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映惠
摘要:在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中,合唱指揮專業課程的建設,高職院校一般根據培養方案和師資的配置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本文從合唱與指揮的專業內涵和專業結構進行分析,結合相關行業的用人需求,總結歸納出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指揮課程的基本構架。
關鍵詞:高職院校;合唱;指揮;學生;準教師;合唱法;指揮法;通識
在高職教育的系列中,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同樣要經過藝術類高考,在進入校園前基本進行過一系列的音樂技能專業訓練,其形成的專業知識結構基本應對于專業考試內容而訓練,進入高職階段的專業學習,則應該要進行全面、系統的音樂知識結構學習。
一、理論知識構架:合唱史
合唱史,可以分成西方合唱史和中國合唱史兩個模塊。
模塊一:西方合唱史。剖析西方各時期合唱藝術的起源和發展,可以從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樂派、浪漫主義時期至21世紀的到來,從發展歷程、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演唱風格入手,讓學生系統學習關于合唱藝術的專業理論知識,積累專業素養。
模塊二:中國合唱史。中國合唱藝術的發展歷程,相對于西方國家比較年輕,中國的傳統音樂歷史,基本為單旋律結構,少數民族地區有偶然性的多聲部組合音樂,可以理解成為合唱音樂雛形,屬于支聲復調。中國合唱歷史,應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清代末期傳入中國,經過百余年的發展,經歷了學堂樂歌時期、抗戰時期、建國時期、近現代時期,在世界的合唱音樂領域中,也寫下了濃重的一頁,從1933年黃自先生的作品《長恨歌》開始,到作曲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到建國時期作曲家肖白、王久芳等創作的《幸福大合唱》,再到60年代初期創作的《長征組歌》《阿拉木汗》《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半個月亮爬上來》等一系列的經典作品,可以構架以經歷多年發展的中國合唱作品剖析為導向的中國合唱史內容,拓展中國各個時期中合唱藝術的發展歷程、中國合唱歷史的人物、作品、審美、歷史背景、文化通識、專業知識等構架。
二、理論與實踐結合構架
1.合唱法
合唱法,可以分成合唱理論和合唱實踐兩個模塊。
模塊一:合唱理論。高職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需要系統學習合唱理論知識,包括合唱的基本理念、合唱的組織形式、唱法、審美、技術技巧、種類等,形成完整性較強的合唱理論構架。
模塊二:合唱實踐。合唱實踐課程的構架,可以結合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開設以班、團為單位的合唱實踐課程,構架關于合唱中的聲音訓練、視唱練耳、作品排演課程。班級合唱、合唱團建立是音樂教育專業中合唱指揮訓練課程的必經之路,通過接受專業的訓練能夠掌握合唱的技能技巧,通過合唱實踐過程,深度理解合唱的聲音、聽覺、審美等,有利于學生自身綜合藝術素養的提高,以站好舞臺才能站好講臺的目標獲得相應的基本條件。
2.合唱指揮法
指揮法,可以分成合唱指揮理論和合唱指揮技術兩個模塊。
模塊一:合唱指揮理論。構架以合唱指揮為基準的指揮理論,是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在合唱藝術專業學習中必須累積的基本知識點。合唱指揮理論可以包括合唱指揮的歷史、合唱指揮的意義、合唱指揮的品德修養、合唱指揮的必備技能、合唱指揮的拓展通識等,形成完整的合唱理論課程構架。
模塊二:合唱指揮技術。指揮法有著200多年的歷史,隨著藝術門類的發展,形成了樂隊指揮、合唱指揮等。合唱指揮不是簡單的揮拍者,他從角色定位、指揮形式、手勢、表情、體態、藝術修養、語言表達等,都需要有系統的構架。通過學習系統的合唱指揮技術課程構架,讓音樂教育的學生掌握合唱指揮技術,是一個必要的基本條件。
音樂教育的準教師,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其崗位基本離不開教師這一崗位,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機構教師、企事業單位的專業音樂骨干,群眾文化教師等,這些崗位的職能都離不開合唱藝術這一門類,所以,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有著另外一個身份:準教師。而針對這個身份的教學和課程體系的搭建,是目前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必要路徑。準教師、準指揮的角色定位和需要構成合唱指揮課程的重要模塊,為將來就業提供無縫對接的重要教學內容。
三、模塊構建
1.構建模塊一:合唱實踐與訓練法
合唱實踐與訓練法,可以形成六個小模塊:團隊組建、聲部安排、作品選擇、排練計劃、作品分析、排練技巧;以這六個小模塊為導線,構建一個以合唱指揮為主體的課程構架,模擬拓展各類型團體的構架,如童聲合唱、同聲合唱、混聲合唱、老年人合唱、業余合唱。在校期間對他們進行專業訓練,熟悉合唱團的整體訓練體系,掌握其建團方式及訓練方法,為將來的就業崗位能力夯實基礎。
2.構建模塊二:指揮實踐與指揮法
指揮實踐與指揮法,可以分成手勢設計與手勢運用兩個小模塊。手勢設計,在合唱指揮中,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技能,一個作品指揮手勢的設計,是在合唱指揮進行排練前,必須進行的一個案頭工作,這關系到合唱團整體對作品的理解、掌握和演繹。根據實際作品和合唱團的能力及結構,設計合理的指揮手勢,有利于提高合唱團的整體能力和效率。
合唱指揮實踐中的手勢運用模塊,構成這一課程構架,是考核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合唱指揮課程的重要一環。指揮技術的展示和運用,不是一絲不茍的復制指揮動作,音樂是流動性的,指揮的個體不同,個人專業修養不同,審美也就不同,所以,在指揮時指揮的手勢運用也不同。合唱藝術也是時間的藝術,在特定時間中,會充滿不一樣的因素,而指揮的手勢運用,也將隨著進行更改調整,這是基礎的練習,也是靈活變化的練習。根據經驗、累積經驗,構建全方位的合唱指揮課程中的手勢運用模塊,是一個必要內容。
結束語
文章針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合唱指揮課程專業特點進行分析,提出關于合唱指揮課程的構架方案,旨在推動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充實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合唱指揮課程體系構架。
參考文獻:
淺析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內容及其意義(中國學術期刊網)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