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池
將紅色文化與小學思政課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是教育的必要性,更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需要。在學生時代,將紅色精神注入學生的靈魂,讓他們深刻地體會到紅色的精神、繼承紅色的意志、弘揚紅色的傳統、堅持文化的自信,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通過以下途徑,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挖掘和開發教材資源里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我們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依托,挖掘和開發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我們設置了低、中、高三個年段融入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組織方式等。
低年級培養學生的愛國情。如結合教材內容“我們都是少先隊員”整合、開發資源,通過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讓學生認識隊徽、隊旗,學會佩戴紅領巾、敬標準的隊禮。給學生講少年兒童英雄的故事,用小英雄的感人事跡打動學生,在他們的心底埋下學英雄、敬英雄的種子。通過動畫視頻等方式向學生介紹少先隊的由來,知道少先隊隊旗是紅色的,象征著革命的勝利,隊旗中央有一顆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火炬象征著光明。少先隊隊旗寓意中國少年先鋒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向著光明的未來前進。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代表紅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每個隊員都要正確佩戴好紅領巾,愛護紅領巾。
中年級幫助學生樹立強國志。如結合教材內容“多樣的交通和通信”“萬里一線牽”之“飛速發展的通信世界”“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道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探討這些成就背后“人”的故事,感悟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積極探索、勇于創新、艱苦奮斗的精神,立下長大后建設祖國,讓國家更加強大的遠大志向。
高年級引導學生踐行報國行。通過系統學習黨史知識,結合教材資源,補充拓展材料,知道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了解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夢想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引導學生從小培養講科學、愛科學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根據課堂教學的現實和學生學習生活,把紅色文化學習融入其中,適時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本》,潤滌學生心靈。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形成高尚的品格,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善用紅色愛國教育基地,課內探究,課外延伸,校內與校外相結合
課堂教學中,我們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的實踐探究和體驗活動,并且精心設計課外延伸活動,充分利用紅色教育基地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的滲透,校內學習,校外拓展,相得益彰。
如三年級“四通八達的交通”一課,老師創設了一個“紅色之旅”旅游路線設計的活動,學生根據各種交通工具的特點,結合廣州的交通地圖,設計一條適合自己的紅色教育基地、博物館參觀路線,和父母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紅色教育基地實地參觀,通過講解員專業的講解,更深入地了解革命英雄的故事、重大的歷史事件,學習先烈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而在這過程中,學生以家庭為單位參與活動,小手牽大手,父母也在親子活動中再次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
2022年適逢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周年,課堂上老師以此為契機,組織學生進行了 “中國共青團成立百年”的專題學習活動,了解共青團歷史,觸摸共青團的脈搏。課外,我們發出了“我愛共青團”的活動倡議,動員學生利用五一假期的時間,尋找身邊共青團的印記,并用相機記錄下來。學生紛紛與家長一起參觀“團一大”紀念館、東園……不少家長還找出他們的團員證,與孩子分享青春時代的故事,甚至有的家庭還找出老中青三代共青團員的證書,共同見證百年共青團的發展。駐足回望,凝眸歷史,沿著先輩青春的腳印,學生穿越世紀風云,踏上百年征程,傳承紅色基因。
三、世界眼光,中國情懷,與時代精神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
放眼世界大格局、大變化,利用傳媒信息,引導學生關心時事,了解國情民情,了解國際形勢,知道我國建國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有世界眼光、中國情懷,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繼承和弘揚革命傳統文化,厚植愛國情懷。
在黨史學習中,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一百年來,所表現出的革命精神,這些精神在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發揮出巨大作用。中國共產黨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紅色精神鑄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征程中,是激勵人們積極奮發、堅貞不屈、不畏犧牲的強大精神支柱,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戰斗的勝利。和平建設時期紅色文化得以繼承,體現在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搶險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
我們組織學生觀看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直播,并舉行“出發,風雨無阻;歸來,矢志不渝”載人航天精神主題班會。4月22日是中國航天日,結合六年級下冊“科技發展 造福人類——中國人的航天夢”一課,給學生講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一代代航天人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中作出的不懈努力與巨大貢獻。結合神舟十三號的發射與返回、太空授課、中國太空空間站建設等與學生分享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及取得的輝煌成就,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所經過的風云歷程,學習一代代航天人能吃苦、能戰斗、能攻關、能奉獻的精神,激發學生從小立下報國志,好好學習科學知識,打下堅實基礎,為第二個一百年中國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這個偉大的夢想而努力。
四、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豐富多彩活動,根植紅色基因
基于活動實踐,踐行德育理念。我們以活動實踐作為紅色文化學習的手段,挖掘課程學習的資源,實現從課堂走到課外,引導學生在身體力行踐行德育理念的同時,也讓紅色基因在學生的心中得到傳承。充分利用班隊會活動開展紅色文化的主題教育活動,并結合學校開展的“黨史進校園”系列活動將紅色經典閱讀與課堂教學相融合,講紅色故事、看紅色電影、唱紅歌等活動,營造紅色校園文化,學生在活動中強化責任擔當。
課室的圖書角專門設置紅色書籍閱讀角,利用墻報、課室外墻的宣傳欄定期進行紅色文化主題學習成果展示,如手繪黨史、紅色詩詞閱讀、革命英雄的故事……將學生的手抄報、讀書心得、小組研學成果等進行課堂分享,板報展示。
組織學生參加廣州市小學生“讀紅色經典、育文化自信”主題閱讀活動,指導學生閱讀紅色經典書籍、觀看紅色經典影片,選擇紅色經典影視作品的片段進行配音;收集紅色經典革命題材的作品素材,制作“小人書”畫冊,傳承紅色精神。同時,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校“黨史進學校”系列活動:繪黨史、講黨史、唱紅歌……通過學習黨史,銘記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繁榮富強、民族復興的光輝歷程,通過學習黨史,弘揚愛國愛黨的精神。
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之際,我校將黨史教育與愛心義賣活動相融合。每個班負責一個攤位,并且將攤住以黨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年份命名。學生在購物的時候,若想得到優惠價格,就要根據攤位的年份說出相應的黨史事件。同學們在學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再次加深了對黨的百年發展歷程的認識。
我校是廣州習仲勛紅軍小學,我校通過為期一周的軍訓活動,共筑愛黨愛國的紅色中國夢。軍訓內容參考了部隊軍事隊列訓練的基本內容,學生在訓練中投入了飽滿的激情。誰也沒有喊苦喊累,誰也沒有半途而廢。學生在軍訓中揮灑汗水,鍛煉身體,鑄就鋼鐵般的意志。與此同時,他們在未來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可以堅持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任勞任怨的精神,勇敢拼搏,在學習和生活戰場上,為中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