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木版畫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一種別樣的形式美感。我國的創作型版畫興起于新興木刻時期,揭開了我國木版畫創作的新篇章。初期的木版畫形式多樣,其中當屬黑白木版畫最具代表性,整體呈現粗獷、奔放的視覺沖擊效果,極具藝術美感。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愈加密切,外來文化思潮涌入,形成了一種多元化的藝術氛圍,受其影響,木版畫的創作理念和語言表達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而且當代木版畫創作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刻刀和木板,藝術家也積極嘗試結合其他材料和技術,為作品注入新的元素和形式美。因此,通過對當代木版畫創作的形式美深度挖掘和感受,有助于擴大木版畫的受眾范圍,傳播優秀文化,令更多群眾能夠受到審美熏陶,對于豐富當代群眾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二、木版畫的發展概況
當代藝術領域的思想、形式是多元的,作為一種藝術語言特色鮮明的藝術形式,木版畫經過長期的演變和創新,逐漸呈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黑白木刻以及傳統刀法表面上看起來游走于藝術領域的邊緣,但在木版畫創作中卻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增強木版畫藝術魅力的同時,也賦予了木版畫別樣的時代特色。[1]我國的版畫發展歷史悠久,但是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版畫更多的是復制性版畫,用于滿足信息印刷和傳播需求,藝術創作缺少深度探索,藝術價值表現不明顯。而隨著魯迅先生在上海發起新興木刻運動,創作型版畫才真正進入歷史舞臺,揭開了我國木版畫創作的新篇章。有別于傳統復制類的版畫,木版畫的創作技法和理念得到了進一步升華,更加注重藝術內涵的詮釋和思想的表現,致力于通過藝術的形式來喚起當時人們內心的斗志,保家衛國。
當代木版畫創作中,作品形式上主要是以黑白木刻為主,整體風格粗獷、奔放,能夠帶給欣賞者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木版畫創作內容方面,主要源于群眾的日常生活,用于展現時下群眾的思想和期盼,真實地展現了創作者創作時的情感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點。
三、當代木版畫創作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藝術的核心皆是在傳遞深層次的意義,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除了要具有獨特的形式美以外,更要蘊含著豐富、深刻的思想。形式是藝術創作者內心情感傳遞和表達的載體,而內容則是藝術作品的靈魂所在,內容和形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當代木版畫創作中,形式美可以通過多樣的藝術手法和技巧來表現作品的內容。藝術家可以通過線條的運用、色彩的選擇和刻畫方式的調整來營造作品的情感和氛圍。形式美的表現方式與作品的主題緊密相連,它可以強化作品所要傳達的情感或思想,使觀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驗作品。同時,形式美也可以成為作品內容的表達工具和載體。藝術家可以通過形式美的獨特安排和處理,表達自身對藝術的感悟。通過形式美的塑造,藝術家可以使作品內容得到較好的展現,引發觀者對內容的深層思考。在當代木版畫創作中,藝術家一直在積極地探索形式美與內容的互動關系。他們通過創新的表現方式和技術手段,使形式美與內容之間產生更加緊密的聯系。[2]例如,一些藝術家運用鮮明的色彩和大膽的構圖,將畫面內容表現得更加生動傳神,還有一些藝術家通過運用個性化的線條和紋理,抒發個人的內心情感。
此外,當代木版畫創作中的形式美也受到藝術家個人風格和審美觀念的影響。每位藝術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創作方式和藝術語言,他們通過形式美的塑造來展現自己的藝術個性和風格。這使得當代木版畫創作充滿了多樣性和個體性,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獨特的形式美和內容表達。[3]形式是骨骼,內容是靈魂,當代木版畫創作只有將形式與內容結合起來才能為觀者呈現最佳的觀賞體驗。
