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敏
摘 要:自1973年河北臺西村商代嵌金飾片的漆器問世,到魏晉南北朝金銀箔貼花的發展,最后在盛唐脫穎而出金銀平脫之華美巔峰,這一切大漆與貴金屬的交融是漆藝發展的浪漫話史,也是艷絕天下的成都三雕一刻之首——雕銀絲光,這項奇淫巧技的緣起因生,本文以當代雕銀絲光圖紋裝飾藝術為切入點,剖析總結現代雕銀絲光作品的圖紋形式及繪畫構成,力求分析探討出其圖案裝飾藝術的特點與價值,梳理出其美學形式法則與內在精神,為雕銀絲光及其他漆藝技法的發展創新提供可以參考的文字資料。
關鍵詞:漆藝;雕銀絲光;圖案裝飾;美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J5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17-0-03
一、成都雕銀絲光發展概況
《鹽鐵論·散不足》中談到蜀郡漆器“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古蜀國漆藝從原始社會用漆汁髹涂于器物之上的實用之美到現今雕刻研磨、濃濃重彩的藝術之美是經歷了數輩能人巧匠的創造與鉆研,從取材到設計皆是時代風貌的表現與盛行文化的映射。1956年成都羊子山172號墓葬出土的圓漆盒上發現鑲嵌銅扣和金銀錯花紋,這無疑證明了早在戰國時期,成都的漆藝制造就引入了金屬作為裝飾的一種。漢代到了漆器發展的頂峰時期,漆器上的金銀箔貼花、鏤金銀箔片往往被雕刻成云氣山巒的造型,金銀平脫雛形開始顯現。盛唐時代經濟繁榮的國情下催生出金銀平脫工藝的鼎盛時代,大量的室內家具、梳妝用具、出行工具上都被金銀平脫占據,花紋之繁復,手法之精湛讓人嘆為觀止。后隨著制瓷技術的成熟,漆器從日用品的皇位跌落,其研究的匠人也隨市場減少,但因其獨特的美學價值帶來的良好群眾基礎,從而維持了匠人一脈數代傳承,金銀平脫工藝在成都幾經發展顛簸也最終形成了現在聞名中外的雕銀絲光工藝[1]。
二、雕銀絲光裝飾藝術與審美價值
(一)紋樣元素
現代成都雕銀絲光紋樣主題仍多以植物、花卉、蟲魚鳥獸為主,副紋多用運水氣、幾何、傳統適合紋樣、二方連續等搭配,間或有部分時尚品牌以雕銀絲光為靈感,將其加入產品中的某些部件,此類則多現代抽象圖形元素。
1.植物紋樣
據查,雕銀絲光作品中植物紋樣多以花卉為主,竹子、松柏、銀杏、楓葉、蘭草等形制優美的樹葉樹形次之,花卉題材上多以牡丹、櫻花、虞美人、玉蘭、薔薇、荷花等花瓣重疊、動態豐富的盛開花卉為宜,展現其嬌柔旺盛的舒展形體和光華艷麗的色澤韻味,表現手法上多用寫實加以適當夸張的風格,整體給人以感覺生命力旺盛和態勢昂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成都漆易大師尹利萍制作的《虞美人花瓶》,在全國漆器行業評比中獲得“設計、造型、工藝制作、藝術效果”四項滿分,更是被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收藏,這為雕銀絲光技藝的推廣做出了重大貢獻,《虞美人花瓶》以紅色為底,畫面整體上繪有數朵形態各異的虞美人盛放花朵和花苞,作者將其枝干拉長變形,透露出花朵嬌貴纖細的美感,枝干上有細細碎碎、錯落交疊的彩色犀皮,表現出虞美人花莖毛茸茸的質感,花朵多以粉色為主,以尖細的刻刀畫出花瓣上的細絲紋路,后用暈彩技法少量多次地為花瓣上色,呈現其濃淡適宜、薄如蟬翼的質感。
