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郭龍飛 李曉冬
近年來,為推進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家先后發布《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重要文件,并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為技工院校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安徽阜陽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堅持“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辦學要求,以“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為辦學目標,不斷深化產教融合,豐富校企合作形式,主動對接地方產業,精準培養技能人才,為阜陽市政府破解“招工難、就業難”人才供給結構性難題提供了參考經驗。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8%,初次就業平均月薪達5 000元、部分優秀畢業生入職月薪超1萬元。具體合作模式如下。
一、校中廠模式
校中廠模式是學院與企業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實現教學與企業生產緊密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學院與北京航天新風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及北京大能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航天產品智能制造生產型實訓基地。學院與北京大能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基礎上,在阜陽市潁州區注冊阜航能創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專門承接一些生產實訓項目,主要從事航天示范生產線的運營、教學技術指導、大賽培訓以及不銹鋼、鋁、鈦合金等特殊材料的高精密加工。航天示范生產線面積 為1 700多平方米,辦公面積為200平方米,擁有各型進口及國產機械加工相關設備28臺(套)。引進航天企業中8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在學院駐校任教,累計培養了80多名多軸加工中心高級工,被多家企業以萬元月薪爭搶。
二、引企入校模式
學院提供場地及其他各種服務,將企業引入學院,建成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生產性實訓崗位,學生畢業后優先選擇到合作的企業就業。2017年,學院通過校企合作引入安徽頂順電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樓宇自動控制設備安裝與維護專業,配套建設電梯結構、電梯模擬考核及真實教學直梯、扶梯等實訓場地6處,設備設施50余臺(套),可提供電梯專業教學、實訓、技能研修、競賽實訓、技能鑒定等各類高技能人才培養服務。企業優秀技術人員直接參與一線實訓教學;學生在校期間既可利用校企平臺打好理論基礎、學會實際技能,又可參與企業實際頂崗服務,畢業后優先在合作企業就業,從而達到“畢業即成才,成才即上崗”的培養目標。電梯維保專業每年培養畢業即可上崗的學生80人。
三、前店后校模式
學院建立了以企業實體為核心的生產性實訓基地,以“做中學,學中做,邊學邊做”為教學理念進行人才培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教室、實驗實訓室、實習生產車間一體化,通過工學一體來進行人才培養。學院充分利用實訓廠房臨街的優勢,先后與別克、奔馳、廣汽豐田、比亞迪、紅旗等4S店合作共建汽車維修實訓基地。每年產生任務工單1.8萬個,轉化為4萬多個教學任務,由企業直接提供實訓耗材,每年可節約費用2 000多萬元,可滿足1 000名學生的教學實訓需求。同時也有力推動了學院教學質量的極大提高,共建師資團隊34個,培養骨干教師60多人、優秀實習指導教師100多人。
四、校校合作模式
學院與國內著名職業教育集團合作,通過推進雙方“學、教、產、研、訓”優勢互補,加快高度融合、共同發展,形成持續共贏的校企合作模式。2018年年初,學院與北方汽車教育集團進行校校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車教具生產研發基地。該基地占地面積2 000平方米,投資3 000萬元,主要面向華東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汽車智能網聯的教具研發生產、教材編撰出版、師資培養孵化、線上教學直播和線下實訓賦能,形成了“產、學、研、教、訓”多位一體的綜合基地。合作期間,雙方聯合開發教材10余本、教具50余套,獲得專利100余項,產品覆蓋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汽車、汽車智聯網、無人駕駛等實訓設備。所生產教具產品在滿足學院內部教學使用需要的基礎上,面向其他院校及職教培訓機構銷售。
五、創新創業模式
創新創業模式是學院為了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鼓勵和扶持學生自主創業,為學生及社會人員搭建良好創業平臺的校企合作模式。2018年,學院與賈亮技能大師團隊、中央電視臺《中國大能手》欄目開展校企合作,整合國內快修連鎖資源,在安徽省探索建設首個汽車創新創業孵化培訓基地,探索畢業生及社會人員就業、創業新途徑。該創新創業基地致力于構建“一體兩翼”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著力培育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已開設汽車創業門店38家,帶動300多名學生就業。
學院通過校企合作模式有效解決了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實訓耗材昂貴、辦學資金不足、實訓基地短缺、實訓設備閑置、師資數量不足、師資水平落后等一系列辦學難題,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