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杰 丁艷
郭樹清。圖/視覺中國
2023年7月1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召開領導干部會議。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決定:免去郭樹清的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職務。至此,郭樹清告別就職多年的監管部門。
而在一個多月之前,隨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成立,郭樹清開始卸職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離開金融街15號。
無論在監管部門、地方政府,還是國有大行,一把手大都面臨巨大壓力。而郭樹清干了18年,并在一行兩會及國有大行擔任過重要角色。
每個人都有時代的宿命,郭樹清也不例外。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與監管與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需求相匹配。2017年之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屢次創造了世界奇跡。2017年之后,中國經濟轉為高質量發展,這也使得頂層設計改變了對金融業的監管策略。
若將過去18年的一把手生涯放在一起來看,不難發現:在2017年之前,郭樹清的改革以進攻偏多,頻繁推出新政。據不完全統計,郭樹清在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擔任中國證監會主席的506天里,新政發布達70項,相當于“七天一新政”。
出任原中國銀監會、原中國銀保監會主席之后,郭樹清以防守為主,兼顧進攻,推出各項改革措施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據原中國銀保監會網站信息,郭樹清任職中國銀保監會五年期間,發布300余個監管文件,平均六天出臺一份。
作為金融監管者,無論時代需要創新發展還是嚴守風控底線,幾乎一周一項新舉措的郭樹清,都延續著他“郭旋風”式的改革者形象。
不過,在金融風險仍處于易發期的當下,郭樹清仍將在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繼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房地產與金融的正常循環、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不良資產反彈風險以及如何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等問題依然是中國監管部門需要應對的難題,也是郭樹清以及后繼者思考面對的問題。
2017年2月23日,從上海出發、經停濟南的G148次高鐵,于當晚21時12分左右抵達北京南站,有“救火隊長”之稱的郭樹清回來了。2月24日早,郭樹清走到金融街15號,隨后與原中國銀監會第二任主席尚福林完成工作交接。
此時,中國金融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風險有所積聚,突出表現在資金空轉、層層嵌套、規避監管投向限制性行業和領域,跨市場、跨業務交叉風險隱患較高。
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有市場人士對《財經》記者稱,2017年是中國監管的轉折之年,過去監管是“一手促發展,一手抓監管”,但于此年開始回歸金融本源,強化防范和處置金融風險。
這也奠定了此后五年多郭樹清強監管的總基調。“如果銀行業搞得一塌糊涂,作為中國銀監會主席,我就要辭職。”郭樹清在上任之初如此表態。
影子銀行整頓是郭樹清的重點工作之一。影子銀行游離于監管之外,風險隱蔽,交叉傳染,被認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
有數據顯示,到2016年底,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亦高達51萬億元。
由此,2017年銀行業掀起“三三四十”專項整治行動,這是整頓影子銀行的重要措施。據原中國銀監會披露的數據,在2017年,原中國銀監會全系統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3452件,其中處罰機構1877家,罰沒29.32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547名,其中罰款合計3759.4萬元,并對270名相關責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終身銀行業從業和高管任職資格。
2018年,中國銀監會與中國保監會合并,原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出任新成立的中國銀保監會首任主席。
多位融資租賃公司高管對《財經》記者表示,在2017年金融去杠桿中,有“影子銀行”屬性的融資租賃公司較難從市場上拿到錢,即便在流動性比較寬裕的2020年,融資租賃公司依然不太容易從市場融資。
原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高風險影子銀行規模較峰值壓降近30萬億元;約5000家P2P網貸機構全部關停;查辦非法集資刑事案件2.2萬起,涉案金額1.5萬億元等。
當時光停留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監管部門的任務重點定調在“規范房地產金融”。
伴隨“三道紅線”監管政策進一步收緊,“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及“土地供應兩集中”等重磅調控政策相繼出臺,房地產行業融資通道受阻,并于2021年-
2022年紛紛爆雷。
于是,房企艱難求生,樓市震蕩:停貸潮、保交樓、花樣賣房……為應對上述情況,一系列調控新舉措出臺,并重提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2022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和原中國銀保監會出臺了《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共16條措施,要求金融機構分別從房地產融資、“保交樓”金融服務、受困房企風險處置、住房租賃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對房地產行業給與支持。
2023年1月,郭樹清在接受采訪時稱,努力促進房地產與金融正常循環。落實“金融十六條”措施,以保交樓為切入點,以改善優質頭部房企資產負債表為重點,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逐步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過渡。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粗放發展,以科技平臺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步入風險暴露期。
此后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整頓拉開大幕。2021年,金融監管部門先后多次約談14家平臺企業,正式啟動對其的整改工作。其中,整改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糾正支付業務不正當競爭行為;打破信息壟斷等。
2022年以來,國務院金融委要求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針,穩妥推進、嚴格完成大型平臺企業整改工作,轉入常態化監管,設置好業務領域和市場行為的紅燈、黃燈、綠燈,通過規范、透明、可預期的監管。
郭樹清最近對互聯網平臺金融業務的論述出現在2023年1月,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14家平臺企業金融業務專項整改已經基本完成,少數遺留問題也正在抓緊解決。后續將實行常態化監管,鼓勵平臺企業合規經營,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在郭樹清出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之前,2016年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5萬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
而在過去五年,中國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貸款約15萬億元,超過此前12年總和,2022年末不良貸款率1.71%。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目前,中小銀行保險機構化險、不良貸款的進一步處置、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地方債務風險的化解等問題關系到中國經濟和金融未來的發展。
3月9日,據新華社消息,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名單公布。其中,郭樹清任副主任委員。
在新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中,除了郭樹清,另外幾位也出身于金融系統。
67歲的郭樹清有望在新崗位上貢獻出智慧。
多位行業人士稱,2023年是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監管工作意義重大。金融監管部門至少面臨著以下幾方面工作難題:
其一,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包括城商行、農信社風險化解、村鎮銀行的改革重組,以及如何多渠道地補充中小銀行資本。
其二,疫情后的信用風險集中反彈,以及金融機構怎樣合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其三,在金融機構治理體系建設上,如何推動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做好股東資質穿透審核和股東行為穿透監管、構建符合中小機構特點的差異化公司治理監管制度。
其四,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金融十六條”措施以及“因城施策”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怎樣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這是又一道難題。
有行業資深人士稱,當前國內外形式比較復雜,任命郭樹清等其他金融資深人士出任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委員,寄希望他們繼續發揮才干,旨在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