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
蔚藍色的海洋,波濤洶涌,無邊無際,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資源寶藏。隨著陸地的資源日益減少,人類對海洋資源的依賴日益增大,一場以開發海洋為標志的“藍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圍內興起。
自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完整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以來,我國海洋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海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海洋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全民海洋意識顯著增強。同時,我國也成為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貢獻者。
發達的海洋經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今年一季度,我國海洋經濟交出亮眼“成績單”,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為2.3萬億元,同比增長5.1%,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8.2%;海洋新興產業呈現較快增長態勢,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和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40.7%、32.4%,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態勢良好。
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海洋科技的創新與進步。近年來,我國海洋領域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關鍵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2022年10月,在我國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兩處古代沉船。經過半年多努力,沉船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已于今年5月20日布放,并進行初步搜索調查和影像記錄。這一重大發現充分展示了我國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進的美好前景,標志著我國深海考古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深海采油是世界公認的高風險、高科技、高成本的“三高”行業。在我國南海這片平均水深超過1000米的海域上,55%的油氣資源都埋在深深的海底。但是海洋環境卻極其復雜、極其惡劣,水深每增加一米,資源開采難度將呈幾何級數增長。以中海油、天津百成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企業攻堅克難,成功將“中國制造”扎進了深海底。
健康的海洋是海洋強國的根本要求。紅樹林被譽為“海岸衛士”“防浪先鋒”,但同時紅樹林也是地球上受到威脅最大的生態系統之一。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保護力度,不僅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還通過開發林下經濟、發展碳匯等,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
海洋孕育生命、連通世界、促進發展。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海洋事業總體上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但對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目標要求,對比發達海洋國家的實力水平,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