周工作,主要的還是給孩子進行愛國教育。2023年4月2號周日上午八點半,我帶領全班同學到浚縣烈士陵園掃墓,緬懷先烈。從買皺紋紙到教學生做小花再到集合步行走到烈士陵園,當我帶領全體同學向紀念碑鞠躬致敬的時候,當我帶著學生長眠的烈士獻花鞠躬緬懷的時候,我想我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了一顆愛國的種子。
種子之二——感恩種子。我不太喜歡學生做重復的作業,所以我節假日、周末的作業都比較特殊,就是讓學生在家做家務,學做飯,每周末要給自己的父母洗洗腳。每次布置這項特殊作業時,我都重點強調一定要重點感謝自己的媽媽,媽媽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我們的生命,我們要倍加珍惜這份偉大的母愛、無私的母愛。當家長把孩子們做家務的、洗腳的、做飯的、拖地擦桌的照片、視頻發到微信群里的時候,當我看到一雙雙小手捧起媽媽的大腳的時候,當我看到一個個小小身影在水池邊洗碗刷鍋的時候,當我我看到一枚枚小小個子拎拖把拖地的時候,我知道我給孩子們種下了一顆感恩的種子。
種子之三——讀書種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培養孩子讀書是我一直堅持做的事情。常言說,“言教不如身教”,為了讓孩子們讀書,我會把我讀的書寫的感悟分享給他們。讀書、看報也成了他們的日常。學生在寫《我的老師》這篇作文時說我是一個很霸道的人,前面四塊黑板,我占了左右兩邊兩塊兒,都被我抄上了古詩詞。當經典的古詩詞與時令的季節節日相撞時,一首首古詩也印在了孩子的腦中。每節語文課的前兩分鐘,當輪流一個個上講臺鞠躬介紹背不重復的古詩詞的時候(每一個找我背詩的小朋友,總能從我這兒領到一塊糖果、一塊餅干、一枚干果等。)我知道我給孩子們種下了一顆讀書的種子。
種子之四——快樂種子。生活是有些繁雜的,小孩子之間發生矛盾也是常有的事情,我在處理這類問題上主張他們的問題他們自己解決,成年人解決孩子的問題,總帶有成年人的眼鏡,所以當有問題的時候,我常笑稱可以看“免費電影”,不用買票,這樣本來比較激烈的矛盾也在同學的哄笑中化干戈為玉帛,玩兒在一起。課間我也會跟他們一起擠尿床。只要是我的課,一到下課身上會有好幾個掛件,抱腿的、攔腰的、摟肩的,甚至還會有幾個大膽的力氣大的合力把我抬起來。也有人趁機給我出腦筋急轉彎,挖坑讓我往里跳的。當同學們團結互助,和諧友愛的時候,我知道我給孩子種下了快樂的種子。當然,我也常常收到“大禮”——一封信、一顆草莓、一個橘子、一塊糕點或者一塊糖果等種各樣的禮品。與他們共同分享這些小吃食的時候,學生回答問題拍老師馬屁的時候,課講到精彩處,底下突然喊“老師講的好不好?”“好!”隨即響起掌聲的時候。舒心歡快的笑聲從56個方向傳向我耳際的時候,我知道我給他們種下了快樂的種子。
種子之五——做人種子。其實我最想說的是,我是一個比較“二”的老師,是一個敢想敢做敢帶娃走出教室真實踐的老師。記得剛參加工作,那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雪,我就帶初一的孩子們在操場上打了一場雪仗,那場雪仗玩的有多嗨,我挨校長的批評就有多嗨。至今我清楚的記得校長在大會上說“作文課不在教室里上,操場上能上作文課哦?”當不會寫作文的學生也寫了滿滿兩頁的作文時,那頓吵遠抵不過學生會寫作文帶來的滿滿收獲。帶學生祭奠英烈,過豐富別致的“六一”兒童節,讓他們的“六一”節因為我的準備而任何時候提起來都會不由得喜上眉梢,惹人羨慕。記得上一個兒童節,有外班的學生擠到我們班問我還收不收大學生了?我邊點頭說收,便把手里的蛋糕遞給了她。接下來的場面就有點失控,我面前伸出了無數只手討要蛋糕……
再分享一個值得我驕傲的事吧!今年三月份,20年前教過的、現在正在服軍役的學生,通過微信的搜索,大海撈針般從茫茫人海中找到我,專程來看我。當他一身軍裝出現在我面前,告訴我是我教會了他怎樣做人才有今天的成就時,當他顫抖著雙手從軍裝上摘下自己最高的軍功章時,當他雙手把軍功章遞到我手里,告訴我說這枚軍功章有他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時,我知道我給他們種下了做人的種子。
因為立德樹人是我從教以來始終堅持的宗旨與方向。西漢時期的董仲舒曾經提到“以德治國”。孔老夫子在兩千五百年前主張“以德為首”的思想理念。直到習近平主席也在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中都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我才發現我的“二”的教育行為終于迎來了我教育上的春天。我仿佛在茫茫沙漠中遇見了一泓清泉,又像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中看到了航明燈,更仿若干裂的土地上淋了一場甘霖,原來我堅守“先教會學生做人”的做法是帶有特殊使命的。
一顆小小的種子,可以孕育萬千精彩的世界。在教育的路上,唯有不忘初心——使人為善、教人做人。牢記使命——延續華夏文明之慧命。讓我們播種下的每一粒種子都能在需要的時候生根、發芽、成長、開花,為這個世界添一份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