總的來說,成都現代雕銀絲光植物紋樣題材上仍舊以傳統花卉為主,運用寫實的手法、錯落的構圖展現雕銀絲光獨特的光彩流轉,與其他三雕一刻手法相結合,將雕銀絲光部分用于主體物之上,以達到銀輝與色地相襯吸睛的目的[2]。
2.動物紋樣
動物紋樣大致分為飛禽、走獸、魚蟲三類,其中飛禽使用較多的紋樣有鳳凰、孔雀和各種美麗的鳥類,走獸又包含神話故事中的龍、麒麟等虛幻類吉祥動物和現實中的老虎、獅子和成都著名的熊貓等動物,魚蟲則多為錦鯉、蝴蝶、蟋蟀、壁虎等增添畫面志趣的小動物,以上類別中,飛禽、走獸因其個頭大,氣勢恢宏常為畫面主體,另加有植物、云氣等輔助畫面,魚蟲則因其面積小、動作憨態可掬常用作次主體或背景增添畫面情趣。宋西平老師的作品多見動物紋樣,其中嵌銀雙獅子鬧球十分富有趣味,用兩只神話中的獅子為主體物,一大一小兩相呼應做搶球狀,周圍點綴以火焰的造型,仔細看獅子身上的皮毛,更是用刻刀勾勒出飄逸整齊的細節質感,獅子的軀干部分仔細鏤刻出肌肉走向,裝飾中有帶著體感與結構,畫面整體合乎情景,讓人贊嘆不已。
總的來說,動物類紋樣多以奇珍異獸、飛鳥魚蟲為主,寫實與寫意手法穿插而行,裝飾手法上既有傳統紋樣的韻律秩序之美,又有寫實類風格的肌肉結構與形體的厚重之美。
3.輔助紋樣
輔助類紋樣一是包括云、水、氣、火等有機物,二是線條、圓點、方塊組合而成的幾何類紋樣,三是傳統紋樣,包括纏枝紋、夔龍紋、饕餮紋、編織紋等抽象變形的簡化古典紋樣。云氣紋常見鏤空刻法,只留窄窄的線條表現,更顯靈動飄逸。幾何紋樣多為適合紋樣且運用線條構成,畫面豐富度較高,常由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簡化或者變形而來,反復交錯的線條節奏感更強。動物和花卉的變形紋樣,簡潔大方,在夸張其造型的情況下遵循形式美感,達到豐富畫面的同時不爭搶主體物光彩的目的[3]。
4.人物與建筑紋樣
相較于前面三種紋樣,人物與建筑紋樣出現頻率相對較低,主題也更具故事性。人物紋樣多以古代神話故事、文學作品、傳統文化為主,講究情境與內在含義,楊莉老師的作品《九歌湘君盤》,線條流暢優美,以古代神話故事中的女子為主體,做動態迎風狀,展現傳統文化中女子溫婉秀麗、柔美大氣的一面,由此可見,雕銀絲光人物類圖案仍舊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作品也多是表現古典意象美。而建筑類則多用風景名勝、地標景點為主題,作為當地特色產品出售或者紀念,建筑類圖案通常寫實端正,展現建筑或宏偉雄大或精致巧妙的特點。
(二)構圖形式
1.適合紋樣構圖
適合紋樣是中式美學構圖的典型形式,是指將一種紋樣適當地變形組織到一定的形狀或者框架之中,是一種極具裝飾效果的紋樣,適合紋樣可分為形體適合、角隅適合、邊緣適合三種形式,有旋轉式、向心式、離心式等多種不同的組合排列方式,其集飽滿、繁復、對稱均衡等中式美學于一身。在成都雕銀絲光漆藝制品的創作中適合紋樣的構圖占據了半壁江山,成都漆器廠出產的《顧雙鳳藝術盤》就是典型的例子,圖案采用了形體適合的形式,將兩只交頸而舞的鳳凰變形夸張到圓形的漆盤之中,兩邊完全對稱的花紋與形狀給人以嚴謹莊重的美感。適合紋樣的圖式應用到雕銀絲光畫面中常常給人以構圖嚴謹、畫面沉穩、層次豐富的美感,使得內部結構與外部圖形完美契合、交相輝映,也極大地展現了中國傳統紋樣與工藝的交融之美[4]。
2.三角形構圖
三角形構圖是指畫面中以三角形為主題,或者視覺中心呈三角式安排的構圖形式,三角形構圖可以是正三角、斜三角或者倒三角幾種類型,其中斜三角最為常見,三角形構圖具有維持畫面穩定,留出畫面空白,引導畫面視覺走向而又不失靈活性的特點,在我國國畫和西方素描中都被廣泛應用,在雕銀絲光漆藝的創作中常被應用在花鳥畫、花卉寫生的創作中,既有飽滿畫面的效果又能靈活自由控制留白,三個視覺點間相互呼映襯又顯得畫面有娓娓道來的敘事感,總的來說在雕銀絲光技法中極為常見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構圖形式。
