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演奏是音樂藝術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藝術表現力。在長期發展中,鋼琴演奏形成了十分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內涵。在鋼琴演奏中,演奏者為達到更理想的藝術呈現效果,不僅要擁有出色的鋼琴演奏技術,還需要具備極高的藝術素養,充分融合鋼琴演奏的技術性與藝術性,使鋼琴演奏技術與藝術在作品中呈現出相輔相成的效果。從目前來看,部分演奏者更關注鋼琴演奏的技術,忽視了對鋼琴演奏藝術層面的分析考量,未在鋼琴演奏中體現出音樂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與情感價值,影響了鋼琴演奏的效果。因此,文章研究鋼琴演奏中技術性與藝術性的融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鋼琴演奏;技術性;藝術性;融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4-00-03
0 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原有物質生活追求的基礎上,表現出了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要。音樂藝術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如節日活動、商業活動等;而且滲透進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中,能夠放松身心,緩解壓力。其中,鋼琴演奏是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為了使鋼琴演奏達到更理想的效果,不僅要關注鋼琴演奏的技術性,還要關注鋼琴演奏的藝術性,實現二者的充分融合,從而帶給聽眾更加優質的鋼琴音樂享受。
1 鋼琴演奏中技術性與藝術性的關系
1.1 互為主次關系
鋼琴演奏中,為達到更理想的演奏效果,往往對演奏者的專業素質有更高標準的要求。只有保證演奏者的專業素質,才能在鋼琴演奏中更好地呈現不同的音樂藝術作品,體現音樂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并通過優美的旋律,引起廣大聽眾的情感共鳴。同時,演奏人員還需要把握鋼琴演奏中的技術性和藝術性,將二者充分融合。
鋼琴演奏人員是締造音樂藝術的人。因此,其不僅要把握音樂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與情感,還要融入自身的思想內涵與情感,建立起演奏者自身與音樂藝術作品的聯系,最終關聯到廣大聽眾。并且演奏者對音樂藝術作品思想內涵與情感的深刻把握,能夠使相同的音樂藝術作品體現出不同的生命力,以此呈現出鋼琴演奏的魅力。為達到這一效果,演奏者要正確認識什么是鋼琴演奏的技術性、什么是鋼琴演奏的藝術性。鋼琴演奏音樂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往往需要通過技術來呈現,這表明技術本身是為藝術內涵的呈現而服務的,體現出二者之間的主次關系[1]。
實踐中,通過技術應用呈現出的鋼琴演奏藝術效果,往往會受到演奏人員對音樂藝術作品期待值的影響。不同的演奏人員在面對相同的鋼琴音樂藝術作品時,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從而呈現不同的效果。回顧漫長的音樂發展歷史,在不同歷史階段出現了大量杰出的音樂家,這些優秀的音樂家之所以能夠創作出優秀的音樂作品,帶給聽眾優質的鋼琴音樂享受,不僅是因為掌握了扎實的鋼琴演奏技巧,還因為在鋼琴演奏中融入了自身情感,然后以鋼琴演奏的藝術性為切入點,使聽眾能夠在欣賞鋼琴演奏時,產生一定的思考和共鳴。
例如,肖邦在創作鋼琴音樂藝術作品時,便受到了詩篇的啟發,基于自身對長詩的印象展開敘事曲創作,展現自身詩歌欣賞中的情感。雖然鋼琴音樂和詩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但二者均能對情感進行表達和傳遞,并引起人們的共鳴。由此可見,通過對鋼琴演奏技術的把控來提升鋼琴演奏的藝術性,能夠實現不同藝術層面的思想內涵與情感聯系,營造鋼琴演奏的意境。
1.2 相互依存關系
鋼琴演奏中技術性與藝術性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前文著重討論了鋼琴演奏中藝術性的重要性,明確了鋼琴演奏中技術性和藝術性之間的主次關系。然而,演奏者還需要認識到,鋼琴演奏中的藝術性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在忽視技術性的基礎上體現藝術性。
