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欣 白宇軒



摘要:日光、月光、閃電等自然光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人類在不斷探索追求中發明的人工光源成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光既是滿足人們視覺功能需要的物質因素,更是室內裝潢中一個重要的美學因素。光可以塑造、改變甚至破壞空間,直接影響人對物體外部形態的感知。傳統的燈具設計需要一個主燈來提供光源,但是這種設計在特定情況下會帶來不便,如在睡覺時要起身關燈,或者觀看電影時要把燈光調暗,以免造成眼部疲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空間環境的燈光要求不再局限于照明,對居住健康化、舒適化、精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主燈設計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光線控制方式,人們可以自由調整光線強度,甚至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者語音控制器進行控制,打造更加智能和舒適的居住環境。此外,無主燈設計還可以增強房間的美感和設計感,使其成為房間裝飾的一部分,給人們帶來更加愉悅和舒適的感受。文章主要結合家居空間中的燈光需求,提出利用無主燈設計創造家居空間燈光組合的方法,營造“簡約而不簡單”的設計感,滿足人們對空間照明的需求。
關鍵詞:室內設計;無主燈設計;燈光設計;人文需求
中圖分類號:TU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4-00-03
0 引言
隨著科技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主燈設計開始流行。其是在室內裝飾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出現的新觀念、新產物。傳統的主燈照明已不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燈光設計不再局限于發揮照明功能,而上升到光環境設計。如今,燈光設計追求簡約而不失個性,筒燈、射燈、線性燈、燈膜等各類燈光組合與獨特造型的無主燈設計受到青睞,其能夠滿足人文需求和人們對“家”的心理需求。
1 研究背景
氛圍感是現代人的精神剛需和渴求,對“家”的概念已從“親人”延伸到“居住的空間”。《中國人的家·2022影響中國人居生活方式趨勢報告》顯示,國人在居住方面的消費穩步增長,年輕群體的消費突出“國潮青年”“美學青年”等新定義,新的消費意識影響消費決策。20世紀初,無主燈照明曾在我國沿海地區短暫流行過一段時間,但由于配套產業不足以支撐其長久發展,此風潮暫時偃旗息鼓。2016年左右,我國的設計師嘗試在家裝中進行無主燈設計,從設計師使用到產業鏈跟上,無主燈設計借東風扶搖直上,成為家裝界的“新晉頂流”。
2 研究目的與意義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數字化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1]。對“居住”的定義不再局限于棲身的場所,更是休閑娛樂的空間。臥室是具備休憩功能的場所,隨著戶型的多樣化,具有多重功能的臥室套間成為更多人的選擇。燈具是室內裝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具有兩個功能:一是照明,滿足物質需求;二是營造氛圍,滿足精神需求。在追求氛圍感的時代,“暗”和“遮”成為營造氛圍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選擇無主燈設計對燈光進行規劃,通過燈具數量、光線明暗設置營造實用而美觀的光環境,如圖1所示。
無主燈設計的本質是對燈光進行細化以適應不同場景的需求,將主光源分散,實現有細節且有針對性的照明布局,強化光的藝術、層次、氛圍感,營造出“見光不見燈”的感覺。家居離不開燈,但燈的數量并非越多越好。好的光環境更多依靠的是燈的合理布置與科學組合[2]。設計時應選擇防眩光、柔和、可自由控制的燈具,呵護住戶的用眼健康,營造“簡約而不簡單”的設計感,滿足人們對休憩空間的需求,用燈光實現人文關懷,這是無主燈設計的應有之義。
3 國內外研究現狀
