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清,胡建平,朱佩玉,劉欣欣,何益榮
(永康市婦幼保健院 口腔科,浙江 永康 321300)
齲齒是一種在細菌感染以及多種因素作用下牙體硬組織被破壞的疾病,與心血管疾病、癌癥共同列為人類三大重點防治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1]。在兒童齲齒發病率統計中以乳牙齲病表現最為突出(70.9%),究其原因可能為疾病癥狀不明顯、嬰幼兒不會表達而造成漏診。嬰幼兒齲齒會對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乳牙早失影響恒牙萌出空間不足引發位置異常改變[2]。齲齒的危害性大、嬰幼兒患病檢出率低,需要尋找一種有效診斷方式以便于早發現早治療。Cariostat齲易感性檢測能夠精準把握口腔內致齲菌群的產酸能力,將齲易感性按照科學量化進行分析(即評估兒童患齲風險性),對疾病進行早期預測。Cariostat值越高意味著產酸越多,表示細菌的產酸能力強,故而導致患齲病的風險性增高[3-4]。本研究通過調查永康市6 200例0~2歲嬰幼兒齲齒現狀,并依據內科型齲病檢測技術,通過Cariostat值評估兒童齲活躍性,同時分析影響因素,進而為齲齒的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1.1 調查對象 以2021年1—12月永康市6 200例0~2歲嬰幼兒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永康市常住人口;② 家屬積極配合醫生工作;③ 嬰幼兒無發育異常情況,且與母親一起生活。排除標準:① 嬰幼兒存在全身系統疾病;② 嬰幼兒及母親6個月內服用過免疫抑制劑或激素類藥物;③ 嬰幼兒檢查前3周有抗生素使用史。本研究經永康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2 調查內容
1.2.1 患齲狀況檢查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5]中齲病的診斷標準進行齲齒檢查,以探診結合視診的方式進行,檢查順序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記錄乳牙齲、失、補牙數(dmft),齲:已齲壞尚未充填的牙齒,失:因齲喪失的牙齒,補:因齲已經做過填充的牙齒。計算乳牙時需將因為齲喪失的牙數目與生理性脫落的乳牙進行區分。
1.2.2 Cariostat齲易感性檢測 醫生利用標準小棉簽在下頜前牙的唇側以及上頜磨牙的頰側來回擦拭3~5次采集菌群樣本,并將棉簽置入試劑瓶中,于4 h后放入37 ℃恒溫箱中培養48+6 h,取出試劑瓶在自然光下與標準色卡進行比對,獲取Cariostat值。獲得的數值細化為7個級別,分別為 0、0.5、1.0、1.5、2.0、2.5、3.0,其中≤1為低患齲風險,≥2.0為高患齲風險[6]。
1.2.3 嬰幼兒口腔健康管理情況 調查人員預約患兒家屬,在規定的時間及地點內填寫科室自制的口腔健康調查問卷,患兒家屬自行填寫后,調查人員確認無誤收回。問卷內容包括:是否治療齲齒、每天刷牙次數、口腔護理用品、給孩子刷牙、規定孩子進食甜食頻率、母親年齡、入睡前或夜間喝奶、孩子是否在專業醫院涂過氟、嬰幼兒出生時體質量。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軟件處理數據,滿足正態分布的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差異行t檢驗,否則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進行統計描述,利用非參數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使用秩和檢驗或χ2檢驗分析齲活性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1 嬰幼兒患齲率分布 調查對象中男3 620例,女2 580例;平均月齡(17.66±2.40)月;Cariostat值為1.5(1.0,2.0)。 0~2歲嬰幼兒患齲720例(11.61%),不同月齡的嬰幼兒間患齲率、dmf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19~24個月齡的嬰幼兒患齲率、dmft均最高。見表1。

表1 0~2歲嬰幼兒患齲率分布(n=6 200)
2.2 Cariostat值與不同年齡嬰幼兒患齲狀態的關系 結果顯示,Cariostat值高的患兒月齡、患齲率、dmft值均高于Cariostat值低的患兒,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其中有510例(70.83%)患兒處于高危險域(Cariostat值2.0~3.0)。見表2。

表2 Cariostat值與不同年齡嬰幼兒患齲狀態的關系(n=720)
2.3 母親口腔健康管理情況單因素分析 根據Cariostat值進行分組,比較低危組和高危組母親對嬰幼兒的口腔健康管理情況。結果顯示:兩組是否治療齲齒、每天刷牙次數、給孩子刷牙、口腔護理用品、嬰幼兒出生時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高危組嬰幼兒進食甜食≥2次/d、入睡前及夜間喝奶、沒有在專業醫院涂過氟的占比,高于低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母親口腔健康管理情況的單因素分析[n(%)]
2.4 嬰幼兒高齲風險的多因素分析 建立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以齲活躍指數(Cariostat值≥2.0)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結果設為自變量,分析結果顯示:進食甜食≥2次/d、入睡前或夜間喝奶、沒有在專業醫院涂過氟為0~2歲嬰幼兒高齲風險的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4。

表4 影響嬰幼兒齲活躍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尋找一種積極有效的檢測手段,對掌握2歲內嬰幼兒齲齒發病有著十分必要的作用[6-7]。臨床上將體外培養觀測口腔內致齲菌群的產酸特性對疾病進行早期預測的方法稱為Cariostat齲易感性檢測,其能夠作為齲預測值,用以篩選齲易感兒童。本研究得出結論:6 200例嬰幼兒的患齲率為11.61%,且月齡越大患齲率越高,提示變形鏈球菌、乳酸桿菌在牙面的定植率可隨著乳牙萌出數量而增加,且Cariostat值、dmft均與年齡成正比。有研究在低齡兒童齲直線回歸分析中得出,牙菌斑中的變形鏈球菌與嗜酸乳桿菌與dmft呈正比例關系,且Cariostat值與齲補牙數、齲補牙面呈正相關性,即Cariostat值隨著齲失補牙數的增加而增高[8]。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進食甜食≥2次/d、入睡前或夜間喝奶、沒有在專業醫院涂過氟為0~2歲嬰幼兒的高齲風險因素。趙靜等[9]研究中得出,甜食屬于引發齲齒的主要因素之一,若進食甜食的次數較多,糖持續在口腔中存留則糖代謝后,所產生的酸性物質會腐蝕牙釉質,并將牙齒鈣質破壞,最終會形成齲齒,且齲齒形成的時間快,嬰幼兒早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加之不能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使得疾病發展嚴重。嬰幼兒有喝夜奶的習慣,乳汁在口中殘留的時間延長,促使口腔內變異鏈球菌數量增多,從而增加了患齲風險[10]。氟對齲齒具有預防作用,從微生物的角度而言,氟不僅可以控制菌斑,且可以阻斷細菌產酸,因此在專業醫院涂氟后氟制劑會在菌斑及唾液中蓄積,而后緩慢釋放,以促進釉質再礦化,形成新的礦物晶體更有利于抗齲[11]。徐美樂等[12]研究得出氟能夠有效預防及質控乳牙患齲情況,可發揮保護乳牙的作用,因此嬰幼兒早期規范化涂氟十分必要。另外,本研究也對嬰幼兒出生時體質量與患齲風險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并無差異,可能與納入條件有關,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永康市0~2歲嬰幼兒齲患病情況較為嚴重,但影響因素均可控,應當結合危險因素進行預防性干預,以控制齲病的發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