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麗,權明桃,楊 靜,詹煒麗,張佳薪
1.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州 563006;2.遵義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重癥監護病房(ICU)是醫院負責對危重癥病人搶救、生命維持、集中監護的專業科室,全世界每年有數百萬病人需要進入ICU 進行治療和護理[1]。在美國,每年有超過500 萬例病人被收治到重癥監護室,平均每天需要重癥監護治療和護理的人數高達5 萬例[2]。另外,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越來越多的病人需要重癥醫療的救治。在未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轉出,病人易焦慮、不適應普通病房,繼而出現重返 ICU、ICU 后綜合征等并發癥,延長病人住院時間,增加院內感染的風險[3]。而ICU 轉出準備度正是用來判斷病人是否能夠獲得持續的、全程的照護服務,順利完成從ICU 向普通病房過渡的能力[4]。準確評估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有助于病人充分做好轉出準備,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和非計劃再入院率,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為社會和家庭減輕負擔[5-8]。目前,對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關注較少,使用的評估工具多為普適性量表,缺乏針對性,不能較好地體現ICU 病人轉出準備情況。因此,本研究借鑒相關量表并結合指南構建適合ICU 病人的轉出準備度量表,為后期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1.1 預調查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貴州省遵義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綜合ICU 中10 例轉出病人進行預調查。納入標準:1)病人18~80 歲;2)住院時間>3 d,遵醫囑次日出院;3)意識清楚,溝通無障礙;4)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存在語言和精神障礙;2)不愿意參與本研究。
1.1.2 正式調查
本研究量表條目數為15,樣本量應是量表條目數的5~10 倍,且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時,樣本量不能低于100 例[9]。因此,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 年7—8月遵義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綜合ICU 轉入普通病房的120 例病人進行調查,納入標準、排除標準同預調查。
1.1.3 函詢專家
納入標準:研究方向為重癥醫學、重癥護理、護理管理和護理教育;本科及以上學歷;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自愿參與本研究,調查前對本研究領域有一定了解,并能夠持續參加本研究直至專家函詢結束。排除標準:不能在規定時間內返還問卷;由于各種原因不能繼續參與本研究。本研究于2021 年6 月邀請了20名專家進行函詢。
1.2.1 初步構建量表
過渡期理論由Meleis[10]提出,指從一個生命階段、狀態過渡到另一個階段、狀態的過程,病人從ICU 轉至普通病房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過渡事件,因此本研究以過渡理論為指導,在借鑒漢化版出院準備度量表(RHDS)[11]的基礎上,以《中國重癥患者轉運指南(2010)》[12]、《ICU 入院、出院和分診指南》[13]、《危重監護室轉入病房專家共識》[14]及ICU 轉出病人的需求與體驗[15-19]為依據構建條目池,最后通過研究小組集體討論和分析,形成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量表條目池。
1.2.2 德爾菲專家函詢
通過電子郵件、微信及紙質版的形式將函詢表發送給專家,邀請專家對量表條目的重要性進行判斷并給予5(非常重要)~1 分(非常不重要)相應評分。表格最后兩行設置為條目增添欄,要求專家對自己增添的條目進行重要性評分。兩輪專家咨詢時間間隔2 周,當專家意見一致,無新的反饋意見時,停止函詢。形成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量表。
1.2.3 預調查
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樣法,選取貴州省遵義市某三級甲等醫院中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20 例病人對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量表進行預調查,以測評量表平均作答時間及病人對量表內容、語義的理解度,鼓勵病人提出有關量表整改的建議。ICU 病人病情較重,即便處于恢復期,也需要休息,不宜花太長時間填寫問卷,本研究中病人填寫問卷時間為15~20 min,且病人表示能理解量表的內容,適合用于評價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
1.2.4 量表的條目篩選及信效度檢驗
