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彧 陳建
摘 要:在互聯網與社會各個領域不斷融合和社會公共服務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檔案眾包這種依靠公眾智慧和力量開展檔案開發利用的新模式逐漸興起。但受到旁觀者效應的制約,許多公眾參與檔案眾包的積極性并不高。旁觀者效應在檔案眾包領域體現為檔案眾包期待大眾廣泛參與和由此導致的責任分散的參與悖論,這對檔案部門、公眾自身以及檔案資源都產生了一定的危害。因此,可以從內部激勵與外部激勵兩方面著手,通過迎合用戶個性并進行支持性干預,建立應對檔案眾包中旁觀者效應的激勵機制,不斷促進檔案眾包的良性健康發展。
關鍵詞:檔案眾包;公眾參與;旁觀者效應;激勵機制
分類號:G271
Research on the Bystander Effect and Its Response Incentive Mechanism i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rchives Crowdsourcing
Lin Yu, Chen Jian
(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tinuous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various social fields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public services, the new model of archives crowdsourcing, which relies on the wisdom and strength of the public to develop and utilize archives, has gradually emerged. However, restricted by the bystander effect, the enthusiasm of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archives crowdsourcing has not been high. The bystander effect in the field of archives crowdsourcing is reflected in the paradox that archives crowdsourcing expects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widely and the resulting decentralized responsibility. This has caused certain harm to the archives department, the public and the archives resources. Therefore, we can establish an incentive mechanism by catering to users personalities and carrying out supportive interventions to deal with the bystander effect in archives crowdsourcing from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centives,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crowdsourcing.
Keywords: Archives Crowdsourc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Bystander Ef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和人民民主參與意識的提高,檔案部門開始采用各種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檔案事務,檔案眾包就是其中一種形式。眾包指“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大眾網絡的做法”[1],具有大眾參與、開放協同、共建共享的特點。而檔案眾包是指教育文化等事業機構(主要是檔案部門)依托機構所藏檔案資源,借助互聯網平臺,將原本屬于自身開展的部分工作通過任務細分分配給大量非特定網絡大眾,依托公眾力量和智慧共同開展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行為方式,它能夠為檔案資源建設與開發帶來極大的助力。[2]當前我國檔案眾包仍處于萌芽和起步階段。根據筆者前期網絡調研和問卷調查,在收到的123份有效問卷中,有80.49%的人認為可以在我國國家檔案館檔案開發利用中應用眾包模式。然而,目前實際上開展的檔案眾包(或具有檔案眾包特色的)項目數量仍然相對較少,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中國人民大學的“我的北京記憶”互動網站項目、上海圖書館的盛宣懷檔案抄錄項目、上海圖書館的家譜知識服務平臺項目、沈陽市檔案局(館)的家庭檔案網站項目、青島市檔案館的“青島市歷史知識庫”等,雖然這些項目在眾包類型選擇、平臺設計與管理、法規保障、技術應用等方面的項目管理水平較高,但普遍存在公眾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共性問題。該問題的解決與公眾參與激勵密切相關,因此,探索如何建立更加科學的檔案眾包激勵機制是提升檔案眾包公眾參與度的難點和關鍵。
