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碧穎
姚景源。
“凱恩斯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時候就明確講過,所有宏觀經濟政策都是應對短期問題,所以從根本上要保持中國經濟持續的增長狀態,我認為還得靠改革。”
6月27日,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在《財經》雜志年度對話2023會議上做了演講。
姚景源對當下的中國經濟形勢發表了個人看法。他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總需求不足,與周期性問題、結構性問題、體制性問題疊加的挑戰。基建投資方面,部分地區專項債還本付息困難,一些公務員工資也出現了減薪情況,而靠投資拉動經濟還缺少優質項目。
姚景源指出,工業現在最突出的問題是產銷率下降,企業生產的產品不能都賣出去,轉化不了貨幣。現在連續35個月,企業的應收賬款以兩位數的速度在增長。全國規上企業利潤虧損達到十年來的高點,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虧損情況更為慘烈。
對于關乎每家每戶的房地產,姚景源指出,如果房地產領域出了問題,銀行40%的信貸就要出問題,地方政府預算占一般收入的50%要出問題,城鎮家庭財富60%要出問題。還要加大采取政策措施的力度,讓房地產業健康發展、良性循環。
“收入是消費的函數,有錢才能消費。”姚景源指出,今年一季度,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和國民經濟增速沒有做到同步,收入增長緩慢。無論如何我們全年要爭取做到同步。眼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政策成本下降,邊際效用在下降,這時候更需要精準施策。
中國經濟經過三年疫情撞擊,今年開始恢復常態,一季度增長4.5%,實屬不易。但到了4月和5月,一些重要指標出現調頭向下,比如說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月是5.6%,到了5月是3.5%,一個月期間跌落了2.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4月是4.7%,5月只有4%,一個月期間掉下來0.7%。
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4月是18.4%,到5月是12.7%,一個月掉下來5.4個百分點。進出口,特別是出口在4月的時候還是8.5%,到了5月是-7.5%,掉下來16個百分點,這是按美元計算。失業率,16歲-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4月是20.4%,5月是20.8%。
怎么來看現在的經濟狀況呢?姚景源主張兩點,第一,還要看到中國經濟處在復蘇和恢復常態狀態,這是基本面。第二,不可低估主要指標調頭向下。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外需減弱、內需不足,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強,深層次周期問題、結構性問題、體制性問題相互疊加。
現在中國經濟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總需求不足。總需求分為外需和內需。中國的外需,面對的是一個十分錯綜復雜的局面。下半年,我們的外部環境肯定會惡化于前幾年。但國民經濟核算中,形成國內生產總值的是凈出口,出口減去進口。我們出口雖然回落,但是進口回落的幅度更大一些,所以中國5月仍然是貿易順差。
今年下半年貿易順差,特別是對國內生產總值仍然會作出重要貢獻,這一點不會改變。
內需就是經濟學講的投資+消費。投資分三方面:一塊是基礎設施投資,比如說鐵路投資、公路投資、水利投資、大江大河的治理,包括城市、地上地下、公共工程。這一塊過去對于中國經濟來說在投資中最重要,比重占到30%以上甚至40%,增長速度曾經也達到30%、40%。過去幾十年中國在投資基礎設施過程中力度非常大。高速鐵路從0公里做到運行里程世界第一。基礎設施建設應當說是為中國經濟發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去年120萬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這一塊是39.8萬億元,投資率是37%。美國、歐洲國家等發達國家,甚至印度,20%略高一點,中國的投資率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現在投資遇到新問題,就是缺少項目,缺少好項目。今年3月全國入庫項目是3.4萬個,比去年同期下降接近10%。
地方政府專項有相當部分用到基礎設施投資上面,去年全國地方政府專項36500億元,今年提到38000億元。但是地方政府的專項要還本還息。項目收益一定要覆蓋成本,能夠還得起本息。現在已經有十幾個省,地方債務的余額已經超過地方可支配財力,有的省在地方政府專項債上本金是一分錢還不了,利息一年下來也只能還10%,投資對于遏制經濟下行起到的作用來得快。
房地產占整個金融機構貸款的40%。圖/法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表述,發揮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怎么表達投資“關鍵作用”?就像打牌一樣,到了關鍵時刻不得不下“炸”。投資確實連續干了幾十年,好收益的項目都干得差不多了,怎么解決好項目問題?不能單靠政府在那兒想,好項目最終應該交給市場,交給市場主體,交給企業。投資不是錢的問題,擔心3.8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今年能不能用完,姚景源主張“十四五”期間列入到“十四五”規劃的一些項目,從中央到地方盡可能的,(有些是2024年、2025年才開工)應當往前提,提到下半年,提前干,讓它產生有利于遏制經濟下行,拉動整個經濟回升向穩的力量。
工業投資現在的難題在哪兒?工業現在最突出的問題是產銷率下降,現在規上工業產銷率是94.1%,是二十年來最低點,企業生產的產品不能都賣出去,轉化不了貨幣。觀察工業還有兩個重要指標,一個是庫存,現在的庫存在不斷增加,整個庫存同比增長10%以上。除了庫存增加,由于企業的產品進到倉庫了,不能轉化成貨幣,于是企業的應收貨款、應收賬款就出現問題。我們現在連續35個月,企業的應收賬款以兩位數的速度在增長。
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下功夫解決“三角債”。90年代初的時候中國“三角債”只有3000億元,現在遠遠大于這個數。企業之間相互拖欠急劇上漲。