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正式調查以篩選條目及檢測量表信效度,通過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倫理審批號:KLLY-2021-067),由研究者進行資料收集。按照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選擇病人,獲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后,使用統一指導語,向病人介紹研究的目的、意義及問卷填寫的注意事項,若病人因文化程度低,不能書寫,可由研究者逐一詢問問卷內容并獲得病人獨立回答后代為填寫,問卷現場發放并當場收回。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評估初始量表共15 個條目,評分為0~10 分,0 分表示完全不符,10 分表示完全符合,條目3 和 條 目4 為 反 向 計 分,0 分 表 示 壓 力 大,10 分 表 示完全無壓力。初始量表總分為150 分,病人得分越高表明轉出準備度越充足。本研究共發放120 份問卷,全部收回,均為有效問卷,其中男53 例,女67 例,年齡(48.63±18.37)歲,ICU 住院時間3~35(8.57±6.49)d。
1.2.5 統計學分析
采用 Excel 2010 和SPSS 18.0 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及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定性資料使用頻數、百分比(%)描述;采用問卷回收率表示專家積極程度;采用變異系數(CV)和肯德爾(Kendall)協調系數表示專家的意見協調程度;采用各條目的重要性得分均數表示專家的意見集中程度;采用熟悉程度(Cs)與判斷依據(Ca)兩部分和的平均值表示專家的權威程度(Cr);采用臨界比值法和條目總分Pearson 相關系數進行項目分析;采用內容效度、結構效度描述量表的效度;采用Cronbach's α 系數、折半信度描述量表的信度。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1 專家情況
本研究共邀請了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20 名專家進行函詢,專家來自廣東、遼寧、四川、重慶、北京、浙江、山東等地,研究方向包括重癥醫學、重癥護理、護理管理和護理教育。其中6 名為碩士研究生導師,17 名為副高級及以上職稱,年齡(41.20±5.20)歲,工作年限(17.95±7.16)年。
2.1.2 專家積極性、權威程度和專家意見協調程度、集中程度
本研究兩輪專家函詢均發放20 份函詢問卷,回收20 份,回收率為100%,專家積極程度高。專家權威系數(Cr)分別為 0.89,0.90,均大于 0.70,說明專家權威性高,確保了研究結果的可信性。本研究第1 輪和第2輪專家函詢的Kendall 協調系數分別為 0.186,0.221,專家一致性程度高。
2.1.3 量表條目的篩選及修改
第1 輪專家咨詢后的修改情況:將16 個條目修改為15 個條目。1)條目5 變異系數為0.26,>0.25,且專家共同表示條目5 與條目4 內容重合,建議刪除。經過團隊小組共同討論,采納專家意見,刪除條目5 “今天轉出,您感覺到有心理壓力嗎”。2)將“您覺得今天身體活力如何”修改為“您覺得今天精神狀態如何”。第2 輪專家咨詢專家未提出修改意見。
2.2.1 項目分析
2.2.1.1 臨界比值法
將120 例病人的 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量表得分由高向低進行排列,取前27%為高分組,后27%為低分組。將高分組和低分組在每個條目上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各條目的決斷值(CR)為3.96~8.45,均>3.00,表示條目區分度較高。比較高低兩分組間各條目得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1.2 相關系數
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條目的相關系數均達到顯著水平(P<0.001),量表各條目與整體量表r值為0.49~0.71。
2.2.2 效度檢驗
2.2.2.1 內容效度
量表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I-CVI)為評價條目得分為4 分或 5 分的專家人數占比,條目內容效度較優時I-CVI>0.75;量表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S-CVI)為所有I-CVI 的平均數,量表內容效度指數較優時S-CVI>0.80[9]。本 研 究 中I-CVI 為 0.85~1.00(>0.75),S-CVI 為 0.897(>0.80),表明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量表內容效度較好。
2.2.2.2 結構效度
因子分析的KMO 值為0.768(>0.5),Bartlett's 球形檢驗值為1 514.317(P<0.001),可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提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結果共提取疾病知識、個人狀態、轉出后應對能力、預期支持4 個公因子,累積貢獻率為79.235%,因子載荷均>0.5,見表1。

表1 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量表因子分析旋轉成分矩陣(因子載荷)
2.2.3 信度檢驗
量表總 Cronbach's α 系數為 0.852,疾病知識、個人狀態、轉出后應對能力、預期支持4 個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897,0.869,0.897,0.865;量表總折半信度系數為 0.723,疾病知識、個人狀態、轉出后應對能力、預期支持4 個因子的折半信度系數分別為0.891,0.761,0.832,0.750。
