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艷敏
詞塊理論是由Becker在1975年第一次提出的。詞塊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通過搭配或組合,而形成的語法和語義上相對固定的語言結構。一般來說,詞塊包括習語、詞語搭配、短語等等。語塊不僅指“in the end”這樣的連續性短語結構;也包括不連續的句子框架,如“not only...but also”,還包括一些完整的句子,如“How do you do?”。詞塊作為一種兼具形式與功能性質的語言構件,融合了語法、語義、語境的優勢,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詞匯運用方式,在英語閱讀中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和前景。絕大多數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仍采用傳統的語法講解、句子分析、詞匯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最大缺點是將語法切割得過于雩碎﹐使學生不能準確領悟文章的中心內容﹐進而影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大環境下,初中英語教師有必要以詞匯為解碼工具,引導學生通過詞語、詞匯、句子的學習,正確掌握詞匯語法意義,明確詞與句、句與段之間的關聯﹐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詞塊庫,提高其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在此,筆者現就基于詞塊理論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予以探討。
一、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樹立詞塊學習的意識
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并沒有詞塊的概念。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有意識、有計劃地向學生滲透詞塊的概念,使學生能夠逐漸習慣以詞塊來代替傳統的單詞與詞組的認知、積累與應用。如在填詞或者是復述課文等練習中,教師就可提供一些關鍵的詞塊來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聯系,而不是簡單的詞組或單詞。幫助學生構建并逐漸強化有關詞塊的概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持之以恒,逐步引導學生形成全新的學習思維,最終使詞塊學習能夠深深地印在腦海里,進而方便后期的學習。
二、英語閱讀教學中要通過活動和任務來強化詞塊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提醒學生在學單詞時盡可能多地學習與其相關的固定搭配和慣用表達,因此,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通過活動和任務來強化詞塊。(1)辨認詞塊。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難度適宜的文章,以便學生在閱讀之后能找出閱讀材料中的詞塊。學生尋找完畢之后,可進行同桌或小組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最后,由教師分辨學生找到的詞塊是否恰當,并給出重要或學生需要掌握的詞塊。這個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并提高詞塊意識,更能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辨別詞塊,最終提高學生辨別詞塊的能力。(2)領悟詞塊。教師在講解詞塊時,要結合一定的語境,幫助學生領悟詞塊的用法。具體有兩點。一是出現頻率高、一詞多義且使用時容易出現錯誤的詞塊應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二是由動詞構成的詞塊應特別引起教師的關注。例如,在講解動詞make的搭配詞塊時,我列出了語篇中經常出現的不同搭配(例如:make it成功做到;make a difference有影響,很重要;make oneself understood使自己被理解,等等)。這樣,學生對make這一單詞在語篇中經常出現的搭配便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悟詞塊,教師應注意從意義和結構兩個層面進行講解。其一,將相同結構的詞塊歸類。當復習到make somebody do這一結構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回憶曾學過的結構相同的搭配(例如:have/let somebody do,see/hear/watch/notice somebody do,等等)。教師要先啟發學生進行聯想,如果學生的回答不完整,再由教師補充。其二,找出表達相同、意義不同的詞塊。例如,在教學中出現了to be honest這個詞組,教師可幫助學生歸納它的同義短語(例如:to be honest with you,honestly speaking,to tell you the truth,等等。又如:be proud of和 take pride in,be full of和be filled with,等等)。為了加深對詞塊的理解,教師還可要求學生造句。(3)鞏固詞塊。經過詞塊的辨認和領悟,學生需要對詞塊進行鞏固。教師可通過背誦、翻譯、填詞和造句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詞塊。例如,用英語解釋英語的方法鞏固詞塊。它既能創造英語學習的氛圍,又能降低詞匯理解的難度,還可調動學生的已學詞匯,并為一句多譯或同義替換提供典范。
三、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和幫助學生運用詞塊
掌握詞塊的目的在于運用。在閱讀教學中對詞塊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如何通過識記詞塊,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如何運用詞塊促進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與掌握等兩個方面。一方面,在閱讀教學時,老師應設法讓學生學會借助詞塊特點和優勢于自己閱讀的策略。如學會如何在文本中快速發現高頻和關鍵詞塊,并學會通過這些詞塊的特定語義和組詞方法快速判斷文本主題、作者立場觀點等,形成按詞塊而非僅僅按單詞為單位閱讀的習慣,提高閱讀的速度。例如,當學生看到“In a word”這一詞塊時,他們就應該想到下文要對前文或整個文本進行歸納和總結了,從而幫助他們快速地完成閱讀、理解文本。另一方面,老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通過發現詞塊,進一步準確地從宏觀上把握整篇閱讀材料,進而加深對文本的內涵、價值觀等核心內容的理解。在一定的語境下,文本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聯與組合可以表達完整的意義。由于詞塊本身具有整體性特征和一定的語篇功能,加強詞塊的學習,有助于提高語篇分析理解能力。因此,要通過課堂講授和課后訓練,培養學生這種利用詞塊去實現對文本的整體認知。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在語法語言點之前,可以先利用詞塊進行整個課文的結構分析,理解課文的邏輯關系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讓學生逐漸養成這種習慣,提高他們對閱讀文本的整體認知能力。
總之,基于詞塊理論的英語閱讀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為解決初中生的閱讀問題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也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初中英語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詞塊的優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詞塊,學習詞塊,積累詞塊,運用詞塊,實現閱讀技能和英語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