目前學界對檔案眾包公眾參與激勵的探討較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公眾激勵成為我國檔案眾包的難點已達成共識,檔案眾包公眾參與的激勵因素和激勵路徑較為多元。但當前研究存在提出的激勵路徑有些貪大求全、提出的激勵策略顯得抽象泛泛、缺乏更深層次的理論指導等問題。經文獻分析和實際調研,筆者認為,作為公共社會學領域中的重要原理,旁觀者效應廣泛存在于檔案眾包實踐中。從旁觀者效應的角度對檔案眾包公眾參與進行分析,是一個研究公眾不參與或消極參與檔案眾包真正原因及其內在心理活動的重要角度,這對提出更具成效的檔案眾包公眾參與激勵措施至關重要?;诖?,文章聚焦公眾參與檔案眾包中的旁觀者效應,對如何提高檔案眾包的公眾參與度、減少旁觀者效應進行探討,以期提出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的公眾激勵新路徑。
1 旁觀者效應視角下檔案眾包的公眾參與悖論
旁觀者效應(又稱“責任分散效應”),指若要求某一個體獨立完成一件事,則其責任感會很強,更傾向于去積極承擔責任或者解決問題;但如果要求多人或群體共同完成此任務,則每個個體的責任心會變弱,旁觀者之間就會相互推卸責任,最終導致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3]僥幸心理、利己心理、從眾心理、法不責眾心理,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心理學動機。[4]
檔案眾包主要體現在眾包責任的承擔中。檔案眾包的發展,依靠的是公眾所掌握的豐富的檔案資源和公眾所擁有的龐大的人數優勢。公眾廣泛參與檔案眾包,不僅能夠極大限度地豐富檔案資源,填補現有檔案資源的空白,而且能夠顯著提高檔案著錄、轉錄、編纂的效率,減輕檔案部門的工作壓力。然而,公眾的廣泛參與也導致了責任的分散,積極參與檔案眾包雖然是公眾的社會責任,卻并不能成為公眾必須完成的法定義務,即檔案部門并不能強迫公眾參與其中,只能通過鼓勵和引導來激發公眾的參與熱情。
檔案眾包的旁觀者效應體現為以下兩點:一,不參與檔案眾包。如,公眾認為,檔案眾包應該會有很多人參加,并不缺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因此逃避、推卸責任,對眾包漠不關心;或者可能考慮到參與其中所獲得的利益與犧牲的時間成本、知識成本不成正比,因此選擇觀望。二,消極參與檔案眾包。由于檔案眾包中責任的劃分并不細致,人們對應該完成什么任務沒有明確的認知,這容易讓接包者產生自己那一部分任務會有人完成的想法,因此消極對待自己的任務。此外,當一些原本積極參與檔案眾包并認真完成任務的公眾,看到一些公眾不參與或消極參與后,可能會認為任務的設計并不公平合理,產生憤怒、不滿等情緒,進而對檔案眾包項目進行蓄意破壞。因此,可能會有相當一部分公眾選擇不參與或消極參與,盡管這種處理方式會影響檔案眾包的健康發展,且長久來看也會對公眾利用檔案資源造成損害。這就是旁觀者效應責任承擔的悖論,即檔案眾包期待大眾廣泛參與,但同時又導致責任分散損害參與效果。
2 旁觀者效應對公眾參與檔案眾包的危害
2.1 對檔案部門的危害
旁觀者效應將增加檔案部門開展檔案眾包的成本。人們拒絕承擔檔案眾包的責任,會導致檔案部門工作量大增,不得不抽調更多工作人員、消耗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原本由公眾參與完成的任務,或者花費更多金錢把任務外包給專業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檔案部門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此外,旁觀者效應將直接影響檔案部門工作目標的實現。參與檔案眾包的人數較少,會導致兩種情況:一是上文所論述的檔案部門把原本應該花費在其他項目上的時間、人力和金錢花在了眾包項目上,導致其他項目的開展受到阻礙;二是檔案部門的眾包項目沒能順利完成,潦草收尾甚至是直接被擱置。如上海圖書館啟動的盛宣懷檔案抄錄眾包項目,雖然眾包平臺注冊人數近200人,但由于旁觀者效應,真正參與抄錄的用戶只有80人左右,而且72個子項目中僅有21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完成比不足30%。[5]
2.2 對公眾自身的危害
研究表明,旁觀者的存在,會降低個體的知識分享行為[6],導致只有極少的公眾參與到檔案眾包的活動中去,使參與眾包活動的公眾(被旁觀者)工作量增加,最終產生不平等參與的現象,這會使被旁觀者對檔案部門設計的眾包制度產生憤怒、不滿等情緒,從而產生消極的心理活動,降低其積極性。當之前參與過檔案眾包的公眾在選擇是否繼續參與下一次眾包時,可能會選擇成為下一個旁觀者,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此外,旁觀是公眾基于自身利益做出的自主選擇,那么對他們一定是無害的。因此,從短期來看,旁觀者效應對沒有參與檔案眾包的公眾沒有影響甚至存在有利影響。然而,長遠來看,他們在面對這一類公共事務時采取觀望或逃避的態度,不利于其自身全面發展,不利于參與社會公共事務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公眾的不參與最終也會通過眾包項目的擱置對他們自身的利益造成損害,他們將會失去原本可以享受到的檔案資源,失去這些檔案所承載的記憶,造成社會記憶的缺失。
2.3 對檔案資源的危害