四、當代木版畫形式美的具體構成
(一)木版畫的色彩
當代木版畫創作中,黑白木版畫最為普遍,主要是因為世間萬物均介于黑白兩極色彩之間,各個藝術領域中均可以找到黑白語言的存在。黑白木版畫的顏色只有黑色和白色,盡管顏色簡單,但是整體呈現一種純粹、高貴的感覺。[4]因此,當代木版畫創作中對物象進行表現時,通過對色彩高度概括和歸納,凝練成黑色和白色。黑白的交融、碰撞,猶如陰陽兩極交會,蘊含著豐富的意蘊和趣味。
美是存在于形式中的,黑白木版畫正是通過黑白顏色強烈對比,來展現其獨特的形式美感。矛盾是對立統一的,而在繪畫藝術領域,黑色代表沉重、有力量,白色代表輕盈、上升,木版畫中借助黑白語言來創造矛盾,能夠營造出虛實冷暖的審美效果,使得黑白在對比的同時,相互依存、交融共生。
(二)木版畫的點線面
1.點。點是用來表示位置的,引用到繪畫領域,點則是用來描繪形狀和大小的,是構成畫面的基礎要素,也存在于任何形象和構成中。點是繪畫中的沉默語言,盡管不如線和面可以指引方向、空間等,但卻有著無形的張力,即便渺小,但卻是構成畫面不可或缺的組成元素。[5]
2.線。線是若干個點匯聚而成的,線除了具備內在張力特性以外,還有明確的方向,能夠增強畫面整體的表現動感。在繪畫中多為橫線、斜線和豎線。橫線具有平穩的特質;豎線代表冷靜,與橫線構成了直線張力兩極;斜線則是介于二者之間,有角度,且有動感。除此之外,還有折線、曲線和不規則線等。總的說來,在木版畫中線是千變萬化的,不同粗細、輕重,所表達的情感也是不盡相同的。[6]
3.面。點和線組合成了面,在木版畫中,圖案可以稱之為面,是點和線按照有規律或無規律的排列形成的。縱觀畫面整體,也可以看作是一個面,其中包含了若干個小面,是點和線構成的灰度。木版畫中各種灰度的交融、對比下,構成了畫面的調子,是作品整體的基礎,其重要性遠超作品主題。
(三)木版畫的肌理之美
木版畫創作中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主要是以木板和刻刀為主。每次刀和板之間的碰撞,都會形成獨特的刀痕,這種刀痕只有在木版畫上才會出現,具有獨特的形式美感。國畫是通過毛筆來描繪的,沙畫是通過細沙來構成各種畫面,這些創作形式屬于在一個平面上增加顏色、肌理,進而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形象。但木版畫卻與之相反,主要是因為木版畫屬于凸版版畫范疇,需要在木板載體上進行創作,在木板上留下痕跡,并將這些痕跡轉印到紙張上。木版畫創作是在做減法,由于創作角度不同,相應的創作思維也略有不同。[7]在木版畫創作中所使用的刻刀,常見的有平刀、三角刀和圓刀等。部分創作者為了追求獨特、極致的呈現效果,會選擇特殊形狀的利器在木板上留下痕跡,制造肌理,如用針在木板上留下痕跡。除此之外,相較于其他的繪畫形式而言,木版畫也極具特色。國畫強調暈染,注重顏色的過渡變化,而木版畫沒有明暗變化,即便是套色木刻,每版顏色的明度和色度也是相同的。對于黑白木版畫而言,正是因為畫面中只有黑色和白色,所以才能呈現出更加純粹、高級和規整的藝術效果,賦予木版畫別樣的形式美感。
五、當代木版畫形式美的表現
近年來,我國當代木版畫創作題材、風格形式、表現手法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木版畫創作空間擴大,吸引了大量人的關注和認可,同時也涌現出一系列極具特色的木版畫作品。這些作品有的風格多樣,有的注重抽象寫意,有的注重具象寫實,有的注重在吸收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造,還有的注重增強視覺沖擊力,以期讓欣賞者感受到木版畫中的形式美,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8]木版畫創作并不僅僅是關注創作技巧和表現方法的展現,更加關注與創作思想的有機融合,打破傳統表現形式的限制,借助透視構成、刀法語言組織,令木版畫作品更加自由、靈活,生動展現了創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例如,康寧先生在1984年所創作的作品《新松》,盡管屬于木版畫作品范疇,但是卻打破了傳統木版畫創作的表現手法和造型規律限制,呈現出更具個人風格、特色的藝術美感(如圖1)。作品的特色在于抽象概括了創作者內心的思想感悟,并注重木板、刻刀的碰撞體驗,旨在打破以往木版畫構圖結構和視覺呈現方式的限制,運用介于平面和立體之間的表現手法,配合簡化、夸張等表現形式來呈現。此種創作方式令作品整體的視覺體驗既輕松又復雜,在生動刻畫出創作者心中松樹形象的同時,進一步與“新松”的理念相契合。