3.之字形構圖
之字形構圖是中國花鳥畫中常見的構圖形式,是以長短不一的三條暗線為線索串聯起畫面的構圖形式,之字形構圖類似于S型構圖,畫面皆首尾聯動、錯疊有致,帶有中國畫的婉約隱柔之美,常見的之字形構圖畫面常常呈現均衡的特點,錯落的安排使其不至于產生失重的偏差之感。其常以花鳥為主題,將枝干盤虬臥龍狀立于畫面之中,兩邊的花枝與花簇幾乎等量舒展開放,中間兩只鳥一上一下,幾近動態婉轉之勢,使得上下左右的視線皆收于其中,表達出花好月圓的閑情逸致,畫面留白頗多但動勢悠揚,一大一小、一動一靜正是中式美學的廣闊情懷所出[5]。
4.縱橫式構圖
縱橫式構圖即指貫穿畫面中的視覺引導線是縱向、橫向或者縱橫交錯式的,縱橫式構圖在我國山水畫中極為常見,橫向構圖也叫平行構圖,常用來表達山脈的深遠層疊,縱向構圖則多表達懸崖之險峻,視覺上顯得剛強、單純、沉重宏偉,縱橫交錯式構圖主要以兩條以上的交叉線組成,夾角根據自己畫面情況而定,畫面往往有一側留白較多,整體意趣盎然。宋西平老師的《孔雀漆盤》就是典型的縱橫式構圖,以昂首站立的孔雀和底下盛放的牡丹為視覺點,組成一個丁字形縱橫畫面,夾角幾乎為90度,畫面主次分明,張弛有度??v橫式構圖極具意象之美,在淺淺情緒撩撥之中又使用平直的線條讓人的心境飄向遠方,雖不似之字形構圖活潑動感,但自有其平淡恬適之美,因此在雕銀絲光畫面中也常常被用于花鳥的表達。
(三)色蘊天成
漆藝不同于其他藝術作品隨心隨意,自由安排的特性,或許是當漆液從樹干中汩汩流出的時候就注定其攜帶著生命本身的旨意與大地的想法,我們在漆器創作中時常嘆到一半天作,一半人為,最終磨顯出的畫面效果也常常出其不意帶來天賜的驚喜,因此雕銀絲光的裝飾性除了表現在圖式和紋樣上以外,往往還伴隨著色彩的控制與表達[6]。
1.銀華璀璨
雕銀絲光作為用銀或者錫創作出來的貴金屬類技法,往往呈現出貴金屬特有的靚麗色彩,正如千百年來金銀平脫漆器熠熠生輝至今,雕銀絲光的色澤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歷久彌新,光彩依舊,比白耀眼,比金含蓄,像是月夜的薄紗,像是女神的裙擺,輕輕撩撥人心,讓人無法移開視線。雕銀絲光中雖只是銀色,但卻有著微妙的層次變化,這層變化是“絲光”這一步驟賦予它的,在銀片表面淺淺的拉絲但不刻透內里,拉出的絲線仿佛初生的嬰兒帶著剛剛看見世界的朦朧清涼,比沾染了世俗氣的成人更加耀眼純凈,層層疊疊的線條隨著器物轉動展現出不一樣的光亮色澤,層層掩映,華貴迷人。
2.濃淡暈彩
成都的手工藝人兼具浪漫與嚴謹于一體,他們在銀華璀璨的雕銀絲光基礎上又研發了新的上色技法,即“暈彩”,暈彩被廣泛地應用于現代雕銀絲光作品中,它不同于傳統雕銀絲光執著于豐富銀的層次,而是在光亮銀輝的基礎上賦予其他色澤,沾著色漆淺淺層層地上,不能破壞本有的銀色光輝,又要使其偏出紅橙黃綠的豐富色相,這是一個極需細心與耐心的過程,現實物本身的濃淡色彩,上面的色澤不是一筆帶過的,往往要反復擦疊暈染多遍才能達到最終豐富變換的效果,主體物與背景間的協調關系也愈加和諧,畫面效果豐富艷麗,美學造詣再上一層[7]。
(四)美學價值
1.取材華貴
雕銀絲光之美,美于其獨特的光彩照人,其光彩來源則是銀或錫類重金屬的分子結構,這是自然賦予其最本質的屬性,金銀向來是古今中外人人認可的貴重金屬,承襲金銀平脫發展下來的雕銀絲光自帶華貴優雅、惹人追捧的氣質,藝術的加工加之材料的珍貴成就了雕銀絲光獨有的審美價值,因此雕銀絲光之美,美于其本身質材,更美于其質材之上的藝術價值。
