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黨刊作為黨的思想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總結交流工作經驗的重要載體,在視覺形式的確立與改變上審慎嚴謹。如何在信息傳播急劇擴張的時代以視覺形式保持黨刊的關注度,提升閱讀效率,增強黨刊影響力,是本文重點關注的內容。文章以《北京工作》為例,從封皮視覺規劃調整、視覺改版全彩印刷、黨刊紅色元素的提煉與視覺表達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黨刊? 美術編輯? 傳播力
黨刊是宣傳黨的思想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總結交流工作經驗的重要載體,黨刊的政治屬性使黨刊的視覺改版審慎而嚴謹。在信息量、傳播形式和傳播渠道急劇擴張的時代,如何將理論性強的內容通過結構化、具象化的視覺組織提升黨刊閱讀效率、增強黨刊影響力,是黨刊美術編輯的重要課題。
作為長期從事美術編輯學的研究與實踐的從業者,2019年,筆者參與了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志的改版全彩印刷;2020年,又有幸參與由中共北京市委主辦的《北京工作》的改版全彩印刷,見證了黨刊在時代潮流中堅守初心、大膽改進的步伐。
一、《北京工作》編輯出版發展歷程
1949年初,為使黨內干部能夠準確了解上級精神掌握政策開展工作,當時的中共北平市委決定出版黨內秘密刊物《北平工作》。4月30日,《北平工作》在新中國成立的曙光中正式創刊。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北平為首都,改名北京。由此,《北平工作》更名為《北京工作》并延續至今。
《北京工作》經歷過兩次停刊。一次是1951年12月至1954年10月,另一次是1966年5月至1981年7月。1980年6月5日,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會決定恢復出版《北京工作》。1981年7月,《北京工作》正式復刊。1993年9月1日,市委辦公廳發出《關于改進〈北京工作〉發行管理辦法的通知》,由內部秘密刊物變為征訂發行的黨內刊物。2003年初,《北京工作》開始用國內統一刊號,由內部發行改為公開發行。12月1日,市委辦公廳發出《關于〈北京工作〉改為內部刊物的通知》,公開發行改為內部發行,贈閱至全市各處級以上單位和各基層黨支部。
《北京工作》的視覺轉換升級首先從封皮的彩色印刷開始,逐漸過渡到內文視覺元素的多元化,經歷了黑白印刷(1949年3月創刊至1994年第4期)、封皮全色印刷(1994年第5期至2002年第12期)、內頁版面增加版標等設計元素(2003年第1期至2020年第2期)、專刊全彩印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專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專刊》《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專刊》《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專刊》等)、普刊全彩印刷(2020年第3期)五個階段。
二、《北京工作》封皮視覺規劃調整
《北京工作》從2005年第9期起,筆者作為特約美術編輯,根據黨刊的編輯特點與大眾閱讀規律,針對《北京工作》視覺進行了漸進的調整。封皮具有品牌展示與保護內頁的兩大功能,封皮紙張相對內頁紙張較厚,包含具有第一視覺落點的封面,具有視覺優化升級的先天優勢,是整體設計風格的基礎。封皮按展開順序依次為封面、封二、封三、封底。
(一)封面突出刊名彰顯權威
《北京工作》刊名字體確定為毛體始于1964年,從受眾群體的閱讀習慣考慮,自2011年第1期起刪除了從1994年第5期增加的刊名大寫拼音“BEIJINGGONGZUO”,突出中文刊名,并將以紅、黃、粉、綠、白等色彩輪替體現刊期的變化,改為固定白色背景配合天壇實景照片,形成穩定的視覺形象。從2020年第3期起,將刊名與主辦單位統一為紅色,強調了《北京工作》的黨刊屬性。針對主題專刊,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專刊》(2021年第7期),根據主題對封面進行創意設計,內文編排增加莊嚴熱烈的元素以突出節慶氛圍。
(二)封二封三展現圖片專題
《北京工作》封二與封三以組圖表現圖片專題,根據容量,每版限定圖片為5~7張。組圖以信息關系為根據,采用創意思維,將圖片按照編輯主題邏輯清晰地進行編排展示,發揮彩色攝影照片還原現實的圖像優勢;以北京元素合成圖為背景圖,突出北京的地域性,強化圖片專題的視覺印象;結合封皮紙張優良、印刷精美的特點,體現全彩印刷的最佳視覺效果。
(三)封底創意體現廉潔公益
創意設計以美術視覺表達編輯思想,具有針對性強,注重營造意境,引導讀者的聯想、思考與審美等特點。多元化的封底視覺配合固定的封面視覺,展示刊物的思想深度與廣度。《北京工作》封底配合各種重大節日慶典、會議活動等,采用思想創意、事件創意、公益創意,圍繞紅色黨性主題,貫穿北京元素,表現北京人文地理,體現傳統北京文化與現代北京風貌等,形成地域性黨刊獨特的視覺風格。
三、《北京工作》視覺改版全彩印刷
