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穎 田芷綺
因“減肥療效”而爆火的GLP-1藥物研發接連收到負面信號,該剎車了?
2023年6月26日晚,國際制藥巨頭輝瑞發公告稱,將停止開發其尚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肥胖癥和糖尿病藥物Lotiglipron,原因是在中期臨床研究中,服用該藥的患者轉氨酶升高,這是肝細胞受損的信號。
Lotiglipron屬于一類名為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激素的藥物。它們模仿腸道中產生的一種GLP-1激素,當人吃飽時,它會向大腦發出信號。這類GLP-1藥物此前用于幫助糖尿病人控制2型糖尿病。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將GLP-1藥物標記為甲狀腺癌的潛在風險,并要求公司在7月26日之前提交更多信息。這包括諾和諾德的Ozempic和Wegovy,以及禮來的Mounjaro。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教授、該藥物的試驗研究者羅伯特·庫什納曾對媒體表示,人們可能需要無限期使用Wegovy維持減肥效果,這一事實引發了人們對長期使用的擔憂。
“潛在的風險對糖尿病患者用藥已有大量數據支持,是可以接受的,但對健康人群減重來說,長期使用GLP-1藥物,誘發甲狀腺癌、腸胃不良反應等安全性問題,有待繼續觀察。”微境生物創始人、首席執行官(CEO)謝雨禮對《財經》記者分析。
新增的變數意味著除原本的藥物研發失敗風險,即便模仿已上市的GLP-1藥物,也潛藏著安全性風險。然而,這對不少“瞄準GLP-1減肥市場”的國內藥企來說,只是又增添了一重風險,還不足以剎車。
“GLP-1已經成為競爭激烈,贏利不易的紅海了。”多位新藥研發領域投資人對《財經》記者表示,沖入賽道中的已不易剎車,還要進入就太晚了。
即便減肥是個大市場,未來可期,但太多企業同時入局可能浪費很多資源和投入。謝雨禮指出,到時開發出來的產品不僅沒有特色,還有被國際上新一代的產品淘汰的風險。
雖然Lotiglipron引發轉氨酶升高,但輝瑞表示:“沒有患者出現與肝臟相關的癥狀或副作用,也沒有患者出現肝衰竭或者需要治療。”
輝瑞停止開發的Lotiglipron,已是第二代GLP-1小分子口服藥,每日口服一次。“從目前公開的數據看,輝瑞第一代小分子窗口比較窄,只有在相對高劑量時,減重效果能與多肽藥相近,但此時它的副作用已經很明顯。”謝雨禮分析。
這或許意味著,其很難在市場上比多肽類藥物更有競爭力。目前,市場在售的用于減重適應癥的GLP-1,全部為大分子藥物——多肽產品。其中,以諾和諾德旗下的Wegovy司美格魯肽最為知名。
特斯拉CEO馬斯克自曝用諾和諾德Wegovy控制體重。根據諾和諾德贊助的研究結果,服用Wegovy的實驗參與者平均體重減輕15%,約34磅,并且體重下降了14個月后仍趨于穩定;而接受安慰針注射的對照組平均減重約為2.5%,略低于6磅。
在馬斯克和多位好萊塢演員的“帶貨”刺激下,Wegovy去年的銷售額翻了兩番,約達8.92億美元,幫助諾和諾德成為歐洲市值第二大的公司。
當然,Wegovy的短板點也很明顯,注射劑型的使用不夠方便。隨后諾和諾德便推出了多肽類口服制劑semaglutide。
5月22日,諾和諾德公布semaglutide口服減肥藥臨床IIIa期OASIS1結果,每日口服semaglutide(50mg)的受試者在68周后體重減輕了17.4%,而安慰劑組只實現了1.8%的減重成績,達到了主要終點。
然而,這仍不能解決多肽類藥物的弊端,一是生產成本高,二是擴產能難度大。
因這兩點制約,市場上一度造成該藥物短缺。澳大利亞治療用品管理局(TGA)官網發布消息稱,自2022年4月以來,該機構已經收到數百條關于Ozempic短缺的評論和問題。而歐洲藥品管理局也發布聲明,指出Ozempic將面臨較長時間的短缺,并預計短缺情況將持續整個2023年。
這種趨勢同樣在美國市場上蔓延開來。諾和諾德表示,減肥藥物Wegovy在美國的供應將會“暫時減少”。其中,Wegovy的三種較低劑量將會受到限制,這些劑量用于每周最初的注射,以逐漸增加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確保正在接受維持治療的人能夠繼續得到關懷。
于是,口服小分子藥物的長處更受期待——能快速擴大產能、成本低。不過,口服小分子藥物的開發難度更高。
此前,阿斯利康已經放棄了一款口服GLP-1藥物,這款目標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在第一階段數據的初步分析讓阿斯利康確信,該藥物不會優于競爭對手,因而終止開發。
