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艷云 江蘇省鹽城市建軍中路78 號鹽城市幼兒園
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與外界交流溝通的重要途徑,愛玩愛鬧是幼兒的天性,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能夠盡情地展示個性、發展能力、自由溝通,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大有裨益,游戲在幼兒教育中能發揮巨大作用。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很多幼兒園僅僅將游戲作為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或戶外活動時插入小游戲,游戲教學比較隨意,沒有形成完整系統的游戲課程,游戲的作用不能完全發揮。基于此,幼兒園積極開展研究探索,生成構建完善的游戲課程是非常必要的,對提升幼兒教育質量有重要意義。
游戲課程是幼兒園教育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對幼兒成長發展作用重大,在設計構建游戲課程時,要科學分析幼兒特點和需求并遵循以下原則,保證游戲課程的質量。
在幼兒園中,游戲課程與其他課程有所不同,游戲的本質是自由的,游戲的形式、內容可以自由自主設計,幼兒在游戲中身心都是放松的,只有這樣幼兒才能獲得最佳狀態,在游戲中盡情地展示個性,有更大的空間發展各種能力。因此,在構建幼兒園游戲課程時,自由性原則是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教師在研究構建游戲課程時,要重點關注幼兒的個性發展、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然后按照幼兒的發展方向和興趣點設計游戲,強調自主性和自由性,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意愿,使他們在游戲中更加投入,更好地釋放天性,同時滿足幼兒的情感體驗和發展需求,使幼兒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和學習,促進幼兒的整體全面發展。
游戲課程是幼兒園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雖然幼兒在游戲中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樂,釋放天性,但這種自由并不是絕對的、完全的自由,而是要遵守一定的游戲規則,在規則的約束和限制下開展游戲。幼兒園游戲課程的構建必須遵循約束性原則。教師在設計游戲的同時應制訂相應的游戲規則,幼兒在參與游戲時必須接受規則和限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游戲課程的價值。在幼兒園游戲課程構建中,規則和約束是必不可少的,規則的合理性直接影響游戲課程的效果和幼兒發展,在規則約束下,幼兒才能夠建立遵守規則的意識,逐漸接受約束和限制,對幼兒的成長發展非常有利。約束性原則是游戲課程構建必須遵循的原則。
幼兒園游戲課程構建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要想保證游戲效果,就必須使幼兒在游戲中處于主體地位,成為游戲的主角,幼兒可以自主決定游戲的玩法、進程、步驟等,幼兒有更多自主思考和行動的空間,對幼兒發展大有裨益。教師在構建游戲課程時,必須堅持主體性原則,保證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減少對游戲和幼兒的控制,引導幼兒自己參與和探索游戲,真正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幼兒對游戲是否感興趣是衡量游戲課程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教師在構建游戲課程時如果不考慮幼兒體驗而盲目開發設計,那么游戲課程就失去了教育意義,幼兒發展也得不到保證。當前很多幼兒園的游戲種類單一且缺乏新意,很多游戲都是重復性的,導致很多幼兒對游戲提不起興趣,游戲課程難以有效構建。因此,幼兒園在構建游戲課程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和對游戲的認可接受程度,不斷創新和豐富游戲內容,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教師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性格和興趣愛好,然后根據幼兒興趣不斷豐富和創新游戲內容,使幼兒能經常在游戲中體會驚喜,感受游戲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從而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在游戲中發展成長。例如,很多幼兒喜愛團隊性游戲,教師可以將幼兒分組,設計一些對抗性、比賽性內容的游戲,如團隊運球、滾輪胎、爭奪陣地等;有的幼兒喜歡益智類游戲,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益智闖關、猜謎、尋寶等類型的游戲;有的幼兒喜愛室外游戲,則教師可以設計種植、觀察、踏青、體育運動類的游戲。總之,教師要根據幼兒成長需求,及時創新游戲內容,激發幼兒參與興趣,促進游戲課程的構建。
