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召文
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越來越為大家所關注,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成為了研究的熱點。而教師作為我國教育隊伍的主力軍,研究他們在學科教學整合中如何巧妙運用信息技術,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從研究各種文獻和調查結果中分析得出,教師們在整合運用過程中會遇到觀念性、技能性、保障條件等方面的障礙和困難,特提出如下解決方案:
一、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信心
決定教師投入信息技術應用的程度的重要因素是教師在應用技術過程中的信心水平。許多教師認為自己缺乏應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學生對于教師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的態度和預期可能會導致教師的恐懼,教師們非常擔心在學生面前表現出自己不會使用信息設備,“出現故障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和“不理解信息技術術語和其提供的信息”,從而不愿意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針對這一點,應加強對教師們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以提高他們對信息技術運用的信心。另外,讓教師們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及學科整合的內涵,正確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不僅僅是演示課和示范課上的簡單應用,更不止是表面的作秀,而是一種可以大大提升學科課堂教學效率的長期有效的方法。
二、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巧妙有效整合為主題,設計系統化培訓
為了獲得基礎的和更高層次的應用信息技術能力,教師們需要合適的培訓。教師能力的培養與教師的高質量的培訓可以讓教師們更有效的在學科教學中巧妙應用信息技術。為了切實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化學科教學,就需要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為主題,從教師的實際需求和持續發展出發,設計系統化的完整培訓。在設計培訓之前,要對教師的實際水平和需求全面考查和分析,根據教師的不同水平,分層次設計培訓內容和課程。
1.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從教育主管和行政部門來說,他們期望教師能夠在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時間參與培訓。但對于教師而言,他們有良好的參加培訓的愿望,但是卻“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實踐和接受有意義的關于有效整合的培訓。”在這方面學校領導應多動腦筋,如何在保障正常教學活動的同時,讓更多的老師積極參與到培訓活動中來。
2.信息技術技能培訓。信息技術技能是增強教師有效整合的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教師才會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加入信息技術的應用。
3.加強教學方法的培訓。一般來說,培訓形式不合適往往導致教師低水平的信息技術應用。當教師在信息技術技能上獲得一定的培訓經驗后,這時候面對的則是不知道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備課和課堂教學過程、有效管理學生學習過程;在教師培訓課程設計和教學實踐中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僅僅關注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并不能為教師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做好充分的準備。而教學方法培訓主要是應用信息技術的基本教學模式的講授與研究。作為教學方法的培訓者,不僅僅要具備信息技術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地將教學方法應用的相關因素與信息技術的管理聯系起來。并且要從具體學科出發,提供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具體應用的優秀案例和經驗。
4.持續的自我提升。除了以上層次的外在培訓之外,教師信息技術技能與有效整合教學素養的不斷自我提升是系統培訓中的重要一環。教師內在的學習動機是其能夠不斷進步和發展的源泉,即當不再提供外在培訓的時候,教師們依然能夠不斷尋找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三、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支持性環境的整體構建
能夠讓教師們真正愿意去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活動并巧妙運用,需要環境和氛圍的支持,而這樣一種環境和氛圍的創設,需要行政部門和學校的不懈努力。
1.學校資源的優化配置。一是硬件設備搭配合理,功能齊全,軟件資源要堅持適用性;二是硬件的兼容性較好,可供隨時升級更新;三是注重從學校整體出發,全方位考慮設備和資源的可用、易用性,功能發揮的廣泛性;四是要注重利用網絡平臺構建設備和資源的有效共享,充分提高設備和資源的使用效率。
2.提供專門的技術支持。技術問題是教師們進行有效巧妙整合的一大障礙,這需要專門的技術人才,而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來說,學校領導必須認識到技術支持人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何進一步界定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職責并科學合理地考核與評價,使他們能夠安心和敬業地為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巧妙應用信息技術服務。
以上所列的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巧妙有效整合的因素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緊密的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教師巧妙有效整合的保障因素。正如文中所提及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文化的發展,教師們所遇到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過程中的障礙和困難也將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也是我們要繼續追蹤研究的問題。只有堅持在研究中發現,在發現中逐步解決問題的原則,相信能夠巧妙的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教師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