在這么困難的狀態下,企業成本還在上升,到現在,規上工業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同比還是上漲一塊多錢。企業沒有多少盈利空間了。現在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的利潤是負20%,工業企業的虧損額、虧損面達到十年來的高點。我們還沒有認認真真地把三年疫情究竟對中國經濟方方面面帶來的影響和撞擊的賬算清楚,而且工業是規模以上工業,放到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應當說情況更為艱難。
這也直接影響到工業投資,實際上根本原因是總需求不足。
投資中還有一大塊就是社會上非常關心的房地產。到去年底全國房地產投資是負10%,這意味著從上世紀90年代有房地產到去年,第一次出現負的情況,而且是負10%。去年全國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都是負20%以上。
從去年開始,地方政府賣地,從北上廣深開始都出現流拍,賣不出去。前年全國地方政府賣地收入8.7萬億元,去年比前年凈減少2萬億元。我們一些省開始出現減薪、限薪,個別地方發工資遇到困難。
為什么講房地產重要呢?有個“456”。房地產占整個金融機構貸款的40%。房地產要出了問題,40%的銀行貸款要出問題。我們再三強調要防風險,特別是防止系統性風險、金融風險。地方政府賣地的收入,加上房地產各個環節的稅收收入,占了地方政府一般預算的50%。我們國家現在城市家庭,家庭財產60%是在房子上。你們家有1000萬元,其中600萬元是房子。“其實我不贊成這么算,這么一算老百姓有意見,但是全世界都這么算,這個統計方法是國際并軌的。”姚景源說。
如果房地產領域出了問題,銀行40%的信貸就要出問題,地方政府預算占一般收入的50%要出問題,城鎮家庭財富60%要出問題,所以這個領域是重要的。我們去年底陸續出臺了“三支箭”,允許房地產企業上市、融資、發債,保交樓,幫助它修復資產負債表。同時又出臺了“金融十六條”。一季度房地產開始回升,但是到了4月、5月又開始調頭向下。4月房地產投資是-6.2%,5月又增加1個百分點,到了-7.2%,這又跟一季度的走勢出現背離。我們還是要加大采取政策措施的力度,讓它健康發展、良性循環。
現在房地產的政策更多的是在供給側,在生產端,姚景源主張更多的政策措施應該放在需求側,前一段時間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明確講要鼓勵兩個需求,一個是剛性需求,一個是改善性需求。
還有一個就是城市化。大家知道我們國家現在城市化率65.2%,城市化率是按常住人口算的,在城里工作、生活超過六個月我們就叫常住人口。第二個是按戶籍人口算,現在按照戶籍人口才40%,中間有20個百分點的差異,意味著現在有2億人在中國的城市工作生活,但是沒有戶口。在不少城市的限購中沒戶口就不能買房,沒戶口更不能享受保障房。
還有一個改善性需求。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原來有一套,現在需要兩套。原來是小的,現在需要大的。我們在鼓勵改善性需求上面還是限制狀態,在北京要買第二套房,首付60%,如果第二套房子面積超過140平方米,首付80%。北京現在這個房價有幾個人能拿得出80%首付?
內需除投資外就是消費。中國經濟發展40多年,現在最大的比較優勢是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內需市場。但是收入減少,消費上不去。過去三年大家的收入絕對值在下降。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4.5%,突出的問題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3.8%。本來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要和國民經濟增長同步,但是今年一季度還沒做到同步。
現在銀行存款在急劇增加。存款分為,政府、機構、企業和住戶,今年一季度全國住戶存款是9.9萬億元。去年全年是18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就干了去年全年一半。大家對未來的預期有問題,而且有諸多的“怎么辦”,老了怎么辦,有病怎么辦,孩子上大學、學費又漲了怎么辦。解決這些問題,一個是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打好宏觀政策的組合拳。擴大消費首先要擴大就業,最突出的問題是要解決年輕人就業。
現在出臺各種政策一定要講精準。廣義貨幣一直以10%的速度在增長,但為什么微觀還是這樣一個狀態呢?有些學者提出來我們現在進入到了凱恩斯陷阱、流動陷阱,這個姚景源贊成。他表示,我們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政策成本下降,邊際效用在下降,這時候更需要精準施策。政策是解決短期問題,凱恩斯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時候就明確講過,所有宏觀經濟政策都是應對短期問題,所以從根本上要保持中國經濟持續的增長狀態,還得靠改革。“我們現在最需要的還是改革。”
“我們要通過改革來激活和釋放市場內生的動力,改革最終應當是針對什么目標呢?就是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覺得這個目標應當明確,我們要建設高水平的市場體系。要從制度上解決問題。我們有一個好的制度,會給中國經濟帶來諸多的內生動力。”姚景源說。
他舉了兩個例子,法治化很重要的就是負面清單,全世界都這么干,我們從搞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時候也是用負面清單指導外資。但是干了這么多年負面清單,還是太長。
現在民營經濟投資近年來逐月下跌,到5月已經是-0.1%了,提振民營經濟投資,還是從法治上、制度上,各種所有制企業都能一律平等,要有一系列的制度建設、法治建設,所以還是要看到其最大的比較優勢,中國有全世界最大的內需市場,把它做好,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要打破壟斷,打破地方封鎖。
第一是把中國經濟現在基本狀況實事求是的給大家講出來。第二還是要用政策工具來遏制經濟下行。第三從根本上講,中國經濟的平穩、向好、可持續增長、高質量發展還得靠改革,靠完善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
(內容有所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