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留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成為各種科學技術、生產建設、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數學教學中引入趣味性教學方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體現,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創新思維的核心,只有啟發和調動學生去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數學思維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一、創設輕松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首先要做的便是轉變教學觀念,擺脫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減輕分數對學生的壓力。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把輕松、愉悅的情緒帶到課堂中去,面露喜色進入課堂,面對學生的過錯不正面指責,對有所進步的學生予以鼓勵等等,以教師的情緒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其次,針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確立分類學習目標,通過注重提問、練習、檢測等方式使各類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的樂趣。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師生關系是課堂中最基本的雙邊關系。師生感情的融洽關鍵是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和愛,只有在信任和愛的氛圍中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師生關系好,學生愛老師,就會“愛屋及烏”愛其所教的學科;師生關系好,學生對老師信任就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教師傳給學生的各種信息就會在學生頭腦中出現一種“易接受”的心里優勢。
因此,在教學中即使遇到學生不專心聽講、開小差或者對學習有困難產生自卑等等教師都應保持頭腦冷靜,安詳和善地對待學生,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多表揚、鼓勵,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就能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這種動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一開始讓學生帶著歡樂愉悅的心境邁進知識的宮殿。利用趣味的情境導人新課,挖掘教學知識的趣源,營造和諧寬松、情深趣濃的課堂氣氛,能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提供良好的鋪蟄。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體現在適當地分解知識的難點,合理地劃分課堂教學的層次,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在艱辛的探索攀登,才會有成功的樂趣。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動手實踐,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深刻地理解知識并有效地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去動口數、動口說、動手擺、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變枯燥被動為主動學習。
二、游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愛因斯坦也認為“對一切來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勝于責任感。”興趣對學生學習具有重要作用。而“游戲是兒童的正當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對兒童來講,是人間的樂園”。游戲對兒童有極大的吸引力。一旦將游戲運用到小學生的教學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將知識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傳授給學生。這樣對小學生來說,學習便不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而一件與快樂聯系在一起的趣事。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積極努力學習。
教師提供的趣味題難度要適當趣味數學題通常都帶有趣味性與一定的難度,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有難度并且妙趣橫生的數學題時,其難度要適中,不能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這樣學生才會去嘗試,去挑戰,經過努力獨立地解出來時,他會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功體驗。如果不斷地體驗到同樣的成功感,為在解題中能夠獨立克服困難而自豪,那么這種需要就會得到加強,同時也增強并不斷鞏固了他們對于數學這個學科的興趣。如果太難的題,學生可能解不出來,這樣就會適得其反,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
三、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于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動手操作應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活動形式。
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慧從動作開始,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可以使信息不斷的刺激細胞,促使思維活躍,便于儲存和提取信息,同時易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產生學習的內驅力。”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的持久性差,思維中具體形象的成分占優勢,大腦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建立數學概念還有一定的困難,計算及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較差。動手操作是很好的一種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多種感官一起發揮作用,從而促使學生的左右腦協調發展,使思維在操作中得到發展,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
動手操作是數學知識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之間的橋梁,它能改變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寓數學活動于生動、形象、有趣的動手操作活動中,讓數學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快樂、輕松地學習
四、.注重數學語言教學,提高思維精度
知識是思維的基礎,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思維過程就無法進行。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符合邏輯結構的規律性的知識,才能通過運用這些知識作為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基礎,實現知識的成功遷移。因此,學生的知識結構越完整,思維的依據就越充分,思維過程就越容易進行。
語言作為思維的載體,思維需要用語言或文字表述。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一個人的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數學語言是進行數學思維和數學交流的工具。數學語言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數學思維的發展。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數學語言對思維活動的影響,注重數學語言教學,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思維的習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語言規范,言必有序,言必有理,言必有據。所有言語要合乎一般語法法則和邏輯要求,概念教學要準確到位,清晰明了,推理分析要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作為趣味數學的一節活動課,提出一些與數學看似無關實質卻很有關系的開放式問題來讓孩子們回答,讓孩子們不斷的開拓其思維,促進其智力的開發與發展,訓練孩子們的邏輯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在這單獨的趣味數學活動課中得到的鍛煉也可以運用到傳統的數學學習中去,讓其在傳統的數學學習中思維活躍、反應迅速。在增強自信心的基礎上可以更好的學習傳統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