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虹 邱慧林
【摘 要】略讀教學對于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遷移運用閱讀教學方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對銀川市S小學中段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通過學生問卷調查、教師訪談,發現存在教師對略讀課文教學的認知存在偏差,教師的略讀課文教學目標比較泛化,教師的略讀課文教學環節有待完善等問題。為提高略讀教學效率,學校要持續加強對教學的重視,教師自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要在關注學情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活動。
【關鍵詞】略讀課文 現狀調查 小學中段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04-33-04
為了解小學中段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現狀,本文采取學生問卷調查、教師訪談的形式展開調查,調查對象是銀川市S小學三年級、四年級的教師和學生。首先,本次調查共發放312份問卷,問卷主要分為2個層面4個維度,2個層面即調查學生對略讀課文的態度、對略讀課文教學的反饋;4個維度即學生對略讀課文的學習興趣、略讀目標完成情況、教師對學法的指導情況、學生自主性的發揮情況。其次,本次調查共訪談6位現任小學中段語文教師,通過對教師的訪談,了解教師對于略讀課文教學在認知層面、行為層面等的表現。
一、S小學中段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現狀調查
本文對略讀課文教學現狀的調查從教學認知情況、教學目標設定及完成情況、文體類型喜好及設計、教學實施情況、課上學生學習行為這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對略讀課文教學認知情況的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96%的學生知道語文課文分為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其中,84%的學生表示對略讀課文有學習興趣,認為課文的學習很有趣;10%的學生對略讀課文持一般態度,認為就是普通的課文而已;6%的學生表示不喜歡略讀課文,認為需要自主學習的地方太多。由此可知,大部分學生對略讀課文內容的學習有一定興趣,教材選編的略讀課文得到了學生的喜歡。
從教師訪談中得出,大部分教師能認識到略讀課文是對精讀課文中知識和方法的遷移運用,并為課外閱讀打下基礎;略讀課文的編排是為了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效率。但是個別教師對于略讀及略讀課文的了解程度還不夠深,理論知識掌握得比較少。對于略讀課文課時安排的不同,大部分教師認為是學習難度和學習要求不同造成的,個別教師提到了學生在略讀課文中的主動性。同時,部分新教師在闡述時用詞不太準確,也沒能從全局上分析略讀課文相關概念。
(二)對略讀課文教學目標設定及完成情況的分析
通過分析略讀課文教學目標的設定和完成情況,能夠了解教師的教學行為,分析教學目標設定的合理性及學生的掌握情況。研究主要從略讀課文教學目標、略讀課文預習任務、略讀方法的使用、課外閱讀的指導這四個方面進行調查分析。
1.略讀課文教學目標
從教師訪談中得出,教師對于略讀課文教學目標的設定,一般會先重點分析教材中的閱讀提示,參考教學參考書。大多數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都會考慮學生自身的發展規律和學習情況,但是只有少部分教師能夠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前面學習過的精讀課文的知識和方法來設定教學目標。大多數教師會根據教材和參考希沃白板上的教學資源進行集體備課,只有少數教師會再根據名師課堂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修改教學設計。
2.略讀課文預習任務
預習任務的完成情況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對于略讀課,教師一般會安排一個課時。為了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了解課文結構、學習閱讀方法、體會作者情感、感受語言藝術,大部分教師選擇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熟悉課文內容,自主學習課后生字。
教師一般會布置學生能自主完成的預習任務,如對生字和對課文的簡單學習。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教師布置的略讀課文預習任務一般是讓學生預習課后生字,占47%;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的預習任務占25%;讓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占16%;讓學生結合課外資料預習課文并標注的和讓學生結合閱讀提示默讀課文的各占6%。
關于小學中段學生對教師布置的略讀課文預習任務的態度,通過問卷調查發現,80%的學生認為教師布置的略讀課文預習任務是有必要的;14%的學生認為有的課文需要預習,有的課文則沒有必要;6%的學生認為略讀課文的預習任務是沒有必要的。
3.略讀方法的使用
略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略讀的方法,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
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在略讀課文中的閱讀方法,可以看出50%的學生是按照教師指導的方法進行閱讀的;37%的學生是根據單元導語或者課前閱讀提示進行閱讀的;8%的學生能夠參考前面精讀課文學過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強;5%的學生不太關注閱讀方法的積累,這些學生的課堂關注度不高,沒有意識到閱讀方法的重要性。
在學習略讀課文時,67%的學生反映教師會要求他們將前面學過的精讀課文進行對比閱讀,教師會提及兩篇課文的區別,并希望學生在閱讀時注意之前學過的知識點和閱讀方法;23%的學生反映教師偶爾才會要求他們將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進行對比閱讀;10%的學生反映教師不會要求他們進行對比閱讀,只是單純地學習略讀課文的內容。通過分析問卷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對于“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注意到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的聯系。在閱讀略讀課文時,對于教師會不會要求在文中圈劃和批注的問題,85%的學生表示教師經常會要求他們圈劃和批注,10%的學生選擇了偶爾會的選項,5%的學生選擇不會的選項。
