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平
摘 要:面對實現鄉村振興的任務和要求,必須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順利實施。當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還存在組織軟弱渙散、作風不夠端正、治理能力不夠強和隊伍建設滯后等問題。根據這些問題,要從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力建設、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先進性建設、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治理能力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建設等幾個方面來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實現領導力、組織力、治理能力的提升和隊伍完善等基層黨建目標。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基層黨組織;基層黨建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再次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的領導力量。鄉村振興的各項政策,需要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落實。因此,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充分發揮其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領導作用。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黨建的目標與任務
(一)領導力的提升
要充分發揮對農村社會各項事務的領導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需要持續提升自身領導力,進一步加大對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方針、政策宣傳方面的思想領導,把黨的主張變成村民的自覺行動;進一步加強對村級重要決策、重大事項的政治領導,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措施,落實各項政策決定;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組織領導,充分調動其積極主動性,挖掘其潛能,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二)組織力的增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這是新時代黨對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也是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方向。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通過組織力建設提升組織權威和組織戰斗力,增強對農民的號召力和吸引力,真正成為引領鄉村振興的戰斗堡壘。
(三)治理能力的增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農村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建設是一個有效組織各種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制度優勢,促進鄉村治理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最終實現鄉村善治的過程。因此,在建構現代化的鄉村治理體系過程中,要著力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推動鄉村有效治理。
(四)隊伍建設的完善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農村的事,要靠好的帶頭人,靠一個好的基層黨組織。”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工作中領導力、組織力和治理能力的發揮關鍵在人,建設結構合理、政治可靠、素質優良、作風過硬、能力突出的高質量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是鍛造優良基層黨組織的基礎條件,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和政治保障。因此,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是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應有之義,是推進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現實需要。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黨建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力仍需增強
2006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這項政策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促進了農村社會發展。但是農業稅費征收工作從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中的剝離,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部分農村基層組織對農村集體事務、公共事務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包括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內的基層組織呈現一定的松散狀態,部分基層黨組織的權威受到影響,領導力下降,基層組織運作“虛置”。另外,隨著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一些村莊的“空心化”趨勢導致一些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山區的農村基層組織黨員干部存在老齡化現象,干部隊伍結構單一,缺乏專業技能和創新意識。這些都會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和組織力,不利于發揮其對農村事務的領導作用。
(二)農村基層黨員干部作風建設仍需加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的黨員作風建設一直處于高壓的態勢,充分表達了“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決心。當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總體上思想先進,能嚴格要求自己,切實做到為民服務。然而,一些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在作風建設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官僚主義。一些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在工作方式上存在僵化、官僚主義等問題,在實際工作中脫離群眾,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辦事。二是獨斷專行。主要是指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很好地貫徹黨內民主,存在“一言堂”現象,導致其他黨員干部盲從,缺乏主動性、積極性。三是紀律不嚴。部分鄉村基層黨員干部在貫徹中央和上級決策部署上不積極主動,行為軟散拖沓。這些黨員干部隊伍中的作風問題影響了基層黨組織的權威,不利于黨組織領導力和組織力的提升。
(三)農村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農村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主要表現在謀劃鄉村振興發展思路、引領群眾思想觀念、整合鄉村各類資源、協調社會組織與推動各方合作等方面。近年來,鄉村社會治理不斷取得新成果。然而,鄉村振興背景下,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還有待提升。首先是農村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不夠緊密,導致黨建工作與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脫節。其次是鄉村資源整合能力還需提高。鄉村資源主要是指村級集體經濟資源,對這些資源的整合調度能力不足會削弱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鄉村治理效能。最后是協商議事能力還有所欠缺。治理是基于多主體之間的平等協商,而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的主體,其協商議事能力的欠缺會影響其他行動主體參與鄉村治理的行動,最終影響到鄉村有效治理。