無論是技術性還是藝術性,均是鋼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能保證鋼琴演奏的藝術性,就很容易導致鋼琴演奏失去靈魂和內涵,不足以稱之為藝術品。但是如果過于強調藝術性,忽視了技術性,則很難體現出演奏者的專業素養,無法展現鋼琴演奏的藝術性。從本質上看,如果鋼琴演奏不具備技術性,就會喪失藝術性。由此可見,演奏者要同時把握好鋼琴演奏的技術性和藝術性,提升鋼琴演奏的完整性。具體來看,任何一名演奏者在鋼琴演奏中都會努力追求效果的完美呈現,希望將鋼琴音樂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與情感更好地傳遞給每一個聽眾。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演奏技巧,則很難實現鋼琴演奏中多種多樣的復雜變化和組合,也不能體現出蘊藏于其中的藝術[2]。
從鋼琴演奏技術性的本質來看,主要體現為一種表現方式,其本身是為了音樂表現而服務的,是針對鋼琴音樂藝術作品的意境進行呈現,以此來揭示鋼琴音樂藝術作品的藝術內涵。目前,在鋼琴演奏的漫長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多元的流派,在不同風格和不同流派的鋼琴演奏中,呈現出了不同的技術展現形式。其中,從演奏者的鋼琴演奏技巧來看,包括彈奏方法、熟練度等。同時,技術作為為藝術服務的手段,更多體現在為人們提供更加美好的藝術享受,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需要通過特定的技術手段來達到理想的效果。反之,如果鋼琴演奏脫離了技術層面的支持,就很容易導致音樂成為一個空殼,也不能使聽眾在欣賞鋼琴音樂藝術作品時產生情感共鳴。因此,要把握好鋼琴演奏中技術性和藝術性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
1.3 相互轉化關系
鋼琴演奏處于不同階段時,技術性和藝術性之間往往會呈現出明顯的主次關系變化。另外,演奏人員在早期接觸鋼琴演奏時,更加重視對技術性的把握。隨著演奏人員學習的不斷深入,技術的不斷成熟,藝術性的主要價值便開始展現。同時,演奏人員在鋼琴演奏中,會受到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對鋼琴音樂藝術作品產生個人理解。對此,需要演奏者在鋼琴演奏中充分融入自身的情感,使鋼琴音樂藝術作品達到更好的呈現效果。由此可見,在鋼琴演奏的不同階段,技術性與藝術性的主次關系并非一成不變的[3]。
具體來看,在以藝術性為主、技術性為輔的階段,演奏人員需要更多地關注鋼琴演奏的觀賞性,對鋼琴音樂藝術作品的深層次內涵進行展示。演奏人員經過長期的學習,基本上演奏技巧嫻熟,能夠形成屬于自身的鋼琴演奏理解。此時的演奏便需要以藝術性為主,對音樂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與情感進行深度挖掘和體現。反之,在以技術性為主、藝術性為輔的鋼琴演奏階段,演奏人員需要學習更多的鋼琴演奏專業知識。這是因為處于該階段的鋼琴演奏人員尚不能嫻熟地把握鋼琴演奏技術,未對鋼琴演奏形成正確全面的認知。為了在今后的鋼琴演奏中更好地呈現鋼琴演奏的藝術性,還需要做好技術性方面的不斷積累與
提升。
以肖邦的《G小調敘事曲》為例,在作品的尾聲部分,情緒推向高潮。此時的鋼琴演奏會給人一種十分悲壯的情緒感受,以此展現主人公的英雄氣概。對此,演奏人員如果未能嫻熟掌握鋼琴演奏技巧,則很難展現鋼琴演奏中的樂曲氣勢,也難以引起廣大聽眾的情感共鳴。具體來看,該段鋼琴演奏具有極高的難度,包括十分密集且具有大跨度的和弦,需要演奏人員保證較快的速度和力度。期間,部分和弦的應用看似不合理,實則脈絡十分清晰。演奏人員為了針對這些脈絡實現有效的關聯,需要提升鋼琴演奏技術水平,不斷夯實基本功。
由此可見,技術性和藝術性作為鋼琴演奏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之間的主次關系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會在不同階段發生對應的變化。在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發展過程中,二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因此,鋼琴演奏人員不能只關注其中一個方面,需要結合當前實際情況與需求,對鋼琴演奏的技術性和藝術性進行辯證分析,方能達到更理想的鋼琴演奏效果。
2 鋼琴演奏中技術性與藝術性的融合策略
2.1 提升演奏者的演奏技巧
學習鋼琴演奏技巧是一個十分漫長且艱苦的過程,一路走來必然伴隨大量曲折與辛酸。《名人傳》中對很多音樂家兒時學習鋼琴的艱苦經歷進行了描述。因此,想要學好鋼琴演奏,需要具備強大的意志力,并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勇于克服其中的挑戰和辛苦。面對相同的曲子,學習者往往需要進行上萬遍的鋼琴演奏練習,方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在最初的鋼琴演奏學習階段,更多將關注點放在培養演奏者的大腦認知與身體協調性方面,使演奏者能夠在鋼琴演奏中做到手腦協調。期間,不僅要求演奏者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及強大的記憶力,還要求其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把握好神經系統與手指肌肉的協調性[4]。