4.課外閱讀的指導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使用“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和課外閱讀層層遞進,共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教師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一般是根據略讀課文的文體類型、作者作品、時代背景、語言特點來選擇的。通過問卷調查發現,63%的學生表示教師經常在課文學習之后推薦課外閱讀書目,29%的學生表示教師偶爾會推薦課外閱讀書目,8%的學生表示教師不會推薦課外閱讀書目。這表明仍有部分教師不夠重視課外閱讀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幫助,沒有將課外閱讀作為學生略讀課文學習的目標。
對于學習略讀課文對課外閱讀的作用,72%的學生認為略讀課文的學習對課外閱讀有幫助,21%的學生認為幫助不大,7%的學生認為沒有任何幫助。這說明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略讀課文之后,意識到略讀課文的價值,認為自己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能夠很好地進行課外閱讀,但是仍有少數學生認為略讀對閱讀能力的影響并不明顯。
從教師訪談中得出,有的教師不僅會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書目,而且還會根據學生特點來設置課外閱讀任務。在布置閱讀書目時,這些教師會考慮學生特點、單元主題、閱讀方法等因素,推薦與學生學習發展規律相一致的、受到學生廣泛喜愛的書籍。并且這些教師不是放任學生去讀書,而是會設置相應的任務,由家長監督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態,規范學生的閱讀行為,教師通過任務卡、提問題等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有的教師認為不是所有的略讀課文都需要推薦課外閱讀書目,他們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只用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或略讀課文文體類型,沒有從多方面考慮,而且不考查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
(三)對略讀課文文體類型喜好及設計的分析
小學中段語文略讀課文共有28篇,共有8種文體類型,但是數量的多少不代表學生的喜好。
問卷調查學生對于不同文體類型的略讀課文的喜好,結果顯示,受學生喜愛程度最高的文體是童話和小說,分別占比20%和18%;其次是神話、寓言和記敘文,分別占比14%、12%和12%;學生喜愛詩歌、說明文和散文的程度比較低,分別占比10%、8%和6%。這種結果的呈現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不僅與學生自身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有關,而且與課文內容的編排選擇、閱讀難度有關,也與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行為有關。
從教師訪談中得出,教師在進行略讀課教學設計時,只有少數教師會考慮到略讀課文的文體類型,根據不同文體類型的特點安排相應的教學活動。而大多數教師覺得略讀課文比較簡單,沒有必要分得那么細,按照普通的教學流程來上課就行。
對于根據文體類型設計略讀課,教師有著不同的意見。有的教師認為,既然是略讀課就應把課堂交給學生,將學習任務提前布置給學生,學生通過獨立閱讀和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把握課堂。有的教師認為,小學中段的學生自我學習能力還不夠強,需要教師進行指導閱讀,所以略讀課應以講授為主、小組合作為輔。有的教師認為,不同的文體類型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所學課文的文體類型、課文內容及學生最近的學習狀態來安排教學。
(四)對略讀課文教學實施情況的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對于教師在略讀課上少講,只在關鍵處進行講解這一做法,74%的學生表示贊成,16%的學生表示沒有什么感覺,10%的學生認為這樣會很難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表達。對于在教學中是否采取小組合作形式,84%的學生反映在略讀課上教師經常會拋出問題讓小組合作解決;16%的學生反映,教師在略讀課堂上很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大多數情況還是教師講授,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比較低。這表明大多數教師在略讀課文教學實施過程中會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教師講授的環節變少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變多了,這體現了略讀課上發揮學生自主性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略讀課文教學實施情況的調查,還表現在學生在略讀課遇到的問題上。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認為在閱讀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推斷作者意圖,其次是學習寫作手法和評價文章觀點或任務,認為遇到困難比較少的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從教師訪談中得出,一些教師在精讀課文教學和略讀課文教學中存在模糊概念現象,對于略讀課文仍然采取“精講”“細講”等教學模式;一些教師明白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這一問題,大部分教師沒有特別注重,只是讓學生在教學中積極地參與課堂,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到讀書的樂趣、語言文字的魅力。有的教師把課堂教學看作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一部分,認為要使學生喜歡讀書,其他要素必須相互協作,如同學之間的讀書交流。
(五)對略讀課上學生學習行為的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部分學生認為自身在默讀環節存在問題,37%的學生認為在規定時間內自主默讀有難度,45%的學生認為難度一般,認為默讀無難度的學生僅占18%。這說明在略讀課文教學中,學生默讀能力的提升存在障礙,對于默讀方法的掌握還有待提升。與此同時,有學生表示教師未規定默讀時間。教師在默讀環節沒有給學生布置任務,無法鍛煉學生的默讀能力。
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在教師提出問題后,能夠積極討論、舉手發言的占67%,說明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緊跟教師的課堂節奏,積極參與課堂活動;33%的學生不能積極和同學討論問題,不能積極舉手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此外,少數學生在遇到閱讀問題時,能夠通過補充課外資料來探究問題根源。其中,每次都能運用課外資料解決問題的學生占6%;經常運用課外資料解決問題的學生占18%;表示自己會偶爾運用課外資料解決問題的學生占37%;表示自己從來不用課外資料解決問題的學生占39%,這些學生表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問題時,會通過詢問教師、同學、家長來解決,自己很少查詢課外資料探究問題。