病人從ICU 轉到普通病房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具有許多潛在的挑戰,心理上尚未準備好轉移到病房的病人會出現嚴重的焦慮,從而影響病人的康復進展[20]。因此,需要評估病人是否做好轉出至普通病房的準備,針對病人準備較薄弱的地方繼續加強護理,幫助病人做好充足的轉出準備,并與普通病房護士交接時重點強調病人準備不足的地方,協助病房護士加強觀察,保證病人順利完成從ICU 到普通病房的過渡。目前,病人出院的評估工具為普適性出院準備度量表,ICU 病人區別于普通病房病人,普適性量表對ICU 病人來說缺乏針對性。首先,ICU 病人病情危重,處于恢復期也需要重點關注病人的身體和心理情況,本研究構建的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量表包含了評估病人生理和心理的維度,可以幫助臨床工作者快速了解病人的情況。且本研究在考慮到ICU 病人病情較重的前提下,設置了適宜的量表條目數15 條,適合ICU 病人填寫。其次,ICU 轉出與普通病房出院目的地也不同,ICU 病人多數轉到普通病房繼續接受救治,而病房病人出院是回家或者在社區進行康復,病人回到了自己較為熟悉的環境,所以普適性量表的評價條目對ICU 病人來說不太合適,缺乏針對性。因此,本研究構建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量表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快速了解病人轉出準備情況以及病人轉出需求,給病人提供相應的護理,減少病人焦慮,促進病人的康復。
本研究以過渡理論為指導,在借鑒漢化版出院準備度量表[11]的基礎上,依據ICU 病人轉出相關指南,充分考慮ICU 轉出病人的需求等,最后通過研究小組集體討論和分析,形成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量表條目池。通過函詢來自廣東、遼寧、四川、重慶、北京、浙江、山東等地的專家,專家的研究方向包括重癥醫學、重癥護理、護理管理和護理教育,均與本研究相關,且有17名專家為副高級及以上職稱,平均工作年限17.95 年。本研究兩輪專家函詢均有效回收所有函詢表,表明專家關心該研究問題,積極性高。專家權威程度由專家作出判斷的依據以及對問題的熟悉程度兩個因素決定。權威程度要求>0.70[21],本研究專家Cr 為 0.89 和0.90,專家權威性高。專家協調性由Kendall 協調系數表示,本研究兩輪專家函詢的協調系數分別為 0.186和 0.221,各條目變異系數均<0.25,說明專家協調程度較好,對各條目的意見有較高的一致性。在此基礎上,通過20 例ICU 轉出病人進行小樣本預調查,鼓勵病人對量表提出修改意見,保證量表的可用性。最后,再通過對120 例ICU 轉出病人進行正式調查以檢驗信效度,整個量表制定過程科學、合理。
信度指調查表測量結果的可靠性、穩定性和一致性,即精確度。通常用Cronbach's α 系數和折半信度表示,Cronbach's α系數一般認為應達到0.7以上[9]。本研究量表總 Cronbach's α 系數為 0.852,各因子Cronbach's α系數為0.865~0.897,量表總折半信度系數為 0.723,各因子折半信度為0.750~0.891,均>0.7,表明量表信度較好。效度指測量結果的有效程度,主要評價量表的準確度、有效性和正確性,即測定值與目標真實值的偏差大小,包括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1)內容效度的評價主要通過主觀經驗判斷,一般通過專家評議打分或者對各個維度的內部相關性進行分析,同時比較各維度與總體的相關性。本研究中 I-CVI 為 0.85~1.00(>0.75),S-CVI 為 0.897(>0.80),表明該量表內容效度良好,能夠反映量表的測量要求。2)結構效度表示量表的結構是否與制表的理論設想相符,測量結果的各內在成分是否與設計者預測量的領域一致,結構效度主要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來評價。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前提是KMO 值>0.5 和 Bartlett's 球形檢驗有統計學 意 義[9]。本 研 究 中,KMO 值 為 0.768(>0.5),Bartlett's 球形檢驗值為1 514.317(P<0.001),可進行因子分析。本研究中探索性因子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后,共提取4 個公因子,因子1為疾病知識維度,包括誘發因素、飲食治療、病情觀察、病區環境以及問題求助5 個方面的知識;因子2 為個人狀態維度,包括對病人生理和心理狀態的評估;因子3為預期支持維度,包括個人護理支持、情感支持和日常生活支持;因子4 為轉出后應對能力維度,包括適應普通病房的醫療護理模式的、生活自理能力配合治療的能力。4 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79.235%,每個條目在其公因子上的載荷均>0.5,表明該量表的結構效度較好。
本研究結果顯示,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為評估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的工具。但本研究只對貴州省遵義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病人進行調查,樣本數目和來源地區具有局限性,且本研究僅對量表做了探索性分析。今后應擴大研究的樣本量,豐富樣本來源,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從而進一步完善量表,準確評估ICU 病人轉出準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