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平
[摘要] 撰寫評語是教師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傳統教師評語問題的基礎上,將“學會關心”的德育理念與新課改下的學生評價觀相結合,嘗試重新界定教師評語的內涵,并從三個方面提出撰寫新型教師評語的方法,以期為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學會關心;評語撰寫;德育實踐
評語撰寫是對學生學習和品德表現的總結和評估,是一種德育實踐的反饋方式。在評語中,教師表揚學生在德育方面的良好行為,可以激勵學生重視品德教育,提升學生的自我道德修養。德育實踐可以為評語撰寫提供豐富的材料,更好地反映學生在品德方面的發展情況。本文將“學會關心”的德育理念與新課改下的學生評價觀相結合,嘗試探索如何在教師評語撰寫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傳統教師評語存在的誤區
(一)傳統教師評語的不足
1.模式化
教師平時不認真觀察學生,因此不能發現學生之間的差異,寫不出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評語成為千人一面的“大眾臉”。
2.空泛化
對學生的評價都停留在理性界定,不能細致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等各個方面,甚至有些評語對學生的評價有失公允,使學生產生反感情緒,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3.惰性化
每年的評語大都雷同。教師只要把評語的評論對象和日期“與時俱進”即可。
(二)對傳統教師評語的再認識
1.評語寫給誰看
教師評語的接受對象理應是學生。而傳統評語最初在認識上就出現了偏差,在潛意識里將家長看作接受對象。因而,一些班主任將評語看作一學期以來學生的在校情況總結。
2.評語不等于“評定”
學生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因此不可輕易武斷地給學生下任何形式的終結性評價。傳統評語在很多時候忽視了這一客觀的教育規律,采用一些過于強硬、絕對的措辭,使評語淪為“判定”,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3.評語不是“裁決書”
傳統評語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僅僅注重篩選、選拔效能,忽視了評語本身所具備的導向、激勵、驅動等功能。一些教師習慣性地將教育窄化為智育,蛻化智育為分數。這必然會傷害無數成績平平,但又積極上進的學生敏感的內心。
二、重新界定教師評語的內涵
傳統教師評語的弊端呼喚全新的評價觀的樹立。用“學會關心”理念對教師的評價觀進行重構,使教師評語具備以下新的效能:
(一)新型師生關系下師生情感交流的載體
好的評語不但是教師對學生公允的肯定、諄諄的告誡、殷殷的期盼,更融入了教師的款款深情。好的評語能引導學生自覺地將自身的思想、態度、行為與教師的要求相一致,達到師生情感的和諧。
(二)教師對學生及時矯正,促使其揚長避短的標尺
教師的評價可以作為外界的刺激,對學生起到警策的作用。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參照對照反省自己,并向教師的要求靠攏。但是教師的評語不能空疏,而應該在思想認識、學習方法、行為步驟等方面提出明確的要求,以便其及時糾正。
(三)教師激勵學生成長,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強心劑
正面的評語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每一次肯定的評價里,學生會發現自己的優點,懂得做人的道理,明白教師的用心,從而將內在的發展需求轉化為積極的行為。
三、新型教師評語的撰寫方法
教師要努力改變傳統的單一、無效的評語方式,積極推進教師評語改革,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走向成功。那么如何寫出好評語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提倡使用第二人稱
文章中使用第二人稱,能夠增加親切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例如:“活潑可愛的你,像剛出土的幼芽,充滿活力!在班上,你性格開朗,待人真誠,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在學習上,你態度認真,愛動腦筋,喜歡與同學討論題目,一起進步。堅持就是勝利!希望你堅定信念,執著向前,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學。加油!”當他看到這樣飽含真情的文字,他感受到的不是一副威嚴師長般教訓的面孔,而是朋友般真摯的關心。
(二)優化安排評語結構
好的評語必然是文質兼備、情思飛揚的美文。一則好的評語需具備“三個肯定,一個指出”要素:以肯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為評語的切入點;以肯定學生的主要行為和進步為主體;以肯定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為高潮;以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作結尾。學生的良好表現需要表揚肯定,較差的表現需要指出改正,這樣,學生和家長才知道不足,從而去反思提升。
班主任要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作不同評價,才能避免上文提及的傳統評語的不足。為此,教師不妨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分類。比如,筆者把班上的學生分為“品學兼優”“樸實無華”“善良懂事”“頑皮好動”等12類,對每一類學生建立檔案,平時留心觀察和搜集學生的表現,記錄學生成長的情況,最終作為撰寫評語的素材。這樣,評語才會生動有料,有感染力。
(三)措辭準確簡潔,提倡手寫
評語是教師對學生一學期的全面評價,但因篇幅限制,在用語上要求簡潔、準確,力求高度凝練。另外,評語書寫切忌錯字、病句、字跡潦草。如果教師書法漂亮,最好能手寫,這會增加教師在學生和家長心中的人格魅力。前幾年有位江西的羅老師在網上“走紅”,因其用七言律詩的形式來給學生寫評語,體裁新穎,匠心獨運,賞心悅目,受到廣大網友的一致好評。當然,不是每一位老師都有這么深厚的文學功底,但是只要老師用“心”去寫好每一位學生的評語,評語就會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師生溝通的橋梁、家校聯系的紐帶、教師育人的沃土。
教師可以把德育滲透到評語的撰寫過程中,既重“智”,也要重“德”,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還應注重評價學生的品德表現;引導學生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學生學會關心自己;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懂得尊重和包容,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在日常學習中樹立優良的品行和健康的人生觀念,成為學會關心、懂得感恩的人。
[本文系江蘇省“十三五”規劃課題“和合共生”引領下的“學會關心”德育實踐研究(項目編號:D/2020/02/1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美]羅森維.光環效應[M].李丹丹,譯.中信出版社,2020.
[2]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J].教育部政報,2003(03).
[3]王軍.中小學生評語改革中的幾點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