(四)農村基層黨組織人才隊伍建設需持續加強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農村基層黨組織需要大力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建立后備人才體系。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管是人才培養還是后備人才體系建設都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人才激勵機制還不夠健全,人才流動渠道狹窄,難以充分激發人員積極性;鄉村干部承擔著上級各部門下達的大量工作,待遇相對較低,比較難吸引到高學歷、有能力的人才。第二,由于農村人才外流等原因,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發展新黨員較為滯后,構建梯次化的后備人才體系不暢。這些因素會導致部分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專業素養不高和管理能力不強,影響基層黨組織領導能力的發揮。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路
(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力建設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既是廣大農村地區農民利益的代表,是農村工作的領導核心,也是解決社會各種矛盾糾紛的關鍵。這決定了農村基層黨組織需要有制度化和來自人民群眾認可的領導力,才能更加順利地開展鄉村振興工作。
制度化的領導力來自各項制度的合理安排與執行。首先,要全面貫徹推行村“兩委”負責人“一肩挑”與班子成員交叉任職的政策。全面推行“一肩挑”有利于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充分發揮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有利于解決村“兩委”直接的矛盾,促進村“兩委”關系的協調;有利于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合法性,化解基層黨組織領導力不足問題。其次,要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確保農村所有村級重大事項都必須在村黨組織領導下,按照“四議兩公開”的程序決策實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還來自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擁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真正做到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做好聯系點制度、進村住戶、結對幫扶、信訪接待等聯系群眾的工作。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通過深入科學的調查研究掌握村民動態,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需,切實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夯實黨的群眾基礎,在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和服務群眾中提升組織權威。
(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先進性建設
先進性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核心內容,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可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權威,對于凝聚農村基層黨組織力量、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緊密結合新時代的要求,從思想和行動兩個層面開展黨的先進性建設。第一,要做到思想先進。共產主義理想與信念是黨的先進性的思想基礎,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要進一步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到思想純正、信仰堅定。2019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將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會一課”等內容納入進去,確保了農村基層組織先進性建設的時效性。第二,要做到行動先進。在實際工作中樹立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做到行為端正、作風優良。從具體機制和內容來說,在基層黨員先進性建設中,“三會一課”是黨的基層黨組織應長期堅持的重要制度,要充分發揮這一制度的作用,通過這一制度來開展各項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實現黨員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同時,結合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先進性建設要求,切實把“兩學一做”“四講四有”“三嚴三實”和當前的主題教育作為農村基層黨員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切實提高黨性修養。
(三)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治理能力
治理是多方合作的狀態和結果,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通過制定鄉村社會治理規則、整合鄉村資源、協調社會組織與推動各方合作,將鄉村治理中的主體、資源組織起來,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社會治理中的引領作用。
首先,吸納社會多元組織參與到鄉村社會治理中來。治理過程需要包括黨組織、政府、其他社會主體以及村民的介入與參與,發揮各自的優勢來實現。其次,有效整合配置鄉村各類資源。《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村黨組織書記應當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根據當地實際整合集體資源,發揮鄉村資源配置優勢,從而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最后,促成鄉村社會治理主體的合作行動。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切實貫徹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努力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的鄉村治理協商體系,構筑多元主體參與的鄉村治理行動網絡。
(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建設
首先,進一步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能力素質。要經常性地開展黨員政治教育、廉政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黨員干部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升黨性修養、增強對黨的路線方針的領悟能力,完善農村工作的業務知識。其次,發展壯大農村基層黨員隊伍。通過加大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工作保障力度和采取適度的激勵措施來吸引和留住高學歷、有能力的優秀人才。同時,要注重建立鄉村本土人才庫,重點瞄準本土大學生、退役軍人、鄉村創新創業帶頭人、鄉村專業科技人才和鄉村教師等人群,建立有效的人才溝通和聯絡機制,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夯實后備人才庫。最后,完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的考核評價機制。主要是優化和完善村“兩委”黨員干部的選拔和考核機制,通過科學合理的晉升制度與財政激勵,為政治堅定、能力出眾、敢于擔當、工作卓有成效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提供更多的晉升機會和更大的財政支持,激勵他們勇于投身到鄉村振興事業之中,努力作為, 多做實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J].鄉村振興,2022(04):8-15.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19(002).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4]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407-408.
[5]田雄.虛置與重構:村民自治的主體缺失與制度干預——以蘇北黃江縣為例[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03):34-42+122.
[6]曹海軍,曹志立.新時代村級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實踐邏輯[J].探索,2020(01):109-120.
[責任編輯:王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