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輝



[摘要] 針對高中生生涯規劃指導現狀,班主任可以參考高一階段提升自我認知能力、高二階段提升知行協同能力、高三階段提升統籌決策能力這樣的思路進行規劃指導,并采用具體的引導方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提升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角色。
[關鍵詞] 高中生;生涯規劃;實施方法
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是一直潛藏在學生內心深處未被喚醒的能力。高中階段不斷提升職業規劃能力有利于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覺知自己目前的處境、狀態和任務,規劃未來的發展目標,思考人生價值,制定行動方案,催生行動力,最終實現自我規劃,自我成長。
一、高中生生涯規劃指導現狀
(一)學校層面——生涯規劃指導缺乏深入性、系統性
從宏觀層面來看,新高考改革后我國開始重視高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不過,我們的生涯規劃教育尚處于初級階段,相關理論和研究工具都是在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尚未形成切合我國國情的、標準化的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學校對于學生生涯規劃的指導,也并未觸及生涯規劃指導的深層內容。
(二)家長層面——生涯規劃意識淡薄,全面規劃能力弱
家庭是高中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父母的引領和支持是高中生人格健全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新高考改革、高中選課制度、高校招生政策以及社會就業方向等時有變化,家長們對于這方面的信息掌握有限,加之自身職業和經歷的局限,生涯規劃意識較為淡薄,缺乏合理指導孩子進行生涯規劃的能力。
(三)學生層面——缺乏職業體驗機會,自我探索意識薄弱
高中生尚處于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時期,其性格類型、價值觀、職業生涯目標、對成功的評價標準等有待進一步明確,自我探索意識還需建立。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之下,他們沒有更多時間與社會接觸,生活經驗和職業體驗不足,視野不寬闊,對于自身職業興趣、自身優勢等沒有充分了解。
基于以上高中生生涯規劃現狀,本文結合浙江省高中選科制度與高校招生的選課要求,探討高中生生涯規劃指導的有效實施方法。
二、高中生涯規劃指導有效實施方法
從高一開始,學生就需要了解自身的價值觀、興趣愛好以及個人能力,在建構自我圖景的前提下,對未來發展以及專業選擇形成正確認識,找到適合自己的選課組合,這對于他們今后順利進入大學學習專業知識,畢業后能快速適應工作崗位來說意義重大。
(一)高一階段:開啟自我評估,提升自我認知能力
高一階段的學生大腦發育與思維發展使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入。此時,學生已經具備了認真思考自己的學科選擇和職業興趣的愿望和能力。
1.發現自己
新的高考政策下,學生在高一下學期就需要在物、地、技、生、化、政、史七門課程中選擇三門作為自己的高中必修科目,而科目的選擇和今后的職業方向有直接的關系。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應從高一開始。
方法一:開展“發現自己”主題班會課。高一階段,學生根據喬哈里資訊窗,整合自己的認識和伙伴的看法,體驗自己的每扇窗戶的內容的完整度和平衡性,更加深入體會自我開放程度與自我觀察的重要意義。
喬哈里資訊窗,又被稱為“自我意識的發現——反饋模型”,他將人的內心世界比作一個窗子,并依據自知和他知兩個維度將這個窗子劃分為四個區域:
這個理論啟示我們,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要通過“自我反省”和“他人評價”兩種途徑進行。在自我探索中,要重視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如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等對自己的評價。學生既要重視與自己觀點一致的評價,更要重視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評價,這樣才能激發對自我的深入思考,促進自我成長。
2.激勵自己
美國知名行為學家維特來說:“有了目標,內心的力量才會找到方向。茫無目標的飄蕩終歸會迷路。”高一學生在生理上趨于成熟與穩定,在心理上也有了較成熟的發展。但是,還需要理想和目標意識的培養。理想可以使人產生積極性和主動精神,增強自身的活力。
方法二:開展“職業家長說”活動。班主任可以邀請家長中的專業技術人員,如醫生、會計、建筑師等,到校為學生開展具體的職業講座,讓學生更廣泛地了解更多職業的特性,以便樹立職業規劃意識。職業規劃與選課關系密切,例如,要從事醫生職業,選課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化學和生物;從事建筑工程師職業,選課時就要選物理等。
3.了解自己
美國知名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提出了職業類型理論,他認為人可以分成六種人格類型,每一特定人格類型的人會對相應職業類型中的工作或學習感興趣。
