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萍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文本“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根據以上要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閱讀中的語感培養,閱讀時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閱讀時學會質疑,養成閱讀習慣,拓展閱讀面。而且有效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是當今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的一項學習技能,進行有效的閱讀活動,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體驗,此外還要加強學生的閱讀思維訓練。只有如此才能夠實現學生閱讀活動的有效進行,才能提升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
1、正確的閱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但初中生由于缺乏足夠的閱讀經驗和閱讀技巧,所以導致他們在閱讀時無法正確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思想感情,所以想要提升初中語文閱讀質量,老師可以以教材文章為例,帶領學生一字一句地對文章進行分析,當學生積累足夠豐富的閱讀經驗后他們就能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主旨和故事情節關系。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教育家羅扎諾夫研究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一種“最佳的學習狀態”,它往往出現于人的身體是放松而精神是愉快之時。教學中教師必須創造這種“最佳的學習狀態”來喚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要使學生進入這種“最佳狀態”。
2、教師要注重學生自我發現。著名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曾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我發現、探索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由易到難,從基本的框架到文章的細節、隱含內容,逐步地進行理解,自我發現,就能夠有更多的知識體會,也會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進行。 如教學《散步》時,可以播放《常回家看看》等歌曲,學生邊回憶自己家庭幸福生活的情景邊聽歌,進行感恩教育,同時教師進行引導“家是我們不可缺少的地方,是幸福的港灣,我們愛我們的家,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作家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教師可以設計以情感為連結點,以學生最喜歡的、最能撞擊心靈的音樂渲染氛圍,學生就很容易融入教學中,激起學習興趣,有效閱讀,高效思維,發現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3、要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積極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文本,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在教學中也可采用賞圖畫、講故事、聽音樂、設置問題等教學手段,或通過豐富的多媒體教學,把學生帶入一個色彩斑斕、亦幻亦真的境界中,讓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體會到另一種新奇、另一種快樂,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是如此生動活潑,如此豐富多彩,如此充滿激情活力。如在《蘇州園林》這篇文章教學中,通過觀賞如詩如畫的蘇州園林風景,在輕快的配樂中,把學生帶進課文所描繪的美景中、結構中,讓學生自由閱讀,發揮主觀能動性,獲得各自不一樣的感受,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4、教師要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從課內引向課外,引向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加大課外閱讀量,鼓勵學生讀有益的書和各種報刊雜志,鼓勵學生在網上閱讀。學生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教師不但要精心策劃課堂教學,而且要規劃好學生課后以及課外的閱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人能力,對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閱讀要求,并指導學生制定有效可行的閱讀計劃,科學合理安排,提出自己的見解,不可人云亦云,讓學生長期不斷地積累課內外知識,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經典名著,使學生汲取文化中的精華、人類的高深智慧,體味恒久的生命力。學生閱讀這些經典,不僅增強了對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的了解,增強了對語文學習的認同感和責任感,而且還對健全學生的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為自己的人生確立正確的方向。從而提高有效閱讀能力,進而提高語文的素養。
總之,力求讓學生讀好文章,讀有用的東西,做到讀有所得,有收獲,創造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講究實效的閱讀教學過程與方法。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還應做到因文制宜。首先我們要注意選擇那些有思想性、文學性并適合學生閱讀的美文;之后還要根據文本特點區別對待,一定要改掉以應試為目的的架空分析式閱讀模式。讓學生多整理記憶,思想深刻、理解較難的文章就要引導學生“鉆”進文本,汲取精華,行文規范性強的文章就不要忽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同時要注意引導他們圍繞文章主要內容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有了問題,學生自然會急于尋求問題的答案,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探求真知、繼續學習的積極性。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中心樞紐,不僅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更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實現高效的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成功的標志。語文教師應把握好閱讀教學中的角色,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努力培養學生有效的閱讀習慣和較強的閱讀能力,從而實現學生閱讀的高效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