由于我國公眾收集、保護檔案的意識并不高,一些檔案未得到很好的保存。通過檔案眾包,公眾可以將這些檔案上傳到檔案部門建立的網絡上,這有利于對檔案資源進行收集與保護。但是,由于旁觀者效應,公民參與檔案眾包的熱情一直未見提高,這些檔案資源分散在各處,沒辦法得到集中統一地收集與保護,可能會被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丟失、銷毀,也不利于檔案的整理及開發利用。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公眾消極參與眾包活動,經常會出現轉錄不認真、上傳內容不符合眾包項目的主題、著錄漏洞百出等現象,嚴重阻礙了檔案資源的收集整理。如果相關部門及時發現,則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重新著錄;如果沒有發現,則這些錯誤的信息將會被保存下來,嚴重破壞檔案的真實性。如盛宣懷檔案抄錄項目,錯字、漏字較為常見,抄錄的正確率較低,極大地影響了抄錄檔案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3 公眾參與檔案眾包中旁觀者效應的應對激勵機制
為了更好地應對檔案眾包中的旁觀者效應,減少其危害,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目前學界對于通過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來建立檔案眾包激勵機制已達成共識,但筆者認為應基于旁觀者效應對內外部激勵機制予以優化和完善。具體措施如下:
3.1 迎合用戶個性,構建內部激勵機制
旁觀者效應與旁觀者的個性、情緒等主觀心理因素存在關聯性。[7]檔案部門可以通過加強互動激勵、團隊激勵、挑戰激勵來迎合公眾的個性,增加公眾參與檔案眾包的積極情緒,使他們能夠從活動本身獲得樂趣,提高其滿足感與成就感,從而減少旁觀者效應的影響。
(1)加強互動激勵
公眾社交圈子的態度和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公眾參與,因此可以在檔案眾包的相關平臺上設計出與嗶哩嗶哩網站、微信等類似的社交功能區域,用戶可基于此分享眾包的過程、成果、趣事或心得體會,其他用戶可以通過點贊、收藏、關注、評論、轉發來進行互動。此外,相關眾包平臺還可以通過完善網站的設計,鼓勵用戶了解、使用相關功能,發表內容,從而減少旁觀者效應的影響。比如可以通過完善網站的引導頁,引導用戶創建賬號、設置偏好、添加興趣等,從而使用戶能夠選擇到更符合自己興趣愛好與知識能力的眾包內容。
(2)加強團隊激勵
檔案眾包平臺可以設計團隊建設的功能,使公眾能夠與其他用戶進行自由組隊,或者由系統負責把興趣愛好相同的接包者組合為一隊,再通過對隊員所擅長領域的分析,自由認領適合本隊的任務模塊。團隊的配合能夠增加接包者之間的互動頻率,通過有效的溝通與配合,提高項目的完成質量;通過任務的分工與協作,提高項目的完成效率。如“百度知道團隊”就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組成,他們共同成長,不斷豐富與完善著網頁的內容。[8]
(3)加強挑戰激勵
挑戰激勵是通過刺激接包者的挑戰心理,促使激勵接包者持續高效地完成眾包任務的激勵方式。平臺不規定接包者每周或每月必須完成一定數量的眾包任務,而是把規定的權利交給接包者。接包者可以將一定時間段內完成的任務與上一個周期的任務進行對比,如有進步,平臺會給予適當獎勵,以此激勵接包者更高效地完成任務。平臺還可以設立個人貢獻排行榜,根據接包者對檔案眾包項目的貢獻進行排名。此外,在團隊挑戰方面,平臺可以定期進行團隊評比,通過對團隊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定,評選出“高質量團隊”“高效率團隊”等,給予任務完成情況較好的團隊相應的榮譽與獎品。平臺也可以設立與個人貢獻排行榜類似的團隊積分排行榜,各個團隊之間可以相互發起挑戰,通過完成任務來獲得更多的積分,實現名次的提升。
(4)加強價值觀引導
公眾的道德冷漠往往是公眾自我意識淡薄的表現,而這又是公眾鮮少參與檔案眾包的關鍵原因之一。如果不提高公眾的自我意識,可能會加劇“不作為”的從眾行為。因此,相關檔案部門還應強化價值取向的導向作用,引導旁觀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盡力讓公眾樹立自身作為檔案眾包中一個元素的觀念,激發其參與感和認同感。檔案部門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如微信公眾號、小紅書、抖音、微博等進行宣傳,強調公民的積極參與是檔案眾包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并且闡明參與眾包對公民自身的意義,以及參與眾包對社會、對國家的意義。此外,檔案部門還需營造良好的眾包環境,使公眾在參與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情感性記憶,體會到參與的意義,感受到任務完成時的滿足感、成就感及使命感。
3.2 進行支持性干預,構建外部激勵機制
Leping You等認為旁觀者的決策取決于對身份匿名性、旁觀者數量和干預行為的綜合考慮。在匿名情況下,旁觀者人數更為顯著;旁觀者人數在支持性干預中有所下降。[9]基于此,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對積極參與檔案眾包的公眾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即進行支持性干預,并減少身份匿名情況,使這些獎勵對參與者的生活具有實質性的幫助,從而達到減少旁觀者效應的效果。
(1)物質激勵