方法三:開展“做好人生選擇題”和“選好ABC”兩個班會。高一下學期“七選三”的選擇,這不只是三門課程的選擇,其實更長遠的是涉及學生對于未來職業規劃的選擇。一節班會課,沒有辦法做到讓學生完成一個重大抉擇的目的,但是,可以讓學生懂得“慎重選擇”對于自己人生的重要意義。“選好ABC”設計意圖是使學生通過填表來理性分析自己的選課情況:
(二)高二階段:理論聯系實際,提升知行協同能力
1.規劃全新起點
按照舒伯的生涯發展階段理論,高二學生處于“探索階段(15—24歲)”。這個階段是職業認同階段,個人在這一時期有了初步的職業選擇范圍,并且為之準備或者實踐。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學習知識進行自我考察、角色鑒定和職業探索,在所選科目中力求打好基礎,做好積累鋪墊,為自己的高三沖刺積蓄力量,提升速度。
方法一:開展“學法有道”主題班會課。文科、理科學習側重點不同,因此,可以組織學有“小成”的學生進行經驗分享,也可以邀請上一屆學生到校進行經驗介紹,鼓勵學生尋找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
2.整合信息資源
美國知名職業指導專家金斯伯格對青少年職業選擇的過程做了深入研究,他認為青少年的職業發展分為幻想階段、嘗試階段、現實階段三個發展階段。高中生的職業發展正處于嘗試階段和現實轉變的關鍵時期,在職業需求上不僅呈現出嘗試期的理想主義色彩,開始考慮職業角色的社會地位、社會意義以及社會對該職業的需要;又受到高考之后對大學專業抉擇的影響,現實地把自己的職業愿望或要求與自己的主觀條件、能力以及社會的職業需求緊密協調起來,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角色。因此,這一時期班主任應該讓學生親身參與職業體驗。
方法二:真實場景職業體驗。在高二的寒暑假,班主任可以安排學生利用自身資源,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職業體驗。將班級學生按照家庭地址分成若干小組,確定小組負責人,在開學后進行職業體驗交流總結。
方法三:制作“職場人物訪談表”(如表3所示)。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通過與一定數量的職場人士會談,了解該職業的實際工作情況,包括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社會地位等。通過開學以后的交流,學生可以進一步地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對這一職業感興趣。
(三)高三階段:制定行動方案,提升統籌抉擇能力
高三學生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自我認知能力,能夠較為客觀辯證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同時,各種壓力也撲面而來,既有成績排名的壓力,又有考試難度增加的壓力,每個人的狀態都有起伏。隨著備考時間的減少,高三學生的升學愿望也會越來越強烈。
1.重拾理想目標
面對高考,不管是學生、教師還是家長,都處于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之下。營造一個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班級氛圍,激發學生為夢想而積極努力的精神動力,會對這個階段的學生大有益處。心理學家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公式:動力=目標價值×期望概率,揭示了個人拼搏的動力與理想之間的正比例關系。高三學生為了理想大學而奮斗時,必然會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
方法四:彩繪“理想金字塔”。(1)收集理想大學校的園環境圖片;(2)搜集已在校學生對學弟學妹想說的話;(3)每位同學心中的“理想之塔”包括希望的生活條件,如何保障安全感、如何建立親密關系、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等。
2.填報高考志愿
經過高中三年的生涯規劃指導,此時,學生對于自我的能力和興趣等,都有了更深入的認知,因此在志愿填報的時候應該是理性從容的。當學生對自身的知識、能力、興趣愛好非常明確,選擇學校、專業也會相對容易。此外,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還可以考慮地理環境、人文氛圍、飲食交通等因素,避免出現個人身體或心理的不適應。
高中生生涯規劃,主要是規劃高中三年的學習目標和高考方向,分步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學業目標和學業計劃,積極做好知識、技能、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準備。而這一切,都應是按照計劃進行的,有了充分準備,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徐向東.高中生生涯規劃[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2]嘉興市生涯規劃教育課題組.高中生生涯規劃與發展管理[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3]約翰·桑特洛克.青少年心理學[M].寇彧,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4]孫晶.心理班會課是這樣設計的[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