3.1 國外研究現狀
美國品牌Varaluz在“2022年度全球燈飾照明品牌”活動中,以壓倒性的人氣和品牌實力榮獲“2022年度全球十大無主燈品牌”稱號,其負責人表示將持續發揮品牌價值,適應新趨向,從用戶需求出發,承擔社會與行業責任,以探索智能照明的更多可能性,為用戶提供更人性化的智能照明,為行業注入動力。無主燈理念很符合新生代追求個性、自由不羈的主張,在照明行業的支持下,國外無主燈設計快速發展。
3.2 我國研究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使人倍感焦慮,重負之下人們將家作為心靈休憩之所。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僅天貓商城,磁吸無主燈年增長超2000%,其他品類年增長僅10%。近兩年,以公牛、雷士、歐普等為代表的企業選擇以無主燈切入智能市場。燈具接入家居智能化照明,為燈光設計提供了新契機。
4 無主燈設計對臥室意境的營造
快節奏時代,人們在勞累了一天后希望在居所實現身心的雙重放松。用燈光營造臥室意境,既有利于緩解疲累,又能舒緩精神壓力,成為部分人的首選。
4.1 無主燈設計對臥室環境的影響
室內裝飾常用砌墻或隔斷的方式劃分區域,但生硬的隔斷會弱化各區域間的聯系。而柔和的燈光可在劃分各區域的同時將它們緊密聯系起來,既實現了空間的獨立性,又增強了區域的私密性,在擴大空間接觸面的同時形成流暢的空間動線[3]。臥室中最需要突出的是起居空間,可在吊頂中嵌入亮度較高的暖色燈,暖色光更能突出休憩場所的功能。衛生間、更衣室不宜安裝亮度過高的燈具,避免導致住戶眼部不適,也不適用色彩飽和度過高的燈光,避免在住戶梳妝、試衣時產生色彩誤差。
綜上,由主光源和各類輔助光源形成燈具組合,營造系統的光環境,在滿足照明功能需要的同時,體現人文關懷。
4.2 無主燈設計對臥室氛圍的影響
氛圍是視覺對周邊環境產生的精神層面的反饋,無主燈設計作為營造空間氛圍的一種方式,主要依托光影,利用燈光的特性營造輕松舒適或莊嚴肅穆的空間氣氛。
燈光還能通過氛圍來渲染情緒,光源的顏色可以影響環境,因此應選擇合理的色溫營造獨特的氛圍。低色溫暖光使空間顯得穩重柔和,高色溫光和冷光可營造清新活力或相對嚴肅的氛圍。色溫小于3300 k的屬于暖色系,3300~5000 k為中間色;5000 k以上屬于冷色系[4]。臥室中的起居間和陳列處通常用暖色光,使家具與陳設品色彩明艷,產生較好的藝術效果。
亮度由照度決定,它會影響人的辨別力,不同的光會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亮度過低會導致人眼的識別力下降,如梳妝臺、更衣室的光不宜過暗,以免整體裝扮與預想效果產生偏差。亮度過高則會對視力造成傷害,甚至引發焦慮、高血壓等。住宅照度標準值見表1。
空間的設計風格不能停留在表面,只有融入相應的情緒,才能引發人的精神共鳴,使人和空間達到真正的契合,讓空間成為人的精神港灣。優秀的設計應利用燈光影響人的情緒,人的情緒會在主觀上豐富空間的效果和感染力,使空間情感變得更加充沛,引發住戶的情感共鳴,最終實現人與空間的和諧共生。
5 無主燈設計的布局原則
在進行燈光設計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了解房間的采光狀況,掌握不同季節、時段的自然光的特點,明確燈光與氛圍需求。確定好家具與陳設品的擺放位置,再根據布局進行燈光設計。設計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5.1 實用性原則
燈光最主要的便是實用性。首先應設計適宜的照明強度,盡量減輕人的視覺負擔,避免眩光造成視覺障礙。燈光除照明外,還有明確空間和方向引導等功能,突出了燈光的實用性。
5.2 經濟性原則
通過科學的組合設計,在滿足照明需求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提高性價比,是經濟性原則。相關費用包含燈具的購買、安裝、電耗及后期維護,因此應盡可能選擇耐用、節能且防塵防水的燈具。布局時,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的功能空間,做到實用性與美觀性的統一。
5.3 美觀性原則
燈光設計不局限于照明,它已經成為體現審美、營造氛圍的手段之一。光可用來強調室內邊界與物品形態、質感和色彩,燈光的照度、色溫與色彩、光束形狀等都是塑造空間的元素,燈具的造型、數量、排布方式等也會影響藝術效果,使人獲得不同的視覺和心理感受[5]。
5.4 智能化原則
