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舟曲縣憨班鎮人民政府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甘肅 舟曲 746300
油菜又名番油菜、甘藍型油菜、歐洲油菜等,為十字花科云薹屬植物,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我國油菜栽植面積及產量均居世界首位[1]。舟曲縣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油菜是當地重要的越冬油料作物。油菜的產量與品質直接影響當地農戶的經濟收益[2]。而在油菜栽培過程中,成苗率、壯苗率直接決定油菜的產量及品質[3],因此加強對油菜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影響因素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水分及溫度是種子萌發的重要影響因素。種子吸水膨脹后,萌發溫度直接影響種子內酶活性。若溫度過低,種子內物質及氣體轉運將受到阻礙,最終影響種子萌發[4]。近年來,部分學者探究了低溫脅迫對作物種子萌發的影響。例如,盧軍等[5]以云煙85 裸種為試驗材料,設置不同的萌發溫度,檢測種子萌發活力和理化特性,發現低溫脅迫導致種子萌發活力下降、出苗整齊度差、幼苗細胞膜受到傷害。沈虹等[6]以39 個西瓜品種(系)、組合為試驗材料,研究低溫脅迫對西瓜種子的影響,發現低溫脅迫會造成西瓜種子發芽勢、相對發芽率、相對胚根長和相對活力指數降低,且溫度越低,上述指標越低。崔婷茹等[7]研究發現,低溫處理會影響不同品種玉米種子的發芽率及幼苗株高、地上部鮮質量、地下部鮮質量、地上部干質量。參考上述研究,筆者以舟曲縣常用油菜品種的種子作為試驗材料,研究低溫脅迫對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以期為當地合理培育油菜幼苗提供依據。
試驗用油菜品種為隆油8號。
選擇成熟且飽滿的油菜種子,并將其置于0.5%硫酸銅溶液中浸泡25 min,用清水沖洗4 次,洗凈之后吸干種子上的水備用。在培養皿內墊入脫脂棉和濾紙,均勻放入100 粒種子,并置于GZ-500-GSI 人工氣候箱內培養。此次試驗根據萌發溫度的不同共設置4 個處理,分別為CK(25 ℃)、T1(20 ℃)、T2(15 ℃)、T3(10 ℃),每個處理分別重復3 次,共12 個培養皿。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每日光照及黑暗時間均維持在12 h,相對濕度維持在60%左右。
從播種后第2 天開始,每日記錄發芽種子數量,并計算每日發芽率。播種后第7 天按照式(1)計算油菜種子發芽勢,按照式(2)計算油菜種子發芽指數,按照式(3)計算油菜種子活力指數。播種后21 d,分別測量各處理油菜幼苗苗高、根長、單株鮮質量、單株干質量、鮮干比,并測量幼苗脯氨酸含量[8]、相對電導率[8]、丙二醛含量[9]及可溶性糖含量[9]。
式(2)中:Gt、Dt分別為t日內發芽的種子數及相應的發芽日數。
2.1.1 低溫脅迫對油菜種子發芽率的影響。由表1可知,CK 處理種子在第4天開始發芽;T1處理種子在第4 天開始發芽,但第4 天發芽率僅為35.15%,明顯低于CK 處理第4 天的發芽率,第14 天T1處理種子發芽率達到最大值(97.83%);T2處理種子在第6 天開始萌發,但第6 天發芽率僅為33.99%,明顯低于CK 處理和T1處理第6 天的發芽率,第16 天發芽率達到最大值(85.69%);T3處理種子在第12 天開始發芽,發芽率僅為2.54%,第18 天發芽率達到最大值(74.36%)。這表明油菜種子發芽率隨著萌發溫度的降低而降低。