在眾包活動中,雖然大部分參與者的主要目的不是獲得物質獎勵,但有研究表明,“參與眾包活動初期獲取金錢或其他物質性獎勵應該是用戶參與的動機”[10]。相比于精神激勵,物質激勵顯然更能激發公眾參與檔案眾包的熱情。但當前的檔案眾包活動,大多更重視精神激勵,給予參與者的物質激勵少之又少,這顯然會使旁觀者效應更為顯著。因此,檔案部門應在項目的不同環節合理加大物質激勵力度,通過金錢、實質性的物品或虛擬物品進行激勵,以維持參與者的持續活躍性。一方面,可以以用戶的工作量及完成質量為依據,按照統一的標準支付“工資”。發放標準應當公開、透明,并由專門人員進行“工資”的核實與發放。金錢激勵數量的多少也應根據眾包機構的實際情況進行制定,而不應該在資金較少的情況下仍強行發放“工資”,從而導致相關機構的經濟負擔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借鑒積分兌換的方式,實行積分制。用戶每完成一項任務,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如果提前完成或超額完成還會獲得額外的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到積分商城兌換獎品。
(2)精神激勵
檔案部門認可的接包者成就對參與檔案眾包的公眾來講意義重大。尤其當某項眾包任務沒有物質報酬時,更需要給予接包者精神上的認可。因此,檔案部門可以通過實名公開表揚、貢獻排行榜、貢獻署名等措施,增加參與者的獲得感、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起到推動公眾長期參與眾包活動的作用。例如,美國國家圖書館通過設立貢獻排行榜,鼓勵用戶積極參與照片分類、評論和注釋,僅10天就收到了10000多條標注和2000多條評論。[11]上述措施還具有懲罰激勵的效果,比如公布個人貢獻成果時,一些消極參與的旁觀者由于擔心排名墊底,影響個人聲譽,從而也加快工作進度,以提升個人排行。此外,檔案部門也可以給予為檔案眾包做出杰出貢獻的公眾相應的榮譽,如頒發紙質或電子證書、授予相應的榮譽稱號等。
4 結 語
21世紀是信息社會不斷發展的時代,是互聯網和公眾力量不斷崛起的時代,檔案眾包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應用前景廣闊。當前我國檔案眾包實踐仍處于探索發展的階段,檔案機構若想借助互聯網鼓勵更多公眾參與檔案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應高度重視旁觀者效應對公眾參與檔案眾包的影響,及時轉變理念,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激勵和外部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旁觀者效應帶來的危害,不斷提高公眾參與檔案眾包的熱情。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基于過程管理的歷史檔案開發利用眾包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8CTQ039)、山東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檔案學概論》一流課程建設”(項目編號:2022Y059)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HOwE. J. 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J].wired,2006(6):176-183.
[2]晏秦.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大眾參與激勵機制探析[J].北京檔案,2017(3):16-19.
[3]張精華,蔣蕾.企業管理中的旁觀者效應及其應對機制研究[J].領導科學,2022(4):93-95.
[4][7]王凌暉.基于旁觀者效應的信息壓力與壓強現象研究[J].湘南學院學報,2022(2):35-41.
[5]盛宣懷檔案抄錄項目(21)[EB/OL].[2021-03-13]. http://zb.library.sh.cn/taskListView_2.jspx projectid=107&complet eType=11&difficultyDegree=4#.
[6]黃鳳,丁倩,魏華,等.帖子主題特征對虛擬社區知識分享行為的影響:旁觀者效應的視角[J].心理學報,2018(2):226-234.
[8]聶勇浩,劉佳鑫. 歷史檔案數字化中的眾包實施模式研究[C]//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新時代檔案工作者的使命:融合與創新——2018年全國檔案工作者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132-148.
[9]YOU L P,LEE Y H.The bystander effect in cyberbullying on social network sites:anonymity,group size,and intervention intentions[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19(12):101-284.
[10]霍建梅,李書寧.圖書館數字館藏建設用戶參與激勵機制探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2):5-10.
[11]蘇君華,姜璐.檔案眾包服務:模式、特征及質量控制策略[J].浙江檔案,2020(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