王華祥所創作的“語言與象征”系列作品中,由于整體構圖晦澀抽象,造型怪異,令看到這些作品的人產生一種圖示化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正是由于創作者的創作理念受到了西方文藝觀念影響,但同時創作者又采用了抽象、樸素的手法,巧妙地營造出了一種形式美感,讓觀者看到作品后想要深層次挖掘潛在的思想情感。《貴州人》作為王華祥代表性的作品系列,打破了傳統無主版套色形式,而是嘗試著站在自己的角度,用樸素的眼光去觀察、描繪身邊的人,并運用寫實性的手法呈現,突破了套色木刻表現形式的框架束縛(如圖2)。盡管觀者看到作品時,仍然能夠感受到作品中所流露的當時的鄉村氣息,但細致的人物形象刻畫的背后,卻有著更深層次的探索意義,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形象,值得人們去細細揣摩和品味。
我國當代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藝術思想的影響,發展環境較為復雜,隨著形式主義美學的持續探索和創新,逐漸催生出了很多更具個人特色和美感的符號化元素,使得作品充斥著強烈的個人情感色彩。實際上,當代木版畫創作中,這種符號化的形象是創作者不斷探索提煉而來,借此來巧妙、生動地傳遞內心情感思想,可以大大提升作品整體內涵和意境。比如,宋光智的木版畫作品《尋覓者》系列,作者采用幽默、游戲的方式塑造了一個戴墨鏡的小飛人形象,通過荒誕、調侃的表現方式來表達自身的思想。而這種符號化的人物形象正是創作者內心思想凝練而來,也在側面烘托了當下社會人們的生存狀態,以及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通過對該作品深入剖析,可以感受到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以及對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的美好期盼。作品整體以黑白色調為主,借助簡單的線條去詮釋更加深刻的思想,不難看出藝術家個性化圖式的逐步成熟,能夠更好地將作品內容和形式融合呈現。此種方式在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個人符號化元素的形成。比如,張敏杰的作品《平原上的舞蹈》,以傳統民族舞蹈動作為主題,通過重復和概括等藝術手法加工重組畫面,打破了時空限制,整體呈現出別樣的理想美和形式美。借助理想化的形式美,令作品整體內涵更加深刻,也更具韻律感,畫面中通過眾多人物的排列組合,畫面氣勢更加磅礴,在豪邁的舞姿中展現出勞動人民特有的品質。此類借助現代化圖式去展現人物形象的方式,是當代木版畫中傳遞作者內心情感思想的有效手段之一。
隨著當代版畫創作理念的逐步升華,誕生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即綜合版畫,相較于其他版畫具有綜合性特點。綜合版畫能夠充分借助材料本身痕跡的語言,結合創作者自身的想法和理念靈活運用不同的創作手法和版畫語言,進而更加自由、個性化地傳遞思想情感。
六、結語
總的說來,木版畫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在木版畫創作中形式美和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木版畫創作不能為了追求形式美而過分拘泥于形式,而是要緊緊結合主題內容,深挖潛藏的思想情感,二者相輔相成,這樣才能引導觀眾真正意義上掌握作品的真諦。
參考文獻:
[1]于曉冬.民間木版畫元素在文旅工藝品設計中的應用[J].藝海,2022(11):86-89.
[2]劉霞,呂瓊雯.河北傳統民間木版畫的傳承與發展——以武強木版年畫為例[J].美術觀察,2020(07):73.
[3]劉福.現代版畫創作形式與中國傳統木版畫的契合及創新[J].藝術教育,2020(03):167-170.
[4]劉文華.試論民間美術的傳承與保護——以山西平陽木版畫為例[J].藝術評鑒,2019(14):31-32.
[5]劉佳石. 綜合版畫中數碼版畫與木版畫在創作中的結合與運用[D].沈陽師范大學,2019.
[6]張蕊.論山東楊家埠木版畫的文化價值與保護措施[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20(03):23-30.
[7]胡菊海.南通民間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以南通民間木版畫為例[J].明日風尚,2020(21):142-143.
[8]劉剛,李春燕.“方言語境”下的形式美——論云南版畫形式語言的特點[J].大舞臺,2011(01):121+145.
(作者簡介:谷子睿,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哈爾濱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造型藝術<版畫>)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