幼兒園游戲課程的構建除了需要豐富的游戲內容外,還少不了游戲場地、道具等的支持,幼兒游戲通常需要較大的空間,同時由于幼兒年齡較小,游戲安全至關重要,對游戲場地、道具的質量和安全性要求較高。基于此,在構建幼兒園游戲課程時,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至關重要,幼兒園應加強重視和關注。幼兒游戲環境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個區域,兩種環境的特點和要求不同,在構建時也存在差別,室內游戲通常側重益智、思維、表演、藝術等方面。創設室內游戲環境時重點要保證環境安靜、空間開闊、道具科學擺放等。例如在進行情景劇或故事表演游戲時,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足夠的室內空間,然后安排布景、道具等,為幼兒創設真實的表演場景,使幼兒更有興趣參與游戲。對于室外游戲而言,更加側重在游戲中鍛煉幼兒的運動能力、身體的敏捷性和協調性等,保護幼兒活潑好動的特質。創設室外游戲環境時要更加重視場地和器材的安全性、趣味性,例如,室外游戲場地的空間、地面等要空曠安全,游戲設施要多樣化。幼兒園要根據游戲要求打造游戲場所,配置游戲道具,保證游戲順利開展,促進游戲課程的有序構建。
幼兒年齡很小,對外界的認知、自身的知識儲備等大多來自日常生活,幼兒從生活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生活元素對幼兒成長發展大有助益。無論在學習中還是游戲中,幼兒對包含生活元素的內容總是更感興趣,參與積極性更高。教師在構建游戲課堂時,要充分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在設計游戲時選擇合適的生活元素融入其中,形成生活性游戲,使幼兒在參與游戲過程中更有熟悉感和體驗感,不僅可以提升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還能增加幼兒的生活積累。例如,幼兒園為增強幼兒對交通知識的了解,在幼兒騎小車的戶外游戲中,增設了角色扮演的環節,與幼兒共同討論后,添置了紅綠燈、停車位等各種情境。游戲中,有的幼兒扮演交通警察,有的幼兒扮演路人,并在教師帶領下制作各種交通標識,學習交通手勢等。幼兒通常對交通警察很感興趣,參與積極性高,在此過程中,不僅有很好的游戲體驗,還可以學習一定的交通知識,游戲課程質量得以保證。此外,教師還可以選擇各種各樣幼兒熟悉的生活場景來設計游戲,如購物、出游、勞動、就醫等,幼兒在熟悉的生活游戲中能夠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游戲課程能夠更好地生成構建。
不同年齡的幼兒在性格、興趣、知識、能力等方面有較大差距,相同年齡的幼兒也會因為家庭、性別等差異有所不同,幼兒園在構建游戲課程時,不能無差別地設計游戲,而要采用分層設計方法,根據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設計針對性、差異化游戲,有的放矢,提升游戲課程的有效性,游戲教學也能取得更好效果。一方面,針對不同年齡幼兒分層設計游戲。不同年齡的幼兒無論體力還是腦力發展水平都不相同,在構建游戲課程時要重點考慮年齡這一因素,設計難度不同的游戲,提升游戲課程質量。例如,在設計跨越障礙游戲時,對于小班幼兒,要求他們邁過簡單障礙物即可,而對于大班幼兒,可以要求他們跳過去,還可以增加一些曲線、攀爬、匍匐前進的環節,分層鍛煉他們的能力。另一方面,針對幼兒的性別和性格特點分層設計游戲,不同性格或性別的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和偏好不同,例如,女孩或性格內向的幼兒通常喜歡較為安靜的益智類、手工類、扮演類游戲,而男孩或性格外向的幼兒通常喜愛運動類、對抗類、競賽類的游戲,教師要根據幼兒心理需求來設計不同游戲,提升游戲課程的針對性。

在幼兒教育中,除了幼兒園這一教育主體外,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幼兒在家庭中生活時間最長,長期受家庭氛圍和家長言行的熏陶,成長發展受家庭影響巨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幼兒園游戲課程構建過程中,家庭參與是提升游戲質量的有效途徑,幼兒園要加強與家庭的溝通合作,爭取在游戲課程構建中獲得家庭支持,鼓勵家長提出修改意見,提升游戲課程的質量。例如,幼兒園可以定期邀請家長到幼兒園中參與游戲的設計,還可以與幼兒共同參與游戲,體會游戲的內容、形式等并給出評價,幫助幼兒園不斷完善游戲課程。同時,幼兒園可以設計一些適合親子的游戲,在每學期的親子半日開放活動中,組織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游戲,也可以安排家長和幼兒在家中完成,不僅可以增加親子陪伴的時間,還可以體驗評價游戲的質量并反饋給幼兒園,不斷提升游戲課程的質量。
總之,游戲是幼兒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構建游戲課程對提升幼兒教育質量,促進幼兒成長發展大有裨益,幼兒園和教師要重視游戲課程的生成構建,不斷創新完善幼兒游戲的內容、環境、形式等,同時加強家校合作,保證游戲課程有效性和針對性,在游戲中促進幼兒的智力、身體、心理等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