從教師訪談中得出,雖然教師明白略讀課文更需要學生自主學習,但是考慮到學生的發展特點、學習能力及學校教學安排等因素,往往把略讀課文教成了精讀課文,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根據學生問卷調查和教師訪談可以得出,學生和教師對略讀課文教學的認知不是很明確,二者都處于知道和初步了解的程度,而且個別學生不喜歡上略讀課,這說明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略讀課文。通過對略讀課文教學目標設定及完成情況的調查發現,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不是很好,對于略讀方法的學習和指導較少,但是大多數學生反映略讀課文的學習對課外閱讀有積極作用。根據略讀課文文體類型喜好及設計的調查,發現學生對不同文體類型的略讀課文的態度,也給教師之后的略讀課文教學一定的提示。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師教學的重點,然而調查發現教師受固化的教學模式影響,通常以講授為主,學生缺乏鍛煉自主學習的機會。
二、S小學中段語文略讀課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歸因
(一)教師對略讀課文教學的認知存在偏差
有的教師在思想上未能認識到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區別,把略讀課當成了精讀課。有的教師把略讀課當成了泛讀課,雖然讓學生自主學習,但是學生沒有從這節課的學習中學到有用的知識和技能。這兩種情況在實際教學中都存在,這是由于教師對略讀課文教學的認知還不夠準確,因此在開展略讀課文教學時就會產生偏差。
(二)教師的略讀課文教學目標比較泛化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主要參照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特別是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而對于學情的判斷和課程標準的解讀相對缺乏,沒有體現出略讀課文課型的特點,也沒有比較新穎的自主設計。有些教師會忽略不同體裁的略讀課文的區別。
(三)教師的略讀課文教學環節有待完善
第一,課前預習還需加強。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要求結合課外資料預習課文并標注,以及選擇結合閱讀提示默讀課文的情況較少。第二,教學內容分析不到位。教師在進行略讀課文教學時,沒有清楚地表述略讀課的教學目標,不能很好地發揮略讀課的意義,導致學生不清楚學到的知識對課外閱讀的作用。第三,在面對不同文體類型的略讀課文時,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是一樣的,教學環節設計也比較單一,教學模式仍需積極探討。第四,在課后延伸和作業布置環節,只有少數教師會將課堂的內容延伸至課外。第五,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仍需加強。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在學習上只關注基礎知識的獲取,沒有意識到閱讀方法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S小學中段語文略讀課文教學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對教材的研讀不夠深入,對課程標準的解讀不夠充分,教研活動不足,忽視學生的學情。
三、小學中段語文略讀課文教學優化策略
通過對銀川市S小學中段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現狀調查的分析,提出學校要持續加強對教學的重視、教師自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教師要在關注學情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活動等策略。
(一)學校要持續加強對教學的重視
為了促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發展,學校要提供教師學習的平臺,讓教師參加培訓,給予教師學習的機會,積極開展教學科研活動;讓教師學習如何利用數字資源,學習如何設計高效課堂,并能教給學生查閱和篩選網絡資源的方法。
(二)教師自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
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中閱讀方法的訓練部分,教師在分析略讀教學目標之后,應根據學生的學情,制定個性化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首先,在備課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整體性,以總的目標為依據,設定課時的小目標,反映出單元教學的梯度遞進關系。其次,略讀課文要與習作、口語交際、語文園地等教學板塊相結合,引導學生實現由讀到寫、由依賴文本到獨立表達。最后,要加大對課外閱讀的學習,提出具體的學習要求,真正實現“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閱讀和學習的一部分,從總體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的略讀課文教學,不僅要根據課文的文本類型、具體內涵和分布特點來安排課文內容,而且還要設計創新性的教學活動。
(三)教師要在關注學情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活動
教師應該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具體表現,深入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否有查找和閱讀推薦書目,閱讀的興趣點在哪,等等,把“三位一體”閱讀系統的教學需求擴展到理解學情的各個層面,不斷為略讀課文教學增添色彩。
教師在更新教學理念的同時,還要對教材中的略讀課文進行深入研讀,并將學習到的先進教學理念實踐到略讀課堂當中。在提問的時候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既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在日常教學中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教師要正確認識課堂的具體形態,進行不同的組織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使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王建虹 / 寧夏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從事教師教育、小學教育研究(銀川 750021);邱慧林 / 河南駐馬店市第二實驗小學,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駐馬店 4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