鋼琴演奏中,演奏技術是呈現作品藝術性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只有確保演奏者掌握嫻熟的技術,才能呈現更好的鋼琴演奏效果。提升演奏者的技巧,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切入:一是強調演奏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技巧練習,同步改善演奏者的協調能力和樂感;二是演奏者要對更多鋼琴演奏技法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尤其是關注名家的鋼琴演奏技巧,掌握名家的鋼琴演奏指法。
2.2 增強演奏者的文化底蘊
鋼琴演奏是一項綜合性的音樂藝術活動,體現了演奏人員的音樂素養和藝術素養,而素養的產生更多源于演奏人員的生活積累和文化素養積累。從古往今來的各大音樂名家來看,其人生經歷少有一帆風順的,多伴隨坎坷與挫折,最終在逆境中成就自我。別樣的人生能夠造就藝術家豐富飽滿的精神世界,使其在面對鋼琴演奏時,展現出更加有力的樂章。這一點在書法藝術、文學藝術等方面同樣具有適用性。另外,藝術家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能夠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并使藝術作品在面向廣大聽眾時,收獲聽眾們的認可和支持,其本質是聽眾在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找尋到了自己的情感,形成了共鳴。由此可見,要加強對鋼琴演奏人員文化素養的培養[5]。
優秀的鋼琴演奏作品,并非簡單的樂曲演奏,更多依賴于演奏人員長期的樂感積累,通過對樂感的把握,打動每一個聽眾,帶給聽眾靈魂層面的美好享受。一些聽眾在面對優秀的鋼琴演奏時,往往會產生對應的情感,甚至會出現哭泣等生理反應,這是因為優秀的鋼琴演奏激發了人們最真實的情感表達。因此,演奏人員需要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呈現正確的藝術審美,方能達到更理想的鋼琴演奏效果[6]。
2.3 加深演奏者的自我認知
演奏人員學習鋼琴演奏的過程,也是不斷尋找音樂藝術價值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演奏人員能夠收獲更多的音樂知識,還能夠不斷強化自身在鋼琴演奏時的自信心,然后在不斷提升自身鋼琴演奏技巧的基礎上,形成文化素養和藝術素養。通過這些素養的形成,能夠幫助演奏人員在鋼琴演奏中更好地調整心態,使鋼琴演奏達到更加穩定和杰出的效果,這對演奏人員的自我情緒調控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具體來看,一方面要求演奏人員具備細膩的情感認知,另一方面演奏人員要避免被情感因素左右。演奏人員應始終保持放松、平和的狀態,更自然地演奏,充分發揮出自身水平,呈現良好的鋼琴演奏效果。
3 結語
技術性與藝術性的深度融合是全面優化鋼琴演奏效果的重要保障,具有關鍵意義。演奏者要正確認識技術性和藝術性在鋼琴演奏中的意義,不斷提升音樂藝術素養,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如此一來,演奏者在鋼琴演奏中便能更好地傳遞音樂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也能在面向聽眾時,引起廣大聽眾的情感共鳴,達到更理想的鋼琴演奏效果。
參考文獻:
[1] 徐璐.論鋼琴演奏的技術性與藝術性綜合[J].藝海,2016(2):63-64.
[2] 衛昕.鋼琴演奏中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統一[J].視聽,2015,95(3):195.
[3] 畢麗君.鋼琴演奏教學應音樂性與技術性相結合[J].基礎教育參考,2014(8):72-73.
[4] 張雅南.論鋼琴演奏的幾個技術性問題[J].商品與質量,2012(S7):262.
[5] 李莉.基于新文科視域下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解讀方式與演奏路徑[J].黃河之聲,2021(9):151-153.
[6] 方冰.論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和融合[J].黃河之聲,2021(23):10-12.
作者簡介:黃曉東(1976—),男,四川江油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