如今輝瑞也只能表示,將把重點放在第一代口服減肥藥Danuglipron上。該藥物每日口服兩次,正在進行II期臨床試驗。2022年輝瑞已經公布了Danuglipron 兩項針對糖尿病適應癥的II期臨床試驗結果,均提及減重效果。
在一項Danuglipron治療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IIb期臨床試驗中,患者治療16周后,在體重方面,可顯著降低受試者體重2.48%和4.60%。而另一項IIa期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在曾接受過二甲雙胍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在接受治療12周后,體重降低5.4kg(安慰劑組0.4kg)。
一位投資人分析,“減重適應癥效果不行,可能繼續看治療糖尿病機會。”
禮來公布的最新數據,可能讓輝瑞壓力更大。
6月26日,禮來的口服小分子藥物Orforglipron在II期臨床中取得顯著進展,治療36周后,所有劑量組的體重都有所減少,范圍為9.4%至14.7%。禮來表示,藥物實驗達到了預設的初步目標。
“也許會有企業找到獨一無二的小分子,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謝雨禮說,就目前看大家都在做,但是詳細的臨床數據還不多,還沒看到超越多肽效果的小分子減重藥。
輝瑞放棄的管線,必然影響到國內跟進其研發路線的藥企,早期的投入或也打了水漂。
跟進者擔心GLP-1的熱度重蹈PD-1的覆轍。曾經的PD-1作為抗腫瘤神藥的光環猶在,只不過隨著大量藥企的涌入,競爭導致最終市場上的售價從預期的一年六七十萬元降到如今的3萬多,可謂創新藥賣成“白菜價”。
《財經》記者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在國內做GLP-1研發的企業已不下20家。利益與風險共存,想要在GLP-1上掘金,必然得舍得投入。
華東醫藥手握八項GLP-1類新藥臨床研究,比禮來還多了一個,研發投入應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從恒瑞一款在研長效胰島素/GLP-1類似物固定比例復方制劑HR17031看,到2021年已累計投入研發費用約為1.14億元,至今仍未上市。恒瑞在研的GLP-1類新藥有五款。
華東醫藥大手筆押注已有一定收獲,或許能成為國內企業那個最先拿到“錢”的。它的利拉魯肽在2023年3月30日獲批糖尿病適用癥,成為國內首款獲批的利拉魯肽仿制藥。根據華創證券研報測算,預計未來華東醫藥利拉魯肽糖尿病適應癥的年銷售峰值為6.3億元。
不過,這一產品的競爭激烈早已預定。一代GLP-1利拉魯肽專利已經過期,仿制門檻最低,因此截至2022年7月,國內已有16家開發利拉魯肽的藥企。正大天晴、通化東寶、翰宇藥業的利拉魯肽產品已經在上市申請中。
最受期待的減重領域華東醫藥在7月4日拿下首證,其利拉魯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適應癥的上市許可申請獲得批準。
諾和諾德的進度緊隨其后。6月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顯示,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擴大適應癥申請正式獲得受理,新增適應癥正是減重。
此前,諾和諾德的收入也相當可觀。根據諾和諾德2022年財報,其在中國 GLP-1的市場份額大概為64.4%,銷售額37億元,同比增長88%。
面向未來的第三代GLP-1減肥藥方面,目前國內僅有信達生物的GLP-1R/GCGR雙激動劑IBI362進入臨床III期,其他國內管線都處于臨床早期。
后入局者,也許不如直接買。2023年6月中國生物制藥宣布,已與鴻運華寧(杭州)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發雙靶點減重創新藥GMA106,鴻運華寧將從交易中獲得最高5700萬美元的首付款與里程碑付款等,而中國生物制藥則將得到GMA106在大中華區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益。
馬不停蹄的藥企,同時也在研究更多的靶點。禮來已經啟動對雙靶點GLP-1/GIPR替爾泊肽和三靶點GLP-1R/GIPR/GCGR Retatrutide在減重方面的研究,有數據顯示替爾泊肽在治療72周后仍然有效,最高劑量組體重減輕15.7%。禮來還啟動了Retatrutide的III期臨床,并預計其可以減重22%-24%。
據Insight數據庫顯示,目前國內已有112款GLP-1類新藥進入臨床階段。掘金者們都不希望自己成為陪跑者,只能開足馬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