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教育也是提高審美素養的重要途徑。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創造表現的能力。”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審美教育,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此,筆者就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作了一定的實踐研究。
一、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無論是文言文、詩詞還是現代文,都有許多美的篇章、美的意境、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對于教材文本來說,其中的情感十分重要。選入語文課本中的基本都是經典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審美創作出來的好作品,這些作品中的美是各種各樣的,它們有的是自然美,有的是社會美,有的是藝術美,除了這些,文章中還有語言美、結構美和意境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的手段和渠道,帶領學生們去發掘文章中美好的東西,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他想要表達的深層內涵。教師要注意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環節來直接感知、領悟文章中的美學元素。學生在朗讀環節體會到的美的感知,是學生直觀感知,這種感知很多時候無法用具體的語言來描述和表達,正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妙。但是,這種美的感知能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朗讀、學習的情境中,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美和篇章中的意境美。否則,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理解文章中的美學元素,那是一種嫁接般的效果,總留有傳承的痕跡,不是發自內心的、自內到外表露。在感知審美的時候,它的主體是學生。在感知課文的時候,學生可以先采取誦讀的方法,在開啟視聽感官的時候,誦讀是第一個環節,對于情感飽滿的文章,通過美讀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喚醒他們對于美的感知。在高中的課本中,其中的很多文章都是藝術類的,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們進行誦讀,提高學生們對于語言的感知能力,讓學生們在朗讀的時候感受其中的美,激發他們對于審美的感知。例如,老師在教學古詩的時候,可以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們自己反復朗讀,感知詩的美。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為學生們提供建議,指導他們應該如何朗讀,一首詩應該在那些地方進行停頓。教師在教學《琵琶行》的時候,需要重點為學生們講解通假字,如果學生們不能理解這個點,那么就會使得文章的意思和自己體會的意思有著極大的區別。
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學生美的情趣是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出來的。教師的作用,就在于為學生對課文的感知和體驗創設一種情境,指出一種導向,即通過對課文的認真閱讀和反復品味,為其接受機制創造美的情緒氛圍,誘發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故都的秋》一文中“秋槐落蕊”圖的描寫,寫秋槐落蕊“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境的寧靜,也是心的寧靜的特點;“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境的寧靜,也有心的悲涼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又是通過觸覺、視覺、聽覺表現出來的。朗讀時對學生在停頓、速度、節奏、語調上加以指導,仿佛感受到有著深厚歷史沉淀的北方故都秋天的特殊韻味。高中語文教學中,利用經典美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語文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在高中語文課本中,無論是文言文還是現代文都有許多經典美文,比如,文言文中的《蘭亭集序》、《阿房宮賦》等;現代文中的《荷塘月色》、《記念劉和珍君》等。這些經典美文都蘊含著豐富的情趣、深刻的意蘊和深邃的思想,對學生的審美情趣產生不同的熏陶和影響。教師要善于結合文章的內容,找一個最適合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某一方面的審美教育。朱自清散文的溫婉清麗的風格、細膩柔和的情感、秀美如江南女子般的文字;魯迅精警的語言、激憤的情感、深沉含蓄的情感;余秋雨散文中濃濃的文化氣息、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對歷史文化的無奈感慨……都會對學生的情感和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促進學生的審美創造
“教育之美在于創造美”。創造美是審美教育的歸宿,是最高階段,不僅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聰明才智的最佳過程,而且也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徑。引導在課文學習中創造美,教學中引導學生去聯想與描繪,去再現作者當時抒發感情的生活畫面或場景,從而感受生活情景與作者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融會而成為一種藝術境界。例如,學習《蘭亭集序》時,學生便可以憑著王羲之形象的語言,結合自己的審美經驗,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幅曲水流觴、群賢畢集、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畫。課文中精彩的描寫,源于作家的想象,讓學生通過聯想,“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獲得美的享受。在作文中表現創造之美,學生在內在情感驅動下,對以往儲存在頭腦中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通過想象,構思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提煉修改等將感情融入來表現美和創造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去創造美。生活中處處有美,引導學生做美的創造者。如穿衣打扮、布置寢室、美化教室、文藝演出等,都可提高創美能力。在創作時,要依依托生活,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融入豐富的感情和生活體驗,最終就能創作出文質皆美的文章。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更加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審美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融合越來越重要,每個高中語文教師都應把握全新教育要求,通過各種方法和策略的運用,促進審美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強化學生的審美情感,讓學生在美的感受和體驗中,實現能力和素養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