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參加了集采,種植牙價格打下來了。”據媒體報道,在北京市一家民營口腔醫院,該廣告被貼在了大門的玻璃上。隨著種植牙集采以及種植醫療服務收費標準落地,北京市種植牙的需求進一步釋放,民營口腔醫院借著這個勢頭打起了價格戰。
種植牙價格大幅下降,是種植牙集采落地的最顯著成效。有患者表示,其選擇的種植牙治療方案此前要1.2萬元,如今只要7000多元。尤其是,當前民營口腔醫院單顆種植牙門市報價約7000元,一些連鎖民營口腔醫院打出了1顆3000多元的通用價格,更有機構在廣告中稱不到2000元就能種植1顆牙。
而比價格顯著降低更可貴的是民營醫療機構的積極加入,因為這讓種植牙市場形成激烈競爭態勢。種植牙是民營醫療機構參與率極高的一個項目,而民營醫療機構有價格自主權,只能鼓勵、不能強制要求民營醫療機構選用集采中標產品。民營醫院主動加入集采,說明集采對種植牙行業的影響是全行業的。
激烈的市場競爭,讓人既感寬慰又感擔心。擔心的是,競爭一旦失序,就可能出現低價低質。有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報價過低的醫療機構還是要謹慎選擇。過低的報價有可能只是吸引患者的誘餌,一些原本該有的治療被機構做成后續的收費項目或者另有其他隱形消費;也有可能負責治療的醫生技術還不夠嫻熟。市場競爭不應該僅僅是價格的競爭,更應該包括質量的競爭。強化種植牙大幅降價后的質量監管,保障產品和服務質量不降低,是進一步規范種植牙市場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若在服務收費方面過度讓利,無法體現種植牙操作的技術價值,也不利于人才培養,有序的市場競爭絕不是“價低者得”。
種植牙價格畸高存在已久,根治這一頑疾不能畢其功于一役。在肯定當前成效的同時,更應該掌握市場變化,及時應對可能出現的新問題,如此才能讓種植牙集采結出豐碩成果。