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風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提出:根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科之間的內在關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主題、單元、模塊等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一種珍貴的資源,是樹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把中華傳統文化引進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使其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但可以豐富小學生的知識,還可以培養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對小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從而樹立起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在對學生開展課外教學以及其他課堂活動時,可以將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融入其中,以此來為學生營造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課堂氛圍。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感受到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進而讓他們從不同方面、不同渠道以及不同角度了解其中包含的歷史、人文風情、風俗習慣、傳統美德等多方面內容。當學生了解到這些傳統文化內容后,可以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一個更深的認識,進而真正被傳統文化所吸引,在潛移默化中主動學習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最終實現逐漸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目的。
(2)有助于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要使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就必須從內心深處去認同它。就是所謂的“文化自信”。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要把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不僅只是口頭說說,還要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去,用語文教學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弘揚。當今社會,教育已成為弘揚和繼承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手段。而語文學科又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因此,可以從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更要把它的教育功能發揮到極致。因此,在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同時,應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路徑
(1)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通過觀察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能夠發現,教材當中的主要內容是由編者精心整理而成的。由于低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所以教材內容大多是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隨著學生年級的提升,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也會發生一些改變。當學生步入到高年級后,教材當中的語言會更加優美且充滿意境。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包含了大量與禮儀道德、誠實守信等有關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讓他們掌握教材當中的文字以及語言等知識外,還要讓他們了解教材當中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知識。舉例來說,在《楓橋夜泊》《望廬山瀑布》等古詩詞當中,有著大量與美景有關的描寫。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將古詩詞當中的美景充分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將學生帶入到古詩詞所描繪的美景當中來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感受和理解,進而讓學生對這些古詩詞留有更深的印象。
(2)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傳統文化教學。①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學習內容形象化。在語文教學當中,漢字的書寫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漢字是祖先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承載了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通過對漢字的學習和書寫,學生能更好地解讀文本內容。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將抽象、晦澀的學習內容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舉例來說,在對學生進行象形字的教學時,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介紹漢字和事物之間的關系。通過多媒體的幫助,學生能夠更加直觀了解象形文字的含義,而且也會讓整個教學內容更加具有區別性,不僅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象形字的記憶,也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區分形近字。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都無法分清“瓜”和“爪”等類似的形近字,而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形象的介紹,能夠讓學生了解這兩個漢字的本質不同,深入了解金文的“瓜”字外部像瓜蔓,所以用來表示水果。而金文和大篆的“爪”字形狀則更像人手,可以指人的指甲或趾甲,進而加深學生對漢字含義的理解。②利用多媒體資源滿足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多樣化需求。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在閑暇的時候讓同學們管口關于“利”的錄像。要使視頻的教學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就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把相關的知識點反映在教學中。例如,在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學習的時候,老師就能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大量的相關資料,從而加深對作者的認識。
(3)在課外活動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融入傳統文化可以從課外活動入手,通過帶領學生從教室和校園走向社會的方式,以此來突破傳統教學的空間限制。例如,在端午節期間,教師便可以在班級內部開展“端午小課堂”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并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去收集大量與端午節由來、端午節發展歷史以及各地如何慶祝端午節等有關的內容。當學生收集到足夠的信息后,可以讓各個小組的代表來分享最終收集的成果,用這種方式來加強學生對端午節的了解。在我國傳統節日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不同的活動,讓他們在課余時間主動收集大量與節日有關的素材,以此來激勵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通過在課外活動當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對學生進行感染與熏陶,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對傳統文化進行弘揚和傳承的意識。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學生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做法既符合時代的發展潮流,又符合我國的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促進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