《北京工作》自2020年第3期起視覺改版,全彩印刷。筆者主持的視覺改版以傳承與創新為設計理念,在以已經形成的視覺形態的基礎上,豐富視覺元素,結合大眾審美與閱讀規律,將設計元素從黑白轉換為彩色進行設計創新,為讀者呈現穩定的全彩閱讀。
(一)紅色主色強調黨刊屬性
紅色與中國傳統印章的丹朱色相同,具有權威的象征意義。紅色色調可加深讀者對黨刊的認知和記憶,《北京工作》以紅色視覺體現莊嚴簡潔的黨刊形象。《北京工作》欄目名為紅色襯底的白色字,頁腳為紅色刊名標志和刊期等信息。結束符提示文章結束,《北京工作》結束符為紅色天壇圖標。
(二)版標設計統一視覺風格
版標包括版心、邊距、結束符等。版心確定內容量,是內容在版面放置的位置。版心與版面之間的空間為版心外,包括上邊距、下邊距、外邊距和內邊距。上邊距與下邊距也稱頁眉頁腳,頁眉體現欄目名稱等。正文選用宋體,字形端正、典雅,既是中國傳統的印刷字體,也是有襯線體,適合長篇文字的排版。正文字號采用10.5磅字,正文分兩欄,附文分三欄,加快視線流動速度,明確信息等級。
(三)色彩搭配呈現全彩閱讀
《北京工作》以紅色為主色,藍色、金色、灰色等為輔助色。主色紅色,用于刊名、欄頭、標題等版面重要信息,突出黨刊的紅色屬性。輔色襯托主色,與文字、圖像信息結合,用于副標題、配文、資訊、資料等補充信息,起到區隔或強調信息的作用。主色與輔色根據選題內容搭配使用,如經濟藍、人文黃、環保綠等。
(四)標題編排強化信息等級
標題具有統領文章、提示重點、區分段落、快速定位的作用。標題編排涉及字體字號、色彩、對齊、裝飾、創意等。標題對齊采取兩端對齊、居中對齊、左端對齊、錯行分開等。標題裝飾包括網線、框線、下畫線等,標題色彩增加信息層次和視覺強弱。《北京工作》通常設置大標題為22磅字,副標題為15磅字,小標題為11磅字。
(五)多元配圖展現圖文并貌
《北京工作》配圖側重攝影圖片與裝飾圖形,裝飾圖形具有劃分、提示等功能。圖片剪裁與圖片處理是《北京工作》配圖的基礎。圖片剪裁是刪除冗余信息,使畫面構成合理。圖片處理采用編輯處理和視覺處理,編輯處理以真實客觀為原則,進行合成、修補、摳圖及撰寫圖說等。視覺處理是對視覺邏輯統一編排,包括圖片視覺走勢、黑白效果、方向校正等。
(六)數據圖表引領科學閱讀
《北京工作》加強了數據圖表等視覺表達元素,將線性的文字轉化為具有空間條理、數據分類、邏輯關系的圖表,形成圖表專題,以數據表現編輯主題,以數據補充內容。讓圖表的各種圖形體現文字的具體所指,讓圖表的線條、箭頭、對比關系等代替文字的連接詞,提高內容的閱讀效率,活躍版面形態。數據圖表體現《北京工作》的權威性與科學性。
四、讓黨刊思想更容易閱讀
在傳播渠道多元、信息傳遞快捷、內容豐富的新媒體時代,如何根據黨刊特點,針對紅色元素的提煉與視覺表達突出黨刊性、權威性、指導性,避免“生、冷、硬”的印象,是黨刊美術編輯工作的重點與難點。
紅色元素的提煉是黨刊美術編輯工作的重要環節,將為后續編輯工作進行初步準備。因此,掌握文字、圖像、數據、色彩等基本視覺元素的特點,思考視覺元素相互配合的作用,理解圖文組合規范使信息多元化,了解色彩配置原理打造全彩視覺感受,針對不同載體增強互動效果,是黨刊提升傳播力的基礎。根據視覺效果和承載內容的性質,黨刊視覺元素主要分為文字、數據、圖像與色彩。文字是字義與字形的結合;數據是客觀的科學規則的形象化;圖像體現形象思維對內容的表現;色彩是心理聯想產生的美感反應。
紅色元素的視覺表達,即思想主題的視覺形象化,是實現黨刊美術編輯的主體環節,是黨刊美術編輯運用創意思維將思想的深度與藝術的美感結合,是從理解認知到視覺闡釋、再現、表達創意主體的創意的完成。圖像創意將信息以創意思維轉換為直觀的圖形,以視覺沖擊吸引觀看閱讀。配圖思路使信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便于觀看閱讀。圖表制作將信息轉換為邏輯清晰的數據,簡煉易讀。插圖繪畫針對信息進行繪畫,使視覺形式多元。
黨刊美術編輯是根據讀者的審美心理與思考聯想能力,通過文字、數據、圖片等元素有效組織表達內容,以色彩強化黨刊定位與屬性,選擇紙張、裝訂及印刷等讓黨刊閱讀更流暢,印象更深刻。在電子閱讀技術不斷變革的時代,期刊的欄目視覺呈現信息層次分明、封面視覺呈現品牌定位與文化屬性、精度視覺呈現圖文并茂的內容等視覺特點更易與手持平板、電子閱讀器等對接,讓黨刊融入跨平臺傳播。期刊的視覺發展趨勢體現在平面版面活動化、活動畫面立體化、視覺效果感官化、視覺應用觸控化。黨刊美術編輯的傳承與創新,既是對黨刊閱讀的本質需求,也是對期刊技術變革的適應。
2020年3月起,《北京工作》突出公益理念,以64頁全彩視覺呈現黨刊思想。2021年第7期,建黨100周年華誕,《北京工作》編輯出版了100頁全彩印刷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專刊”。2022年7月,編輯出版了150頁全彩印刷的《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召開專刊》……歷經74年的《北京工作》,從小開本、鉛字印刷、文件匯編式的“白皮書”,成長為國際開本、數字印刷、圖文并茂的綜合性黨刊。《北京工作》作為首都黨刊一面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銘記著首都北京建設與發展的光輝歷程。
作者簡介:滿都拉,《北京工作》特約美編
編輯:孟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