隨著智能家居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智能家居會成為未來家庭的標配[6],其中燈光也會融入智能家居系統,但當前智能照明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7]。
6 案例實證分析
圖2為青年夫妻主臥套間,根據生活特點設計空間與燈光,打造滿足生活與心理需求的無主燈臥室空間。
臥室為住戶夜間主要的活動和休憩場所,離不開燈光,但照明過亮會影響住戶的正常睡眠,尤其是其躺下后會被屋頂中央主燈的光刺激眼睛而影響休息。可在筒燈外用壁燈、臺燈、落地燈、燈帶等實現組合照明,通過柔和的光線緩解身體的疲勞并營造舒適的氛圍。
臥室燈光主要布置在床尾、吊頂、背景墻、展示柜等地方。基礎光源為筒燈,為避免燈光直射造成眩暈,宜設在床尾上方。輔助光源首先是吊頂內的暗藏燈帶,可用界面消解手法將吊頂內的燈帶與背景墻串聯,弱化天花板與墻面的分界線,在補充燈光的同時豐富空間層次。背景使用鏤空法制成裝飾光畫,與右側圓形壁燈互動,增加審美情趣。床頭左側設置一個照度100 lx的小鳥壁燈,滿足閱讀等需求。吊頂光帶與床尾筒燈在白天開冷光(色溫默認4000 k)、夜晚開暖光(色溫默認2700 k),照度可根據需求在30~75 lx內調節(首次開啟默認50 lx),暖色光溫馨舒適,有利于住戶休憩放松[8]。
為滿足各類照明需求,應搭配裝飾性或功能性的輔助照明。由于長期處于黑暗中,住戶起夜時突然開燈面對強光會感到強烈不適,沿墻安裝紅外感應開關控制的12v硅膠踢腳線燈帶,不僅可以做到“人來燈亮,人走燈滅”,還能起到引導作用,如圖3所示。開關于23:30至第二天5:00開啟,避免白天亮燈造成浪費與燈具損耗。燈帶既避免了強光刺激,又將光照范圍限定在臥室過道,避免影響正在休息的人。在裝飾柜上設置射燈照出裝飾品,增強空間美感。
7 結語
傳統的主燈照明已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燈光設計也不再局限于發揮照明功能,而是上升到光環境設計。通過燈的布局并結合一定的智能控制,實現無主燈空間對人的情緒渲染和人對空間的自由掌控、擴展、交互與體驗,為無主燈設計提供了新方法。隨著時代和家居業的發展,應將人文需求融入設計,使包括燈具在內的家居產品更智能化、人性化,通過燈光獨有的特點對人的精神產生正面的影響,使“人”與“家”的關系更緊密和諧。
參考文獻:
[1] 厲群,施愛芹,厲笑余.淺談城鄉旅游中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開發[J].社會科學家,2019(11):108-112.
[2] 劉文影,裴煜恒,劉暉,等.家居空間中的無主燈設計運用[J].時尚設計與工程,2022(4):29-32.
[3] 余思燁.關于室內燈光環境意境的塑造研究[J].美與時代,2019(1):80-82.
[4] 陳月悅,白冰洋.淺談室內燈光設計對人的情緒調節作用[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22,24(4):98-100.
[5] 張萌.燈光設計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四川水泥,2015(4):153.
[6] 孫志壯.淺談家居智能化條件下的室內居住空間設計[J].美與時代,2022(7):118-120.
[7] 陳金嬋.傳統造物倫理觀念下的智能家居設計原則探究[J].美與時代,2023(2):45-47.
[8] 錢靚.室內藝術照明的藝術因素分析[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8.
作者簡介:劉可欣(2001—),女,江蘇徐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室內)。
白宇軒(2000—),女,河北衡水人,本科,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室內)。
指導老師:厲群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江蘇省政府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江蘇地區文博展館中百年紅色文化資源的創意轉化及其展陳空間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1YSB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