2.匠心獨具
揚雄在《蜀都賦》中談到成都漆器制作“雕鐫扣器,百技千工”,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不說雕銀絲光工藝之煩瑣,取材之嚴謹,天時地利人和要求之統一嚴格,光是制作前期胎體就費盡心思,從選擇木材到刮灰裱布,層層關卡把控加持,好的胎體防蟲防水防潮,色澤光潤平亮,光是其胎體本身就是歷經打磨后的藝術佳品,雕銀絲光之于其上是錦上添花、互相成就,制作期間手工藝人的匠心與多年技藝缺一不可,有心無技、有技無心皆無法達成上乘之作,因此每一件呈現到眾人面前的雕銀絲光產品都是珍貴唯一、匠心獨具的藝術作品[8]。
3.美好意象
雕銀絲光不管是圖案的選擇還是圖式的布局,往往都是與中式文人意趣、美好愿景掛鉤的,像傳統吉祥寓意五福臨門中的蝙蝠、多子多福中的石榴、魚躍龍門中的錦鯉、三陽開泰中的山羊等美好意象都是雕銀絲光中常見的元素,承襲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富饒土壤,雕銀絲光不止于材質、匠心之美,更富含美好的祝愿與深遠內涵,是我們不可多得的文化藝術載體。
4.大漆韻味
雕銀絲光是大漆的獨特技法,它承載著大漆廣袤深遠的文化內涵,漆之黑濃郁沉著,似古井無波,似浩瀚蒼穹,三千多年的磨合交融讓我們感受到了大漆的廣容性,與金屬,與卵殼,與貽貝,與砂灰,雕銀絲光是附著在大漆上流光溢彩的,其與漆就像花與葉,魚與水,互相成就又完美映襯,這是一種文人精神的傾注,使得雕銀絲光充滿了沉靜柔婉的中式美學[9]。
三、結束語
雕銀絲光技藝在圖紋裝飾上自有其獨特的審美意趣,常見于從生活中汲取靈感,根植于中式繪畫美學的深厚基礎,其中飽含著吉祥寓意與傳統哲學,圖案類多選用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或吉祥紋樣,表達手法上以寫實、寫意、繁復為主,少見現代元素與抽象圖案,圖式構成仍以“滿”和“空”任一的效果為主,多為中國畫傳統構圖,旨在超脫怡然的意境詮釋和對美好生活的祝愿。雕銀絲光技藝不單單是純粹的技法效果,它更是千百年來漆藝制作者們匠心的結晶和文化的承襲,大漆之美在于形,更在于其心,裝飾的不只是底胎器具,更是獨屬于華夏的泱泱情懷。
參考文獻:
[1]王世襄.中國古代漆器[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2]陳振裕.戰國秦漢漆器群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3]劉小路.由“器”到“藝”——成都漆藝的發展及其演變[J].藝術百家,2012,28(01):172-176.
[4]白云翔.漢代“蜀郡西工造”的考古學論述[J].四川文物,2014(06):39-51.
[5]李雨璐,覃楚婷.從貴州清鎮13號漢墓漆耳杯看“蜀郡工官”[J].藝術大觀,2020(08):89-93.
[6]謝模媛.金銀平脫漆藝及其現當代發展演變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8.
[7]尹利萍.淺析成都漆藝的歷史與當代[J].中國生漆,2017,36(04):22-27.
[8]劉漫.小議古蜀國的商業繁榮[J].文史雜志,2019(01):99-103.
[9]郭立忠.中國現代漆畫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