表1 不同處理油菜種子發芽率 %
2.1.2 低溫脅迫對種子萌發指標的影響。由表2可知,隨著萌發溫度的降低,油菜種子發芽勢、發芽指數、活力指數3 個指標均呈現逐漸降低趨勢。具體來看,CK、T1、T2、T3處理間油菜種子發芽勢差異顯著;CK與T1處理油菜種子發芽指數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T2處理(14.40)和T3處理(5.07);油菜種子活力指數以CK 處理最高(11.89),分別比T1、T2、T3處理高1.27、3.76、6.98,其中CK 與T1處理油菜種子活力指數差異不顯著,T1與T2處理油菜種子活力指數差異不顯著。

表2 不同處理油菜種子萌發指標
由表3可知,CK 處理油菜幼苗苗高最高(4.65 cm),T3處理最低(2.82 cm),其中CK 與T1處理油菜幼苗苗高差異不顯著,T1與T2處理油菜幼苗苗高差異不顯著;CK 與T1處理油菜幼苗根長差異不顯著,但明顯高于T2處理(5.94 cm)和T3處理(3.78 cm);CK、T1、T2處理間油菜幼苗單株鮮質量差異不顯著,T1、T2、T3處理間油菜幼苗單株鮮質量差異不顯著,CK處理油菜幼苗單株鮮質量明顯高于T3處理;不同處理油菜幼苗單株干質量差異不顯著;油菜幼苗鮮干比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CK、T1、T2、T3,其中CK 與T1處理油菜幼苗鮮干比差異不顯著。

表3 不同處理油菜幼苗各生長指標
由表4 可知,不同處理油菜幼苗脯氨酸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其中T3處理脯氨酸含量最高(8.46 μg/g),T1處理油菜幼苗脯氨酸含量最低(5.70 μg/g),其余處理居中,T1與CK 處理油菜幼苗脯氨酸含量差異不顯著;油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在7.76~12.99 mg/g,其中T3處理油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最高,CK處理油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最低,T2與T3處理油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差異不顯著,CK 與T1處理油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差異不顯著;隨著萌芽溫度的降低,油菜幼苗相對電導率呈現出持續升高的趨勢,由CK 處理的25.65%逐漸升高至T3處理的81.44%,其中CK 與T1處理油菜幼苗相對電導率差異不顯著,T1與T2處理油菜幼苗相對電導率差異不顯著;CK、T1、T2處理間油菜幼苗丙二醛含量差異不顯著,但明顯低于T3處理(6.99 nmol/g)。

表4 不同處理油菜幼苗各生理特性指標
種子活力主要用于評價種子健壯程度,是種子品質的重要評價指標,可反映種子發芽特性和幼苗生長能力,會對作物苗期的生長情況產生直接影響,決定著作物生長后期對外界環境的抗逆特性。通常,種子活力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種子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及活力指數等[10]。上述各指標中,發芽率主要體現種子發芽數量隨著時間的變化,發芽勢主要體現種子發芽速度,發芽指數及活力指數主要體現種子發芽整齊度。種子活力越低,其發芽速度越慢,發芽整齊度越差[11]。該研究發現,隨著溫度的降低,油菜種子發芽率、發芽速度、發芽整齊度均有所降低,這與沙曉梅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
植株體內的滲透調節物質含量直接體現其對環境的適應情況。當植物遭受逆境脅迫時,其自身會迅速進行滲透調節,以維持細胞內外滲透平衡。相對電導率主要用于反映植物細胞受損傷程度,丙二醛含量反映植物對逆境脅迫反應的強弱。該研究發現,隨著萌發溫度的降低,油菜幼苗滲透調節物質含量、相對電導率及丙二醛含量升高,這與常博文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
該研究表明,隨著萌發溫度的降低,油菜種子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活力指數及油菜幼苗各生長指標均呈現逐漸降低趨勢,但油菜幼苗的滲透調節物質含量、相對電導率、丙二醛含量呈現逐漸增長趨勢。在20~25 ℃環境下,油菜種子發芽率最高,幼苗整齊度最佳,幼苗生長效果最好,且其滲透調節物質、相對電導率及丙二醛含量最低,表明該溫度范圍最適宜油菜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